周安士曰,人人知因果,大治之道[1]也。人人不知因果,大乱之道[2]也。甚矣佛恩之浃[3]于民生也。人特不深思,故弗知[4]耳。上古之世,人情淳朴[5],胜过叔季之浇漓[6],奚啻[7]数倍。文王之泽,及乎枯骨。不数百年,杀人殉葬之风,遍于天下。列国诸侯之死,杀所爱之臣妾,动至数十百人。不惟不生怜愍,而复反以为荣,各相效尤[8]。以秦穆公[9]之贤,尚杀百七十七人以殉葬。子车三子[10],乃国之良臣,亦复不为国与民计而免,况其他无道之暴君哉。国君如是,大夫与士[11],亦各随其力而为之。虽孔孟老庄齐出,亦莫能止。及佛教东来,阐明因果报应,令人戒杀放生,断荤吃素。即虫蚁蚤虱,尚令护惜,勿行杀害,何况于人。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知贪生怕死,皆是过去父母眷属,皆是未来诸佛世尊。固宜愍念怜恤,何敢妄行杀害,以充口腹乎。慈风一扇,胜残去杀[12]。勿论诸侯大夫士,不敢杀人殉葬。即南面称朕者[13],亦不敢行此恶法。即有一二暴虐者行之,亦断不敢以多为荣也。使无佛法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之说。则后世之人,能尽其天年而死者,盖亦鲜矣。此系至浅近[14]之法,而其效尚能如是。况论心性极赜[15]之理,与断惑证真之道乎哉。(增广文钞卷二挽回劫运护国救民正本清源论)
【注释】
[1]大治之道:指国家局势安定经济繁荣的方法。
[2]大乱之道:秩序严重破坏;大骚乱的方法。
[3]浃:音jiā,深入的意思。
[4]弗知:不知道。
[5]淳朴:敦厚质朴。
[6]浇漓:浮薄不厚。多用于指社会风气。
[7]奚啻:何止;岂但。
[8]效尤:效:仿效。尤:过失。
[9]秦穆公:一作秦缪公,春秋时代秦国国君。嬴姓,名任好。在位三十九年(前659年-前621年)。谥号穆。在部分史料中被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
[10]子车三子:《左传•文公六年》云:“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针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
[11]大夫与士:古代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任官职之称。士后指读书人。
[12]胜残去杀:感化残暴的人使其不再作恶。出自《论语•子路》:“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13]南面称朕者:指皇帝。
[14]浅近:容易理解或执行的,不造成困难的。
[15]极赜:极其深奥。赜,音zé。
【导读】
这一段文摘自大师撰写的《挽回劫运护国救民正本清源论》。是1923年应《中华新报》张季鸾邀请而撰写的,全文阐述“吾人天职,天地化育,圣贤心法,佛教纲要。与夫乱之所始,治之所由。”这里摘录关于因果戒杀部分。第一句指出周安士所说的因果与治乱的密切关系。然后说明佛教因果教育对于中国人民的恩德。首先回顾上古人心纯朴,文王曾经让人掩埋暴露于野外的枯骨。但是几百年之后的春秋战国时代又形成杀人殉葬的风气。孔孟老庄等圣贤一齐出世教化也不能遏制。佛教东来,阐明因果报应,令人戒杀放生,断荤吃素。从此杀人殉葬的风气才没有了。佛教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教说不过是浅近的学说,就已经对社会风气有这么多大的作用。更深远的法门和作用当然更大了。因果报应是安定人心,导正行为,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稳定器。了解因果报应的规律,人们畏惧恶报就不敢做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