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的东西很好听,像《无量寿经》,听了以后很优美,非常舒服,但是往往我们达不到这个高度。恐怕还得从因果这些基础的方面学。这些东西如果不学,恐怕还不行。修的中间,遇到事儿了,可能心里就不平了。《大宝积经》里边《弥勒菩萨所问经》,讲的就是有一群菩萨,他们在释迦牟尼佛在世期间出家修道,但是业障很深,学不下去。弥勒菩萨看到这个情况,就跟他们先交朋友,慢慢能在一起聊天了,然后才问为什么这样。他们说,就是对于佛呀,搞不清楚,佛好处在哪?对于自己的业障也搞不清楚,做了恶业以后有可能堕落,这些情况也搞不清楚。所以弥勒菩萨就建议他们找佛祖去。有五百个这样不精进的菩萨,结果只有六十个人能听弥勒菩萨的劝,找释迦牟尼佛去问这个原因。去了以后,佛祖就给讲:过去这帮人,都是在贤劫的第一尊佛——拘留孙佛那里出家的。出家了以后修行很好,又守戒,又修苦行,非常精进。但是看见别的法师讲经,有很多人听经,供养又很多,心里边生出了烦恼、忌妒心,就给人家造谣,说那些法师跟什么居士有男女关系。这些眷属一听,不听经了。就因为这一个罪业,在地狱里边堕落了无数无数年,从这个地狱出来到那个地狱,再从那个地狱出来又到另一个地狱。转到人世呢?有五世做瞎子,等到最后正法快灭尽的时候,才闻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法门,最后才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当然达不到人家出家师父修行那么好,又能持戒,又能修苦行,我们还达不到。即使达到这个高度了,如果说我们有一点点做得不到位,我们还造业,还得堕地狱,很可怕!
所以我们学佛呀,实际上不是说光是一方面修好了就完了,还远远不够,必须是全方位的!佛是在龙宫讲了《十善业道经》。为什么在龙宫讲呢?水族长得奇形怪状的,为什么呢?这就是因为不遵守十善业,才跑到水里边游来游去,让人家逮来逮去地吃。身体形状是千奇百怪,全是自己造作了各种业力,形成的业力差别,感召的这种业力身。经里边讲了,十善业其实是个土地、根本。一切从六道中生,甚至是四圣法界的修行众生,都不能离开十善业。《十善业道经》里边,佛用菩萨来举例,像菩萨修六度,修四无量心,修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等等一切,修行这些过程都离不开十善业。离开了十善业,就不是菩萨行。打个比方说,菩萨修,修到四无量心了,慈悲喜舍了,我们现在还不行善,天天还想着股票能挣多少钱,一边想着把别人的钱弄到自己口袋;一边还说发无量心救一切人的苦,这是个矛盾,是不可能的,达不到。真正说修到四无量心,必须做到纯粹的十善,才可能做到。依于十善的土壤,才有可能真正做到慈悲喜舍。我们天天经过银行,脑子里边想:银行里边肯定有个金库,现在我们是没招儿,锁得挺严的,进不去。要是有了神足,还得天天想着:行了,这下子这个锁挡不住我们了,进去搬吧。一方面还有这种想法,一方面得神足,这怎么可能呢?不可能的,绝不可能的!所以我们修行五戒十善,这是最根本的,最基础的,必须做到真正的纯善,慢慢培养自己真正形成百分之百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好的心理,才有可能真正修行,修菩萨道,一道一道上去。
像得了这些神足干坏事的有没有?有呀!过去记载龙树菩萨,他没学佛以前学的是外道,有隐身法,好几个同学都有隐身法。好了,跑到王宫里边玩去了,王宫里边全是美女,鬼混鬼混,让人家国王发现了,就开始拿刀子到处杀,结果那几个同学都让人家发现给杀了,他就是因为躲在王座边上,没逮着。他这时候知道了,不能干这事,这才把这些恶业的东西抛弃,真正学佛,才成就,是这样的。所以说我们不行纯善,不真正做到把恶全部抛弃,这个抛弃可不仅仅说我们不做了,而且要把我们过去世形成行恶的这种习气,微细的习气全部断掉。否则想成就,成菩萨,不可能的!修了半天,还天天看着人家炒股票,我们很羡慕;看见人家中彩票了,特别羡慕,恨不得我们也中它个几百万;看见别人得了好处,我们还羡慕,这个不行,这个肯定不行!还没有达到真正断恶行善的阶段,还不行,恶的东西还很多。
《十善业道经》正面劝导,告诉大家:菩萨修十善了,依照十善这个基础,一点一点地往上修,修的六度、四无量心等等,一步一步最后就成佛了,这是正面劝导。那么还有些人呢?劝了半天不理你,不听,佛就开始讲《地藏经》了,不做十善业,以后得地狱待着去了,地狱得受苦,有这个苦、那个苦、无量的苦,这是一种恶劝。
我们学《地藏经》,这个地是什么?就是戒律。五戒十善,这就是地,就是土地。地藏菩萨由地而取得的宝藏,是什么呢?就是五戒十善,就这点东西。我们慢慢地都能得到,都能修到的,不怕,不着急。所以因果、五戒十善是最根本、最基础的。不把因果、五戒十善理解得特别透彻,到一定程度,我们这个学佛的根基就会垮掉、倒塌。风一来,这个树的根很浅,就倒了,不修了,不学了。比如说我们谈个朋友,谈得很好,到一定程度分手了,这心里痛苦死了,学了半天佛,佛连朋友都不给我们留下来,不愿意学了。为什么呢?因果没搞懂!我们这个根基不稳,这种现象出来以后呢,不知道怎么处理了,这怎么办呀?怎么理解呀?我们不学了吧,算了吧,没用。这样就出了问题了,真的出问题了!所以因果、五戒十善这是最基础的,一定要透彻理解,才有可能在修行路上搞懂,不迷惑,不间断,否则我们修一修,就不爱修了。陈海量居士给我们写的一本书,叫《可许则许》。他把这个因果讲得特别的细致、透彻,从各种角度进行了分析,特别的微细。
【原文】无我老居士感到兵连祸接,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老人家悲天愍人的心,不禁油然而生。于是每晚召集家里的人,在佛菩萨前礼拜祈祷,我也参与其间。他的祈祷词是:“弟子某某,赤诚地代上海人民,忏悔无始以来所造恶业。至诚恭敬,礼拜称念,大悲观世音菩萨!求菩萨威神护持我们,使我们业障消除,减轻劫难。望菩萨慈悲摄受我们,倘若可以允许我们的,就请允许我们的请示罢!”
起初我读了他的祈祷词,心里很是疑惑,于是我问老居士:“祈求菩萨为我们消灾免难,应当希望所求的,一定能完成我们的愿望才是。为什么你的祈祷词的结尾说:‘倘若可以允许我们的,就请允许我们的请求罢’?这种祈祷法,恐怕被人家听到了,要怀疑祈祷没有效用罢!”
无我老居士对于我的疑问,解释得很是圆满。他说:“凡事不可强求。世间上的事和出世间的事,真理是一样的。‘倘若可以允许我们的,就请允许我们的请求罢’这句话,是我师父刘上师告诉我的。这里面实在包含着无穷深妙的意义,你可去仔细研究研究!”
后来我静静思惟,过了几日,果然觉得这句话意义深长圆妙。以后我们向佛菩萨祈祷,除求生极乐世界的发愿文外,其他如消灾延寿、免难愈疾、求子求财、找寻职业等等,都应该用“倘若可以允许我们的,就请允许我们的请示罢”这句话,做祈祷的结语。这样的祈祷词才可称做圆满。这里面有“许”、“不必许”和“可许可不必许”三种意义。现在把它简要地说明如后:
三义略释
【一、许义】仰求佛菩萨为我们设想,为我们审察!假使我们所求的事情,于我们究竟有益无害的,就请佛菩萨允许我们,护持我们,使事情实现,满我们的愿望。
【学文解读】有这种情况。修行了,打完七,坚持功课,好事来了。也有不如意的,如意的也有。
【原文】
【二、不必许义】倘使我们所求的事情,现在虽然可以满足我们的愿望,可是日后有不可设想的祸患预伏着,而我们凡夫所预料不到,这是要求佛菩萨慈悲保护,不必允许我们的请求,以免后来的祸患。
【学文解读】我们修的中间特别努力,结果呢,坏了,破事儿来了,我们求的东西不仅不来,还实现不了,正好走了一个反面了。这个里边是这个含义,我们看不懂,佛菩萨看得清清楚楚。佛菩萨不会骗我们——得了,让你实现吧,以后你自己倒霉去吧,不会!一定是先把我们的后患弄没了。这个时候呢,我们很伤心,觉得佛菩萨不够意思。
【原文】
【三、可许可不必许义】善业恶业的报应是通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身前身后的因果关系是非常复杂的,我们没有慧眼怎能知道呢?从前恶业做得多的人,不但今生要受苦报,就是来生也不容易了结。现在因为我们归依三宝,忏悔过去的罪业,修行种种善事,就能得佛的慈悲保佑,使严重的果报变得轻微一些。像《净土圣贤录》中吴毛遭难的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可许的意义:假使我们的业报中,应该先受到水灾、火灾、盗贼、病苦,以及谋事无成、家口不安等等厄难,我们只希望苦难受得轻一些——所谓重报轻受,使得我们消除从前的业障,然后因着这不如意的因缘,才能引起更大的福利收获,以达到现在所求的愿望。这是我们所不能预知的,只有求佛菩萨保护我们,曲赐许可我们!这一层意义,比较第一种“许”义,更进一层。可不必许的意义:若是我们的前因,本来可以达到我们所愿求的,可是所求的事情,倘若伏有后患,这样虽然我们祈求您,也请您可怜我们的愚痴,非但不必允许我们的请求,并且要请您,就是在我们夙业分上,本来可以得到的,也要使我们所谋求的不能成就。这较第二“不必许”义,也深一层。
【学文解读】我们不能光想着说成功,应该想:这个事儿,如果我们拼命去往前奔,有可能掉到火坑里边去了。很多呀,我们看现在的商业界,干一干,干得越来越大,最后倒闭破产,为什么呢?掉到火坑里边去了。我们自己以为这个事儿合适,其实是不合适——有问题的。所以我们求佛呀,怎么求呢?这里边陈居士给我们讲了一个很好的求佛方法——请求佛帮助我们成功;如果有危害,请佛啊,不仅不成功,还赶快给它掐死、掐灭了算了,把不好的东西及时地关闭,才有可能出现更好的东西,要这么理解。即使我们不求佛,佛也会给我们这么做的,有时候求了半天求不到,为什么呢?佛知道有危害,不会把我们推到火坑里边去的,是这样的。所以要特别理解,因果这个东西太复杂了!
【原文】往往有许多事情,暂时虽然得到快乐,而未来已隐伏着大祸。这何异小孩子用舌尖舐刀头的蜜,而不知有割舌的危险呢?这是须要父母给予监护的。佛菩萨就是众生的父母,《楞严经》里说“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他们怎能忍视他们的孩子,去贪食五欲刀头的蜜呢?所以想祈求世事快乐的人们,必须仰求佛菩萨,为他们保护支持。我们不可以因暂时的得失而生怨恨,以增加自己的罪业;碰着不如意的事情,应当生欢喜心,因为已经消除了我们一层业障了。达观人的见解,是深远而广大的,我们应该自勉啊!
【学文解读】佛教育我们平时遇到任何事儿——不理会,平静对待。但是我们往往平静不下来。来了好事儿当然高兴,即使学佛了,觉得顺利、平静是正常的,应该的,佛欠着我们账了,他必须得管我们;遇到不如意的事儿呢,就开始恨上了,往往是这样。这里边讲了,遇到不如意的事儿,也要欢喜,为什么呢?佛已经帮助我们把更大的罪消了,只是表现出一些轻微的罪业了。真正地理解了这个因果里边的复杂性,佛菩萨处理我们问题的时候,里边的原理,我们才能真正地深信佛、依靠佛,不产生怨恨,才有可能继续修下去。否则呢,今天出门碰了一下脚,得了,不学了,算了吧,我们自己把宝贵的佛法丢弃了。这后边引了好多例证。
事实引证
【原文】
以上我已经把“许”、“不必许”和“可许可不必许”三种意义约略说过了。现在我来引证几件事实作为证明。因果关系非常复杂,我们凡夫俗子怎能知道?人事的发生,有的似乎是凶险的,而实在倒是幸福的;有的似乎是可喜可庆的,而实在是可悲可吊的;有的似乎是可悲可吊的,而实在是可喜可庆的。祸福是互相倚伏着的,得失没有一定的啊!我现在将史册的记载,和耳闻目见的事实,写述几则,来说明祸福休咎的微妙。我们明白了因果以后,自然就能达观了。
【遭劫未必是祸】
《净土圣贤录》载:吴毛是青阳吴姓的仆人,平时持斋念佛,同时修行种种善事。当左良玉的兵,渡江的时候,吴氏合家都避去了,只留他一人在家看守。兵来了,他被击中七枪死了。等到主人回家,吴毛又苏醒过来,对主人说道:“我因为宿世的恶业,应当受七次的猪身。因为今生斋戒念佛,得以七枪散冤。现在佛来接引,往生西方去了!”说完话,就合掌而逝。这事是在清顺治元年。
【学文解读】
如果吴毛当时让枪打完了,过一会儿自己往生了,那别人就说,你看,念佛人,还挨枪!因果很复杂,非常复杂!只要老老实实学佛,一定有好处,一定要坚信佛法!坚信佛!没有任何坏处,一定是好处!无论是我们学佛以后得到了恶果、善果,这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佛已经把我们最难度过的日子帮我们化除了、消除了,是这样。所以要坚持修行,不要放弃!
【原文】
【丧子未必是凶】
(一)《华严五祖纪》:唐朝杜顺和尚,有一天到外面去化缘的时候,有一个斋主抱着他的儿子,求和尚给他消灾延寿。和尚定睛对着孩子看了许久,说:“这孩子本是你的冤家,现在应该给他忏悔。”吃完了斋以后,和尚叫斋主把小孩抱到河边。到了那里,他就把小孩子抛入水中。这时斋主夫妇不禁捶胸顿足,号哭起来。和尚说道:“请不要闹!你们的儿子还在那里呢!”说着,就用手一指,果然,他们就看见他们的儿子,化作六尺丈夫身,立在水波之上,怒目地斥责斋主说:“你前生拿了我的金帛,还杀了我推入水中。若不是菩萨同我解怨,我是决不饶赦你的!”于是夫妇俩默默然信服和尚的神力了。
(二)梁敬叔笔记:姚伯昂先生说:“传说人世间的夫妇儿女,有还账的,有讨账的。我于是想起,从前我的一个妹子,当她五岁的时候,出天花很是危急,呻吟床褥,非常哀苦,一连几日夜,叫号声不止。我的母亲说:‘这样地受痛苦,为什么不早些去呢?’她听见了,大声地反抗说:‘你们还欠我八千文钱,尚未还清。等你们还了我,我就走了!’我的父亲就差我去关照她说:‘我们一定把这笔钱做你的棺殓费,再加千文烧些锡箔给你。这样你可以快些去了,何必等待着活活受苦呢!’我对她说了以后,她就在这一夜里死了。这样看来,还账讨账的传说,是确有其事的。”
(三)梁敬叔先生说:“常州有个甘学究,是以教小学生为生活的。当他的儿子才只三岁的时候,他的妻子忽然死了。他只得带着他的儿子,到他教书的馆舍里去养育。到四、五岁的时候,就教他识字读书。这个孩子倒很聪明,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四书五经都读得烂熟,也可以做教书先生了。每年父子二人教书的收入,凑合起来有四、五十金,除去生活费用之外,还可以稍稍积蓄一些。后来甘学究就预备为他的儿子娶个媳妇。当他们正要行订婚礼的时候,他的儿子忽然生起大病来,病势很是危急。在病中,他狂喊着他父亲的名字。甘学究惊惶失措地答应说:‘我在这里!你有什么事吗?’他的儿子说道:‘你前生和我合伙做生意,欠我二百余金。某事除去若干,某事除去若干以后,现在应还我五千三百文。快快还我!还了我,我就去了!’说完了话,就气绝而死了。这真是世俗所谓讨债的了。大凡年幼夭折的儿女,多因讨债而来;不过像甘学究的儿子般,分明说出来的,十个之中没有一、二个罢了!世间一般做父母的不明因果,反为这种讨债的子女悲伤哭泣,不是很可笑吗?”
(四)纪晓岚笔记:朱元亭有个儿子,生肺病将死的时候,有气无力地自言自语道:“现在还欠我十九金。”这时医生正在开药方,预备给他吃一服人参,可是人参还没有煎好,他就死了。后来算算那人参的价值,刚好是十九金。这是最近的事实。
(五)天台有位袁相钦先生,是我的远亲。他有一次在梦中,看见酒坛里现出一个人来,指着他说道:“三百千!三百千!”他就醒了。这时他的妻刚巧生个儿子。相钦本来没有儿子的,所以很钟爱他。这个孩子,四岁生病很厉害的时候,在病中,他忽然叫喊着说:“拿算盘来算账!拿算盘来算账!”相钦突然想起从前的梦,就责骂他说:“讨债鬼!你到我家里四年,我为你花费的,已经不止三百千了!”他的儿子听了这话,就死去了。
印光大师曾经说过:“一个人生儿子,大概有四种原因:一种是报恩,一种是报怨,一种是还债,还有一种是讨债。”
报恩:是因为父母对于儿子过去世有恩惠,为着报恩,就来做他们的儿子。所以服劳奉养、生事死葬,都称父母的心意。世上的孝子贤孙,都是属于这一类的。
报怨:是因为父母对于儿子过去世有亏负的地方,为着报怨,就来做他们的儿子。所以怨恨小的,就忤逆父母;怨恨大的,甚至为非作歹,闯下大祸,害及父母。做父母的,活着的时候,不能得到儿子的奉养;等到死了,还因为儿子的不争气,带着羞耻到九泉去。这就是报怨的一种。
还债:是因为儿子在过去世欠父母的资财,为着偿债,就来做他们的儿子。倘若债欠得多的,父母就可以终身由他奉养;若是欠得少的,就不免半路死去。像读书才得了些功名而丧命的,做生意才得了些财利而身死的。
讨债:是因为父母在过去世欠儿子的资财,为着讨债,就来做他们的儿子。小的债,不过损失些学费聘金,等到债还清了,父母虽想望他成事立业,而他忽然夭亡,再也不留片刻;若是大的债,那做父母的损失,可就不止此数,必定要废业荡产,家破人亡才罢!
这种报恩报怨的因果关系,不独子女是这样,就是夫妻也是这样的。总之,眷属聚会,无非恩仇报复。假使能够互相感化,大家念佛修行,同归极乐净土,那么恩仇眷属化为菩提眷属,就完美到极点了。
【学文解读】陈居士给我们讲了个好办法,教了一个好招儿——我们都学佛,化解怨仇。一切亲属亲眷,无论有恩有仇,我们都学佛,慢慢都变成清净眷属。清净眷属就好办了,绝不会因为私人的琐事,不会因为他一个眼神看过来,我们就不高兴了——不会干这个了。清净眷属是各修各的行,各吃各的饭,互相照顾,自己修行,一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了。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这就好办了。有了共同的目标啊,我们就忙着修行了,不会没事互相就瞎折腾,一会儿骂这个,互相骂上了,互相打上了,不会干这个事儿了。病痊未必可喜,这又是一个例子、一种情况。
【学文解读】陈居士给我们讲了个好办法,教了一个好招儿——我们都学佛,化解怨仇。一切亲属亲眷,无论有恩有仇,我们都学佛,慢慢都变成清净眷属。清净眷属就好办了,绝不会因为私人的琐事,不会因为他一个眼神看过来,我们就不高兴了——不会干这个了。清净眷属是各修各的行,各吃各的饭,互相照顾,自己修行,一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了。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这就好办了。有了共同的目标啊,我们就忙着修行了,不会没事互相就瞎折腾,一会儿骂这个,互相骂上了,互相打上了,不会干这个事儿了。病痊未必可喜,这又是一个例子、一种情况。
【原文】【病痊未必可喜】明月笔记:浙江上虞蒲湾地方,有个钟秀峰。当他年纪四十多岁的时候,生了个儿子,秀峰很钟爱他。那孩子十岁的时候,生病很危险,秀峰夫妇哭泣着到神祠里去祷告。在夜里梦着一个神对他说道:“你的儿子有许多事情没有了结,哪会就死去啊!”醒来之后,他非常庆慰。后来儿子果然病好了。等到这个孩子长成以后,挥霍放荡,忤逆父母,无所不为。钟家便被他破败了,秀峰夫妇终于忧饿而死。这就应验了神梦所说“有许多事情没有了结”的预示,原来他是来讨债的。
【延寿未必可贺】觉有情半月刊载:杭州栖霞洞有个智印和尚,能够预先知道未来的事情。有一天,寺里一个短工染瘟疫死了。短工的妻子到山上来,请寺里的长工相帮埋葬。智印和尚知道了,阻止他们不要去埋葬,并且对他们说道:“这个人还有许多苦难没有经过,决不会就这么死了的!”他的妻子回答道:“气早已断了,难道还会活转来吗?”她怀着一肚子的疑团,悻悻然而去了。等到第二天早晨,这个短工果然又活转来了。
【得财未必是福】《大庄严经论》说:有一次,佛和阿难在舍卫国的旷野中行走,看见有一堆金子埋藏着。佛对阿难说:“这是大毒蛇。”阿难对佛说:“这是恶毒蛇。”这时田里有一个农夫在耕种,听见佛和阿难说有毒蛇就去看看。他走到那里一看,原来是一堆黄金!他就拿回家里,从此他就立即变成富翁了。后来被国王知道了,就把他关在监狱里。他从前所得的黄金,到这时已经用完了,但是还不能免去刑罚。他真悔恨极了,不禁叫喊着说:“恶毒蛇阿难!大毒蛇世尊!”国王听见了,觉得他说得不伦不类,很是奇怪。于是传讯他:“你怎么说毒蛇,恶毒蛇呢?”这个农夫对国王说道:“我从前在田里耕种,本来很可以安闲度日。有一日,听见佛和阿难说有毒蛇,我去一看,原来是黄金,不禁贪欲心起,拿归家中。今日想来,这黄金原是毒蛇啊!”同时他又唱出一首偈:“诸佛语无二,说为大毒蛇。恶毒蛇势力,我今始证知。于佛世尊所,倍增信敬心。我今临危难,是故称佛语。毒蛇之所螫,止及于一身。财宝毒蛇螫,尽及家眷属!我谓得大利,而反获苦恼!”这个故事,使我想起一九四三年十一月里,上海报上登的一则新闻:有一个李姓的妇人,有一天得到十余万元,喜出望外,她拿了款子坐汽车回家。在途中被强盗拦劫,把她的所有全数抢去了,这个少妇竟因此死亡。世上的人因为财产遭殃的,耳闻目见,真是很多很多,说也说不尽的。
【学文解读】现在也有很多,中了彩券了,全家人来分,打起来了。奇奇怪怪的事多极了!还有一个现象叫:家难未必不幸。
【原文】【家难未必不幸】吕碧城女士说:“我家从前住在安徽六安州。当我十三岁的时候,偶然得到一卷观音白衣咒,说持诵百日,能消灾得福。我就每日焚香虔诵。等到刚满百日之期,忽然遭到家难。我家的人都被许多族人禁闭在本宅内,长年不得和外界通消息。后来母亲设法,用密函向外祖母家请求援救;结果得到援助,我们得以到来安县舅父家里寄住。那时我常常想:为什么持咒百日,求福而反得祸呢?其后有土匪白狼来侵扰安徽,六安被蹂躏得变成废墟。当时我家旧宅里,只有孀嫂和她的女儿翠霞,还有她的女婿汪君居住着。白狼闯到宅中,把汪君杀死了,翠霞也在这时殉难。我的嫂嫂逃到上海,不久也就病死了。这时我才明白:倘若那时我仍旧住在六安,一定同遭到匪难的。我们避居到舅父家里,实在是因祸得福哩!”
【谋事得成未必可庆】绍兴黄大动君,失业以后,闲居在家里的时候,有一次,他去求他的先生给他介绍一个职业。他的先生推荐他到某军司令部,充任秘书。他到那里去办事,还不到一个月,两军开战了,他所属的军队被打败了。黄君幸而在枪林弹雨中逃出了性命,可是物件尽都损失了。他身无分文,沿途借贷,受尽千辛万苦,总算憔悴而返。他的先生见他这样狼狈地回来,对他说道:“这是我害你了!”
【谋事不成未必可悲】吴县王玉如君,住在上海的时候,想谋一个轮船司账的职位。因为谋这个位子的人很多,玉如恐怕事情不成,来同我商量,我就劝他念观世音菩萨。玉如就听我的话,早晚持念,可是结果事情还是不成,玉如怀疑菩萨无灵。我对他说:“目光要放得远大些,不应该以一时的得失,就怪菩萨无灵。菩萨是不会辜负你的!”过了两月,这条船被风浪沉没在大西洋里,里面的人都落水溺死,没有一个幸免。不幸的消息传到上海的时候,玉如跳跃着来向我说道:“这真是菩萨保佑我呢!假如我从前所谋的职位成就的话,我也早就葬身鱼腹了。”以上种种的事实,很明显地告诉我们,使我们可以灼然无疑于因果的存在了。可是还有为我们凡情所不易了解的,我再来解释一下:一、业报释疑,二、感应释疑。
【学文解读】前面把各种因果的现象,陈居士都拿事例给我们做了个说明。所以学佛有好处,有太大的好处了。但是呢,陈居士说了,光知道这些还不够,还要继续深入了解,他分两方面来解释的:一个叫业报的释疑;一个是感应的释疑。这个跟我们现实都紧密相关,非常的密切。
业报释疑
【原文】我们在世间上,所碰着的一切灾殃苦患、不如意事,都是从恶业招致得来的;一切福禄寿康吉庆,都是从善业所获得的。今世所享受的,是前世所作的果;而今生所造作的,又为来世苦乐的因。所以作怎样的善,得怎样的福;作怎样的恶,得怎样的苦。识田的感召,像数学上乘除一样,是一定不易的。所以戒杀放生得长寿少病报,廉洁布施得权威富厚报,贞节得夫妻贤淑报,偷盗得贫穷耗财报。相反的方面也就可类推而知了。
【学文解读】因现在我们有的人钱很多,亿万富翁;有的人呢,钱很少,拿个碗到街上去要饭。为什么呢?偷盗。要想得的多,我们去偷盗,那对不起,越偷越没。想得的钱多、福德多,我们坚持五戒十善去,为别人做好事去,为别人服务去,布施去,这个钱越来越多。一定要懂得因果报应的原理,不懂得这个原理呀,就坏了!就随着世俗随波逐流了,越做越不愉快,越做越难。
有一位居士,她带着她的女儿去学习佛法,她是劝所有的家长,都给孩子请一个家庭教师,就是地藏菩萨。还有一个女孩子,也是学习佛法懂得因果了。她以前写了一本书,介绍大家养生的,说是喝猪肚汤能够养胃,喝猪骨头汤什么啊,介绍了几个偏方。现在明白了,真是害怕了!就想:这个书如果永远流传,别人看了她的书的介绍,老去做,她这个罪就没完。现在这个书还很畅销。她求地藏菩萨帮助把这本书尽量别畅销,慢慢没人买算了。说要有稿费,她一定拿来放生。现在又给她约稿了,已经写了三分之一了,她说必须得大力提倡吃素、放生了。女孩说学佛又晚又没晚,晚在什么呢?那个书写了;不晚呢,就是她懂得这个原理了,将来不做了。写书就可以写吃素呀、放生呀、教人行善呀,这些方面了。可以弥补过失,让人行善去。
不少人觉得活着没意思,天天想着说哪天从楼上跳下去,跳下去以后躺在地上,别人怎么发现我呢?是什么态度呢?要是割腕死了好像也不好,这个血流得到处都是。别人要发现我,是什么时候发现呢?是不是等尸体臭了,有臭味了呢?天天都想着这些,不想活,活着没意思,就是这样。这是我们做恶太多,恶业表现出来啊,我们没有什么快乐的时候。在这个世间呀,行的是恶业,吃肉;工作呢,天天就琢磨着怎么挣钱,互相怎么斗,全是这些事,不快乐,这都是因果。
【原文】善恶业报都是自作自受。因果的道理很是精微,虽然极其错综复杂,可是乘除消长,是决不会错乱的。倘若我们能够改过迁善,诵经念佛,就能使善业日日增长,恶业日日消除。要得到幸福、远离祸患是无须我们祈祷,而自然能够实现的。
【学文解读】这段话很重要。我们刚开始学佛经常就琢磨:这工作不好,怎么求求地藏菩萨换个好的;或者是找不到对象,就求地藏菩萨送个好媳妇儿;要不就没钱,求地藏菩萨怎么给送个一百万过来,我拿它二十万放生,都是这些。这里边讲了,这一切都是因果。因果非常的错综复杂,我们感召的一切呀,加减乘除,绝不会错的,都是自己因果力量的表现、延续而已。但是,我们学佛了,懂得改过为善了,我们拜忏、诵经、念佛了,懂得不吃肉了,行五戒十善了,这么日日增长,那么恶业一定是日日消除了。佛法是圆满的,绝不是说我们想找个媳妇儿,佛就专门管你找媳妇儿,别的不管了,不会!佛是平等的、圆满的、全面的,不是光管一点。我们真正修行,各种的业障,都是同时在消除。修好了,业障消除了,有可能媳妇儿找到了,工作也来了,钱也来了,啥都好了,往往是全面的,绝不是一方面的。所以我们就老老实实地修行吧,不用管这个、管那个了。我们不用求,真正按照佛教诲的去做,其实佛全在管我们的。就好像我们的父母,对待孩子,从小到大,你放心好了,绝不会让你吃不饱,喝不着水,还不会让你冻着、饿着,不会让你受伤,那是全方位地保护的。父母绝不会说只要能吃饱,吃好就行了,光着扔那儿,爱冻不冻,不会的!一定是全方位地保护。佛菩萨对我们众生也是这样的,不用去单独地求某件事,老老实实地依照佛的教诲去做,慢慢地坚持,我们一定是全方位地得到好处。
【原文】不过我们前世所作的业因,千差万别,所以善恶果报不能以一世的行动来下判断。假使行善而仍旧穷困的,那是因为他前世的恶业比较重,正因为这一生行善,已经灭去了殃祸,使他逐渐地轻安了;否则,还不止受这样的苦难。可是来生的福泽,也已经种因在这里头了。
有的人为非作歹,而现在仍旧得到安乐享受,那是他前世的福泽深厚。因为他作恶的缘故,他所应得的福禄,已经被他自己损耗了;否则,富贵尊荣还不只这地步。可是来世的祸患沉沦,也已种因于这里头了。
况且世事变幻没有一定,一时的苦乐不足为祸福的定论。所谓:“作恶必灭!作恶不灭,前世有余德;德尽必灭。”“为善必昌!为善不昌,前世有余殃;殃尽必昌。”因果律是分毫不会错误的!印光大师说:“作恶而得到幸福的,是过去世善因栽培得深;假使不作恶,那幸福必定更大。譬如富家子弟,吃喝嫖赌,挥金如土,而不曾立即受到冻饿,那是因为他的遗产富厚。倘使天天这样浪用,即使他有百万家财,不到几年,也就要家破人亡,不可收拾了。”
“行善而遇到灾殃的,是过去世罪业造得深;假使不行善,所遭的殃就更大。譬如犯重罪的人,在没有行刑之前,立了一些小功。因为功小的缘故,罪业不能完全赦免,可是总能改重为轻。倘能日日立功,因为功积得多而且大的缘故,罪就可以获得完全赦免,重复封侯拜相、世袭爵位、与国同休了。”
今生的善恶影响今生的祸福,这叫做花报。今生的善恶决定来生的苦乐,叫做果报,也叫做业命。今生花报的影响来得轻,今生所受前世已成熟的果报业力比较强,所以只有大善大恶的人,才能转变今生的业命,因为他们的心力比他们的业力还强。一般普通的人就不能超出业命的范围,因为他们的心力敌不过业力的坚强。世人往往略行小散善,就痴心妄想地要获得转移业命的效果,不是很荒谬吗?所以那一碰着逆境而退失修善心,和希求不能达到目的因而退悔的人们,都是因为他们修省改过的功夫还未能做到。这种人怎能挽回定业呢?我们应该自省一下啊!
【学文解读】这段话也非常重要。我们现在学佛人很多了,有些改变不了命运,学了佛没啥好处,回头就想:哎?这学佛咋没用呢,别人说学佛有这个好处,那个好处,我咋没好处呢?而且学佛了,还越来越差了呢。有的人学得傻乎乎的。学了佛,家里不安静,自己一塌糊涂,还天天乱跑,把佛作为一个执著的东西了。这里边讲得很清楚,我们学佛稍微做了点小善、散的善,或者呢,一边做善事,脑子里边还想着说,哎呀,恨不得把好处弄过来,像俞净意公以前一样。这样行善,往往都是伪善。真正发起一点心,做点真实的事,往往这个心刚发又退失了,很小,不能够长期坚固,让自己的心真正的是一个为别人服务的纯善的心,做不到。所以我们这个心力影响不了我们过去的业力,转动不了自己命运的这个轮子,改不了。这里边说了,只有大善大恶的人才能改变。大善的,像《了凡四训》的了凡先生,还有俞净意公,后来明白道理了,心里边如实地知道善了,不再有恶了。至于说能做到多少无所谓,量力而为,尽力而做,就可以。关键在心!他们命运就变了。慢慢能够消除业障,慢慢地上升,一定是这样的。大恶的,那当然这也容易。杀人杀得太多了,机关枪一扫一片,那直接地狱去了,也快,这个叫大恶。自己做的这个业力很重,超过原来的业力,一定受恶报。
【原文】
信奉佛法的人们,倘若求子病愈而子反死了,可不必哀伤退悔。我们怎能知道,也许这个儿子是为讨债来的呢?他日或许被他弄得破家荡产,使父母吃老苦呢?现在佛菩萨的慈力,消除宿怨,使他早些离开,正是做父母的大幸事啊!譬如我得罪了人家,他想来报复。幸而得有势力的人,从中为我们调解,使对方的怨恨消释了,不再同我为仇。这是多么幸运的事啊!因为仇恨的心像是黑暗,遇到佛光一照,黑暗随即消灭。所以能得佛为垂护的,任何怨仇没有不能解散的。
世人求子病愈而子反死的,做父母的正应该感谢佛菩萨的大恩,努力奋勉修习佛法,并且劝化众生共同信佛才是。倘若反生怨心、悔心、退心,怪佛菩萨无灵,这真是辜负了佛恩呢!至于求其他眷属如:父母、夫妻愈病而反死的,都应当作这样的看法。因为一家眷属的聚会,无非报恩和复仇而已。
或许有人要问:“儿子生病祷求佛菩萨而反死去,说是佛力解怨使他即便离去,固然不错!然而为什么不解怨以后使他勿去,而仍旧做我的儿子呢?这是一点。还有一点,假使他不是来讨债的,那么终究是我的儿子了。不求佛力救助,他也不至于死的,何必要祈祷呢?”
我的回答是:人生所遭遇着的,都是从过去世善恶业力所感召得来的。心力弱,业力强,就被业力所支配。只有学习佛法,心力训练得强的,可以不被业力所束缚;普通一般的人,大多数不能超出业力范围的。你的儿子——因为你和他在过去世所种业因的关系——为着讨债而来,现在佛力消除了宿怨,而你还要他不死,仍旧做你的儿子。
这譬如有人到你家里来讨债或报仇,当时因为有一位有道德威望的人从旁调解,这个人意气平静下来,就此放弃债权。你想,那时这个讨债的人,仍旧留在你家里呢?还是回去呢?当然的!他一定就回去了。现在你的儿子为着讨债而来,怨气平释以后,他也当然回去了。理由是一样的。
关于第二个问题:“假使他不是为讨债来的,不求佛力,他也不至于死。”这话你只说对了一半。人们的疾病,表面上虽然是从风寒虚劳、四大不调而起,实在是他们前生的恶业作为主因的。你儿子的病苦,一方面固然为讨债而使你受累;而另一方面,他也有他自己的恶业存在着,使他不得不受病苦而至夭折。假使他前世的恶因是十分,那么这病就得受十分的苦果。譬如拍球,用十分的力气向下拍,它反跳的高度也有十分。力的强弱,要看拍的人而有差别,也就如造恶因的时候,心力的猛利程度各有不同。
倘使你儿子有十分的恶因,他一定要自受十分的苦果才能了结;要想减受五分,是不可能的。假使能归信佛法僧三宝,至诚恭敬地忏悔,并且做种种善事,就能得佛菩萨的慈悲保护,可使重报减作轻受。譬如世间法律所规定的一般,杀人的人要处死刑,倘使去自首,罪就可以减轻。向佛菩萨忏悔就和自首一般,病苦怎得不减轻呢?
然而不要误会!佛菩萨并非制裁人们罪恶的主宰者。佛说“一切唯心造”,祸福寿夭、恩怨眷属,一切是我们自心所造,自作主宰的。因为归向三宝、至诚忏悔的心,能顺合忏悔者本具的佛性,顺性而起,就和佛菩萨已经证到本具佛性的境界相契合,这是此方的感而得到彼方的应,很自然的结果。
【学文解读】
这一段也很重要。陈居士把忏悔里边运作的方式讲清楚了。学佛特别强调忏悔,在道场要发露忏悔;平时按照《礼佛大忏悔文》拜忏,天天拜,多拜,原理就在这里。不是说佛一高兴,行了,没罪了,好了,没事了,不是这样的。这里边讲了,那是我们至诚的心,又顺合了我们自己本具的佛性,顺性而起就和佛菩萨已经证得的本具佛性的境界相契合了,这样才能灭罪。忏悔其实就是要洗心,洗心革面,忏悔的原理就是洗心。
【原文】
众生心力的光很是微弱,不容易消灭黑暗的业力。现在和佛菩萨光明无量的心光接触,就能增强我们心力的光,足以消灭我们黑暗的业力。然而还须看各人归向佛菩萨的心力强弱程度怎样,而决定其减轻苦报的分数。譬如五瓦的电灯泡,必定发五瓦的光明;五十瓦的电灯泡,必定发五十瓦的光明。因为光度强弱不同,黑暗的减退也就随之有异。所谓心光,本来是人人都有的,只因各人被业力所蒙蔽的程度有差别,所以所显现的就各不相同了。
【学文解读】
这一段也非常重要。这一段讲的就是我们拜忏功夫强弱,最后表现出来的受益程度不同。为啥不同呢?讲了——心力,我们的心的力量。现在我们想改变心力,把万缘放下,立地成佛,不太可能!心力太微弱了!心光太微弱了,做不到。现在要靠佛菩萨,要拜忏诵经念佛,靠佛力,靠佛的光明把我们的心光点亮。怎么能够把我们的心光点亮呢?靠两个:一个是真诚心。我们的真诚心有多少,那么就能够和佛菩萨感通多少,就能够把我们的心光点亮到多少。真诚心大了,弄它一千瓦,那心立马就放出大光了;真诚心小,弄个五瓦灯泡,放出五瓦的光,很微弱,我们的业力消不了多少,这个光没啥力量。另外一个和我们修行的量有关系。我们修得多了,和佛菩萨接触得多了,我们的光明自始至终二十四小时都和佛的光明接触,心光逐渐光明了,逐渐地保持下来了。
有人拿《地藏经》,拿起来就发愁了,算了吧,念他两声地藏菩萨算了;拜忏呢,早上起来了,转了半圈,拜不下去,得了,睡个回笼觉吧。很多同修很努力。有一个女同修说,她每天功课就十个忏,三、四部经,有时候还多。她自己就说,白天这样做,晚上才消业障,早上起来可轻松呢。有个大学生在假期,每天拜十五个大忏,三部经,后来又增加了,十六个忏,四部经了,因为他怕开学以后没时间了,想拼命地把功课做做。这样做了一段时间,现在晚上做梦不是诵经就是念佛、拜忏。二十四小时用佛的光明,把自己身心照耀下来。梦中还懂得念佛拜忏诵经,那一定是白天佛光非常的充足。充的电足了,晚上这个光明就自然发出来了。白天我们念两句就没了,这电没等到晚上早就耗没了,晚上还懂得念佛?不会的!
所以我们现在自己的心光是非常微弱的,只能求佛菩萨,没什么办法。佛菩萨就是电源。我们诵经、拜忏、念佛就把插头插上了,开始充电了,就这个原理。所以我们每天只要有时间,我们一定要把修行佛法贯穿到每天的二十四小时里。我们有工作、有学习、有家庭,不要紧,空余时间,我们就用来拜忏、诵经。工作、家庭,我们需要照顾,我们就可以心里默默念佛,把我们醒的这段时间,用佛光全部地照耀下来,修行下来,保持下来。只要保持,就等于和佛的这个电源一直在插着,一直在充电;想不起念佛,完了,这电源断了。如果我们这一辈子坚持下来,那行了,自己的心那就不是电灯泡了,那就是原子弹了,发出的光明那是巨大无比的。我们如果这么坚持修,别说修一辈子了,真正修个几年,那我们心里的光明啊,慢慢不仅把自己的业障消除了,我们就自自然然有能力,让周围的家人、朋友,这些人都受益了,很容易!
倓虚法师有一个《影尘回忆录》,里边就记载了一个故事。倓虚大师还没出家时,有个朋友叫刘文化,自己研究《楞严经》,研究得可能是有力量了,有一天看经像入定一样,进入一种境界,就看见他死了的妻子,还有孩子,过来了,让他超度,登着他的腿和肩膀就升天了,就这么简单。人家有力量才能超度,有光明才能超度。这一段话,把超度的原理,消灭业障的原理全部说出来了,把我们修行呀,怎么能够进步,是否见效,进步的快慢全部说出来了,包括把我们回向的原理也说明白了。现在我们自己老老实实修,先甭管别人。修到一定程度,自己有无量的光明了,那啥事都能解决了。现在我们心里边,别说光很微弱,可能黑黢黢一点光都没有,还想着说回向法界众生,骗人嘛。
【原文】
贺国章先生说:“有一位黄桐生君,他的眼能够看见鬼神,并且能够辨别人的气色。据他说,头上有白光的,这个人必定是佛教徒;尊贵的人有紫色的光;财富的人有红色的光;生病和失意落魄的人,他们头上的光是灰色的;普通的人则是蔚蓝色的;头上的光现出黑气的,这个人定要死亡,否则是个大恶人。”
心光虽然是常人所不能见到,然而是可以实验的。冯宝瑛居士说:“我们可以拿布施的事做试验。假使真心为人而布施,没有利己念头的人,他的心中必定有一段特别愉快的景象,这就是光明发越的表征啊!”
【学文解读】
咱们大家都说为善最乐,为什么为善最乐呢?这里边讲出来了。为善呀,心光表现出来了,发出来了,所以才快乐呀!
【原文】
专心念佛,也容易得到愉快的景象。融空居士说:“静寂地念佛稍久一些时候,就能觉得头部热蒸蒸的,四肢百骸暖融融的。这就是心光透露的证验。因着发光而生热,这是物理学的定理。”
【学文解读】
念佛有佛的光明,照着我们的心也光明了,有光自然有热。
【原文】
《华严经》里也说:“大士光明亦如是,有深智者咸照触;邪信劣解凡愚人,无有能见此光明。”
当我二十九岁的时候,和我的妻远信住在赤城山。这时远信是二十五岁。在某一日的早晨,她下山去,行走在田野间的当儿,沿路专心在念佛。这时太阳刚上山,晨曦遍地,她偶然看看她自己的影子,发现顶上有一圈圆形的光,周围和肩相齐,其大小约有直径二尺光景。它发出灿烂的光辉,有不可形容的美妙,和佛像背上的圆光相似。
她心里觉得奇怪,还是继续地一面走一面念佛,并且时时看她的影子。这个圆光依旧焕发着,她就明白这是念佛所得的现象。于是,她试试看,停止念佛而念世间的杂事,同时再看看影子,圆光就没有了。因此就可以知道,念佛最能发挥我们本有的光明,消除业障的黑暗。
念佛、念杂事都是念,为什么所表现的有这样的不同呢?这譬如人的忧喜,忧的时候愁眉苦脸,喜的时候嬉皮笑脸。忧喜同是心念,而表情就不同了。佛号的念随顺我们的本性;杂事的念是违背我们的本性。念的主动体固然是同一个心,可是被动的念头就有分别了。假使念佛功夫得力,那么尘劳就是佛事,在酬应一切世事的时候,都不会有什么妨碍。所谓“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到这个时候,顺性、逆性不过是方便之谈罢了。
【学文解读】
这段也很重要。我们刚开始修行,修行和世间法还是两截儿。修行之后,念佛、诵经。到了世间法,别人一不高兴,我们就不高兴了,过不去了,这是佛法和世间法成了两层皮了。如果我们真正修行功夫深了,得力了,修学佛法五戒十善这些有力量了,遇到任何事情我们都能够克服过去。看见妨碍了,我们心里很快乐,不怕,不烦恼,这个时候,修行就好了,这叫“顺性、逆性不过是方便之谈了。”无所谓了,心里边都不妨碍了,这里边用了一首偈子,叫:“竹密不妨流水过。”竹林很密,让我们过,我们过不去,要不就让竹子扎刺了,要不身子太宽过不去了,“竹密”就比喻我们世间各种的事儿。回家,老婆骂你,骂死你,不敢回家;这工作呢,同事老挤兑你,上司老批评你,恨不得赶快换个工作;换了工作呢,还这样,不知道怎么过去,这叫竹密。真正地修行佛法,懂得道理了,这些所有的竹子,多密也不妨碍,不是问题了。因为什么呢?我们自己就变成流水了,任何事情都不妨碍了。不会因为一个石头在那前边挡着,就得把石头搬走,不搬走过不去,不会!水呀,自然绕过去走了,是这样的。就像白云,不会说这个山太高了,必须把山砍一半才能飘过去。人都这样,自己给自己无缘无故地设条件,那个人必须得答应我这个条件,我才去,我才做好事,这都是自己给自己设障碍了。其实没有障碍,都是自己的认识错误了。
【原文】
人的疾病,多是业报的关系,在业报没有完尽的时候,假使要求其早日痊愈,就非求佛力保护不可了。世上很多中外名医没法医治的危症,因祈祷佛菩萨而获得痊愈的事实。
如最近邵联萼君也因念佛得救:邵君是杭州人,年十九岁,在上海患着重症,到宝隆医院去疗治。经医师诊断以后,说他这病是没有希望了。在进院后第七日的夜里,他忽然看见牛头马面、夜叉小鬼,摇摇摆摆地向他的床边直奔而来。这时室中电灯很是明亮,而他的神志也很清楚。他知道这是来捉他的,他是将死了,于是鼓足勇气坐起身来。
后来再一想,既然有鬼神,一定有佛菩萨的。就想起“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随即大声地念起来。当他一念之后,许多的鬼怪突然都给他吓退到数步之外,不敢走近身来。邵君觉得这六个字有不可思议的效力,能够退却鬼的袭击,于是诚心诚意地不断诵念着。因为小鬼捉他不到,后来阎罗王也亲自出马来了——他是身穿绿袍,头戴平天冠的,然而他也被佛号挡了驾而不得近身。邵君看见佛力这般伟大,更加放胆高声地念起来。
院中的医生们,认为他的声浪妨碍其他病人,就来劝阻他不要再念,而邵君在这生死关头怎肯停止呢?后来医生没办法,只得把他搬到另外一间病房去住,邵君仍继续念佛。这样经过了将近五日,他忽然看见一颗金光,如流星一般从他的面前落下来,自上而下,渐次地由小而大,顷刻照耀遍满大地。
在光中,有一位金身的佛,卓然地伫立在空中,足下有金色云一朵,佛身上更放射着光芒,左手持着数珠,右手合指放在胸前,对着邵君在微笑,慈颜喜悦,态度很是可亲,原来就是阿弥陀佛啊!这时那一群鬼怪不知在什么时候都消失了,后来佛身也就隐去。邵君既然亲眼见阿弥陀佛的降临,他是更加兴奋了。病苦全然消失,第二日就出院了,身体轻快康健已经恢复常态了。
【学文解读】
这个故事说明一个问题:我们修行得用真诚心。用一个比喻,就好像我们要掉下悬崖了,全身在悬崖下,一只手抓了一棵稻草而已。这个人就是这样,他病得没招儿了,没救了。看见小鬼了,这行了,他真诚了,绝对真诚,幸亏还想起念佛,有善因。一念佛看见这些鬼靠不过来,这会儿是真诚念了,这会儿想让他不念,都不行了,这是真诚念佛。真诚念佛能够把鬼、把阎罗王挡驾,没问题,也能够把阿弥陀佛念过来,没问题的。如果说他一直就这么坚持念下去,这一辈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问题,绝对没问题。现在人念佛,念了半天为啥往生不了呢?不真诚!嘴里边念着佛,脑子里边还想着别的,吃喝玩乐,念佛就没用。
念阿弥陀佛说是最好的方法,等于念了一切佛、一切经,念一句阿弥陀佛等于把所有的佛法都念了,的确是这样;等于从基础讲的因果、五戒十善,以及小乘法、大乘法、一切法全念了,没错。但是,光念阿弥陀佛,我们却不去做,不照阿弥陀佛所讲的,他所代表的一切含义做到,那就不是念佛,只是嘴皮子溜溜佛号而已。真正念这句阿弥陀佛,我们一定是遵守了五戒十善了,一定是遵照因果去做了,一定是时时刻刻都在行善,一定是这样的,自自然然地行善,这叫念阿弥陀佛。把净业三福时时刻刻圆满地做到了,这叫念佛。如果我们嘴里念着阿弥陀佛,又想着羊肉串儿,又想着烤香肠儿,那味儿一来就想起来了,那对不起,那不叫念佛。叫念什么呢?念杀生,念贪嗔痴,这样的念佛只会到地狱,不会到西方。我们嘴里念着阿弥陀佛,是保证了五戒十善都做到了,自自然然都做到了,不会有贡高我慢,不会去犯这些口业,包括意业,这个叫念佛!念佛可不是说我念它两万、三万的,念完了以后该干嘛又干嘛,那对不起,这不叫念佛。
所以说,真正能提起一念,没有其他的了,就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没问题,这一辈子一定能往生,肯定能往生。最怕是啥呢?鬼来了,我们记得念。鬼一走,坏了,又不念了,又去吃羊肉串儿去了。那对不起,过一段时间鬼还会来。
【原文】
念佛能愈不治之症,那么,念佛人不就可以不死了?
关于这个问题,应该这样解释:人们的生是乘业力而来的,等到一期业报完毕以后,这个身体也就完了。这个身体譬如是蜡烛,佛菩萨是灯笼,风雨来的时候可以遮蔽。假使蜡烛的本身完了的时候,灯笼也就无能为力了。不过寿命的长短,也可以随心力而转变的。精修佛法的人,是不被业力所拘束的。
佛菩萨救度众生,有顺度的,有逆度的,有显度的,也有隐度的。求病得愈,或所求遂意的,那是顺度;求寿反夭,或所求不遂的,那是逆度;感得佛菩萨为你现身的,是显度;因祈祷而感得人事凑合,机缘相助的,是隐度。
【学文解读】
这个隐性的度,我们念佛念了半天,一想啥,这事就来了,办成了。这是佛说了,叫隐度。
【原文】
周梅泉居士说:“佛菩萨是慈悲无量的,他们有很多的方便法门,遇到人力所绝对不能挽回的事情,就以不可思议的神力加以救度。若是世间常理还可以办得到的,就在冥冥中使其机缘宛转凑合而加以救度。又何必件件事情都显现不思议的方式,使世俗的人们惊怪,才算是灵感的征验呢?”
【学文解读】
佛菩萨首先是选择方便,大家如何方便怎么来的,实在没招儿了,才给你显示一些超出常规的,是这样的。一般情况下不会搞那些特别的方法。
【原文】
明白了顺逆显隐救度的道理,信心就能纯正而加强了。倘若遇到水火盗贼疾病,能够当境了然,没有疑惑,就知道是学佛以后,重报已减轻受;设使不学佛,痛苦决定不止此。这不是故意自己安慰自己,事实上,因果感应的道理就是这样的。我们应该深深体味,当生欢喜之心,感谢三宝慈悲垂护的深恩啊!
“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有的人看了这首偈之后,就怀疑:既然是“所作业不亡”,为什么祈祷感应,能转祸为福、重报轻受呢?岂非颠倒因果、错乱报应吗?
不是的!这首偈是专对业力强的人说的。转祸为福、重报轻受,那是对心力强的人说的。佛法圆融无碍,并没有颠倒的地方,我们须加以精细地分别观察,才能把握它的真理。
可知一切唯心造,祸福之权都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只要勤奋学佛,结果终究是吉祥的。
【学文解读】
我们遇到事儿,自己一定要仔细地观察。遇到事了,我们哭笑不得,一会儿哭,一会儿笑,这个就是我们还没搞懂因果。一定要从因果上搞懂了,再出事,不怕了。我们想:好事!好事!这就消业了!不还他这个债,将来他要比如说变成个自己的小孩来了,那坏了,那以后天天得折腾死你。一定要想佛菩萨在这里边讲了,好事,不是坏事。
这是业报释疑,后边还有叫:感应释疑。
感应释疑
【原文】
众生祈祷佛菩萨叫做“感”,佛菩萨救济众生叫做“应”,感应贯通以后,苦厄就能度过了。《华严经》说:“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众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无论什么地方都有佛存在着,而且常常显现在我们之前,而我们竟不能看见。这是什么缘故呢?非但是佛,就是诸位大菩萨,也无不常常显现在我们之前。《华严经》说:“于一微细毛端处,有不可说诸普贤;一切毛端悉亦尔,如是乃至遍法界。”普贤菩萨是这样。
【学文解读】
普贤菩萨就是这样,一切众生之前,一切菩萨、佛之前,只要是行善的,正面的,普贤菩萨一定用甚深普贤行愿力化现一个普贤菩萨,在这些佛菩萨、众生面前广行十大愿王。
【原文】
那么像文殊、弥勒、地藏、观音、势至诸位菩萨也无不是这样。
【学文解读】
都这样,佛菩萨都是这样。
【原文】
而我们也没有看见,这岂非欺人之谈吗?不!不是的。佛的话非常真实,决不会虚诳的。海可枯,石可烂,佛语是不可改的。
【学文解读】
我们要知道,我们念《地藏经》,地藏菩萨就在面前;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在面前。我们不能用我们能看见啥就念啥,可不能干这事!那可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读《地藏经》,《地藏经》说:所有佛都在。我们看见了吗?我们可能没看见啊,不等于没看见他就没在呀。我们现在只能叫做眼光短浅、鼠目寸光,看了一点点而已。
【原文】
我们的身体不是细胞的集合体吗?细胞是物质之一,科学家把物质分成原子,不过只有数十种。若再进一层分析起来,就只有原子核、阴电子和阳电子罢了!试问这种物质现象,怎么能转变作生命现象?全世界的科学家没有一个能够彻底答复的。科学家能够把生物分析成原子,可是不能把原子造成生物。世间科学的技巧到这里就没有办法了。
【学文解读】
这好像是在四十年代的事,到现在还是这样,还是做不成,做不到这事儿。
【原文】
释迦牟尼佛是无上的大科学家,由他亲身实验修证,清楚地知道:组合我们这个身体的,无非是业力的幻现。细胞是物质,而物质的根本乃是能力的集合,并没有实在的体质。从前有一班科学家,以为以太是唯一的实体,然而这以太何尝有实质呢?
我们这个身躯是地水火风四大所合成,从阿赖耶识幻变出来的。真是因为阿赖耶识持有四种的功能:一,障碍功能,叫做地大种。二,流润功能,叫做水大种。三,炎热功能,叫做火大种。四,飘动功能,叫做风大种。这四种功能集合在一起,就叫做物质了。
【学文解读】
这个障碍就是咱们有肉体,这叫地大;水大那就有流润,身体血液流动了,一会儿出汗了;火大呢,叫炎热,身体没热力,那成冰棍儿了,就完了;还有风大,咱能呼吸,能走,能跳,代表这种性能。
【原文】
因为四种功能集合的成分各有不同,所以有各种差别的原质。周叔迦居士说:“倘若将四大种和科学中电子论作个比较,那么,障碍的功能就是电子,流润的功能就是电子吸引的力量,炎热的功能就是电子的电量或电子所含的热,飘动的功能就是电子流动不停的力量。”
阿赖耶识譬如有波浪的海。波浪停息的时候,海水澄静,就是识性,也叫做法性真如。
【学文解读】
法性真如——我们本性。
【原文】
这法性没有形状,也没有边际,无始无终,超空间、越时间的。众生无始以来——譬如环形,无始无终;众生的生死,如在环形里回转着,所以叫做轮回。不像直线般——是有始终的。都是从阿赖耶识发挥出来的功能,前后相续,没有间断。正如波浪汹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所以不能和真如相应。
【学文解读】
就好像什么呢?我们观察自己这个念头,念头我们停不住,一念接一念,永远在起,断不住,空不下来,停不住。这就是什么——业力、循环、轮回。
【原文】
佛菩萨已经能使这个识性澄清静息,证得广大无边的真如法性。这法性本来具备一切的功德,从此发起妙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就能够分身十方,普遍地显现在一切众生之前,譬如月到中天,它的影子显现在万千江湖之间一般。
【学文解读】
比如说我们念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不像我们,有人打个电话,我们开着车奔去了,去了以后可能黄花菜都凉了,这个不行。像观音菩萨,他本性具足了,谁一称呼他,他的力量去了,自然显现观音菩萨。就好像电波一样,所有人念观音菩萨,就和这个电波接触,自然地起作用。而且佛菩萨这个心力、心光,它可不像我们这些电波。我们只能说人家说啥我们就接啥!佛菩萨的光明具足了无量的智慧、福德,他绝不是傻乎乎地,他是千处祈求千处应。每个人,我们祈求的不同,那么,佛菩萨依据他的智慧、福德、力量,反映出来也不同,不是一种,他是圆满地满足一切众生的需求。
【原文】
佛菩萨既是普遍在一切空间,为什么我们不见不闻呢?这是因为佛菩萨和众生所处的境界不同。佛菩萨已觉,如睡醒的人;众生不觉,如睡熟的人。睡醒的人在睡熟的人之前,那睡熟的人是不见不闻的。众生睡在六尘的床上,正在做五欲的梦,怎能见到佛菩萨呢?
再有一个譬喻:当明月照耀在天中的时候,一群盲子是看不见的。这一群盲子因为没有看见的缘故,就说天中没有月的存在,不是很错误吗?众生没有慧眼,看不见当头的佛月。因为看不见的缘故,就说没有佛,这和盲子说没有月亮有什么两样呢?
上面二个譬喻太简略,或者还不能明白,我再取个譬喻来说明这个道理。譬如无线电波,本来是普遍地充满在任何地方的——不论茶杯里、抽屉里、房间里,以至旷野虚空之中都充满着电波,到处都有无量数的音声同时并作,个个相入,个个不碍。就是我们的耳内,也充满一切音声的电波,可是我们一无所闻,没有感觉。
难道是电波在欺骗我们吗?当然不是!假使我们用一台良好的收音机,拨动刻度盘的指针,对准周波度数,当周波度数和某电台相同,某电台的播音就来相应。拨动指针对准其他周波,就有其他电台的播音,立即现出声音来了。佛菩萨时常显在我们之前,而我们不见不闻,也就如无线电波处处现在我们之前,而我们没有闻到一般。
电波可以实验而证明其确实存在,佛菩萨的存在也可以实验的。我们的身体就是很好的一台活动收音机呢!佛菩萨的法身譬如以太。
以太是充满整个空间的;应化身譬如无线电波,到处都有的。我们的心性本有十种法界,也像收音机本来有若干周波的刻度一般。所谓十种法界就是:一、佛法界;二、菩萨法界;三、缘觉法界;四、声闻法界;五、天法界;六、人法界;七、阿修罗法界;八、鬼法界;九、畜生法界;十、地狱法界。现在把佛和菩萨法界说明一下。
我们倘使拨转我们的心针——念头,执持圣号,趣向于寂照的心境(杂念不生就是寂,了了分明就是照),精进不息,不起杂念,净念坚固,于是这能念的心,和所念的佛,到了无念而念、念而无念的境界,这样随顺着心性,能使本有的其余法界暂时隐伏,而和佛法界或菩萨法界相感通。
【学文解读】
这一段原理呀,正是我们修行的原理。
有一个居士,她在家里很好,每天拜十个忏、诵几部经,念佛,很舒服,那真是身心清净,家里边人也很支持,挺好。但是一到外边,到她妈那儿去不行了,烦恼就起来了,一旦烦恼起来呢,再想拜忏诵经念佛,不行了,功夫上不去了,不想念了。为什么呢?就是这个原理。我们让自己的念头执持圣号,拜忏诵经念佛,和佛沟通,得到的是光明,慢慢地呀,我们就和佛法界、菩萨法界趋于一致,我们的身心这个磁场和佛法界、菩萨法界就相通了。那么其他法界呢?隐住了,隐伏了,没了。但是一旦妄念一起,我们原来那个法界是什么呢?可能是地狱法界,就立即跟地狱沟通了,心里烦躁死了,不想念佛了。修行往往都是这样。为什么说拜忏、念经到一定量就念不下去呢,烦躁呢?那我们业力——可能地狱境界表现出来了,就是这个原理。没有别的招儿,坚持!坚持到什么程度再念佛、念经就没事了呢?这儿就说了:“趣向于寂照的心境。精进不息,不起杂念,净念坚固,于是这能念的心,和所念的佛,到了无念而念,念而无念的境界,这样就随顺了心性,就把其余的法界暂时隐伏,而和佛法界、菩萨法界感通了。”就这个原理!所以我们一辈子,坚持念佛,坚持修行,我们永远要和佛法界、菩萨法界沟通。就像刚才得病遇到鬼的那个人一样,跟佛法界沟通了,那么其他法界一定自然就隐伏,看不见了。所以念佛佛来了,那些鬼就没了,就是这个原理。我们现在修行也是这个原理。
为什么要提倡精进呢?没事多念呢?有事的时候空下时间也拼命地念呢?就是这个原理。把我们这个身体——这个收音机,和佛菩萨的电波永远地沟通,不要断线。一断线,完了,我们的心里慢慢就黑暗了,慢慢存下来的那点电逐渐地用完,又黑暗了。
【原文】
我们的心愿和某佛、某菩萨的夙愿相符,某佛、某菩萨就来相应,如磁吸铁,自然投合;我们当时就可以见佛或见菩萨。佛菩萨的夙愿各有不同,如各电台周波各不相同一般。念弥陀的就有弥陀来相应,念观音的就有观音来相应。也像收音机拨某周波的度数,就有这个周波的电台来相应一般。
【学文解读】
我们拨这个电台怎么拨呢?念观音就拨到观音那个频道了;念地藏就拨到地藏那个频道了;念阿弥陀佛就拨到阿弥陀佛那个频道了。现在这个时间,这个阶段,为什么我们得念《地藏经》、念地藏菩萨呢?为什么要拜忏、念八十八佛呢?而不念观音呀、文殊呀、大势至呀,不念这些(菩萨)呢?是因为念那些菩萨,波段已经连通不了了。我们的恶业太多了,再拨也感通不来了。拨了半天呢,可能外边障碍还越来越厚,所以我们念地藏菩萨,拜忏。因为他们的波段特别的强烈,发出的电波讯号、讯息特别的猛烈,我们能接到他们的电波。接通他们以后,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消除化解,才有效!
【原文】
《法华经》说:“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众生是无量的,菩萨怎能一一都照顾到呢?这譬如有百千万亿的收音机,同时收某一电台的播音,只须个个拨准其周波度数,那个电台的播音,就没有先后地在各个收音机里发出同一的声音;菩萨寻声救苦也是这样的。
幽谷大师说:“诸佛菩萨没有一刻不想度众生,而众生念念和他们的心愿相违背!”这怎能怪佛菩萨没有感应呢?众生念佛的诚恳程度各不相同,所以心力强弱有别,感应也因此而有差别。这就如收音机构造的不相同啊!
至于《华严经》所说:“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这句话怎样解释呢?这譬如巨大的播音电台,发音遍布全地球,而菩提座的电台并没有移动。这里所取的譬喻都是一往之谈。再进一层说,那么以太如阿赖耶识,电波如第六意识,这样说法比较相近些。
世间的事相很复杂,一件事的发生为祸为福不容易断言,而且不能预先知道。我们碰着意外的事应该做祈祷,假使能得佛力慈悲保护,终究能够安乐的。若是能为众生忏悔回向,功德更是伟大。
中轮法师说:“有的人说:‘回向和平,世界就能够和平吗?假使是这样的话,那么现在并不是没有人在回向,为什么世乱还是如鼎沸,而不能稍微停止呢?’我说:‘众生的恶业在逐渐增加上去,念念不停,时时加盛,旧的恶业才息,新的恶业又起。少数人的功德回向真是消不胜消,不过劫难已经因之减轻了。譬如医生治病,用足药量,可是病人不忌生冷,不避风寒,旧病才减,新病又加,这不是药石不灵,实在是病人自作孽哩!’”
【学文解读】
现在我们大家修行啊,就是这个原理。我们自己不修行,全身心黑暗,没光明,说回向众生,没有力量,白说!我们自己努力修行啊,自身有光明了,不想救众生都不行了!众生一定会来找我们帮忙的,因为我们有力量了。我们一定要努力修行,让自己成为一个光明的源头,照耀这个世界。我们光明所达到的范围,磁场所能达到的程度,这个范围之内,都在净化,我自己就在做净化剂。这个时候我们就能不光是为自己,就开始回向法界了。这是回向法界的真义,绝不是口头禅,念什么了,我们就回向法界了。这里边是有原理的。原理是什么呢?陈海量居士前边都已经讲过了。老老实实地修行,老老实实地拜忏诵经念佛吧。自己先把自己业障消除,身心有光明了,我们就好像这个世界的太阳一样,月亮一样。太阳的光明出来,这个世界自然万物生长,自然就暖和了,冰自然就消融了。如果我们不修行,天天回向法界,没力量!无非又是个嘴皮上的东西,没用!一定要实修!真正去解决众生的苦难。先别说解决所有的了,能解决一个人、一点事儿就不得了了!
【原文】
我们假使有所祈求,要是诚心祈祷,没有不得感应的。佛菩萨一定以顺逆显隐种种方便,来满足祈求者的心愿。因为佛菩萨具有同体大悲心,看待一切众生,就和他们自己一般,没有彼此的分别。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众生,设法拔去众生的苦,而给与众生快乐呢!
【学文解读】
佛呀,绝对地慈悲,绝不会说看我们的脸色,给佛供了两个馒头,佛就管我们,不供馒头就不管了。不会的!平等地对待,无论给不给馒头。是这样的。
【原文】
关于“可许则许”我已约略解释过了,希望读者诸君精勤地来修佛道!
【学文解读】
这个就讲完了。
(注:《可许则许》的作者陈海量居士,是弘一大师的弟子。原著是文言文,1947年其门人翻译成白话文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