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仁绒臬編著
一、至诚感应 信女得道
二、愚诚得道 欺人惨报
三、种福建寺 石变天宫
四、广种福田 龙王献宝
五、竭诚礼师 不可忘本
六、口业如山 圣没一言
七、人生无常 梦觉勇施
八、恶意欺僧 悭妇罪报
九、阻人建寺 苦报无边
十、修福且缓 牛悔上生
十一、毁谤口业 现受惨报
十二、供佛斋僧 众丐飞空
十三、诬谤苦报 疮儿呻号
十四、身能通石 国王惊惧
十五、失言作狗 比丘业报
十六、供僧福德 不可思议
十七、夫人生天 国王得道
十八、邪思退道 长沦生死
十九、毁谤恶报 如影随形
二十、宿业难消 罗汉遭灾
二十一、戒德降龙 饿鬼诉苦
二十二、改造命运 夫妇卖身
二十三、劝善弃恶 圣德腾香
二十四、撮盐山立 一本万利
二十五、竭诚供佛 四愿成就
一、至诚感应 信女得道
诗曰:
‘摩诃罗者老年修,受供人愚说法愁;
自叹无知生苦恼,恭聆此语证初流。’
中印度摩竭陀国的首都王舍城外,有一座著名的佛寺——‘松寺’,通常住有圣众百余位。
距离松寺不远的村庄中,有一位虔诚的优婆夷——在家学佛的女居士、信女。这位优婆夷非常的聪明,她认为:‘佛经所说的教理,是修行学佛的途径,通达了佛理,才能够得到悟道成就。否则,盲修瞎练,反招恶果。’所以,她经常以竭诚恭敬的清净心,恳请法师开示佛法。
优婆夷每天供养一位比丘,由‘松寺’的住持安排众僧应供的次序,依次前往优婆夷的家里去接受供养。每天在供僧之后,她总是至诚地恭请法师开示佛法,求问经义。僧团中有些对于闻、思、修三慧学习不甚深入的比丘,时常不敢轻率的前往受供。
摩诃罗比丘,是一位一无所知——新出家的老人,有一天,正好轮到他去应供。这位在晚年才出家的老比丘,时常听到寺中的僧众说:‘这位优婆夷非常难得,她不但竭诚供养三宝,而且精通一般的佛经教理。’因之使他感到胆怯,不敢前往受供。可是,寺中常住的安排,又不得不去。老比丘怀著惴惴畏惧与忧恼的心情,徐缓的步行前去,内心则感到进退两难,结果到达优婆夷的家里,已经超过约束的时间了。
优婆夷看见这位老比丘,非常欢喜的说:‘今天这位长老,年高德劭,行步详序,与众不同。’她暗自想道:‘这位老比丘,一定是得到成就的圣者,他所说的话一定也是至为宝贵的妙法,我要特别慎重的聆听,不可失去这次求法的好机会。’于是她就特别的供养老比丘。
供养完毕之后,优婆夷随即敷设高座,恭请老比丘上座说法。优婆夷竭诚恭敬的在座前五体投地,叩头求法,不敢仰视。一无所知的摩诃罗,登座之后,既恐慌又惭愧,他眼见优婆夷非常恭敬的跪在法座之前,不禁低声自叹:‘人愚无知,实在苦恼!’优婆夷听到这两句话,视为无上至宝,如入禅定似的。老比丘趁优婆夷一心专注的时候,快速地跑回松寺。
优婆夷慎重的善自思惟这两句话的奥妙之处:‘愚无所知,就是十二因缘的根本,由此苦本,生死循环不断,以致受诸苦恼,故言甚苦。’如此反覆思惟,立即证得四圣中的初果——须陀洹道——凡夫初入圣道之法流。
优婆夷得道之后,急忙开了库藏室,取出一件宝衣,要做为答谢恩师的礼物。但是,法座上的老比丘却不见了,她到处去找都找不到,不禁怀疑老比丘是以神通飞回去了。于是,优婆夷就带看宝衣,来到‘松寺’要拜见老比丘。可是,老比丘回到寺里,心中惊惧不已,深怕施主追来找他,就关闭寮房之门,避不见人。
摩诃罗比丘的师傅,是一位有神通的阿罗汉,他看见优婆夷追来甚急,以为摩诃罗犯了什么过失,即入定观察,得知优婆夷证得须陀洹道的好消息,即呼唤他的徒弟摩诃罗出来受施,并且为他们说明宿世所结来的法缘,今已成熟。摩诃罗听到师傅所开示的法语,顿时除了内心的烦恼、忧惧,不由得欢喜无量,也证得须陀洹道。
诗曰:
‘真心竭意凡成贤,法药□除结使颠;
悟道皆因疑念断,行持笃志信为先。’
附注说明:
(一)‘摩诃罗’,是印度梵语,译为‘愚钝无知的老人’。凡是一无所知的老人,都称他为‘摩诃罗’或‘摩诃卢’。
(二)佛经说:‘佛法须向恭敬中求。’一无所知的摩诃罗,为什么会使聪明的优婆夷悟道呢?完全是由于这位优婆夷的竭诚信心所致。
(三)儒家说:‘诚则灵,不诚无物。’学佛也是一样,竭诚恭敬,具足信心,没有任何怀疑,即能感应成就。
二、愚诚得道 欺人惨报
诗曰:
‘愚人欲学得成仙,恶毒农夫谝种田;
劳作满年登古树,唤飞即跃获升天。’
‘杂譬喻经’里有这么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非常愚钝的人,但是他的‘心’却极为诚恳,他听人家传说,邻国有一种仙水,人喝了之后,可以得道成仙。他深感人生的生、老、病、死等各种痛苦,因此,他想学道成仙,可以得到逍遥自在。由于他坚信不疑,至心恳切的欲求得道成仙,于是向人问路,决心前往邻国去求仙水。
当他到达邻国之后,便向人探询仙水的所在地,大家听到他的问话,先是觉得诧异,继而暗笑他的愚痴无智。但他不因受辱而生退志,反倒好像很有把握似的不顾一切,竭诚勇猛前进,一心只是求寻仙水。
有一天,天快黑的时候,他遇到一个以种田为业的农家,便向农家的主人求住一宿。主人问他说:‘先生要往那里去?办什么贵事?’他老实的回答主人说:‘我听说贵国有一种仙水,凡人一喝就会成仙;我想学仙,所以特地到贵国来寻找仙水。’
主人见他愚钝诚实,想愚弄他,利用他来做苦工赚钱,于是心怀不善的向他说:‘我不但知道仙水的所在地,而且还知道仙树,凡人只要爬上仙树,就会飞上天去成仙。’
愚钝的人听了非常高兴的说:‘好极了!请您老人家告诉我仙水和仙树的地方,好吗?’
主人说:‘可以啊!你如果能在我这家里做一年的苦工,我就带你去成仙。否则,即使你走遍全国,也求不到仙水。’
愚钝的人回答说:‘这样很好!我愿意为您老人家工作,以酬谢您成全我成仙的美意。’于是,他就为农夫做各种苦役。由于他一心竭诚的志求成仙,无论任何苦役,他都能以苦为乐精诚的勤劳工作,没有丝亳怨言。
恶毒的农夫,只不过是利用他做苦役赚钱而已,那有什么仙水和仙树呢?
光阴荏苒,转瞬之间,一年很快地就过去了。一年既满,这个愚钝的人,就向其主人要求喝仙水、爬仙树。
那个狠心的农夫,就带他到深山里去,指著岩崖上的一棵古树说:‘这棵就是仙树,你爬到最高的枝头上去,我叫你飞,你就应声飞跃一跳,保证立刻腾空成仙。’
可怜这位愚钝的诚实人,毫无怀疑的竭诚祈祷成仙,他遵照主人的指示,爬到古树的顶端。
主人在树下,高声喊‘飞’,他立即从树上飞身跃入空中,居然乘空而去,真的成仙得道了。
主人却看得愣住了,他心里暗自想:‘我利用这个蠢人的力量,来增产农作,故意骗他有仙树可以成仙,本想让他摔死在岩石上,没料到竟然真的成仙飞了。我真想不通,这究竟是什么道理呢?唔!我知道啦!这棵古树,可能真的是仙树——圣树。’
于是,这个农夫就非常崇敬这棵古树,视之为至宝。他回到家里,仍念念不忘这棵圣树,因为他也想要成仙飞去。
过了几天,农夫就带看他的儿子,来到古树下。儿子让他父亲先爬上树,然后高声喊道:‘爸爸!飞呀!’这位农夫立即应声,纵身向天空一跳,只听得‘啊哟——’一声惨叫,立即由空中摔落在岩石上,粉身碎骨死了。
诗曰:
‘贪婪无道世称聪,果报偿还实不空;
恶孽欺人多自毙,如形感影业因同。’
附注说明:
(一)春秋左传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佛经也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二)现世受报,其罪尚轻,将来在三恶道的苦报,才是严重。
(三)害人,就是害自己。因果报应,毫厘不爽。
三、种福建寺 石变天宫
诗曰:
‘祖贻白石镇家珍,布施生天福乐人;
废寺农夫耕故址,宫摇下界说前因。’
有一位长者,想发心兴建一座佛寺,供佛安僧。他把建寺的材料都筹备齐全,仅缺柱下的一块‘地基石’而已!
邻居住有一位老人,他虽然不是佛教徒,却知道帮助他人完成建寺,是一件美事。于是,即将他的镇家之宝——捣衣白石,乐捐出来赞助建寺,使庄严的佛寺快速得以完成。
这位老人临终之后,上生到‘忉利天’去,住在七宝所成的宫殿中,有很多天女侍奉他,享受自然的天福妙乐。
时间经过很久,那座庄严的佛寺,也因年久失修而倒塌,变成废墟。那块捣衣白石,当然也埋没在地下了。
后来有一个农夫,在废寺的荒地上开垦,当他驱牛犁地时,犁头却碰到地基石,妨碍到他的耕犁。于是,农人想找人来帮忙迁移这块石头,以免妨碍耕作。农人刚开始兴起移石的念头,天宫忽然摇动起来。
因为天宫震动,使得天人感到惊讶,想追寻震动的原因,随即用他的天眼观察,知道是下界(人间)废寺的荒地上,农人想要移走他从前布施的那块白石而引起的。
天人心想:‘我因为布施那块石头,无意中得生天上,享受天福;如果那块地基被农人掘掉移走,就会损害我的天福,我应该要自救,阻止农人移动这块基石。’
于是,天人就变化成一个老翁,来到农夫的面前,问道:‘你为什么要掘掉这块石头?’
农人回答说:‘这块石头在这里,不但阻碍我的耕犁,而且减少收成。为了多求一点薄利,多做一点耕种,可以多得一点收成。所以,我决然要把这块石头掘掉,增加我的耕地。’
老翁说:‘你开垦这块荒地,辛辛苦舌的工作,一年能有多少收入呢?我送给你黄金五百两,请你保存这块石头,不得移动它,你愿意吗?’
农人听了惊骇万分的说:‘我一辈子也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黄金。您从什么地方来,为什么关心这块石头呢?’
老翁即变回天人之身,告诉农夫说:‘我以前也是本地人,这块荒地,就是古代的佛寺。那时,因为邻居正将兴建佛寺,全部材料都筹备齐全,但缺少一块平石,做为木柱的地基石。我把祖先留傅下来,视为至宝的捣衣白石,毫不考虑地捐出来建寺。真使我料想不到,布施一块石头建寺,竟然会有大福报,使我上生天界,住在七宝所成的天宫,享受天福妙乐。今天早晨,我的天宫忽然震动,我觉得奇怪,就以天眼观察,知道你动了心念,将要掘掉这块地基石。这块白石是我生天的根源,如果被你掘掉,会损害我的天福,所以我特地前来阻止你,不要移动这块白石。’
农夫听闻了天人的话,向他合掌,并且感谢他说:‘原来此地过去是佛寺,今日尚且为天人的福田。我为了贪取薄利,差一点就犯了大罪过!现在既然知道了,决定不敢轻举妄动了。’天人听到农人这样说,非常欢喜,很安心的返回天宫去。
农人思惟道:‘从前人行善,仅发心布施片石,助人修建佛寺完成,因此就得生天的福报。如此稀有肥美的大福田,播下一棵种子,就能得到收成无量万亿倍的福果。我是农夫,应该要好好经营这块福田,更应该要刻骨铭心,永志不忘的记住。’
于是,农夫逢人就宣说‘施石生天’这件事,大家很相信他的话,知道修建佛寺,有无量无边的福德。因此,发心广种福田,不久以后,就把庄严的佛寺重建起来,宝塔巍然,屹立云表。
诗曰:
‘兴修佛寺德无边,片石能邀享福天;
若有至心真施供,当生极乐证金仙。’
附注说明:
(一)这个故事,出于‘福报经’及‘经律异相’中。
(二)忉利天一昼夜,抵人间一百年。此天的天人,可享天寿千岁,就是人间三十六万五千年。
(三)布施修建佛寺,能得到如此大福报,我们应该要广种福田,共证菩提佛果。
四、广种福田 龙王献宝
诗曰:
‘阿育王征海不从,分金造像比轻龙;
兴添福德修千日,献宝称臣叩首恭。’
距今二千多年前,印度阿育王由于他福力特别殊胜,统一了全印度。
有一天,阿育王召集群臣,问道:‘现在天下,还有什么地方不属于我?谁敢不服从我?’群臣同声回答说:‘全印度都被大王统一了,没有一个不称臣服从大王。’
其中有一位大臣,站起来说:‘启奏大王!以臣所知,大海中的龙王,不属于大王。因为龙王向来不遣使来问候大王,也没有任何宝物进贡。由此可见,他不属于大王。’
阿育王想考验自己的福德、威力,是否能够慑服龙王,因此发动了千乘万骑的兵将,敲钟击豉,旌旗展扬的来到海边。阿育王厉声向大海呼喊说:‘龙王!你在我的国界内,为什么抗拒不来见本大王?’他虽然再三地呼喊,龙王却安然不动,视若无睹。
阿育王问群臣说:‘有什么妙法,可以使龙王不得不出来?’
这时,有一位尊者,禀告阿育王说:‘时机若到,就可以使龙王出来。现在因为龙王的福德,在大王之上,所以他不出来归服。大王如果不相信龙王的福德比较大的话,可用黄金二斤,分别塑造两尊王像,一斤造龙王形像,一尊造大王形像。两尊金像造完成之后,如法加持修法,比量其轻重,就可以明白谁的福德大。较重的一尊就是福德大。’
阿育王就依照尊者的办法命人去造像,造成以后,称验的结果还是龙王的像重,人王的像轻。
尊者说:‘龙王的福德,超过于大王之上,所以他的像较重。大王的福德不够,所以比龙王的像轻。若想轻者变重,必须修德培福,才能如愿。’
阿育王听闻尊者的开示之后,知道自己的福德浅薄,深感惭愧,因此更发勇猛精进之心,广种福田。从此每天精进修持显密佛法,又大叩头(大礼拜)数千拜,即使手已磨破,仍然竭诚的礼拜三十五佛。
阿育王的发心,稀有难得,他把私人的财产,全部做为供养三宝与布施贫穷。又在各省市建寺起塔,广造佛像,印赠佛经,不计其数。如此种福,使供在密坛上的龙王金像,向他曲身合掌。
尊者说:‘这样的福德还不够大,要使龙王像向大王顶礼,全身伏地,大王的福德才够大。’
于是,阿育王更加发大心,并接受耶舍尊者的指导,取阿阇世王所藏的佛陀舍利四升,粉碎七宝末,而造八万四千宝塔。又受护法神的协助,将此宝塔舍利,分遍阎浮提,同时安置供养。此外,更派遣高僧前往各国去宣扬佛法,使佛法遍满于全世界。
如此,三年不断的精修佛法,广种福田。到了最后,连阿育王自己睡觉用的枕头,也拿去卖掉,来供养三宝。这时,龙王的金像,立即伏地向阿育王顶礼。
尊者就向阿育王说:‘现在可将两尊金像,再称验其轻重。’真是不可思议,人王像已经超过龙王像的重量了。尊者说:‘大王可以征服龙王了。’
阿育王非常高兴,便如前次一样,带领著大军来到海边。这时,龙王立即变化成一位青年婆罗门,来到阿育王的面前,长跪问候请安,并贡献许多珍宝,自称小臣。
诗曰:
‘福慧双修正法王,阐扬圣教显威光;
捷成宝塔阎浮遍,饶益人天尽佛当。’
附注说明:
(一)福德和智慧,是成就佛道的根本,故佛为福慧两足尊。若要人恭敬信服,自己需要培植相当的福慧。
(二)布施得大福,修持开智慧。培植福慧的人,必须要至心供养三宝,周济穷苦;精进修持显密佛法。
(三)礼拜‘三十五佛’,功德无量。依照‘决定毗尼经’的忏悔法,修持礼拜诸佛,能消灭一切恶业。
五、竭诚礼师 不可忘本
诗曰:
‘圆音普遍妙扬挥,九十恒沙俱震威;
佛告目连还胜诀,竭诚礼念本师归。’
佛陀说法的法音,遍满十方,能够使十方世界无量无边的各类众生,同时听闻到佛语。所以,佛陀说法,圆音遍彻。
目犍连尊者,在佛陀的大弟子中,号称神通第一。有一天,目犍连暗自思惟:‘佛陀每次欲说大法之际,佛身即发出祥光,遍照十方世界,无量菩萨都来集会,恭聆法音。佛光能够遍照于十方世界,佛陀说法的声音,是否也能够遍布于十方世界呢?’
于是,目犍连尊者就以他的神通力,向空中飞腾而去,一刹那间,到达须弥山顶的忉利天界。这时,佛陀说法的声音,仍然在他的耳边。
他又再飞腾,经过了南瞻部洲、西牛贺洲、东胜神洲、北俱卢洲等四大部洲的三千大千世界,佛陀的声音还在他的耳边。
释迦世尊早已知道目犍连的发心,是想探测如来圆音的远近。这时,佛陀就以佛的神力协助目犍连,使他自在飞腾,朝向娑婆世界的西方飞去,经过了九十九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佛世界,有一个世界名为‘光明幢’,其中有一尊佛,是该世界的教主,佛号‘光明王如来’,正在说法,教化众生。
目犍连来到光明幢世界之后,再次试听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法音,还是像在自己身边似的,听得很清楚。
光明幢世界的佛身高大,佛坐在狮子法座上,坐像尚有一千六百里高。光明王佛的莲华座下诸菩萨听众,其身立像高达八千里。
目犍连运用神力,飞腾在一座光明耀目的高山上,听佛说法。猛然听到如雷鸣似的声音说:‘奇怪!什么地方来了一只小虫,竟然身现比丘相,在我们这个钵上行走呢?’
光明王佛告诉诸位菩萨说:‘你们不应该生此轻慢心,他是东方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的上首弟子,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
此时,释迦世尊以神通力(好像打无线电似的),告诉目犍连说:‘目犍连!这个光明幢世界的菩萨,身高五百由旬(一由旬十六里),而你的人身微小,他们把你看成小虫似的。你应该化现神变,来转他们的轻慢之心。’
目犍连于是就到光明王佛的座前,以头面接足礼佛,环绕光明王佛七周,然后依照释迦世尊的教导,踊身虚空,立即变成身高四千万丈,并且身放百千光明,光中出现无量莲华。每一莲华座上,都有释迦牟尼佛在宣说妙法。
彼国诸菩萨众,看见目犍连身现神通瑞相之后,非常惊奇,大家都合掌恭敬,咸生稀有难得之心,禀白光明王佛说:‘这位尊者,为什么会来到我们这里呢?’
光明王佛告诉诸菩萨说:‘目犍连尊者为了要试闻他的本师释迦如来的法音,所以来到这里。’
目犍连禀白光明王佛说:‘我来到这么遥远的世界,不知道要怎样才能回去,惟愿如来慈愍,帮助我东返娑婆世界。’
光明王佛说:‘以你目犍连的能力,纵经一劫,也不能回到娑婆世界。但是有一个妙诀,就是不可忘本。你应该至心观想你的本师,心不离师傅,竭诚顶礼,称念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圣号,便得安返。’
目犍连依照光明王佛的教法,至心观想本师释迦牟尼佛,面向东方,竭诚顶礼,称念本师释迦牟尼佛。一念之顷,便回到娑婆世界了。
诗曰:
‘重道尊师显密同,十方诸佛俱推崇;
愚痴弟子心忘本,恶孽泥犁苦不终。’
附注说明:
(一)本故事详载于‘语密经’,主要内容是勉励修道学佛的一切行人,必须‘尊师重道’,不可忘本。
(二)学佛的一切成就,全部依靠师傅。师傅好像电灯的总开关,弟子如果不恭敬师傅,总开关即自动关闭,不能得到成就。
(三)忘本、不敬尊长或不守戒律的人,不论他闻持了多少佛法,现前难以入道,后世当受罪苦,业报无量。
六、口业如山 圣没一言
诗曰:
‘言招苦果孽愆因,闭口如哑似木人;
恶毒相师殃子祸,不祥远弃离王亲。’
释迦世尊,在过去因地修菩萨行的时候,曾经当过印度波罗奈国的王太子,名叫慕魄。
慕魄太子出生后,便知道自己的宿命,无数劫以来的一切善恶苦乐,以及寿禾美丑等事,都记得很清楚,好像就发生在眼前似的。因此,他对恶报心存怖畏,一向寡言。
太子十三岁的那一年,忽然大为转变,即时闭口不语,如聋、如盲、如哑似的,好像木偶和泥人一般。
国王只有这么一位太子,而且普受举国敬爱,不久就要继承王位。国王眼见太子,虽用衣食,不说饥寒,虽有耳目,不存视听,本来是个聪明智慧的人,如今却变成和石人一样。国王非常的悲伤、忧虑,于是请教有学识的婆罗门教徒,问他们说:‘太子为什么不能说话?’
相师胡乱的回禀说:‘太子的相貌虽端正,可是身藏祸殃,欲害父母,危国灭宗。他所带来的严重后患,不久将至。’
相师又说:‘国王之所以没有生育其他的太子,都是因为这个恶子妨碍的缘故。应该把他活埋,才能保国存宗,再生贵子。否则,国王和国家,都非常危险。’
国王听信相师的妖言,为此深感忧愁,坐卧不安,于是召集亲信老臣,共议此事:‘究竟是将太子远弃深山,还是把他沉溺于河水中?’
有一位大臣建议说:‘我们可在荒郊野外,造作一个深坑地室,将太子关禁在其中。另外派五个人,照顾他的起居饮食。’国王采纳了这个意见,因为比较合乎父子亲情。
此时,太子非常悲愍大众的疑惑,但既已锁口不语,即任由他们所为,不起计较之心。
太子的母后,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悲伤,她捶胸流泪说:‘我儿命薄,才会遭遇这种灾殃!’她自叹无权制止,只好把太子的衣服、珠宝璎珞等日常用物,全部装箱运往地室,更挑选了五个良善的宫人,咐嘱他们好好的伺候太子。
国王派车把太子载往郊野,当时那间地室尚未完成。慕魄太子在车上,作是思惟:‘父王和母后,都以为我真是个痴哑,和木石没有两样的人。殊不知我之所以不说话,是为了要脱离口业,安身避祸。如今反而因此被邪人诬害,如果再不加以纠正,便会危害到更多的人。’
于是,太子随即自取璎珞宝珠等饰物,安详自在的走到水边去浴身。然后,穿著干净的衣服,佩挂璎珞宝珠,来到掘坑造地室的地方,问工人说:‘你们干么造这个地室?’
工人们说:‘国王有一个太子,名叫慕魄,喑哑聋痴,他年已十三岁,尚不能说话,我们造作这个地室,是要把他关禁在这里。’
太子说:‘我就是慕魄。’
工人们不相信,跑到太子的车上去查看,太子已经不在车里。大伙儿又回到造地室的地方,仔细观察太子的威仪、言语、行动等,都和常人一样,使他们深感诧异。
太子即问他们说:‘你们详细观察我的形态、容貌、言语和行动,是不是像那般邪人所说的“外貌端正,内怀不祥,欲害父母,危国灭宗”呢?为什么你们也如此迷乱,相信他们的狂妄之言,而造此地室来关禁我呢?’太子神情安详,谈吐文雅,而且和蔼诚挚,大家先是惊疑,继而惶惧,伏地哀求赦罪。
太子说:‘奉令行事,没有罪咎。’并对劝请太子回宫的随从人员说:‘我既已被弃,就不愿意再回宫中了。’
随从人员立即飞奔回宫报告,国王和王后听了之后,立刻乘车前往迎接。
国王尚未到达之时,慕魄太子自念:‘如今已经脱离王宫的束缚,正好在此,一心学道。’
没多久,国王和王后就驾车来到。国王远远地遥见太子端身静坐于树下,慕魄看到父王和母后亲自莅临,赶忙起身迎接,恭敬作礼。国王和王后,看见太子举止安详,出言文雅,不禁兴奋莫名,欣喜无比,即时催促太子回宫。
慕魄惊怖的退避数步,合掌而对父王和母后说:‘慕魄出生至今十三年,我的多生往事,一切业报,都尽在眼前,记忆犹新,没有一件忘失。人之所以遭受地狱痛苦,都是由于“口业”造出来的。一生中如果有一言失检,就会遭受千万年的罪报痛苦。我深畏地狱的罪报惨苦,所以出生以后,就很少开口说话,如此经过十二年。当我想到“祸从口出”这一句话时,我虽然寡言,但非究竟,不如“无言”,才能断绝祸根。所以,我就锁口不语,以免再造是非口业。’
慕魄又说:‘父王母后!我于往昔,曾经是一个国王,名叫须念。我以正法治国,奉行众善。杀人凶器,禁绝不用;惠施仁爱,救济困穷。当时很多的小国王看见须念王的大慈悲、大喜舍,一致感恩戴德,真诚来归。须念王为此大宴宾客招待各小国的国王。厨师为了准备各类佳馔美食,必须屠杀牛羊等六畜,因此禀白须念国王。须念王本来仁慈不杀生,但是为了款待嘉宾,事非得已,即点头表示说:“好吧!”由此一言之失,死后即堕于大地狱,偿还杀生的血债。六万余岁当中,遭受煎煮剥裂等罪报,惨苦难忍!呼救没有人听到,求死不得死,谁能分担我的惨苦呢?受尽地狱种种酷刑之苦,罪报尽了,才再次得生为人。这是我在过去世,因一言而受无量剧苦的事实经过。
我慕魄,为了要永远断绝一切痛苦,所以决心出家学佛。因为我每当忆及“因一言而受大痛苦”的业报事实,就会心寒胆裂,冷汗直流,惟恐重蹈覆辙,由于畏惧地狱的痛苦,所以才闭口不言。’
国王知道慕魄太子的心志坚定,也就同意他去出家修道。慕魄太子一心精进,累积功勋,遂至成就佛道。
诗曰:
‘祸从口出业如山,一语招愆酷苦艰;
呼救无闻难得死,心寒胆裂畏偿还。’
附注说明:
(一)释迦世尊在本故事中指示我们说:‘祸从口出,一言不慎,即招无量剧苦。’我们于日常言语中必须多加谨慎。
(二)口业如山,最为可怕!十恶业中,口恶业即占四种。佛经说:‘造口业的人,将来会受到耕舌地狱的惨报。’口业可不慎乎?
(三)如果有人在佛教中,搬弄僧、尼(出家人)的是非,此人的罪业更为严重。请详阅‘赞僧功德经’便知惨报如何了。
七、人生无常 梦觉勇施
诗曰:
‘揭鸟因毛祸猎刀,牦牛爱尾命难逃;
蜂酿蜜后身先死,财宝积多枉苦劳。’
有一位长寿道人,他的家财无量,但却不是为富不仁,他经常散财布施,救济贫穷与拔除众人之苦的善事。
他有一位知己的朋友,看到他克勤克俭的聚财,自己却没有一点享受,把辛辛苦苦得来不易的家财,尽拿去布施供养三宝与救济贫困的人,深深地为他可惜,于是便对他说:‘你把家财拿去供养三宝,做布施救济的功德,似乎做得太多了吧!’
道人回答说:‘不多!不多!我听闻到佛陀的教法,都谨记在心,不敢一日有所忘失。佛说:“人自从无始以来,在六道轮回中,遭受生生死死往来的痛苦,其日子多得难以计数。”如果以此计算,我现在所做的布施,平均一天还用不到一文钱,这样还算多吗?
佛陀说:“假如有人能够得到普天下的一切财宝,尚不如听闻一句佛法的宝贵。”
我深信佛陀的慈训,所以广行布施,救济困苦。因为积聚财产,不但不能够了脱生死痛苦,而且还会因财惹祸。既然如此,不如尽将家财布施做功德为妙。’
长寿道人接著反问他的朋友说:‘你有没有听说深山中有一种揭鸟,它的羽毛非常美丽,所以特别爱惜它,万一被杂草或其他的东西粘住,它便不敢轻举妄动,深怕损伤了美丽的羽毛。结果,往往因此而轻易地被猎人捕擒,不但美丽的羽毛被拔掉,甚至性命也不保。
揭鸟为了爱惜它的羽毛而遭杀身之祸,爱财如命的人,与此揭鸟有什么两样呢?
牦牛也因为爱惜它美丽的尾毛,而被人所杀。世上有不少痴人,只知道拚命地敛财,贪得无餍,却不知道祸难日近,倘不及早觉醒,无常一到,则“万般带不去,惟有业随身。”此时,所有的财物,尽皆变成他人享用。既然如此,不如在生前广种福田,免得后患无穷。’
道人又说:‘有些亲戚朋友们责怪我散财布施,不留些家财给子孙。其实,儿孙自有儿孙福,用不著我们操心。我再说一个譬喻:
蜜蜂天天飞去采取花粉蜜,辛辛苦苦的酿成糖蜜,仿为幼蜂的饲料。结果偷蜜的人,用烟火熏灼,把蜜蜂统统驱离蜂巢,不但被偷去了全部的蜂蜜,并且连窝巢中的蜂卵也被杀尽。蜜蜂的酿蜜召祸,与人类的积财召患,又有什么两样呢?
我之所以散财布施,远离色欲,就是为了远离灾祸。世人日夜奔忙,劳心劳力,全部都是为了钱财,要知道人生无常,一旦命尽逝世,所有的财物,丝毫都不能够带去享用。如果为著营求财物,而以不法的手段取得“不义之财”者,这个罪业,更是无可逃避的。这个人死后,不但会在恶道中受诸剧苦,将来还要偿债,还尽人家的财物,并且连其利息,也要依照年代付清,所受的业报越慢,果报越加严重。’
长寿道人更郑重的说:‘人生在世,好像乘坐一只泥船在河中,泥船碰到水,很容易坏掉,那是至为危险的,应该换上竹筏渡河。’(竹筏比喻:佛陀所说的种种出苦善法。)
长寿道人又警惕大家说:‘人身好像泥船一样,人命无常危脆,朝不保夕,应该要好好修行学佛,亲近供养三宝,布施、救济贫苦,广种福田,别让宝贵的光阴空过。’
诗曰:
‘悭贪获报苦贫穷,布施修斋福德丰;
善恶随形追木影,升沉路异自心通。’
附注说明:
(一)本故事所说的法义,详载于‘三慧经’中。
(二)佛经中常常谈到一些守财奴,因为没有种福田,又放不下财产,所以死后堕落在畜生道中,变作猛犬、毒蛇,日夜守护其藏物,不能解脱。
(三)布施是菩萨六度之首,广行布施,才能够圆满福慧。如果没有施舍种福,很可能会因此而丧失人身,或者出生于贫贱之家,甚难解脱痛苦。
八、恶意欺僧 悭妇罪报
诗曰:
‘焦身饿鬼腹如山,万劫千生剧苦艰;
悭妇无知行暗计,施僧秽物恶心蛮。’
南印度摩竭陀国的国王——频婆娑罗王,是佛陀的大护法。他为了恭请佛陀说法,特在王舍城外建立一座富丽堂皇的讲堂,名叫‘竹林精舍’。这座竹林精舍,就是世界上最早兴建的佛寺,佛陀即在这座精舍中,说法度众生。
舍利弗与目犍连尊者,是佛陀的首座大弟子,这两位尊者每当受食的时候,必先运用神通慈力,去观察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中的罪苦众生,看他们是否有救度的因缘,观察完毕之后才进食。
有一天,目犍连尊者看到一个恐怖又可怜的饿鬼,她的身体好像被火燃烧过的木柱,肚子犹如山丘那样大,咽喉却细得如针孔那样小,任何东西都咽不下去,由于业力的关系,食物一到嘴边,都变成火炭,不得饮食。饿鬼的口中,又会吐出猛烈的火焰,烧烂了自己的颜面。她的头发硬得像钢刀,碰到身体都会流血,全身的支节也会出火自烧,真是苦不堪言。
目犍连看见这个饿鬼,就到她的面前问她说:‘你是造了什么罪业,受到这种悲惨的苦报?’
饿鬼回答说:‘尊者!有太阳照耀的地方,都不需要点灯烛。目前释迦世尊,正在人间说法,佛陀的大圆镜智,能照彻十方一切众生。所有众生的过去、现在、未来,由身、口、意三业所造的各种罪业,佛陀都知道得清清楚楚,一点也不会偏差遗漏。我过去造什么罪业,你自己去请问佛陀。我现在饥渴得没有力气,请原谅我不能回答你的问题。’
于是,目犍连尊者就回到佛陀说法的地方,要请问如来,有关这个饿鬼造罪业的因由。
这时,释迦世尊正在演说究竟妙法的教义。佛陀说法圆满之后,看见目犍连回来,佛陀问他说:‘目犍连!你今天又有什么新发现,看到什么异事?’
目犍连回答说:‘我见到一个饿鬼,身体焦燃,四方驰走,叫苦连天。这个饿鬼的生前,究竟造了什么罪业,受此痛苦?敬请世尊慈悲开示!’
佛陀告诉他说:‘从前,在舍卫城内,有一个有福的人,他雇了很多工人,专门经营甘蔗汁的生意,后来成为大富豪家。当时,有一位证得辟支佛果的出家人,正在各地广度众生,病中感到很渴,有人劝他饮甘蔗汁。于是,这位出家人就带著他的钵,来到这个福人的家门前,求取蔗汁。这个有福的人,道德修养很好,也很钦敬出家人,欢喜乐施。可是他身有急事,马上就要出门,没有时间为他压取甘蔗汁,亲手奉施供养,只好恳切的交代他的妻子富那奇说:“富那奇!你代我压甘蔗汁供养这位师傅。”他的太太答应说:“好,你放心!我会布施他的。”
丈夫出门以后,富那奇暗自忖道:“我家甘蔗汁,向来不施舍给人,现在如果破例,恐怕以后会有很多的人来索取。岂不是自找麻烦?”她的悭吝心,使她生起了恶念,便向那位出家人索钵,将小便放在钵中,然后再放一点甘蔗汁在上面,就这样送给出家人。
这位出家人接到钵时,就知道悭妇所做的罪行,便将秽物倾弃于地,取水洗钵,然后拿空钵回去。
这个怪妇富那奇,过了不久就命终逝世,堕落在饿鬼道中,常受饥渴之苦,并有业火烧身。她一念之差,受此剧苦,经历万劫(一劫十三万四千三百八十四万年),尚不能了脱饿鬼之痛苦。’
诗曰:
‘恶道生中各有因,悭招剧苦失人身;
自然惨报难逃脱,万世贱残作赤贫。’
附注说明:.
(一)佛经说:‘对于佛、法、僧三宝,一念竭诚恭敬之心,即获福无量无边。’又说:‘如果有人,一念轻慢心,不恭敬三宝,而生诽谤者,获罪也是无量无边。’
(二)有人说:‘不知者不罪’,这句话是大错误。富那奇即因为‘无知’,才造下这严重的大罪业。
(三)古德说:‘能动千江月,不动道人心。’如果有人无知,留难、扰乱僧尼之道心者,其罪业更是无量无边。
九、阻人建寺 苦报无边
诗曰:
‘心怀烦恼口招殃,偶发闲言受苦长;
业火烧身难忍耐,幸生善念获清凉。’
七地菩萨化身的阿耨婆达多龙王,他有一天,恭请佛陀到龙宫去接受供养,佛陀就带领五百弟子随同应供。
龙王王宫的前面,有一个大池,名叫阿耨达池。池中有八功德水,与西方极乐世界七宝莲池中的八功德水一样,凡是有缘的人,只要喝下一滴水,就能知道自己过去的往事,证得宿命智。佛陀的弟子,大部份都是证得六通自在的大阿罗汉,只有一少部份未得果位,自从饮了‘八功德水’之后,一律得到宿命通,知道夙世的往事。
佛陀为了要使大家知道因果业报的严重可畏,在阿耨达池的旁边,命五百弟子饮八功德水之后,各个自我介绍,讲述自己过去世因果业报的史实,用以警惕一切众生。
尊者罗悲提说:‘过去拘留孙佛涅槃之后,很多佛弟子,都发心兴建又高又大的塔寺,供佛安僧。那个时候,我出生为人,住家就在佛寺的附近。
我看见发心兴建佛寺的当事人,愿力宏大,突然生起无明烦恼,嫉妒他人的发心,于是心怀恶意,口吐冷言,向当事人说:“这项工程太大,这座凌云高塔,以及广大殿宇,多么劳心费力,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够完成呢?不如缩小一点,功德也可以快点成办,既不需多费金钱,又省了不少劳力。”那知“祸从口出”!由于这几句闲话,即因此而犯上恶业,遭受无量无边的剧苦惨报。
不久,我就命终了。我死后即堕落地狱,被烦恼烈火燃烧,痛苦得简直无法忍受,日夜惨呼求救,却没有人可怜我。
后来自己检讨,知道这是由口业造出来的灾祸。我忽然心生惭愧,忏悔口业,得此一念悔过的善根,地狱惨报便告终止。我从地狱出来之后,再转生为一个身体矮小、面貌丑陋、形态粗恶的人,时常受人厌恶、讥诮和轻贱,从此生生世世都遭受如此的惨苦,经过数万年,无法得到解脱。
后来,迦叶佛住世的时候,我连这个丑陋的人身也失掉了,堕落在恶道中,变成一只令人厌恶的乌鸦。因为造口业的关系,无论飞到什么地方,都被人视为不吉祥。我呜叫的声音惹人憎恶,受人咒骂,到处被人驱赶、虐待。
这时候的我,虽然是一只鸟类的乌鸦,但因过去受地狱惨报时,曾以一念悔罪的心光,做为善根,因此我能记得过去造口业的罪恶。我天天在波罗奈国大路旁边的树上,遥望迦叶世尊放出的无量光明,远胜于日光。很多比丘圣众,都在绕佛礼拜,恭聆法音。我也随人礼佛,听闻佛法,并且口中发出悲哀的声音,向佛忏悔,求佛哀愍。
迦叶世尊在波罗奈各地游行化度众生,我也经常跟随在佛陀的后面悲鸣,恳求世尊慈悲,准许我忏悔,以消灭罪业,使我早日脱离恶道的苦报。
我竭诚至心的忏悔,得到迦叶如来的慈悲加持,不久就脱离了恶道,再得到人身,而且遇到正等正觉的释迦佛陀、无上的导师,于是随佛出家学道,得到六通自在的阿罗汉果。
回想过去因为一时出言失检而遭受无量剧苦,使我心生恐惧,因此深深了解口业如山,如果不是我的至心求哀忏悔,我的口业,不知道要到何时才能脱离恶道的痛苦呢?’
诗曰:
‘一语遭殃苦万年,闲言不检罪无边;
是非若向僧尼造,亿劫悲哀更惨怜。’
附注说明:
(一)这个故事警惕我们造口业感遭惨报的可怕。我们既然知道‘祸从口出’,就应该要守口护心,莫说闲言,更不可诽谤佛、法、僧三宝。如果有人写文章毁谤三宝,其罪恶更为严重。
(二)堕落在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受惨苦的,大部份是过去造口业的人。‘口祸’如此严重,可不慎乎?
(三)三宝门中福可求,但也容易造罪业。因为无知而不幸造诸恶业,后来知错想要悔改的人,应立刻向佛前发露忏悔,即以四力忏悔,努力洗清业障之后,将来还是能够成就佛道。
十、修福且缓 牛悔上生
诗曰:
‘求增财产事劳忙,修福无空且缓长;
缘尽披毛兼戴角,度兄说法脱牛殃。’
从前,有两兄弟。哥哥专门经营事业,财富无量。弟弟爱道学佛,出家修精进行,得到圣果,成就六通自在的阿罗汉道——尊者。
尊者为要度他的胞兄出离苦海,常到他哥哥的家里,很恳切的劝兄学佛,修福做功德。尊者说:‘哥哥!人生只有数十年的寿命,你却做了千年的事业计画。佛经说:“人命无常,世间财物,一切皆空。”一旦无常到临,纵有家财千万亿,黄金成山,都无用处。尤其积蓄钱财,不但无法了脱生死痛苦,而且会因此而造作种种恶业,以致堕落于恶道之中。
哥哥!人生无常,你已经有千万的财产,不要天天为钱财而劳碌,应该要速速归依佛法僧三宝,修学佛法,种福修德,做为来生后世的福慧资粮。’
他的哥哥说:‘弟弟!你说的话固然不错,可是,我现在正要增设工厂,推出新产品,忙得连吃饭都没空,那有时间顾及学佛做功德呢?赚钱要紧,修福作功德且缓一步,以后再说吧!’尊者的哥哥,每次都以‘业务繁忙’为借口而加以推辞,使尊者失望而归,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时间经过不久,尊者的哥哥忽然罹患重病,命尽逝世了。尊者深深为他可怜而悲伤!
后来,尊者想知道他哥哥死后的神识投生于何处,即用他的道眼观察,天、人善道之中,寻不到他哥哥的投生处;地狱、饿鬼道中,也找不到。最后,在畜生道中,看见他的胞兄,披毛戴角,投生为一只大牛。这时,有一个驱牛车的工人,驱赶那头大牛,拖著满载货物的车子赶路,因为道路崎岖,车轮陷于烂泥之中,大牛拚命挣扎,驾车的工人,不但不生怜悯,反而用鞭子猛抽,大牛痛苦难忍,只有‘嘘——’声叹气不停地喘息,好像是‘自叹无法脱离如此惨苦’似的。
尊者看见胞兄投生为牛,如此的痛苦,心里非常难过。于是他就以神通力来到牛的旁边,把他哥哥平时所说的话,说给牛听:‘我赚钱要紧,修福做功德,以后再说吧!试想为钱财而忙碌终生,结果滋味如何?’
大牛听了尊者的话,立刻低头流泪,万分羞惭,就此绝食死亡。牛车的主人觉得很奇怪,那个出家人,到底用什么法术把我的大牛咒死?于是众人就把尊者追回,大加责问。
尊者向他解释说:‘这头大牛是我哥哥的后身,他生前痴心指望增产赚大钱,我劝他修学佛法,种福做功德,他都说:“赚钱要紧,修福且缓。”因为他不知道人命无常,苦、空、无我,始终执迷不悟。有一天,他忽然得到急病,无法医治随即死亡。由于他生前不肯学佛,又未做功德种福修慧,所以死后就投生为牛,来偿债还业,因此惨受如此罪报。
我的哥哥逝世之后,我为了可怜他,用我的神通道眼,观察他生于何处?知道他投生为牛。因此我就来到此地,与他谈话,促使他醒悟。他自恨生前不听我的话学佛、修福、做功德,以致死后投胎做牛,受此惨苦的业报。惭愧之余,就绝食而亡。’
众人听完尊者的话,知道他是大圣人,对他非常恭敬,大家也都了悟到人命无常,因果业报的可怕,于是就为大牛超度。大牛仰仗尊者的福德,很快地就了脱畜生道,上升天界了。
诗曰:
‘人命无常世事同,家财产业悉归空;
未曾种福修诸善,万劫痴贫困苦鸿。’
附注说明:
(一)为事业而忙碌,未曾种福修德,结果命尽逝世,投生为牛,受诸苦报。
(二)佛经说:‘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人生不可‘废寝忘食’,更不可不修福德智慧。
(三)修持佛法,广种福田,才是你永久受用不尽的法财。
十一、毁谤口业 现受惨报
诗曰:
‘仇其离谤圣贤人,屡谏无听反倍嗔;
捷感恶疮头至足,即时堕狱苦难陈。’
释迦世尊的十六位大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与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是最好的朋友,通常都结伴在一起游化,不会分开单独出行的。
有一天,当‘二尊者’在外游化,到了快要黄昏的时候,天气忽然转变,下了不停的大雨,‘二尊者’就进入路边的一所瓦窑中去避雨。到了天昏黑时,雨不但没有停,而且越下越大,他俩又没有雨具,因此不能走路回去,只好在这瓦窑内过夜。
有一个牧牛女,她先避雨在这所瓦窑内后方的深暗之处。舍利弗和目犍连二位尊者,根本不知道已有牧牛女先在瓦窑内避雨,因为声闻人不入定时,与凡夫无异。
这个业障深重的牧牛女,看见两位比丘(出家人)进入瓦窑内过夜,她心中即动了邪念,独自空思妄想,暗犯罪行。‘二尊者’因未入定之故,当然不知道这俗女起惑犯罪之事。
天明时分,大雨也停止了,舍利弗与目犍连二位尊者就从瓦窑内出来。过了一会儿,牧牛女也从这所瓦窑内走出来。
这时,有一个坏人,名叫仇其离。他是一个不知因果,轻慢圣贤,心怀邪见,粗暴嗔妒,喜欢宣说恶言毒语的人。他看见舍利弗和目犍连从瓦窑内出来,过不多久,又有一个牧牛女出来,而牧牛女的脸色不正,因此到处乱造圣者的谣言说:‘舍利弗和目犍连在瓦窑内,奸淫牧牛女。’
仇其离又广向诸比丘以及所有的出家人,宣扬恶毒的谣言。这时,诸比丘惟恐他受到毁谤圣者的罪恶惨报,便忠言劝谏仇其离说:‘你不可诽谤二尊者。’诸比丘为了悲愍他的无知,再三郑重的劝谏‘莫谤尊者’,免得遭受恶业的剧苦惨报。那知这个罪孽深重的仇其离,不但不纳忠言,反而嗔心嫉妒,更加大肆恶言宣扬,好像发疯的狂人一样。
有一位长者,名叫‘婆伽’,他是‘二尊者’的徒弟,曾经听闻‘二尊者’的教法,证得三果阿那含圣位。他命终以后,即上升梵天,做梵天的天人,称为‘婆伽梵’。
这位婆伽梵天人,他在天上知道仇其离这个凶徒,到处毁谤他的师傅——i‘二尊者’,特地从天上来到人间劝谏仇其离。天人即以神通来到仇其离的房中。
仇其离看见有人突然出现在他的房间,觉得很奇怪,便问道:‘你是谁?从什么地方来?我没有开门,你怎么进来的?’
天人说:‘我是婆伽梵,从梵天来。我在天上,以天耳听到你在诽谤尊者舍利弗和目犍连,所以我特地来劝你,希望你从今以后,不要再说二尊者的坏话,免得造口业。’天人再三劝谏拜托,他都不肯接受,反而讥讽天人说:‘你说你是婆伽梵,证得阿那含果的人。佛陀说:“阿那含者,名为不还。”你何以再来我这里?这么说,佛陀所说的话也是虚伪的了。’
仇其离这句话刚刚出口,身上即时生出很多毒疮,从头到脚,满身都是如豆子大小的毒疮。但他仍然不悔悟,反而到佛陀的座前,向佛陀告状说:‘舍利弗、目犍连怎么可以奸淫牧牛女?’佛陀劝阻他说:‘你不可乱谤他们。’他听到佛陀的话,更加嗔恚忿怒,因此身上的毒疮,又再增大起来。
仇其离再次到佛陀座前去诽谤‘二尊者’,佛陀又劝谏阻止他说:‘你不可诽谤二尊者。’他的恶性难改,还是照常毁谤。于是,他的毒疮就愈加转大,如拳头状。
仇其离第三次向佛陀毁谤‘二尊者’,佛陀劝阻他无效,他的毒疮就变成像瓠瓜那么大,而且身心灼热得无法忍受,于是跑到冷水池中去浸水,池水立刻变成热水。
仇其离因为毒疮愈来愈大,身体发热,难以忍受,因此常把身体浸在水里。可是毒疮浸水浸久了,就会破烂,疮庖尽溃,立即命终,堕入于八寒大地狱中的第六沤波罗——青莲华地狱,惨受千万亿年的无量剧苦。
这个时候,诸比丘请示佛陀说:‘世尊!是什么因缘使舍利弗和目犍连二位尊者,也会深受坏人的毁谤呢?’
佛陀告诉诸比丘说:‘在过去无量劫中,舍利弗和目犍连还是凡夫的时候,有一天,他们两个人看见一位出家人从瓦窑中出来,后面也有一位牧牛女走出来。于是他俩就轻口宣扬毁谤说:“这个出家人在瓦窑中,奸淫牧牛女。”由此诽谤出家人的罪业因缘,他俩立即受到惨报,更堕入三恶道中,受尽无量剧苦。现在他俩(舍利弗与目犍连)虽然都得到圣果,成就六通自在的大阿罗汉道,但他俩以前所造的口业,尚未灭尽,所以他俩成道之后,也受到凶徒严重的诽谤。’
种竹得笋,种莲得藕,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口业受恶报,这是一定的道理,一点也不会偏差。
诗曰:
‘凶徒喜播是非田,一语能收罪万千;
毁谤僧尼深恶孽,无边剧苦永连绵。’
附注说明:
(一)恶草种播于良田,很快就会蔓延遍地。若把口业种子播于福田僧中,即自然感生业果无量。
(二)世俗恶人,每喜批评僧尼是非,大肆毁谤出家人,以为是趣谈。殊不知趣谈造口业,种播口祸恶因于良田,自然会受到无量无边的恶业果报。此之谓:‘所造业不亡,果报还自受’是也。
(三)本故事告诉我们:播弄僧尼是非,毁谤出家人的罪业深重。我们既知口祸之罪孽严重,应该要多加谨慎,切勿任意批评僧尼是非,以免惨遭剧苦。
十二、供佛斋僧 众丐飞空
诗曰:
‘只陀斋供说明先,不请贫儿众半千;
佛令新僧神力往,北洲取食美如天。
世尊示昔因缘事,五百厨头奉圣贤;
日久咸生诸厌恶,发心忏悔福遭愆。’
释迦世尊在印度祇园精舍说法的时候,每日都要出去行化托钵。佛陀的教法最为平等,无论富贵贫贱,都一样行乞,平等受施,使大家都能够得到平等种福田的机会。
每当佛陀率领众弟子入城乞食的时候,就有数百名乞丐,跟随在佛陀的后面。那些乞丐,仰仗佛陀的福荫,都不会有饥饿的痛苦。因此,舍卫城中的贫儿乞丐,遂增多至五百人。
有一天,乞丐群的领袖,心生惭愧,他向乞丐大众说:‘我们大家都是罪苦的人,现在虽然依仗佛陀和圣僧们的福德,得到施主们的发心救济,延持贫贱的生命。可是,我们将来的困苦会更加严重,因为圣僧们托钵受供养,他们有修持佛法的福德,回向给众施主消灾增福慧。至于我们,每天只是白吃人家救济的饭。实在惭愧!惭愧!’
众乞丐听到头目的话,都有同样的醒悟,生起惭愧的心。当时有几个乞丐提议说:‘如果这样,我们应该到佛陀的座前去,恳求佛陀慈悲摄受,允许我们出家当比丘,以便如法修行,这样不是很好吗?’大家一致赞同这个提议。于是一同来到佛陀的座前,请求出家修行。
佛陀告诉众乞丐说:‘我的教法是平等的,无分贤愚贵贱;我的教法是清净的,好像净水能够洗除垢秽,弃污成净,回复本真,无一废弃。’众乞丐聆听佛陀的开示,皆大欢喜,信心坚固,力求跟随佛陀出家修行。
佛陀允许说:‘你们志愿出家修行,善缘很好,不管罪恶如何深重的人,只要能够至心忏悔,改过自新,遵守戒律,我都会允许他们出家当比丘的。’于是,众乞丐就在佛陀的座前,剃除须发,身披如来法衣,出家为比丘。佛陀更为他们说法,使其精进用功,从此息灭贪嗔痴等根本烦恼,而证得阿罗汉道,成为五百阿罗汉。
众乞丐出家当比丘之后,在印度社会上造成轰动。很多豪贵长者以及一般民众,都起了我慢之心。他们纷纷议论说:‘佛陀为何连这些下贱辈的乞丐,也允许他们进入僧团中做比丘呢?我们今后修福业、恭敬供养佛陀和圣僧时,怎么可以让这些下贱之辈的乞丐比丘,坐在我家的床席上,受我们的礼拜供养呢?真是岂有此理!’
有一天只陀太子广设大斋,要供养佛陀和僧众。太子特别向佛陀声明说:‘惟愿世尊!明天受我供养。敬请佛陀带领大比丘僧们一齐到我家来受供养,但佛陀最近所度的那些乞丐比丘,我没有准备他们的坐位,请佛陀不要随便让他们来我家。’
第二天,佛陀准备前往时,对乞丐出家的五百位比丘说:‘我今天及诸比丘,应只陀太子的邀请,要到他家去接受供养,因为太子曾表示,没有准备你们的席位。你们可去北俱卢洲,拿自然成熟的粳米饭,然后回到太子家里,随意坐下来,吃自己所带来的粳米饭。’
五百位乞丐比丘,依照佛陀的指示,各各运用自己的神通力,一刹那间就到了北俱卢洲,大家都把钵装满了自然成熟的福食,托钵回来,颇具威仪。他们在虚空中,排成一字形的队伍,乘空而来,好像雁鸟般的飞行,降落在只陀太子家。他们依照顺序而坐,各自展开钵具,吃自己带来的北方福食,远胜于太子供养的佳馔。
只陀太子见到这批威仪庄严,神通自在的圣众,心里非常欢喜,恭敬地请问佛陀说:‘世尊!这么多的圣众大德,威神巍巍,众相具足,是从何方而来?惟愿如来,为我说明他们的来历好吗?’
佛陀说:‘只陀太子!你仔细听著,这众多比丘就是你昨天拒绝请供的半千乞丐比丘。因为太子没有邀请,他们就到北俱卢洲,取自然成熟的粳米福食,来这里自己吃。’
只陀太子听到佛陀这样说,他心里感到十分惭愧,知道自己起了分别心,执著太重,懊恼地自责说:‘我为什么愚痴到这种程度?竟然认不出圣凡,真是罪过无量!’
接著又称赞佛陀说:‘佛陀的功德,真是难可思议!连这些下贱之辈的乞丐,也能受到得度,成就大阿罗汉道,获得永世无为的安乐。一般苦难的众生,如能竭诚归依佛、法、僧三宝,精修佛法,其功德之成就,更是广大无边。’
只陀太子又请问佛陀道:‘世尊!这五百阿罗汉的过去世,到底种什么福因,能够遇见如来,一律拔度?他们又造了什么罪业,生下来就当乞丐,过著困苦的生活?惟愿世尊慈愍,为我们开示。’
佛陀告诉只陀太子说:‘过去无量劫中,有二千多位出家人,住在山中修行,他们都是证得缘觉果位的圣众。因为此时大旱,很久没有下雨,无法耕种,生活发生困难。
有一位大富的散檀宁长者,家财及米谷无量,他发心供养这二千多位出家人的日常生活。于是派遣五百个工人,每天施设大斋,供养诸比丘,侍奉他们的起居饮食。
长者每天都至心竭诚,恭敬供养这二千多位的出家人。可是,那五百个工人,每天都在忙著施设斋供,十分辛苦,日子久了,工人渐渐地生起厌烦的心,于是造口业说:“我们这么多人,每天这样的辛苦,都是这些乞丐所造成的。”工人们颇多怨言,因而怠慢诸比丘。
有一天,诸比丘告诉长者说:“很快就会下雨,可以种植了,请准备农具,派工人耕种。”长者依照诸比丘的指示去做,派工人种下很多米谷等农作物。果然甘雨来临,大家都欢声雷动。这次所播种的农作物特别丰收,仓库里积藏得满满的,多余的米谷则布施给全国的贫民。
这时,那五百个工人良心发现,知道已往恶口、轻视、厌恶出家众的错误和罪过。他们知道农作物空前的丰收,一定是长者供养诸比丘的福报所恩赐。因此大家都到诸比丘的面前,求哀忏悔以前造口业的罪过,诸比丘也慈悲允许他们忏悔。
五百工人又向诸比丘发愿说:“愿我诸人,于未来世,值遇圣贤,受慈济恩,同得解脱。”
那时奉侍二千多位出家圣众的五百个工人,因为造口业,骂出家人是乞丐,因此五百世生为乞丐,遭受饥饿的困苦。到这一生仍是当乞丐,受大苦厄。但由于他们当时已向诸比丘忏悔,改过自新,又至诚发愿,所以这生有此福报,遇到我(佛陀)度化他们出家修行,而证得阿罗汉道。
只陀太子!你知道吗?当时的大富散檀宁长者,就是我(释迦牟尼佛)的前身。那时的五百个工人,就是现在这五百个乞丐比丘——五百阿罗汉。’
诗曰:
‘布施三轮俱体空,发心供养佛僧同,
凡夫未识诸贤圣,分执痴迷罪福丰。’
附注说明:
(一)佛经告诉我们说:供养布施,必须要三轮体空。就布施言:施者、受者与所施之物,叫做三轮。布施供养之后,这三轮相都不应存在心里,没有执著。就是:施空、受空、施物空,名为三轮体空。
(二)愚痴的凡夫,通常都失败于分别心,更执迷于著相布施。有执著、分别心的人,不但会损福,而且会因此造诸罪业。
(三)本篇故事指示我们‘造口业’的可怕!骂出家人一句话,从此五百世生为乞丐,遭受饥饿等困苦。好在当时良心发现,向彼出家人求哀忏悔以及发愿,因而获得福报,遇到释尊救拔。否则,不知要到何时才能够得到解脱呢!
十三、诬谤苦报 疮儿呻号
诗曰:
‘疮孩呻号令人悲,苦楚连绵众见奇;
往昔进谗诬陷善,精诚忏悔业难移。’
在印虔舍卫城中,有一个大富长者,他娶了一位名门望族,温柔淑德的女子为妻。照一般说起来,财富无量,又有贤慧娇妻,应该是一个非常圆满的家庭,可是他也有坐卧不安的痛苦。原因是他结婚之后,不久就生下一个不幸的男孩,这个孩子的身体与众不同,他患有一种皮肤病——生疮,并且发遍全身,疮口一破,就很难愈合。这孩子百般痛苦,日夜都在呻号的呼唤中,痛苦不堪!听到的人,无不怜悯、心酸。
长者虽然把全国的名医统统请来,可是毫无效果。他无日不在哀痛呼苦的呻号声中,度过其可怜的生活;不但父母为他日夜烦心,连邻居的人,也被他呻号之声所扰及。因此,大家就以‘呻号’呼叫这个小孩,他的父母也从此叫他们的儿子为‘呻号’。
岁月如流水般的过去,转眼‘呻号’已经长大成人了。但他身上的疮病,仍然没有痊愈,日夜都在哀痛叫苦。邻居有一位慈心的善人,看见‘呻号’全身是病的惨苦,非常同情他,并且祈祷‘呻号’的身疮能够早日痊愈。善人心里暗忖:‘这位青年“呻号”,他自从出生以来,就罹患身疮惨苦,事必有因,一定是业障病。’这位慈心人就以善言安慰‘呻号’说:‘我时常听到很多人在称扬赞叹说:只陀太子花园里的祇洹精舍,有一位大医王——释迦佛陀,他不但能够治愈世人身上的病苦,连世人心里的烦恼病,他都一律能够治好。佛陀的甘露妙药,能够医治众生的烦恼万病,你为什么不赶快发志诚心,去恳求佛陀医治你的病呢?’
长者子‘呻号’,听到善人的话,心里深生欢喜,于是他就力疾拖命,来到祇园精舍,求见佛陀。‘呻号’见到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的金色身,放出无量光明,晖曜十方,超胜百千日月的光明,即时心怀喜悦,不可言喻!他的忧愁痛苦,就此减少了一大半。他就在佛陀的座前,以最恭敬的心,五体投地礼拜佛陀。
佛陀为‘呻号’宣说五阴炽盛苦。佛陀说:‘凡是有肉身的众生,就有生、老、病、死等各种痛苦。五阴(又名五蕴——色、受、想、行、识。)是无形的疮痈,心里的贪、嗔、痴三毒,是无形毒疮的根本,好像毒箭穿心一样,如果不赶快拔除,受害很大。’
‘呻号’听闻佛陀说法之后,内心非常欢喜,知道自己患的是业障病。他在佛陀的座前,至心求哀忏悔过去的罪业,经过竭诚忏悔之后,身上恶疮全部愈合,二十年来的哀痛惨苦,就此完全消除了。
‘呻号’见到自身的疮病全部痊愈,心生大欢喜。他除了感谢佛陀的恩惠之外,更至心恳求佛陀收他为弟子,允许他出家,佛陀就随他的愿,度他出家为比丘。‘呻号’出家修行之后,非常用功,每天都在精心修习佛陀的教法,不久就证得阿罗汉果。
这时,诸比丘看见‘呻号’曾经身患毒疮,在至心忏悔之后,却全部痊愈;而且出家之后,又速成圣果。如此稀有的事,使诸比丘感到不可思议。于是,恭请佛陀宣说呻号比丘的过去因缘。
佛陀说:‘过去无量世时,波罗奈国有甲乙二个大富豪家,他俩平日有积嫌,互生憎恶诤斗之心。甲富即拿出大量珍宝,去贡献给国王,国王接受他奉献的许多珠宝之后,对他特别宠爱。甲富利用机会进谗;他谗言向国王说:“某人非常恶毒,常蓄奸谋,设计害我。希望大王,严治恶人,保护善良的百姓。”国王因为受其贡物,一时失察,轻信谗言,未经查明真实与否,即下命令将对方(乙富)拘捕,不容他任何声辩,就施用各种酷刑。乙富被打得遍身皆伤,脓血横流,百般苦楚,体无完肤。后来,乙富的家人,拿了很多黄金去赎罪,才被释放回家。
乙富回家之后,深自思惟:有身即有苦,“身”是众患所集之根源,多诸灾祸,甚可厌恶。我与某人,并无重大怨仇,他却恶意地予以陷害,使我遭受如此痛苦。于是,乙富即决志出家,进入深山去修行,以观察十二因缘,及世间一切事物皆是无常、空、苦,深心了悟空义。不久,即证得辟支佛果。
乙富成道之后,发大慈悲心,视一切怨亲悉皆平等,他念及甲富以前陷害别人,因而造业,怕他将来受地狱惨报,于是到甲富的家中,踊身虚空中,作各种神通变化,使甲富醒悟。甲富看见乙富(辟支佛)在空中现出各种神变,心生渴仰,异常信敬。随即恭请辟支佛驾临家中会坐;并呈献财物等种种供养,竭诚向辟支佛忏悔前罪。’
佛陀再告诉诸比丘说:‘那时向国王进谗言诬害善良的人,就是现在惨遭身疮痛苦的呻号比丘。他的惨苦,不止这一生,而是从那时富人(甲富)死后,就生生世世惨受如此遍身生疮的痛苦,群医束手,这是自作自受,自食其报。
富人后来向辟支佛至心忏悔,并出于精诚,于辟支佛前作归依三宝的功德,所以今日他有缘得到我度他出家,同成圣果。’
诗曰:
‘憎嫌忿诤种愆因,妒忌谗言造孽尘;
果报不亡还自受,加增万倍利偿人。’
附注说明:
(一)本篇也是说‘祸从口出’的惨报。诬告陷害人家,将来会有像‘呻号’的痛苦,自食其报。
(二)玛巴上师说:‘妒忌,是修行学佛最大的障碍。’有妒忌心的人,不但不能得到成就,而且会因此造作恶业,惨遭万世无量痛苦。
(三)造口业毁谤的罪恶,除‘自作自受’之外,还要加上万倍的苦报,这叫做‘一本万利’的收益。因为你一个人造口业,会引起千万人跟你造口业。所以,造口业的人,罪业无量无边。曾经造过口业,或喜欢播弄是非的人,应该要改过自新,速速恭向佛法僧三宝,至心发露忏悔,以免将来受诸恶报之惨苦。
十四、身能通石 国王惊惧
诗曰:
‘水能洗垢人烧空,贫富贤愚贵贱同;
除粪尼提生五百,出家证道石身通。’
释迦佛陀在印度憍萨罗国舍卫大城的祇园精舍说法的时候,很多有善根的众生,都得到解脱。当时有一个四姓中最下贱的人,他的名字叫尼提,专门替人做除粪(拿大小便到城外去弃舍)的工作,来维持生活。
有一天,佛陀在定中观察众生的根机,看谁有缘能够得度?佛陀看见替人除粪的尼提,罪业已将消除,有因缘得到解脱。因此,佛陀独和阿难尊者入城,到了一条道路很窄的巷口,正逢尼提手拿著一盆装满屎尿的瓦器,从巷里走出来。尼提看见佛陀在前面,极怀愧鄙,不好意思再向前走,退步转向别条小巷,怕和大圣佛陀见面。可是,他在另一条小巷里,忽然又遇见佛陀,尼提急忙转身想回避之时,因为他心忙意乱,手中所拿的屎尿瓦器不小心撞到墙壁,器破粪逸,淋漓得满身都是粪尿,更使他深生惭愧畏惧,低头不敢见佛陀。
这时,佛陀走到尼提的面前,对他说:‘尼提!你愿意出家修行,以求解脱生死的各种痛苦吗?’
尼提存著惭愧回禀佛陀说:‘佛陀是至尊至贵的金轮王种,所有随从弟子,全都是贵族的人,我是首陀罗族最下贱的人,怎么能够和他们贵人一样,得以出家修行呢?鄙人连想也不敢想。’
佛陀告诉尼提说:‘尼提!佛陀的教法是最清净的,又是最微妙的,好像净水一样,能够洗除一切垢秽的东西。佛法又好像猛烈的大火,能够烧尽一切,无论大小贵贱,新旧杂物,一触到火,都会变成灰烬。佛法无边,最为平等,没有贫贱富贵的差别,凡是男女老幼,真心要出家修行的人,只要他能够严持戒律,遵守僧团中的一切规则,如果能够这样守法,无论是谁都可以出家修行,得成圣果。’
尼提听到佛陀的开示,感到意外的惊讶,决志要出家修行。佛陀派阿难带著尼提,到城外大河去洗浴身垢,然后回到祇园精舍。
佛陀对尼提说:‘尼提!人生的一切,都是无常痛苦的,每一个人都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五阴炽盛苦等八种痛苦。这八苦无论是贫穷富贵,或是贤愚等人,均难逃脱如此痛苦。此外,更有天灾人祸等各种痛苦。最后,还有六道轮回生生死死永远不断的痛苦。人如果想要断除如此可怕的痛苦,必须要舍俗出家精进修行,才能够得到永久不生不灭的涅槃寂静安乐。’
尼提听闻佛陀所说‘无常、苦、空,生死可畏’的真理之后,豁然开悟,得到初果须陀洹道。他更至心恳求佛陀允许他出家作沙门。因此,佛陀就使他出家,剃除须发,身穿如来法衣,现比丘相。
佛陀再为尼提说:‘苦、集、灭、道’的四圣谛法。佛陀说:‘苦谛——人生有八苦等无量诸苦,这许多苦难,都是由于每一个人的过去世,造作各种恶业,所得来的果报。
集谛——人自从无始以来,都因不断聚集贪嗔痴等无明烦恼,从而造作种种恶业。既种恶因,就会出生结成恶报的苦果。
灭谛——如果想要断除生死轮回等各种痛苦,就必须要灭除贪、嗔、痴等根本的无明烦恼。
道谛——要灭除根本的无明烦恼,一定要勤修圣道,才能够得到最殊胜的智慧,断惑证真。’
尼提听完佛陀有关四圣谛法开示后,即时断尽一切烦恼,成就证得三明、六通自在的大阿罗汉道。
卑贱的粪夫尼提出家为僧的消息,很快地就传遍了全国。很多俗人生起了我慢心,纷纷议论不平的说:‘世尊为什么允许下贱的粪夫尼提出家学道?我们怎么可以向这种极下贱的人礼拜?设使要请佛陀斋僧供养,这个粪夫比丘来到我家,会污染到我们的床席。’
憍萨罗国的国王——波斯匿王,听到这个消息,顿时起了疑惑而感到忧闷,因此乘坐宝车专程到祇园精舍,要请问佛陀有关尼提出家的事。国王的宝车到达祇园的门前,就在树荫底下暂时休息一会儿。
祇园精舍的门外,有一块大石头,这时尼提比丘,正坐在大石上缝补衣服。空中有很多天人,各持香花供养,右绕礼敬尊者。
国王看见如此瑞相,深为欢喜,很高兴的走到比丘面前,说:‘尊者!我有要事想拜见佛陀,请您去禀白一下,好吗?’
比丘即时将身进入石头中,到里面去禀白世尊说:‘波斯匿王今在门外,欲求见佛陀。’
佛陀告诉尼提说:‘你从石块中进来,仍由石块中出去,请国王进来。’尼提即时从石中出来,他的身体好像浮出水面一样,在石头中出入往来没有阻碍。他对国王说:‘我已经禀白世尊了,请大王进去。’
国王看见这位比丘,能在石块中自由出入,感到非常惊奇。大石既没有空洞,又没有裂痕,实在令人难解!国王暗自想道:‘粪夫出家的疑事,暂且搁置。先来请问佛陀,这位比丘是谁?他有什么福行,神力这么大?大石中没有门路,他怎么能够在石中方便出入?’
国王晋谒佛陀,虔诚的向佛陀顶礼之后,合掌请问佛陀说:‘刚才进来禀白佛陀的那位比丘是淮?我看见他神通广大,在大石中往来,好像在水中出入那样容易。请佛陀慈悲指示!’
佛陀告诉国王说:‘他就是大王今天想探问究竟的尼提比丘,我已经度化他证得阿罗汉道了。’国王听完佛陀所说,由怀疑和忧闷所引起的我慢心,立刻消除,深生欢喜恭敬。
佛陀又告诉国王说:‘凡人生在世上,他的富贵、贫穷、下贱、苦、乐等,一切都是由于他前世造作善恶业报所生下来的果。假如对一般人具有仁慈的心,谦虚和气、恭敬长辈、爱护幼小,种这种善因的人,将来一定生为贵人。如果他是一个凶恶残暴,憍傲放肆、自大欺人的人,种下这种恶因,将来一定招来卑贱的苦报。’
国王听闻佛陀的开示之后,赞叹佛陀的威德慈悲,恭敬地向佛陀说:‘大圣佛陀出现于世,饶益无量众生,悉皆得到安乐。尼提是极下贱的人,也受到佛陀的化度,得成阿罗汉道,何况一般众生,更能得成圣果。
‘世尊!这位尼提比丘,他是什么因缘,生为极卑贱的人?他又种了什么福德,能够得蒙佛陀慈悲化度,而证得阿罗汉道?惟愿世尊,分别指示!’
佛陀说:‘过去迦叶如来涅槃以后,有一座大佛寺,住有十万比丘僧。这个僧团中的住持憍傲恃势,稍有微病就懒不起床,另以盆器装满屎尿,驱使他的弟子,拿出去弃舍。他的这位弟子,是已证得初果的圣人。
这位住持人,因为他不能谦顺,稍有微病就懒不自起,驱役圣人,令除粪秽,他种下这种不良的恶因,从此流浪生死,不能解脱。因为叫初果圣人除粪,犯了大罪业。他从此出生五百世为人除粪——当粪夫,到了今世仍然是一个最下贱的粪夫。
好在他过去曾经出家,由于出家持戒的功德,才有这种因缘遇到我佛陀,使他闻法得道。那时的住持人,就是如今的尼提。’
诗曰:
‘智愚贵贱富穷贫,苦乐皆由善恶因;
佛法教人平等视,极卑下劣出应真。’
附注说明:
(一)‘阿罗汉’是印度梵语,中文有三种翻译:(1)杀贼——杀烦恼贼,即断尽一切烦恼。(2)应供——又译作应真,即应当接受人天供养的真人。(3)无生——不再受三界六道生死轮回之痛苦,即断尽生死,永得涅槃安乐。
(二)所有一切出家人——僧众,都是三宝之一的僧宝,也就是人天福田,我们应该要恭敬供养,不可起分别心,轻慢或是不恭敬僧众;而应随顺佛法,善巧分别,尽量增上我们信敬僧宝的功德心。
(三)本故事所说,尼提比丘是过去僧团中的住持,他的弟子是初果圣人。驱使圣人做秽物工作,即犯无量重罪,我们凡夫俗人可不慎乎?凡会利用出家人作事的人,应该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十五、失言作狗 比丘业报
诗曰:
‘恶口欺言骂比丘,随行忏悔罪成周;
此因五百生为犬,一语伤人苦不休。’
释迦世尊在祇园精舍说法的时候,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每天都以他的天眼,观察六道中受苦难的众生,看谁有善根因缘能够得度,尊者就去度化他出离苦海。
那时,有很多商人,结伴偕行,要到国外去做生意。其中有一个商人,带著一只狗用以守夜。众商人行至中途,在路边露营休息安眠的时候,狗便偷吃商人们携带的肉。后来被商人发觉,大家非常生气,便以木杖打狗,一气之下,打断了狗脚,然后把它抛弃在野外。
这时,舍利弗尊者以他的天眼,看见这只狗,被众商人打断了狗脚,伤重倒地不能走路,痛苦万状,正饥困在野外,即将饿死。尊者就带了食物,运用他的神通飞去,将食物布施给狗吃,这只狗得到了食物,能够维持生存,心里非常欢喜。
舍利弗尊者就为这只狗讲说微妙的佛法。狗听闻佛法之后,业障消除,它感谢尊者救命之恩以后,即便命终死去。狗命终之后,即转生为人,出生于舍卫城中的婆罗门家。
有一天,尊者舍利弗托钵到该婆罗门家,婆罗门请问尊者说:‘尊者!你独行外出,没有侍者吗?’尊者回答说:‘我没有沙弥侍者。我听人家说你有一个男孩子,你愿意将你的孩子给我当侍者吗?’婆罗门说:‘我有一个儿子名叫均提,但他只是幼童,还不懂事物。待他长大一点,就给您当侍者。’尊者就如他所言答应了。
到了婆罗门子七岁的时候,舍利弗尊者就向该婆罗门求取。婆罗门非常欢喜,便令他的儿子均提出家为小沙弥。尊者带均提回到祇园精舍,替他圆顶剃度为小沙弥,并且为他说法。均提出家听闻佛法之后,心开意解,即时证得神通自在的阿罗汉道。
年仅七岁的均提得道之后,就运用神通力,观察自己过去世的所作所为,知道他前世是一只饿狗,承蒙和尚救命之恩,度他脱离一切痛苦,今生才得到人身,并获证道果,他内心无限的庆慰和欢喜,为了要报答师恩,他发愿尽此一生永远当侍者,供养其师尊所需。
均提尊者说:‘我前世出生为狗的原因,是因为失言造口业所致。在过去迦叶佛的时候,我曾出家当和尚,那时我和许多比丘在一处念经,自以为年轻音声清雅,很会唱赞,因而轻视不会唱念的比丘。
有一次,一位老比丘念经的发音滞钝,非常难听。那时候的我,妄生轻慢心,讥诃老比丘说:“长老唱念的声音好像狗吠!”(说这一句话就够惨苦了!)那时老比丘已证得阿罗汉圣果,他问我说:“少年比丘!你认识我吗?”少年比丘回答说:“我早就认识了,你于迦叶佛时,为比丘上座。”
老比丘说:“我虽然不会唱念,但已得到了脱生死苦事,已断除后有。”我那时听到老比丘的话,深生惶怖,知道失言,而自惭愧,求哀忏悔。但罪已成立,无法消除,从此出生五百世为狗,偿还讥诃一句“狗吠”的口业罪报。
由于我五百世以前已出家修行,种植持戒的功德善因,我遭受口业罪报期满,得蒙师尊——舍利弗尊者救度,今生才有此善根、福德、因缘得度出家,而得成阿罗汉果。’
诗曰:
‘狗吠遭殃五百生,轻言毁谤罪连城;
无知作孽成愆大,口业苦因岂不惊?’
附注说明:
(一)本篇所说:均提比丘的过去世,因为一时失言,讥诃老比丘唱念好像‘狗吠’,造这一句口业,即堕落恶道中,五百世为狗。口业如此严重,我们可以不谨慎吗?
(二)作恶受苦报,修善得安乐,因果报应,如影随形,自作自受,毫厘都不会偏差。
(三)恶因耕种于三宝福田中,其所收成的业报特别严重。种善因,便得乐果;种恶因,即得剧苦果报,决不变异。
十六、供僧福德 不可思议
诗曰:
‘供养沙门狗得餐,转生王女见心欢;
为夫广说前身事,礼佛斋僧福慧宽。’
又云:
‘心分十界任君临,六道升沉遍古今;
学佛善修超出速,恶因种堕罪根深。’
中印度佛法盛行的时候,有一位虔诚的居士,每天发心供养比丘,当时有一位已经证得阿罗汉圣果的比丘,每天都到居士的家中受供。
这位居士家里养了一只母狗,每当供养比丘时,狗都在眼睁睁的盼望,想得到一点食物。这位神通自在的出家人——比丘,他知道这只狗的心思,常常捏饭团分给它吃。这位比丘天天去接受供养,狗也天天得到比丘的食物。因此,狗天天都欢喜想见比丘,这位比丘也知道狗的心意,每天去受供时,均拿一团饭给狗吃,狗更加喜欢看见出家人——比丘。因为欢喜恭敬比丘,能消除一切罪业,狗就因此脱离了恶道。
经过一年多以后,狗就诀别命终了,命终之后,魂神投生到安息国王的王宫,生为王女——公主。她出生以后,就知道自己的宿命,知道前世作某居士家中的狗,天天都受到比丘施给饭团。她禀告父王和母后说:‘我前世是中印度某居士家中的狗,每天都吃比丘分食的饭团,因此看见比丘就生欢喜恭敬心,由于恭敬比丘的功德,脱离了狗身而生为王女。’当时安息国境内,均无佛寺和出家比丘。
有一天,月氐国的国王派追一位使臣到安息国,安息国王看见这位使臣很贤明,就把公主嫁给他。
公主到达月氐国,看见国内有但多比丘,心里非常欢喜。她回忆前世作狗时,比丘拿饭给它吃,因此每见比丘即生欢喜心,又因为欢喜恭敬出家人,今生才得到人身且为王女。她心想:‘我应当大兴供养比丘僧众,以报答其救我脱离畜生道之大恩大德。’
当时月氐国佛教非常兴盛,有很多出家比丘,公主每天都供养四、五百位比丘,并且亲自料理供养的一切食物,不肯让他人代为效劳。供养诸比丘完毕之后,她又亲自打扫。家中的佣人、奴婢等,非常赞叹她,都说女主人是王女——公主,来到这里,不但天天斋僧供养比丘,又亲自扫除清洁,甚为难得,我们也应该做一点功德才是,奴婢们就暗中把扫帚藏起来,不让公主扫地。女主人找不到扫帚,就去拿她自己当初所穿的衣服,把它卷起来当作扫帚,她的丈夫看见公主以新衣扫地,便对她说:‘你恭敬佛法,怎么可以把衣服当扫帚来扫地?未免太可惜了吧!’
公主回答说:‘我前生但以欢喜心,恭敬出家比丘二年,今生才得到这些衣服。以此衣作扫帚,又有什么可惜呢?我前世时,连一物布施也没有,只凭著用欢喜心恭敬比丘,种此善因,今生才有福报得生为王女。我又没有辛劳的去做苦工,赚钱来购买这些衣服。’
丈夫说:‘你对佛法僧三宝这么恭敬,竭诚供养比丘僧,我从来没有看过比丘们给你一块钱,这些衣服都是我劳力得来的呀!’
公主就向丈夫解释说:‘我的前世,本是畜生道中的狗,因为主人是佛教徒,每天供养比丘,比丘每天都把食物分给我吃,我便以欢喜心恭敬比丘,由于恭敬出家人的功德,而脱离狗身,出生为王家公主。我能够得脱狗身,今生我的一切,全都是比丘所赐。’
丈夫说:‘你只对一位比丘生起欢喜心恭敬,就能够得到这么大的功德福报。恭敬供养三宝的功德,真是不可思议!’
公主的丈夫本来不如此发心,自从他听闻公主叙述这福报因缘之后,即大发布施心,广种福田。他从此归依三宝,精进学佛,竭力兴建佛寺,供养三宝,并受持斋戒,发扬大乘佛法。
诗曰:
‘敬僧福德等虚空,毁谤轻憎罪亦同;
佛法若能修礼供,吉祥胜乐永兴隆。’
附注说明:
(一)本故事详载于‘福报经’中。
(二)佛教中每一位出家人(僧尼)的一福德威力,都是无量无边,能够使一切众生灭罪生福。若能竭诚恭敬、供养比丘——和尚,所得福德无量无边。相反的,如果对于出家人不恭敬,或轻慢、毁谤僧尼,此人的罪业也是无量无边!
(三)比丘是三宝之一的僧宝,他身穿佛衣,代表佛住世,为众生的福田;恭敬比丘就是恭敬佛,获福无量。如果有人毁谤出家人——法师、僧尼,就是毁谤佛,罪过无量无边!
十七、夫人生天 国王得道
诗曰:
‘得道升天赴约王,凡人皆苦命如霜;
出家学佛灵山会,成就应真永不忙。’
印度槃提国的国王——优达王。他在迦叶佛时曾经出家,修学佛法,后来又遇到释迦佛陀,因为宿世修行种植的福报,而转生得为人王。
优达王的第一王妃,名叫月明夫人。她的才能品德都很好,国王特别爱敬她。
有一天,月明夫人忽然现出衰相,是寿命将尽的一种现象;国王的心中非常忧戚。
月明夫人问王说:‘大王!你为何如此忧愁?’
优达王说:‘你的寿命将终,我想到人生无常,生死恩爱别离的痛苦,不免忧闷烦恼。’
月明回答国王说:‘佛陀曾经说过:“高者必坠,存者必灭,合必有离,生必有死。”这是一定的道理,死是每一个人所难免的事。人的身体,就像一座房屋,死就像搬家一样,这座房屋坏了,就搬到别家去住,只要有资本,就可以住进好房屋。大王如果有慈悲的心想念我,就请大王放我出家修行,使我能早点得到准备搬家所需要的资本。’
国王说:‘你若出家修行,如果现世未能得到成就证果,也一定会生到天上。若生到天上,你要赶快回来与我相见。你能做得到,我就放你出家去修行。’月明王妃答应了优达王的请求。
于是,月明王妃就在宫中设立精舍,恭请大德比丘尼入宫为她剃度圆顶,并受比丘尼戒。因为她出家而未离开王宫,时常有很多宫人前来问讯请安、恭敬供养等,使她无法精进修持,于是决心离开王宫,到远地去专精静修。
月明比丘尼离开王宫之后,在偏远之地精进苦行,经过六个月的用功修持,就证得三果——阿那含圣道。她得道后不久就在一个乡村中静坐圆寂,上生色界天,成为色界天的天人。
月明生天之后,即用天眼观察过去因缘,知道生前与王有约,应去赴约。她见国王沉迷于五欲之中,难施化度,需要先用恐怖逼他,否则不能调伏使他醒悟。于是她就变作夜叉王,手拿五尺大刀,于夜深时分来到国王身边,国王看见如此高大的鬼王,心里非常恐惧。夜叉向国王说:
‘你现在纵有千万军队,也无能救护,因为你的性命已在我的手中,死期已经到来,你怎么办?’
国王恐惧的说:‘我没有做坏事,我的一生遵守本分行善,修心清净,期望死后能够转生善处。’
天人回答说:‘能够修心清净而行善的人,一定会依愿实现,转生到良好的地方去。这是一定可靠的,没有比修善更好的方法了。’
国王觉得奇怪,这个恐怖的鬼王,为何有菩萨的慈悲心呢?优达王便问他说:‘你到底是什么人?敢来使我恐怖畏惧?’
天人答说:‘我是月明夫人,大王放我出家之后,我精进修持净行,得道生在色界天,今来赴约。’
国王说:‘看你是一个恐怖的魔鬼,我不能相信你的话。你如果真是我的爱妃月明,必须现出原形,我才能相信。’
天人就变回原形,她的衣服、容貌,均和过去一样,站在国王的面前。优达王看见她确实是月明妃,便生起欲念,想拥抱她,。月明天人腾身飞上空中,为优达王说法。她说:
‘大王!人的色身是无常的,佛陀说:“人命在呼吸之间而已,一弹指顷(极短的时间)就保不住了,又好像早晨草上的露水,太阳一出来就会消逝无踪。”
大王!你岂不是见过许多如花似玉年轻的美人吗?她们转瞬就会变成鸡皮皱纹的老人。人老的时候痛苦特别多,例如:两眼蒙眬,看不清楚,双耳重听闻不聪,腰酸背痛,手足迟钝,出入都不方便。人的色身又好像酿酒一样,取去醇味,糟就无用处了。如此衰老的人身,死期将近,有什么可贪恋爱乐的呢?人由生至死,一切都是无常。
大王!你岂不见人生无常吗?死不一定是衰老的人,有的尚未出生就死在母胎里,还有幼死、壮死均不一定,世间没有不死的人。一旦死期来临,一切财产都带不去,连自己最宝贵的身躯也要自弃,何况其他的财物?
大王!你是有智慧的人,既然人生有这么多痛苦,你为什么不寻求出离,厌离痛苦去出家修道呢?’
国王听闻如此至诚苦切的告诫,顿有所悟,遂发心出家学道。月明天人又一再重申说:‘大王!你若出家以后,应该要好好求学佛法,求得妙法之后,更要日夜精进修持,用功修行,切勿懈怠,虚度宝贵的时日。’天人说完话就回到天上去了。
优达王把王位让给太子,割爱辞亲,舍离五欲,礼迦旃延尊者为师,决心出家学道。
国王出家修行的消息,很快地传遍全国,很多臣吏官员,以及人民都来供养,但却妨碍了道业,他就远行到王舍城外的灵鹫山,参加灵山法会,听闻佛陀说法。优达王见佛闻法之后,很快就证得神通自在的阿罗汉道。
有一天,他入城乞食,乞得夙饭,他就拿回林中去食用。这时,有一位萍沙王出游,来到林中与王相见问讯说:‘你本是大名鼎鼎的国王,如今出家当乞儿,乞讨别人吃剩的残物。我看你实在可怜!假如你罢道还俗,我可以分一半国家给你统治,你想好吗?’
比丘(优达王)说:‘感谢大王的美意!我出家之后,心里没有任何挂碍,非常安乐。你为五欲所缠缚,如飞蛾投火,又好像蚕吐丝捆缚自身,死在乐处,没有援手,这样才是真正的可怜呀!’萍沙王闻已,即便回去。
诗曰:
‘世间事物俱无常,如露人生命不长;
危脆苦空身自弃,速修佛法集资粮。’
附注说明:
(一)本篇故事出于‘杂宝藏经’中。
(二)出家学佛最主要的目的,是在于解脱人生的生死等各种痛苦,了脱六道轮回,证得涅槃寂静安乐。
(三)生天。生死尚未解脱,还在六道轮回之中。证得阿罗汉道,才是真正了脱生死痛苦,得到永久不生不灭的安乐自在。
十八、邪思退道 长沦生死
诗曰:
‘双孩共责起邪思,父母惊闻鬼怪疑;
欲起干薪烧绝患,佛言得度即今时。’
又云:
‘生死关头岂可疏,升沉路异自心如;
邪思罢道招愆堕,恰似沙中树静虚。’
在印度憍萨罗国的舍卫城外,有一个山村,住著五、六十户人家,村中有一贫户,娶妇结婚不久,就生下一对男孩。这对双生兄弟的相貌,端正庄严无比,父母非常喜爱,一个取名呼‘双德’另一个叫‘双福’。
双德与双福出生将满二个月的时候,有一天,他们的父亲出外牧牛未归,母亲要到山中拾取干薪,就把两个婴孩卧放在床上。
这时,两个婴孩彼此自责,一个说:‘当时我出家修行,本来快要得道了,可惜那时我痴心妄想,以为我寿命会很长;还俗享受五欲之乐一段时间,五、六十岁再来出家修道还不迟。那知,人命无常,罢道还俗之后,天天为家务而忙碌,未能如愿再出家修行,因此退道而堕落于生死轮回之中,无法解脱。
那时,我如果修行不退道,现在也不会遭受流浪生死的痛苦。如今出生在这个贫困的家庭中,睡的是不暖的蓑草,吃的是不好的粗菜饭,只能够勉强维持生命。像这样下去,日子久了,不知道要怎么过生活?这些痛苦,都是前世恋慕富贵,放身散意,贪受须臾快乐,从此长途受诸痛苦。自作自受,如今忧恼,当何恃怙?’
另一个婴儿答道:‘我当时出家修行,不堪忍受小小的困难挫折,就罢道还俗,至今数世,沉沦于生死苦海之中,惨遭各种苦难。我回忆所受之种种痛苦,都是自作自受,自己耽误害了自己,要怪谁呢?事到如今,只有忍耐逆来顺受,还有什么办法呢?’
两个婴孩正在烦恼自责的时候,他们的父母刚好回来,听到婴孩们所说的话,非常惊讶,怀疑这两个小孩是鬼怪,于是商量说:‘趁目前他们还年幼,及早把他们除掉,免得将来后患无穷。’于是父亲立刻外出去取干柴,母亲问他要做什么?父亲说:‘把这两个婴孩烧死,以绝后患!’母亲听到这话,于心不忍,劝阻丈夫不要这么做。
第二天,夫妇同时出去做事,回来的时候,又听到双德与双福两小孩和昨天一样,彼此在自责埋怨。因此便下定决心一同收集干薪,要把两个小孩烧死,以求平安无事。
这时,释迦世尊以天眼观察,知道这对婴儿即将被火烧死的事,即现身在村中,放大光明,大地震动。佛陀的毫光照耀到山、川、树、木,一切都变成黄金色。
佛陀来到双生婴孩的家中,两个婴孩见到佛陀的金色光明,欢喜踊跃。父母见状均感惊讶,各抱一子来到佛陀的面前,请问世尊说:
‘佛陀!这两个婴孩出生未满两个月,为何会如此说话?我们觉得十分怪异,深恐会招来灾祸,因此准备把他们烧死。不知他们是何等鬼魅?敬请世尊慈悲开示。’
佛陀说:‘这两个婴孩,并非鬼魅,而是有福德的孩子。’两个婴孩见到佛陀,非常欢喜。佛陀即为他们述说这对婴儿过去世的因缘:
过去迦叶佛时,这两个婴孩就已经出家当沙门。因为他们幼年时是好朋友,志同道合,同时出家修行;两人均能精进用功,他们临当得道之时,忽然动了邪思妄想,因而退道还俗堕落,不能得到解脱,从此长期沉沦于生死苦海中。他们两个生生世世都在一起,均投胎为双生儿。这次出生,其罪将毕,因为过去曾经修行供佛,有此因缘福报,所以出生后即识宿命,今当得度。我佛陀就是要来拔度这两个婴孩,如果我不来救度,他们就会枉被烈火烧死。’
诗曰:
‘贪恋世乐享须臾,罢道还家作凡夫;
退堕长沦生死海,皆因动念起邪愚。’
附注说明:
(一)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如有因缘得闻佛法,当勤精进不退,竭力修持佛法,以期解脱成就,得证圣果。否则,沉沦生死苦海,永无解脱之期。
(二)佛教之僧众,按照戒律可自由出家与自由还俗。但出家与在家的身份和责任不同,必须分清楚,不可混乱。出家众,是三宝之一的僧宝,以住持和弘扬佛法为其职责;在家众,即称为三宝弟子,是佛教的拥护者——居士。
(三)出家修行的人,志在广利人天,为十方诸佛菩萨、诸天护法所共赞叹,功德无量,如有播弄是非,毁谤出家僧尼的人,即为诸天护法所共诃责,其罪业无量无边!
十九、毁谤恶报 如影随形
诗曰:
‘妒妇奸谋子点头,堕烧煮狱苦千秋;
余生五百遭谣谤,实力现身业不休。’
有一天,佛陀告诉众弟子说:‘实力子比丘,因为他过去世曾经供养一位辟支佛,种此福因,所以他今生出生在富贵的家庭,生活受用均能得到安乐自在。他又能发心在我的教法中,出家学道,精进行持,而证得阿罗汉道。他虽然是得到圣果的大阿罗汉,因为过去曾造作毁谤的恶业,成道之后,也照常遭受人家的恶言批评与毁谤。’
佛陀又继续说明实力子比丘受人恶言毁谤的原因。佛陀说:‘过去世时,在一个村中,住有一户富豪人家,夫妇之间的感情都很亲厚,没有任何嫌怨,只是为了婚后没有生育而忧闷不乐而已!有一天,妻子向丈夫说:“由于我不能生育,而使夫君没有后代,你应该再娶一房,让她为你生生孩子。”丈夫回答说:“从古以来,家有二妻,则易起纷争,很多家庭,都是因此而破裂,难以相安无事。”妻子又说:“这些事情我都很了解,但是能够互相调和,相让尊敬,就可平安无事,你说对吗?我的心中不会有任何挂碍的。”
邻村另外有一位富豪长者,他育有二男一女,都已经长大成人。不久,这二男一女富豪子弟的父母均相继逝世。那对无子的夫妇,即委托媒人到二位兄长处去说亲,求娶其妹,结果得到兄长的诺许,遂迎娶为妾。
经过不久,前妻忽然有孕,生下一个男孙。这男孩长得端严可爱,又很聪明,对于事理都能通达,更不会说谎话。正因为这个小孩所说的话,都是真实的,所以大家都称他为“实语”。
到了“实语”五岁的时候,他的母亲起了嫉妒心,她暗忖:“我已经生下这么一个可爱的男孩,可是我的丈夫仍然如此宠爱后妾,太不应该了!”于是妒心大炽,想把后妾赶走。她对儿子说:“实语!你知道女人的苦事吗?”实语回禀说:“孩儿不知道。”母亲告诉他说:“女人心有苦事,就是嫉妒。”儿子说:“妈妈!嫉妒不是好事,不可存有妒心!”
母亲说:“实语!我想要捏造你庶母的罪恶,彰露她的恶名,你要为我当证人。”
儿子说:“妈妈!你要我作证的事,到底是真有此事,或者是假的呢?”母亲说:“是假的。”儿子说:“妈妈!我年纪虽小,但是大家都知道我实语不会骗人,岂可为了妈妈而说妄语?”
该妇人于妒心之中,萌生出奸计之芽,扰乱这个小孩的心。她说:“实语!你的父亲如果问你这件事,你可以不用口说,点头就可以了。你是妈妈的乖孩子,应该要听妈妈的话,才是一个真正的好儿子。”五岁小孩的阅历未深,中了他母亲的奸谋,竟以点头作有力之证,因此陷身于无量万亿兆丈深之罪坑,而不觉知。
这个奸妒的妇人,就告诉丈夫说:“夫君的爱妾居心不正——行邪事,她与外面的男人私通。”
丈夫说:“贤妻!你不要有这种恶意的想法,她决不会做坏事。”
妒妇说:“夫君如果不相信,可以问实语。”她的丈夫心想:“我的儿子,大家都称赞他是实语,他一定不会说谎话。他对外人都如此说实言,岂会对我说妄语?”
父亲就问儿子说:“实语!你知道你庶母和外面的男人私通行恶事吗?”
母亲急忙用手掩住儿子的口说:“她也是你的母亲,你不可以说母亲的坏话——罪状,如果这件事情是事实,你但可点头。”
这个小孩,因为不明白母亲是设计陷害,便糊涂遽行点头。实语之名,即从此隐没,变成妄语的大罪业人。
这时丈夫告诉后妾说:“你行恶事,不应该住在我这里。”便把后妾赶回娘家。
妾被驱逐之后,即含冤挥泪向哥哥哭诉说:“被夫主斥逐赶回,他冤枉我私通男人,由实语作证。”
她的两个哥哥就秘密查访邻居,大家都说:“她并没有不端的行为。”二兄知道妹妹是清白的,即留她住在家里。
这时,有一位得道的出家人,托钵行乞来到她家,二兄虔诚地供养这位圣者,其妹即发恶愿说:“我今生被毁谤,来生及未来世,即使他出家修行,成就证得阿罗汉道,我也要毁谤他。”
二兄也说:“到那个时候,我如果遇到有人在毁谤他,我也要出面作证。”就这样怨怨相报,至今不休。
佛陀又说:‘那时点头毁谤庶母的实语,就是现在的实力子比丘;庶母就是现在友女比丘尼;其二兄即友地二比丘。’
‘实力子比丘,由于过去毁谤庶母,堕落在烧煮地狱千年,惨遭无量剧苦!余业五百生中,世世均受人恶言毁谤。到了今生,他已经证得圣果,成就阿罗汉道,也常受恶言毁谤。’
‘大家应当明白,造作黑业的人,一定会得到黑报;种下纯白的因,就会有纯白的果报。自作自受,因果业报,如影随形,永远不会分离。汝等宜勤修白业,应如是学。’
诗曰:
‘毁谤谗言毒口开,恶因孽果永悲哀;
点头伪证无边罪,妒忌惨遭万世灾。’
附注说明:
(一)这篇因果业债,乃是实力子大阿罗汉,普为天下后母,以及无量无边的有情现身说法。妄语毁谤,或假见证的人,应该要多加注意,以此为戒。
(二)女人的嫉妒心最为严重,造恶业受苦报,都是由妒心而生的。佛经说:‘十方世界有女人处,即有地狱。’好像地狱是专为妒心人所设立的。
(三)毁谤骂人,或播弄是非、批评人家,就是亏欠人家的业债,均有‘种一得万’的苦报。既然谤人是自谤,何必借此重利,自寻苦报呢?
二十、宿业难消 罗汉遭灾
诗曰:
‘离越前因谤圣贤,赔偿加罪八多千;
恶心毒口招殃咎,莫在僧中结孽缘。
苦报三涂难息灭,来生酬债利增填;
如今证果阿罗汉,宿业还冤十二年。’
从前北印度的罽宾国,有一位很有名的圣者,他的名字叫离越,从小就彻底看破人生无常,苦空无我,而出家学道,并长期住在深山中的岩洞里,精进修持苦行,不久即证得六神通自在的大阿罗汉道。
离越成道之后,还是继续住山修行。因此,很多远近爱好修道的人,都入山来拜他为师。他以神通观察弟子的根机,对症下药,数百名的弟子受到他的指导,都前后证得阿罗汉道。众弟子成道之后,均到各地去弘法利生。到后来,只留老阿罗汉自己独居在山中修行。
有一天,离越老阿罗汉利用空闲的时间,整理山洞,他看见自己一件百衲僧衣,褪成淡白的颜色,想把它再染成灰色。他便向山中寻找能够染衣的草根和树皮,来充当染料,并将僧衣放在锅里,然后用烈火烧煮。
当老阿罗汉开锅用柳枝翻搅时,发现锅中那件百衲僧衣,竟变成牛皮,草根和树皮也作起怪来,皆变成牛肉,染料的水也变成红血水,而且牛肉的气味特别重。老阿罗汉惊愕道:‘我的业障来了!因果业报真是不可思议,世间造口业和恶意的人,均逃不出因果报应的追踪,且看即刻便有业报来到。’
这时,忽然有一个粗暴的农夫匆匆追来,大声喊道:‘喂!和尚,你这个出家人今天大开杀戒,山里许多山猪、山羊还吃不够,连我的耕牛也杀了。我早上才牵牛到山边吃草,不多时就不见了,到处都找不到,原来是你这个和尚偷来把它杀掉。’
农夫把全锅的证据带走,并且气愤愤的逼著老阿罗汉离越去见国王。古代人事简单,没有设置法庭和法官,一旦人民有了事故,就去请求国王裁判。
罽宾国王问农夫何事?农夫即将经过情形向国王申诉。国王问离越有什么话说?老阿罗汉回禀国王说:‘大王!这是我的业报,贫僧无话可说。’
国王说:‘被告既不申辩,又有铁证在前,偷盗罪难辞。出家人破杀戒,又犯偷盗罪,违犯了佛教的根本大戒,戒律和法律均所不许,绝对无法容恕!’因此,离越阿罗汉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
十二年总计有四千三百八十天之久,离越老阿罗汉在监狱中,每天除了修持佛法以外,即担任清洁环境,扫除厕所等工作。晚上则端身静坐不卧,他的慈悲忍辱,深受狱官和狱卒的称赞佩服。
到了刑期届满那天,过去在山中修行,先后得道的弟子,均不约而同的想念师父。这数百名的阿罗汉,均运用自己的神通观察,知道恩师被冤枉坐牢十二年,大家均以神通飞腾来到王宫,在空中大鸣天鼓,为师父申冤,责备国王失察,误听农夫诬谤,委屈圣师坐牢十二年。
国王大为惊惧,亲自前往监狱释放,并忏悔一时失察的罪过。离越老阿罗汉走出狱门,即飞上空中,放大光明,作种种神变。一时化身无量,又合成一个大身遍满虚空;忽然将虚空变成大海,又变成大火,自身在烈火中入定;忽又火息山现,自身在山石中,出入无碍等神通变化。
这时,数百名阿罗汉要惩诫国王办事不明,老阿罗汉阻止说:‘不可对国王无礼,这是我的业报,不能埋怨他人。’老阿罗汉离越尊者,即向大家宣说他宿世所造的因缘:‘我在过去世中,曾出生为农夫。一日走失一条牛,入山寻觅,看见山洞中有一位出家人在修行,我那时失察,误以为牛是被他所藏匿,因为当时山中并无他人。我即恶心毒口扰乱他一天十二小时,要把他驱逐出山,送交国王拘禁于监狱之中。当时我造业十二小时,如今酬债十二年冤狱。好像借钱生利息,日期越久利息越多,我今生债还所加的利息,是当时造业的八千多倍。至心修善作功德,都是施一得万的福报;恶口造业播弄是非,也是由一得万倍的业报。稍微的差误,就会遭受无量无边的惨苦!’
诗曰:
‘口业难亡利日增,一因万果永相承;
愚痴凡众心颠倒,酬债悔迟俱不能。’
附注说明:
(一)造口业毁谤出家人,一开口或一开笔诽谤僧尼,将来决定受无量剧苦。这种造一句口业,即能得到万倍痛苦的‘高利贷’,我们千万不要亏欠人家这种帐。
(二)最容易犯过的就是口,口能造业如山大,愚痴凡夫的众生,却把严重的口业当作好玩。信佛学佛的人也会如此,岂非愚痴之极!
(三)造口业是十恶中最大的恶业,罪大恶极无过于此,很多佛经里均说口业罪报严重。曾对佛、法、僧三宝犯过口业的人,应速至心向三宝忏悔,否则后患业报受苦无穷。
二十一、戒德降龙 饿鬼诉苦
诗曰:
‘师尊微笑忆前因,鬼子门边托圣人;
剧苦惨然无一食,住城坏见七番新。’
释迦世尊涅槃后七百年,北印度罽宾国,出现阿利那恶龙王,兴灾作乱。是时有二千位大阿罗汉,虽各尽神通力,均无法将恶龙王驱出国境。有一位大威德的尊者,名叫祇夜多,他来到龙池边,向龙三弹指说:‘龙!你今出去,不得住此。’恶龙王随即离开,不敢停留。
二千位大阿罗汉非常惊讶,均问尊者说:‘祇夜多尊者!为何我们各尽神通力,毫无反应,尊者只用三弹指,即能令恶龙王远入大海呢?’
尊者说:‘这就是密宗的密法威力不可思议之处,也是由于持戒功德的关系。我从凡夫以来,均严持显密佛戒,尊师重道,清净身、口、意三业,即使极微细的戒,也视同四重禁无异。因为神力不同,所以诸位尊者不能够把它赶走。’
祇夜多尊者驱龙之后,即和众弟子往北天竺,途中看见一只乌鸦,尊者向它仰视微笑。众弟子讶异地问道:‘尊者!您为什么见到乌鸦就微笑?可以对我们叙说微笑的因由吗?’尊者说:‘时间到时我就会说。’于是继续前行到石室城的门口,尊者惨然变色。这时因为快近中午,尊者和众弟子均入城去托钵乞食。用过午餐之后,将出城门时,尊者又惨然变色。众弟子即长跪请求尊者开示,微笑和惨然变色的原因。
尊者向众弟子说:‘过去九十一劫毗婆尸佛入涅槃后,是时我出生为富豪人的儿子,少年时欲出家学道,父母却不允许我出家。父母亲说:“家业事重,你若出家去修道,谁能继承后嗣?我为你娶妻,生下一个儿子,就让你出家去修行。”因此即便娶妻。后来生下一个男孩,到了小孙七岁时,我再请求父母亲放我出家去修行。
是时,父母恐违前言,暗中嘱咐乳母向孩子说,你的爸爸如果要出门去时,你就在门口缠住他,而对你的父亲说:“爸爸!您既然生了我,为什么现在又要舍弃我而去出家呢?爸爸如果决心要去出家,就请您先把我杀死,爸爸要去出家再去。”
我看到孩子啼啼哭哭的缠住不放,惨然情变,便对他说:“你不必悲哭,我住在家里,不再去出家。”由于受到父母和儿子的阻碍,没有出家去修行,因此流浪在生死轮回中,遭受各种剧苦。
后来,我五百世出生为狗,经常饥渴难忍,只有两次得到饱满:一次是遇到一个酒醉的人,酒肉吐满一地,我得到安乐饱足。另一次,遇到夫妇二人,丈夫在田里工作,妇人在家中煮饭,忽然有事暂出,我即乘机入内,准备偷吃他们的饭菜,因为食器的口小,我的头钻了进去,难得出来,虽得一饱,却受到辛苦。这时农夫从田间回来,他一怒之下,即用刀把我的头砍断在容器中。
当时阻扰我出家的儿子,因为犯了留难出家人的深重罪业,命终也堕落在三恶道中受苦。我成道之后,运用神通道眼去观察宿命,天上人间以及三恶道中,相遇非常困难,到现在才头一次见面。我向它微笑的那只乌鸦,就是当时阻扰我出家的儿子。
我在城门边见到可怜的饿鬼子,他对我说:“尊者!我在此城边已经七十年了,我的母亲为我入城去求食,一去不回,我饥渴难堪!拜托尊者入城若见我母,请传话给她,说我非常痛苦,赶快回来看我。”
我入城时看见饿鬼母说:“你的儿子在外面啼哭,饥渴得非常困苦,请你赶快回去。”饿鬼母说:“尊者!我入城已经七十多年,因为我薄福,加以新产,羸弱无力,偶然找到脓血、涕唾、粪秽等不净之物,也被大力鬼抢去。最后我得到一个人吐出来的一口痰,我要拿回去和我子分食,可是城门中的守城鬼,不许我出去。恳请尊者慈悲带我出城,使我母子相见,以便分食此不净物。”我即将饿鬼母带出城和他儿子相见。
我问饿鬼母说:“你住在这里有多久?”鬼母答说:“我眼见这座城坏掉,再重建新城;新城又坏,坏了又重建新城。这样见过七次新城,七番成坏到底有多久,我也不知道。”是时我叹气说:“饿鬼寿命长,甚为大剧苦。”我看见饿鬼如此困苦,所以才惨然变色。’
诗曰:
‘出家学佛利人天,福广虚空德海渊;
无量圣贤由此得,留难阻碍罪深坚。’
附注说明:
(一)佛陀说:‘无知之人,若是阻扰别人出家,其罪甚重!入深地狱,黑暗无目,四围赤铁,烈火猛烧,经万亿劫,不能得出。’
(二)出家学佛修行,能够了脱生死,弘扬佛法,救渡众生,所以出家人是人天福田,有善神恭敬守护。
(三)如果有人,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欲求出家,修行学佛;应该要坚固信心。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当初为求道要出家时,父母亲也不允许。但他信愿真实,坚定不移,以至出家修道,终能成佛,普度众生。
二十二、改造命运 夫妇卖身
诗曰:
‘贫家夫妇悟穷因,作福无钱共卖身;
喜得千金功德种,国王赞善赐璎珍。’
佛经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来果,今生作者是。’人生的富、贵、贫、贱、苦、乐,皆是因果的关系。然而命运是活的,可以由我们的‘心’去改造。
古德说:‘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变为祸兆。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命实造于心,吉凶惟人召。’下面这段故事,就是指示我们‘改造命运’的秘诀。
从前有一个非常贫苦的人,名叫罽夷罗,因为生活艰难,他们夫妇二人必须为人做苦工,每天都在饥寒的交逼中,度过其凄惨困苦的生活。他俩看见村上有很多富豪,均纷纷到佛寺去作大施供法会,十分羡慕。回到破屋中,夫妇互相悲嗟不已!
丈夫说:‘我们宿世犯了悭贪,吝惜金钱,不会广种福田,布施修福,今生才会遭受如此贫穷困苦!那些富豪有钱的人,是因为他们先世乐善好施种福;福业成熟,他们一出生,就得到衣禄充足,快乐自在;现在又再修善种福,将来他们的福禄,更加受用不尽!布施好像耕种一样,有种植才会得到收获,这是一定的道理。他们有钱又会布施修福,实在令人羡慕不已。’
他的妻子说:‘空羡慕人家有什么用?我们既然知道财富是修福得来的,应该赶快种福才对啊!’
丈夫说:‘我也知道赶快修福,可是,我们连一天三餐都吃不饱,那里有钱去布施种福呢?谈起钱来,真使我们伤脑筋!’
妻子说:‘这样吧!你把我卖给富豪人家去做奴婢,你把卖得的钱,到佛寺去供佛斋僧修福,何必愁苦呢?’
丈夫说:‘不行啊!如果把你卖给人家当女婢,我一个人怎么存活?’
妻子说:‘你如果不忍心单单出卖我,我就和你同卖此身,供养三宝作福,岂不大善?’夫妇商量决定后,就到一个富翁的家里去,对富翁说:‘我们夫妇二人,以此贱身,抵贷金钱,可以吗?’
富人问说:‘你们要贷多少钱?’夫妇答说:‘如果抵贷千金,供佛作福,就可以了。约期七日,如果过了七天后不偿还,我们夫妇愿做奴婢,供您使唤。’富翁知道他俩发心供佛,就答应他们,随即订立契约,他俩拿到千金之后,立刻前往佛寺,将千金交给寺主,举办七天的无遮大施供法会。
罽夷罗夫妇欢欢喜喜作功德,不计任何辛苦,他们互相勉励说:‘这七天供佛斋僧的时间,至为宝贵,改造命运,尽在此一举,我们必须要至心、竭诚、奋勇,恭敬供养三宝,出力造福。七天过了以后,我们就要准备去当奴婢,那时候就没有造福的机会了。’话说完之后,他俩就日夜在佛寺里,不停地为诸僧众服务,供养一切所需。
斋供法会的第六天,国王也莅临佛寺准备办布施斋会。佛寺的住持僧禀告说:‘本寺已接受贫者请供,明天是最后一天,日期不能移动。’
国王说:‘他是谁?好大胆!敢与本王共争斋会日期。’因此派人去找他,罽夷罗夫妇拜见国王,启禀说:‘大王!小民罽夷罗夫妇,只有明天一天自在,以后就不得自由了,明天是最后一天,敬请大王慈悲恕罪。’国王接著探询详细情形,罽夷罗禀告说:
‘我因为前世悭吝不作福,今生才会受到如此困苦。现在如果再不作福,后世更加贫困,因此,我俩卖身贷款,来作此七天功德,希望能够从此断除贫穷困苦。契约日期只有七天,后天起,倘若无钱偿还,我俩就要去当人家的奴仆。因为只剩下明天一天,所以必须争取这宝贵的日子。’
国王赞叹说:‘你已了悟一切,能以不坚之身,易于坚身;不坚之财,易于坚财;不坚之命,易于坚命。能够知苦断集,真是聪明人。’于是就让他俩作完圆满功德。
国王和王后深受感动,拿出很多衣服以及璎珞宝物,赠送给罽夷罗夫妇;又割让十个聚落(村庄)的土地,赐给他做为福因,从此遂成为富豪。
诗曰:
‘福田广种富财生,施一金能得万成;
辗转连绵行乐善,储因熟果永增荣。’
附注说明:
(一)真心供养三宝的功德,真不可思议!罽夷罗夫妇,本来是困苦难堪,他俩发心在佛寺竭诚供佛斋僧七天,遂即成为一代富翁。
(二)需要求财的人,应该竭诚发心供养三宝作福;富乐有钱的人,更需要广种福田——把钱财储蓄于佛法僧福田中,则万世享用不尽。
(三)佛陀说:‘动一仁念,出一良言,尽一分力,助以适需(帮助出家人,供养所需要之物品),皆名为施;所得施福,六天(六欲天上)人中,往返十世。’改造命运最好的秘诀,就是发心修福。
二十三、劝善弃恶 圣德腾香
诗曰:
‘贤妇施衣裹圣伤,悲心毁谤劝修良;
善因福报生天上,身著金缕口妙香。’
印度摩竭陀国的首都——王舍城,从前有一位家财万贯,贤誉远闻的长者。他经由媒人介绍,聘娶城外一位贤善长者的千金为妻,结婚之后,夫人不久,就怀孕了。
长者夫人,自怀孕的时候起,口中不断发出一种微妙香气,薰遍全国各地。凡是闻到妙香的人,都感觉到非常奇异,不知道如此微妙的香气,来自何处?彼此纷纷揣测其来源。
阿阇世王闻此妙香之后,命令各级官员秘密寻查微妙香气的来源。不久,即被探查出妙香的起源,是出自长者夫人之口。她本来没此香气,受胎怀孕之后,才发生这种奇事。
探知此妙香源头的人,急速跑去报告国王;阿阇世王非常欢喜,于是召见长者,对他说:
‘贤卿!你的夫人,如果生下男孩,请赠予本王。’
长者夫人怀孕十个月期满,产下的婴孩,并不是男孩,而是一个妙相端严的女孩子。这个女孩与众不同,初出生时,就有金缕宝衣自然著身,她的母亲觉得奇怪,就把它脱掉,可是脱后又生,始终不露宝体,怎样脱也不能脱尽。大家都认为这个女孩是有福报的。但还是觉得奇怪,猜测她过去究竟种何福因,能够得到妙香和宝衣的福报?
王舍城的人大家都有同感,于是推出代表前往灵山(即灵鹫山),请问佛陀。因为任何奇怪的事情,或不能够解决的事情,大家都会去请问佛陀,唯有佛陀才有办法能够彻底知道,彻底解决难事。
这时候,释迦世尊正在王舍城外的灵鹫山,演说妙法。民众代表来到佛陀座前,恭敬顶礼后,即请问佛陀说:‘世尊!此长者女,宿世种何福因,能得到此妙香和金缕宝衣自然著身?惟愿世尊慈悲开示,以释群疑。’
佛陀说:‘过去有一个出生在乡下又非常困苦的贫妇,有一天,她出门遇到大雨。这时候有一位老比丘,是证得独觉果位的圣者,因为大雨路滑而跌倒在地,摔破膝盖,血流不止。贫妇见状,急忙把他扶起来,为他洗去泥血,并撕下自己的衣服,替这位老和尚包裹伤口。
这位贫妇,她虽然出生于乡间,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不能够通达高深的佛法,但她却知道:‘佛’是彻底觉悟宇宙人生真理的大圣人,佛法广大无边,天上人间,无有与佛能比的。
她知道恭敬三宝,供养出家人的功德无量无边。她也知道,对佛、法、僧三宝不恭敬,或毁谤播弄出家人的是非,是犯‘破和合僧’(五无间罪之一)的大罪业,罪过无量。因此,她不但竭诚恭敬三宝,而且到处称扬赞誉佛教救世利人的伟大。
如果她发现有不明因果业报,毁谤批评僧尼是非的人,她就会去加以劝导,使他弃恶修善,并说明毁谤僧尼的罪业与恶报,使他忏悔恭敬三宝。造口业毁谤三宝的人,受到她的教化,因她一言,出罪生福,可说是不计其数。
这位贤良的妇人,因为她有此好心,撕裂自己的衣服,救护老比丘,为他裹伤;又规劝造口业的人,改恶从善,她种下这种好因缘,所得福报,独一无二。所以命终之后,上生忉利天为天人,享受天福千岁,天寿千岁享尽之后,又下生到人间,所以有此宝衣自然著身,和母亲口出妙香的瑞相。’
诗曰:
‘善心圣口福腾香,护比丘身德显扬;
转世人天多妙乐,皆因劝导出贤良。’
附注说明:
(一)本篇故事出于‘佛说譬喻经’十卷之首。
(二)撕下自己破旧的衣服,包裹老比丘的伤口,即获得生天的福报,以及身穿著自然的金缕宝衣。劝诫造口业的人,弃恶行善,即获得口出妙香的福报,其功德无量无边。
(三)造口业批评僧尼是非的人,除了死后堕落耕舌地狱受诸剧苦之外,尚有万世惨受盲聋喑哑的苦报;生生世世受人毁谤,口出臭气,所说的话,没有人会相信,受苦无量。
二十四、撮盐山立 一本万利
诗曰:
‘借物粗微未送还,定中所见即盐山;
一因万果生无尽,切莫心贪起野蛮。’
从前,浙江杭州的西湖,是中国佛教的圣地,不但佛寺林立,而且在家信佛学佛的人也相当之多。特别是杭州各地,盛传著一位居士‘护戒’的佳话。这段史实,可做为一切修行人的良范。
据说:有一位在家学佛的居士,天性好静,专心修学佛法,他在西湖附近,自己盖了一所茅屋,就在其中静修,每天除了自行料理一餐午饭之外,其余的时间,都在精进修持佛法。
有一天,快近中午的时候,他走进厨房煮饭,把各种蔬菜混在一起,想煮成一锅罗汉菜,以备数天的佐食。当一切都已准备妥当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所准备的‘盐’,已经不够用了。在此临急之际,他就匆匆忙忙跑去向邻家借了一汤匙的盐,以便应急。
可是,当他跑到邻家去借盐时,邻人刚好有事外出,家里没有人在。烧蔬菜没有盐又不行,怎么办呢?他心想:盐是本地出产的粗俗物,反正一汤匙盐,价值也不到一毫钱,拿人家一汤匙的盐回去应急,大概没有什么关系吧!于是他就私自走进邻家的厨房,随便拿了一撮盐。
依照一般世俗来说,借一撮盐,是一件小事,所以这位居士根本就没有把借盐的这件事记在心里。因此,也就忘记把一撮盐送还给人家。
借一撮盐虽然是件小事,但是‘非予而取’,这在因果律上,已经构成严重的问题。因为佛说三毒之中,以贪为首。凡是一花一草,非予而取者,就是犯了偷盗之罪。
居士借盐这件事,经过一年之后,他有一天在修法的定中,忽然看见面前有一大堆浓重的阴影,而且从此开始,每天都是如此。他仔细观察,发现这个阴影,并非别物,而是像山一般的盐堆。他一再详细研判,终于省悟昔日向邻家借盐的往事。
他非常惊骇的说:‘拿人家一汤匙盐,一年未还,利息竟然生了这么多!如果亏欠人家一块钱,一年的利息,可能会生出千万块钱,业债果报真是“一本万利”啊!’
他急忙准备了很多钱,亲自到产盐区去购买数千包盐,盐价钱及运费,均一齐付清,嘱咐产盐的主人,把这如山的盐包,运到他昔日借盐的邻家之后园,说是偿还他的旧欠。
‘盐’债还清之后,浮现在他面前的盐山,即时消散无踪。从此以后,他的面前就不再浮现盐山了。此时,这位居士终于彻底了悟因果业报的严重,他经常把亲身体验的这件事告诉大家,使他们有所警惕,他说:
‘莫道小溪容易过,须防暗石也惊人。佛经上所说的“因果业报,如影随形”,一点也不会错。我向邻家拿一汤匙盐,忘记送还人家,想不到一年之后,一撮盐竟变成如山之大。如此一本万倍的严重利息,真使我心骇胆裂!好在“盐”是本地出产粗俗又便宜之物,否则如果是金钱或珍贵之物,那后果就难以设想了!’
居士又再郑重的劝告大家说:‘拿俗家一撮盐,尚且有如此严重的因果,假如有人盗取三宝物(佛寺或精舍以及出家人的财物),那罪业就更加严重了。
地藏菩萨说:“若有众生,侵损常住(佛寺或僧众常住的地方)......,偷窃常住财物谷米,饮食衣服,乃至一物不与取者,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盗用“三宝物”的罪业,为何如此严重呢?原因是:佛寺或精舍以及所有“出家人”的财物,尽皆是十方众施主所共同布施供养的。拿出家人的钱财去做私人俗事,就是违犯不得忏悔的十方罪。此人死后,一定堕落无间地狱,惨遭无量剧苦。遭受千万亿年的惨苦之后,还要再堕落畜生道中去做牛,偿还所亏欠的业债。’
诗曰:
‘僧家财物十方来,侵损当遭众苦灾;
地狱出时还业债,为牛万劫更悲哀。’
附注说明:
(一)无论出家法师或在家居士,任何人偷三宝(僧祇)物,一律都是犯十方罪。十方罪是指违犯著众多的罪,因为‘三宝物’是十方众善信所共施的财物。侵犯私人财物的罪,容易忏悔;如果违犯到十方众罪,不但无法忏悔,而且一定要堕落无间地狱去。宝梁经说:‘宜自啖身肉,不得盗三宝物。’通常一般人在无意中很容易违犯大罪业的行为是:去到佛寺或精舍佛堂的时候,滥用常住财物,或乱取寺院所种的花木、水果等;或在佛寺精舍内,擅自拨长途电话,电话费由常住负担......。凡此种种都是违犯‘盗用三宝物’的严重罪业。
(二)古今有少数无知的人,因为他们的祖先是该佛寺的大护法——大施主,布施供养了很多财物及田地给佛寺。可是他的不肖子孙,妄把该佛寺当作祖厝,甚至想尽办法霸占寺产;并且派流氓在寺里,收取诸善信所供养的油香钱,把佛寺的常住出家人,当做是他们的佣人。罪大恶极,莫过于此!
须知:凡是布施供养给佛寺的财物以及田地等,捐施之后,就变成三宝物,他人不得占用,否则造十方罪。而且这是先人所造的功德,与子孙无关,因为先人吃的饭,子孙不会饱。
(三)在佛教中,常常发生‘半路出家’的女众——尼师死后,她的儿女不肖,误认为该尼师所住的佛寺(或精舍)之财物,是她妈妈的遗产——纪念物。于是,这些不肖之徒,就当起老板来,而且把该佛寺(或精舍)的常住人众,扰乱得日夜不安宁。
凡是出家僧尼之遗物,均属三宝物,在家俗人不得私人占有,否则造十方罪。更何况人生无常,死后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何必为了贪图一时之享乐,逞一时之所能,而犯上十方大罪,让自己遭受千万亿年的业报惨苦呢?这未免太不划算了!
二十五、竭诚供佛 四愿成就
诗曰:
‘供佛虔祈四子生,商农学果俱圆成;
财官富乐全能获,志愿出家度有情。’
信佛和学佛,最重要的是,依照佛教的信、愿、行三资粮去行持。
一、要有具足坚固的信心。信佛所说的教法,真实不虚;信佛、法、僧三宝,是一切众生的无上福田;信善恶因果业报,如影随形;信修行学佛,能了脱生死轮回痛苦,获得涅槃寂静的永久安乐。
二、要发百折不挠的誓愿。发愿修学佛法;发愿弘扬佛教;志愿成就佛道;誓愿广度一切众生,共证无上菩提佛果。
三、对显密佛法精进行持。实行修行学佛,必须要亲近善知识明师,依照明师的指导去行持学佛,如说修行。
下面这段因缘故事,就是实施佛教三资粮,而获得成功的史实传记。
二千五百年前,也就是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在世说法度众生的时候,印度有一位信佛虔诚的在家优婆夷(女居士——信女),她每天都竭诚恭敬到佛陀的座前,去供养佛陀和比丘僧众,从来没有一天懈怠或疏忽过。佛陀早就知道她心里的愿望,有一天,佛陀故意问她:‘优婆夷!你每天如此竭诚的恭敬礼拜供佛,有什么愿望祈求呢?’
优婆夷谨向佛陀恭敬礼拜,然后长跪合掌说:‘世尊!我如果有福报,现世就可得到的话,我希望生四个儿子。’
佛陀再问她说:‘为什么希望有四个儿子?’
优婆夷回答说:‘佛陀!我如果有四个儿子,抚养他们长大,大儿子,我让他去经商,可以赚很多钱财;二儿子让他去务农,生产米谷等物,衣食所需,都能丰足;教三儿子用功求学,将来做官覆荫门户;第四儿子,我就让他去出家修行,精进修持佛法,将来得成圣果,救度父母,以及救度一切众生。我期望有四个儿子的用意,就是这样。’
佛陀说:‘好的!让你得到满愿。’
优婆夷非常欢喜,向佛陀恭敬礼谢之后,就回到家里。经过不久,优婆夷就怀孕,生下一个相貌端严的男孩子,这个孩子的聪明智慧,与一般的小孩不同,所以父母特别宠爱。
儿子长大以后,有一天,恭敬地请问母亲说:‘妈妈!你为什么对我这样慈爱?世间当母亲的人,没有像妈妈你这样爱护儿子的。’优婆夷告诉他说:‘孩子!我本来祈求生四个儿子,让你们各作一种事业。现在只有你一个,我就将爱护四个儿子的心合并起来放在你一个人身上。’她接著详细叙述‘愿求四子’的用意。
儿子听到母亲的话之后,时时谨记在心里。首先,他学习经商做生意,以他的聪明智慧,不到一年,就赚了很多的钱而成为钜富。随后,他又改行务农,耕种很多的农作物;由于他如法的勤劳灌溉,收获特别丰盛,远近的大农家,都非常羡慕和钦佩他。后来,他又研究学问,仕进求官,而且官居高位,一一均如愿成就。
他娶妻之后,不久又生了男孩子,家门盛极一时。经过没几年,竟成为富贵之家,双亲均康泰在堂,可谓福禄寿三齐全,家庭非常圆满、安乐。
有一天,儿子敬禀母亲说:‘妈妈!你老人家要求四个儿子,发出四大愿要给四个儿子做,如今孩儿已完成妈妈三愿,只缺最后一愿。如果让我出家去修行,岂不是四愿都具足圆满了吗?’
母亲暗忖:‘我本愿求生四子,想让他们各做一种事业,但又担心他们会违反我意。如今这个孩子所作所为,均超出我的愿望之外,如果让他去出家学道,一定能够遂愿完成,得成圣果——成道。’于是即允许儿子去出家修行。
儿子听到父母允许他出家学佛,非常高兴的割爱辞亲,拜别父母,前往释迦牟尼佛的座前,请求佛陀允许他剃度出家作沙门。
佛陀即满他的愿,使他圆顶出家当比丘,并为他说法。他听闻佛陀的教法之后,日夜修精进行;由于他的精进用功,不久就证得大阿罗汉果。他成道之后,即回家为父母说法,度双亲出离苦海。他又在各地发扬佛教,广度一切众生,大家均得福得道,皆大欢喜。
信、愿、行三资粮,好像宝鼎的三足,缺一不可;世间和出世间一切贤圣,均由此三资粮而得成就。修学佛法,或造福发愿,其成就与不成就,均在我们的心志。而‘志’是心中的指南针,南北一定,八方随之而定,此即所谓‘有志者事竟成’也。
诗曰:
‘佛教资粮信愿行,能圆圣果自他成;
无边福慧皆由得,精进修持妙觉生。’
附注说明:
(一)以上二十五个善恶因缘,大部份是佛教经典中的故事,个个都是为现在与未来一切的众生,现身说法。读者大德!请切勿等闲视之。
(二)从本集的各因缘中,可以看出:得成就圣果,与堕恶道受苦,均皆是由我们的‘心’所造成的。
(三)一切恶业,虽然是由于我们的身口意所造出来的,但其中造恶业的力量最大者,就是口业。口能造恶业如山之大,十分严重!因此我们应该要三思而后‘说’,最好是守口如瓶,以免犯诸口业而堕恶趣。
吉祥圆满
诗曰:
‘吉日编成圣传书,祥云, 富乐赐盈渠;
圆通佛法勤修学,满足安宁福慧如。’
上一篇:自私损己,利人己利 下一篇:达摩难陀法师:你相信转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