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禅法

2021-12-09 名词解释

  禅法(佛教解释)

  是指心智的培育和发展。作为一个朝向最究竟之解脱(涅盘)的宗教,佛教对于修习是非常重视的。修习的目的在于剔除种种扰乱心智的负面心理状态和恶劣品性,同时培育各种有助于心智成长的正面心理状态,最终达成如实地知见一切事物本性的最高智慧而证悟涅槃

  

禅法(佛教名词)

 

  简介

  南北朝的禅法,除了在民间流行的楞伽禅之外,还有其他一些禅法存在,重要者,在北方有玄高的禅法和佛陀一僧稠一系的禅法,在南方则有以宝志为代表的禅法。

  具体介绍

  玄高(402-444)俗姓魏,本名灵育,他十二岁辞亲出家入山,并改名玄高,以示背俗乖世。他十五岁就能说法,受具足戒后,专精禅学和律学。他听说佛陀跋陀罗在关中石羊寺弘法,就去拜他为师,仅十多天就妙通佛陀跋陀罗的禅法,佛陀跋陀罗见他有如此深的悟解力,不肯以师自居,不受师礼,玄高于是策杖游西秦,隐居在麦积山,“山学百余人,崇其义训,禀其禅道”(《玄高传》,《高僧传》卷十一)。组成了以玄高为首的禅学僧团,但他也因此被人以“蓄聚徒众,将为国灾”之名向西秦河南王乞佛炽盘告发,玄高被摈至河北的林阳堂山,他在此又聚徒三百,其中得神异者十一人。后来河南王闻其高名,非常后悔,又请玄高回到都邑,并崇为国师。 在河南弘化之后,玄高又游凉土,受到北凉沮渠蒙逊的重视。北魏拓跋焘占平城后,把玄高迎回平城,太子拓跋晃奉玄高为师。当时拓跋焘偏重于道教,寇谦之等人见太子晃参与政治,担心一旦太子得权,道士将失势,因而向拓跋焘建议诛除玄高,玄高被杀,时年四十三岁。

  玄高的禅法,属安般禅,是安世高所介绍的那一类。他同时又是个神异僧,多有灵异的表现,亦善念咒。

  禅法-佛陀禅师禅法

  佛陀—僧稠禅法是受到官方支持的。佛陀是天竺僧人,北魏孝文帝时来华,深受孝文帝敬重,孝文帝在平城特意为他修建禅院,凿造石龛,并对那些跟随他习禅的人提供生活费用,国内一些大富翁也为他别造禅院。迁都洛阳后,孝文帝又为他设“静院”,并在少室山建少林寺供他静修。

  佛陀禅师禅法的内容,已难以详知,他注重静修,“常居室内,自静道业”(《佛陀传》,《续高僧传》卷十六)。他的得道弟子有慧光和道房两人,道房传僧稠,僧稠光大了佛陀的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