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修净土诗》第十八、十九首
“六字真经堪读诵,谁言名字假非因。即名显体方称妙,托境观心易入真。蜾蠃祝儿终肖父。蛣蜣丸粪亦遗尘。劝君早发西归愿,臭秽何容恋此身。”
“南无阿弥陀佛”是六字真经,有时候称为六字大经王。一切大、小乘经典都是对六字的注解,大、小乘一切行门都是从六字流出。六字就是实相,就是法界,就是阿弥陀佛的愿心。所以我们就应该至诚恳切的去读诵这六字真经。这六字里面包含的义理、境界非常深邃。如果我们不了解的话,就可能会轻视,轻忽。有人就说:“你这六个字就是一个名字、名号嘛!这个名字从唯识的角度来说,它是假的呀!我们宗门下说名字是指向真理——‘月亮’——的手指。这个名字是工具,要透过这个文字的‘指’,指向那个实相的‘月’。”一般会这样去讲。“所以这个名字的假法,它不是成佛的真因。”从通途的教理来看,这个质疑得不错。
但是净土法门在这个名字和实相方面,却有一个深刻的辩证关系。“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的名字,它就是实相的音声化,不是一个假法——借这个名字就能显示法性之体,就是一真法界的全体大用。这一点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里面和盘托出。“称如来名”,这个如来名是实相身,是实相的身,也是为物的身。“为物”就是为众生。这个实相,就是一切实相的功德都在名号里面。既然是实相的显现,你念这个名号,实相的功德就会显现。同时在这个名号当中,阿弥陀佛把度化众生的一切方法、光明、善巧都融进去了。所以这句名号就大不可思议,叫妙音——实相的音。称念这个名号就能显现法性之体,就能把阿弥陀佛的全体功德彰显出来,这才叫妙。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的境界,也不是一般的境界,它是从阿弥陀佛的愿心显现出来的。全体的境界就是涅槃常、乐、我、净的表达。所以观察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就是观察实相的心,西方极乐世界真如法界的这种功德,你去观察,就是以真如熏无明,就能打开我们烦恼、执著所禁锢的如来藏性。
所以这个净土法门有个特点,它是从相上入手的。“指方立相”,“住相证果”,这是善导大师两句话。这八个字体现了净土法门一个本质的内涵。可能般若系经典、宗门下是要扫荡,一切指归向上:一法不立,一尘不染。然而净土法门却是从建立法的角度,从相上入手,这个相不是我们业力感召的虚幻的污秽之相、败坏之相,而是由阿弥陀佛清净、平等的愿心所显现的相。所以这个相就称为第一义谛妙境界相。第一义谛是诸法的空性。这个相是从空性里面借助着愿力的中介显发的,所以这个相当下就是实相。那实相是无相无不相,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所以净土法门指方立相,就能住相证果。住在弥陀的清净之相上——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是相,六字洪名也是相,住在这个相就能证到实相的果。所以“托彼名号,显我自心”,依托这个境就容易入到真如法界。
那从“以果地觉,做因地心”修行下手的功夫来说,这里又有两个比喻。这两个比喻很形象。第一个比喻就是蜾蠃。蜾蠃是一种昆虫,它自己不能生育孩子,然而它就把别的昆虫——比如桑虫——拿过来放在自己的巢穴里面。这个叫螟蛉子——就是过继过来的,对它说“似我,似我,似我……”,就是“像我,像我,像我”。它只要对这个过继过来的小虫讲“似我,似我”七天,这个过继过来的还真的跟他一样——真的像一个蜾蠃的形象,包括它的习性。他用这个比喻我们凡夫众生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在内心念。这个名号它具足着阿弥陀佛灵明不昧的法身、报身、应化身的功德,我们念佛就有阿弥陀佛的加持,念佛就是香光庄严。念念都是佛号,就等于趋向了佛那样的功德、那样的清净、那样的平等。所以我们越念佛就越像佛的心,越像佛的形态。这就像蜾蠃祝“像我、像我”一样。我们终身念佛就会像佛了,就是香光庄严了。这就是“以果地觉,做因地心”。如果我们靠自己,说“趋向于佛的样子、佛的样子”,很难。因为我们与生俱来的业力、业识的心举心动念都是污染,都是罪恶,都是生灭法,都是人我是非。我们要变成清净,变成无我,变成慈悲,变成感恩,变成一种平等,很难。但是要有个方法把我们凡夫的心趋向佛心,这个名号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古德也曾经比喻过。你比如一条蛇,蛇的性就是弯曲的,它在那里就盘在一起。你一定要求这个蛇“你给我身体直起来”,你再怎么要求它,它可能勉强直个几分钟,马上它又盘起来了。这是它的蛇性。我们人性里面这种分别、执著、贪婪,这是我们的人性。与生俱来的劣根性: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自利,贪、瞋、痴、慢、疑。但是要把这个人性变成佛性,这里面要有方法。就像对那个蛇,你要让它直,只是让它靠自己的力量直,它怎么也直不了,所以要借助一个善巧方便。于是你找一个竹筒子——竹筒是直的,你就让这个蛇钻到竹筒子里面。钻到竹筒子里面,你不直也得直呀,它不允许你弯曲。那这个名号就好像竹筒子,我们念这个名号,我们凡夫的心就会像佛心一样,那样的清净、那样的平等、那样的慈悲。这就是古德常常讲(的)“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就这个道理。所以这个佛号从终极关怀方面,能够让我们带业往生;从现实的修行功夫上,能够让我们降伏烦恼,趋向佛心。
第二个比喻就是蛣蜣,它把那个粪土做成丸子,它会很爱惜。所以省庵大师最后劝勉——“君”就是对一些净业行人的尊称——劝君赶早发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大愿。要知道我们这个身体都是臭秽不堪的。种种的污秽,三十六种不净之物。由我们身心的污秽、无常,才感得我们生态环境的污秽、苦难。所以通过对身体的厌离,也同时对我们身心所感召的依报厌离。没有一点值得留恋的地方,赶紧到西方极乐世界清净的刹土去。
好,请看下面。“娑婆魔外事纵横,寂灭无如安养城。苦乐双忘名极乐,死生俱尽说无生。佛无彼此皆同体,地有东西是假名。何事劝人生彼国,只缘此土道难成。”
娑婆世界天魔、外道干扰修行人,这方面的事情甚多甚多。这个魔有天魔,也有我们的五阴魔,有死魔,有烦恼魔。这些魔能够障碍我们修行。外道——无论其他的宗教还是附法外道、种种新生的宗教,都在用它的一些境界、“神奇”来诱惑我们,妨碍我们修行、出离、解脱的正道。这些都是我们娑婆众生的共业所感——唯心所现。我们要寻求一种寂静、安乐的安身立命之所,遍观法界一切刹土,没有比极乐世界更好的了。“安养”是极乐世界另外一个表称,“城”是代表涅槃城。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能够安享涅槃——寂静、常、乐。
那什么叫极乐世界呢?这个“极”是不二的意思、绝待的意思。我们这个世间讲乐都是在对待法里面说:你有苦,才去说乐。如果说一个乐,还是苦,因为这个乐它会变化的:乐极会生悲的,祸福是相倚的。所以只有离开了苦、乐的对待,超越了苦、乐的差别,才叫极乐。有人不了解这个道理,常常指责念佛人,说:“你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不是贪心吗?就看到西方极乐世界黄金为地,这里你没有黄金,就到西方极乐世界——想得黄金;念头一动就有百味佳肴,就有七宝宫殿。自己贪快乐,不是为了修道。”他会这样去指责。有时候听到这个指责,自己还哑口无言,“哎呀!是不是贪心呢?”他不知道这里谈的极乐是苦和乐都超越了的,才叫极乐。不是对苦来说乐,也不是人天福报那种五欲的乐,这些都不叫极。这个“极”是绝待的,是我们法性流现出来的那种乐。一般的乐我们讲,一个是五欲——一种感官的快乐,眼睛喜欢看美好的颜色;耳朵要听美好的音声;舌头要尝美好的味道;身体要得到细滑的触受。这些都是世间的乐,这种乐不叫真乐,是很低级的乐。那稍微高一点的乐,就是禅定的乐。但禅定的乐它也不究竟。一定是从清净的法性显现的——叫法乐或者叫法喜,它才是不会变异的真正快乐。这样我们往生的是极乐世界,不是天上人间败坏的感官上的快乐。你要了解这么一个区别。既然是极乐,到那里,在乐的状态当中,不会有受乐之想,不会有对那个乐的贪恋、执著、分别。
好,还有人就说:“你说往生,‘往’,有来有去才叫往,有‘生’就有死,所以说往生就有生死,那怎么能说是无生呢?佛教终极的目标是要无生法忍哪,你生灭法都是无常的,都是逼恼的,都是凡夫轮转苦难的一种现实啊,那为什么谈往生的问题?”天台宗几位祖师对这个问题都有讨论,不论是智者大师在《净土十疑论》,还是幽溪大师写的《净土生无生论》,对这些问题都做了很好的讨论。那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也不可能展开来谈,总之这里面要了解一个辩证关系。这个往生是站在凡夫生灭心的基点上来谈的。我们离不开生灭心,就有空间的往和来的问题,现在谈无生还不是我们的境界。虽然是往生——这样一种现象界的表达,但要观照它的体性。观照它的体性是空的,毕竟空、无所有的。所以往生本质上就是无生。由于是接引凡夫众生——初机的人,就善巧方便说往生。但你通过往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是无生的刹土,一切都在奏响无生的妙乐。等到从莲华里面出来见阿弥陀佛的时候,你才能现量地亲证到无生法忍,叫“华开见佛悟无生”。这时候我们才知道,往生是佛接引我们的权巧。通过往生到极乐世界亲证无生,才是佛的目的。
那有人问:“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不说念释迦牟尼佛,反而要教我们念阿弥陀佛呢?”或者说:“不叫我们念十方诸佛,为什么偏偏只念一尊佛呢?”反正我们的问题疑问会很多。“那为什么念西方的阿弥陀佛?东方还有阿閦佛,为什么不好啊?还有弥勒内院,离我们更近哪,更容易去啊?”好,我们都要把这个疑结给它解掉。这里就谈到为什么(有)这种情况。佛佛道同,十方诸佛证到的是同一法身,佛果地上的境界没有彼此的差异,他(们)都是同体的。所以说念哪尊佛,是完全站在度化众生的立场来说的。念哪尊佛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益众生,十方诸佛就把那尊佛推到第一线,以他为主,其他的佛就为伴。主伴圆融,共同完成度化众生的这桩大事、佛事。十方诸佛证到的是同一法身,也就是说念阿弥陀佛等于念释迦牟尼佛,念一尊佛也就等于念十方诸佛。这就是佛佛道同,从理上我们要建立这个知见。
那从事相上来看,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教主,我们是他座下的弟子,叫他本师。我们要听话,本师释迦牟尼佛教我们念阿弥陀佛,我们就老实的念阿弥陀佛。那这个理由是什么呢?前面说了,我们心散乱。如果介绍了很多刹土让我们去念,让我们往生,我们就莫衷一是。所以为了让我们的心得到专一,就专门介绍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这是第一个道理。第二个道理就是阿弥陀佛跟我们娑婆世界众生最有因缘,缘分最深。佛能不能度众生,众生能不能接受佛所度,这里面的关键就看有不有缘。有缘就能度,没有缘就度不了。那阿弥陀佛是在我们娑婆世界示现出家、发愿,建立净土,又无量劫以来随形九法界跟我们这些众生广结法缘。只要一个众生不能得度,阿弥陀佛都跟随着我们到人道,到畜生道,到饿鬼道乃至到地狱道,不疲不厌。所以我们才能够一听到阿弥陀佛名号,感到悲喜交集,感到好像很熟悉,甚至泪流满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就是结了缘哪,缘很深哪!那么你说,极乐世界是在东面还是西面?东、西的这种方位都是假名,前面都也谈到了。我们娑婆世界说距离十万亿刹土之外的极乐是西方,那在极乐世界的西面来看极乐世界,它是东边了。所以不要执著东和西的概念。
那么再要体会:释迦牟尼佛以及历代的菩萨、祖师为什么那么殷勤劝勉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甚至那种悲心切切——“搥门打户劝修行”?我们要了解最重要的原因是在娑婆世界修道很难成功。最起码的修道成功标准:你离开分段生死,破见、思惑。试问,这个世间的众生有谁能破见、思惑?得一个初禅都很难哪!你就是开悟,也不等于了生死啊!而且这个五浊恶世修道的环境越来越差。你看在我们中国农业社会,很多寺院在深山老林——寂静的阿兰若,他修戒定慧还有那么一种感觉,可能还能修得一种境界。到了现在寺院都是开放的,都搞旅游了,那加上整个的外境影响,自工业化以来整个人心都是浮躁的,都是向外奔逸的。飞机呀,汽车啊,高速火车啊,这些,实际上外面越动——肯定对修行人是有影响的,我们的心也动了,也快了,心动是无明之相——我们无明就越来越厚重。这个世间修行真的是进一退九,很容易退转,很难得到功夫的进展。由此,我们这个世间也唯有靠念佛。信愿称名,仰靠佛力带业横超,才是我们唯一的生路。到那儿去成就佛道就容易,就快捷。一定要了解这个真相。
——庚寅年五月大安法师讲于成都大慈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