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学好了,佛道自然会圆满的,仁义礼智等都源于心,心地上得蒙真理及法水的灌溉,自然产生一种色泽。
所谓“一天能卖十斤假,十天难卖一担真。”倘若说假的话,一般人乐意信受;如果说真的话,却没有人相信。
自无量劫以来,众生认贼为子,染苦为乐。我今天跟你们说的话都是假的。真的话不能以言语表达,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凡所有言,皆是虚言。真实的东西,处于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之间。
不过,假的可以从真处表达出来,即假即真、即真即假,真不碍假、假不碍真,真假是圆融无碍的。
凡夫现时背觉合尘,依真起妄,但一旦苏醒过来,转迷即悟。我们欲寻求真理,就不要做虚伪的事情,每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也要躬行实践。“道是行的,不行何成道;德是立的,不立哪有德?”外立功、内立德;外不立功,内里也无德可言。
韩愈在〈原道〉一文中有一段说:“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
孟子云:“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现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孟子又云:“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广博无私,以平等大悲普及众生,这种关怀就是“仁”爱;随着应该的,本份地做去称为“义”;从此地实行到彼处,即是在“道”上迈进;不靠外缘反求诸己,充实品行称之为“德”。仁义礼智等都源于心。心地上得蒙真理及法水的灌溉,自然产生一种色泽。
真正修道的人,遍身体肤渗透着一层光彩。当然,这也有或多或少的成份,但这光辉泛澈在他颜容上,充盈于臂膊,洋溢于四肢。故曰“四体不言而喻”。
至于美、大、圣、神者,都是首先从做人最基本的仁义道德做起。修心养性,敦品立德,心灵上打了一个稳定的基础,然后逐步进化到神妙不可测度的境界。
孔子也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达到登峰造极的精神生活,也即是回复到一切众生具有天真纯朴的自性上,返本还原。
圣贤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回到敦厚庄重,未经雕琢浮靡的本质,也即是回到“道”上。他与宇宙运行,与万物为一,归根复命,纵使从心所欲,也丝毫不违反天道,犯越自然的规矩。故我们若要学佛,倒不如先老老实实地学会了做人的规矩。你若不再损人利己,做伤天害理的颠倒事,人道圆满了,佛道也自然会成就。
诗人陶渊明在〈归去来兮〉中感叹曰:“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识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虽然是一首田园诗,但对于学佛的人却另有一层深邃的意味。所谓“田园将芜”,象征我们的心地荒芜一片,无明的野草丛生,堵塞了自性光明。
为什么我们还不回到本来家乡?
因为我们自久远劫来,流放异乡,忘了怀里揣着的无价摩尼宝珠,反而循声逐色,在生死激流中翻卷。我们应该回来西方极乐世界,然后倒驾慈航,来接济娑婆世界的疾苦众生。
心神已被身躯所支配,被无明当了家,自己不能任运作主,故诗曰“心为形役”,怎不值得我们黯然神伤,悲恸哀叹?
不过,我们“若悟以往之不谏”──也即是孔子所说的“今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仍不算太晚。只要知道有“来者之可追”,向光明的大路勇猛直前便是。我们既洞悉从前的迷途尚未太远,便应该醒觉“今是而昨非”。
如果我们明白从前虚度光阴是不对,现在学习佛法是对的,便应该改过自新,重新做人。以往种种,好比昨日死;以后种种,好比今日生。
不求大道出迷途,纵负贤才岂丈夫;
百岁光阴石火烁,一生身世水泡浮。
妻财撇下非君有,罪业偕形难自欺;
试问堆金等山岳,无常买得不来无?
纵使你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倘若你不求真正的解脱,只有辜负了自己的才华。尽管你满腹经纶,文翰渊博,但若不求大道,仍然是埋没了自性最高的智慧──这又怎堪称为大丈夫呢?大丈夫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创非常业,出类拔萃的人。百岁光阴一须臾便溜走,如石上燃起火花的一顷。
无论你金玉满堂,富埒王侯,这个身躯只不过是水中浮泡,浮云朝露,瞬息万变。难道名利钱财,或者如花似玉的夫人,会永远守在你的身旁吗?尽管你金银堆成山,也买不通无常鬼。
故各位明眼的善知识,赶快回头,不要再空度光阴。莫待老年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你们不用相信我,要相信自己的智慧,发掘开垦自性的金刚矿。首先把人道学好了,佛道自然会圆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