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提婆达多,也是佛的一个堂弟,他专门反对佛,及佛所做的一切事情。有人说他与佛是冤家,有仇恨、有怨。不是!释迦牟尼佛的成佛,就是提婆达多帮助他成的;不单帮助他一世,提婆达多生生世世都是帮助释迦牟尼佛成就道业。不过是帮助的道路不同,他是在相反的道路上来帮助佛;所谓“逆助”,不是“顺助”。
怎么叫逆助?好像现在有一个人发心修道,另有一个人,一天到晚就给他麻烦,不是骂他一顿,就是诮他一顿,再不然就给他一点苦头吃,总而言之,总给他麻烦,这正是从反面来考验。
还记得果某问我说:“我若试验人可以不可以?”我说:“不可以!你要是证得果了,知道一试验他,他就成道了,那可以的;你若没有证果,就不要试验人!”你若试验人,人家也要试验你;你试验人,人受不了了,就堕落;人家试验你,你也受不了了,也堕落了。
提婆达多就不同,提婆达多的境界是不可思议的,他的神通和佛是一样大的,所以他来反面帮助佛。从这一品就知道了,释迦牟尼佛成佛,是过去听提婆达多给他讲《法华经》,他才到现在成佛。
“提婆达多”这个名字是什么意思呢?提婆达多是梵语,翻译为天热。因为他在世的时候,专门从反面来帮助人,令人心里都觉得热恼;这是以因缘为名──以“天热”的因缘,就起的这个名字。
提婆达多为什么这么样子反面来帮助佛成道业?这也有一个因缘,现在我先讲一讲这个因缘。
在过去,有一位大富长者,名须檀。这须檀长者富有奇珍,有七种宝贝,是很富有的。他有个儿子叫须摩提。后来这须檀长者他太太死了,又讨一个小老婆,这二太太又生了一个儿子,叫修毗耶。生了这小儿子,这个须檀长者已经老了;等小儿子大约十八、九岁,年纪不太大时,他就死了。爸爸死了,这两兄弟就要分家,要分财产。须摩提一想,我要是分给他一半,那我不就少了吗?就想了一个方法。想什么方法呢?
须摩提就对修毗耶说:“灵鹫山那地方很好玩的,我们到那山上去玩一玩!”修毗耶说:“好哇!我早就想到那地方去!”两兄弟商量好了,就一起去。到那地方,就往山上走,走到高山的涧,须摩提就把这个小弟弟给推到山涧里。这一摔,头也摔碎、骨头也摔烂了;须摩提又用石头把他的身体打了很多块,给弄死了。他把家产全都占了。
须摩提是谁呢?你不要以为释迦牟尼佛就尽做好事,他也杀过人的,就是释迦牟尼佛。修毗耶是谁呢?就是提婆达多。他们的爸爸须檀长者是谁呢?就是阿阇世王。你记得他母亲韦提希?阿阇世王把他父亲圈到七道门的监狱里边,就是这个王。因为提婆达多和释迦牟尼佛生生世世都有种种的关系、种种的因缘,所以释迦牟尼佛成佛了,提婆达多也还来给他麻烦。
这一品,不是说这一些事情,是说的提婆达多帮助释迦牟尼佛成佛。可以说是怨憎会苦,但是不叫怨憎会苦,这叫“怨憎会乐”。怎么乐呢?释迦牟尼佛是提婆达多越反对他,他越欢喜,所以这不是怨;因为不是怨,所以他们生生世世都生在一处,大家互相帮助。若是怨,好像两个人不相和,你往那边走、他往那边走,越走越远,不会走在一起;所以这证明不是怨。
“尔时,佛告诸菩萨及天人四众,吾于过去无量劫中,求法华经,无有懈倦;于多劫中,常作国王,发愿求于无上菩提,心不退转。”
这一段经文是说释迦牟尼佛在过去生中,为求无上菩提,布施外财、内财、一切所有,都为求法而做布施。
“尔时,佛告诸菩萨及天人四众”:当尔之时,说完了〈见宝塔品〉之后,释迦牟尼佛又是不问自说,告诉一切诸菩萨,和天上的天人、人间的人,以及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这四众弟子。
佛说,“吾于过去无量劫中,求法华经,无有懈倦”:我在过去很久以前,无量无量劫那个时候,为了求这《妙法莲华经》,想明白其中的道理,我没有一时一刻懒惰过。懈,是懈怠;倦,是疲倦,就懒惰了。只要有讲《法华经》,我就一定要去听,一定不错过机会。
“于多劫中,常作国王”:在这种很长很长这么许多的劫里边,我常做国王。“发愿求于无上菩提,心不退转”:我发大乘的愿,求无上的菩提道,心里头不退转。
恭录自《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 浅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