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第六编(十一)01

2022-01-06 大安法师

  第十九章行门

  第三节净业助行

  当前位置:无量光明 > 净土 > 净土经论 > 净土宗教程第六编(十一)

  净土宗教程第六编(十一)

  净土经论 | 发表时间:2014-07-23 [投稿]

  二、普贤十大行愿

  普贤十大行愿是修学大乘佛法的基本原则。普贤十大行愿,约因来说,就是正因佛性(即上求佛道,下化有情的菩提心);约缘来说即是缘因佛性(十大行愿具足离染行、方便行与大悲行);约果来说,十大行愿即是了因佛性(每一行愿具足与佛性相应的无分别智)。

  普贤十大行愿亦是净宗修持的重要科目。净土经典记载:参与无量寿如来法会的四众弟子、诸菩萨声闻以及天龙八部等,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具足无量行愿。《普贤行愿品》中,普贤菩萨又以十大愿王,劝进华藏海众,导归西方极乐世界。互文证知:普贤行愿与净宗因缘甚深。

  十大行愿的内容是: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除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兹分述如次。

  1.礼敬诸佛。

  礼敬诸佛旨在生起敬信善,格除我慢障。内存恭敬之心,运于身口而遍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礼敬过去佛与现在佛,稍具善根者皆能做得到,而礼敬未来佛,非有相当的智慧涵养不能为也。因为礼敬未来佛,即是礼敬现在一切众生。

  《法华经》常不轻菩萨品,是释迦本师对大势至菩萨所演说,对净宗修持尤具深意。此品讲述有一比丘名常不轻,当他在路上遇见比丘、比丘尼或优婆塞、优婆夷时,不管对方是谁,皆悉礼拜赞叹,而作是言:“我深敬汝等,不敢轻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可是有些人觉得他太罗嗦,有些人则认为他是在讽刺而生气,有人傲慢地认为你有什么资格为我授记,于是向他投掷棍棒、石头或土块。然而常不轻比丘不生瞋恚,顶多只退到受攻击的范围之外,更大声地重复那些话,一生如是行持。常不轻比丘临欲终时,于虚空中,具闻威音王佛先所说《法华经》二十千万亿偈,获得六根清净,更增寿命二百万亿那由他岁,命终之后,得值千万亿佛。释迦本师就是那位常不轻菩萨。

  常不轻菩萨为身口意三业礼敬诸佛提供了一个典范。不轻众生而深敬,即是如来座;忍于打骂,即是着如来衣;以慈悲心常行不替,即是如来室。又深敬是意业,赞叹汝等皆当作佛是口业,故往礼拜是身业。常不轻菩萨不专读诵经典,但以礼拜作为自己的修行,凡夫众生只具理性佛,尚且礼敬;况修因证果的佛陀,更会礼敬。常不轻菩萨的行持,对初心菩萨降伏我慢,培植忍辱慈悲、正直平等的心态,是一付良药。此良方以大势至菩萨为当机,实为净宗修持之所必备。

  礼拜在净宗修持中不可或缺,经云,至心礼佛一拜,罪灭恒沙。宋代王龙舒居士每日礼佛一千拜,临终站着往生。拜佛引发行者的虔敬心、降伏我慢。又拜佛仪式通过单纯相同形式的无限重复,容易令杂乱的心念有序化。拜佛眼观佛像,以佛像的庄严暗示引发自心的庄严,依现量(直觉)的集起(综合),获致对自性妙心的体悟,故净宗行人每日行持,礼佛一项,不可或缺。

  此行愿最后以四无尽作譬(虚空无尽,众生无尽,众生业无尽,众生烦恼无尽),礼敬诸佛亦无有穷尽。显示菩萨行者捍劳忍苦的长远道心,在虔敬礼佛中,消除业障,开显慧光,成就净业,礼佛境界与自性开显呈正相关。

  2.称赞如来。

  如来即是不生不灭的性德理体,称赞如来功德甚为殊胜。释尊的因地,因以“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一偈赞叹弗沙佛,而功超九劫,先在弥勒之前成佛。证知,修持称赞如来这一行愿,可以速增福德智慧。

  如来的本迹理事,具无量功德,需有甚深的如理智与广大的如量智,方堪称述赞扬。譬如自在天王,有一名叫善口的彩女,口具五百妙舌根,一一舌根,能出百千种音声;一一音声与百千种音乐相应。其声清彻,旋律和雅,赞佛功德。普贤菩萨称赞如来的妙辩,以大海般深广磅礴的音声,无有间断地广赞诸佛如来无尽的功德。

  称赞如来,弘宣佛法,需要辩才,所谓四无碍辩,法无碍辩,义无碍辩,词无碍辩,乐说无碍辩。如是四种辩才,九地菩萨方得具足。吾辈凡夫如欲速具如是辩才,唯有往生西方净土,得阿弥陀佛神力加持,便应时可得。

  吾辈学人,欲发大心,弘扬净土法门,自愧辩才欠缺,应恳请佛力加持,施以辩才。诸大乘经提示,若不得如来神力加持,而能说法,无有是处。由是,释尊殷勤劝勉行人,或诵经,或诵八十八佛,久之便可得妙辩。站在净宗角度,一句阿弥陀佛名号总持陀罗尼,含摄万德,如至心持念久久,无碍辩才自得显现。古往今来,由念佛发辩才的事例甚众。净业行人随时随机广说阿弥陀佛因行果报,大愿功德,即是称赞如来的殊胜体现。称赞如来这一行愿修持纯熟时,则风声雨声、车声马声、木鱼引磬声,皆是称赞如来之音声,如西方净土水鸟树林,皆演法音,由心回转故。

  3.广修供养。

  这一行愿离悭贪,与前二行愿并修,能令现行三业清净。一切菩萨道人皆修供养,如释尊因地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阿弥陀佛因地,为圆满成就大愿,无量劫来积功累德,于诸佛所,尊重供养,未曾间断。又诸菩萨,常以种种上妙供具,供养诸佛。如是供养,一一皆有广大殊胜果报。在吾辈凡夫分上,无福力置办上妙供物,亦应随分随力,每日最少以长灯一盏、长香一枝、清水一杯,而作供养。供养功德,在心不在事。或以一花供佛时,当作观想,身诸毛孔,令一毛孔,出无数华云,运想拟意,供一切佛;一一佛上,化成花台,诸佛受之,于十方界,施作佛事。其它供养,亦复如是。是知但运一心,广大无际,功德智慧二种庄严,六度万行,无不圆满。

  无量供养按性质分:可分为财供养与法供养两种,而以法供养最为殊胜,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行出生诸佛教故。法供养的内涵,凡有七种,一者如说修行供养,二者利益众生供养,三者摄受众生供养,四者代众生苦供养,五者勤修善根供养,六者不舍菩萨业供养,七者不离菩提心供养。法供养的内涵与功德,甚深甚广,兹不详述。

  在众生份上,财供养不及法供养功德大,然就大菩萨而言,财供养即是法供养。《维摩诘经》记载:维摩诘大士接受长者善德的璎珞,分作二分,持一分施此会中最下乞人,持一分奉彼难胜如来,随即告知善德长者及与会大众:“若施主等心施一最下乞人,犹如如来福田之相,等于大悲,不求果报,是则名为具足法施。”行人作财布施时,应持平等无相之心,深观能供所供,皆是实相,如是供养,理事圆融,财供养与法供养,并无二致。

  财供养又分外财与内财,内财(头目脑髓)供养,难能可贵,若能称性,亦是法供养。《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中,过去日月净明德佛,为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说《法华经》,喜见菩萨乐修苦行,满万二千岁已,得现一切色身三昧。心生欢喜,即念我得三昧,皆是闻《法华经》力。即入三昧,从空雨种种华香满千二百岁,以香油涂身,于佛前,以天宝衣而自缠身,灌诸香油,以神通力愿而自燃身,光明遍照八千亿恒河沙世界。其中诸佛同声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若以华香璎珞乃至国城妻子,亦所不及。善男子,是名第一之施,于诸佛施中最尊最上,以法供养诸如来故。可见,融通财供与法供,广修供养的行愿方臻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