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净宗理论研讨轨迹02
唐代念佛法门普遍隆盛,其经典教义亦盛为学人所钻研。道绰、善导、慧日、承远、法照、怀感、迦才、窥基诸师次第宣法。诸家亦竞作著述,阐明净土教旨。净宗研究在唐代蔚成一大高峰。兹引道绰、慧日与窥基之说,以窥一斑。
道绰大师的《安乐集》,承继昙鸾大师的教旨,强调依阿弥陀佛本愿力,可得往生净土。立圣道门与净土门的教判,力倡在末法时代,众生出离生死的要路,非依净土一门而莫属。《安乐集》意趣有三:第一为摧破异见邪执,第二为破诸师的谬解,第三是为开示末世众生的要路。本书义理引证繁富,是净宗的一部重要论著。
唐代慧日法师效法义净三藏游竺乾之风范,泛舟渡海,到达天竺,礼谒圣迹,寻求梵本,凡历十三年,因观音菩萨现前加持,获信念佛往生法门,笃志不移,专弘净土法门,撰《往生净土集》三卷。初卷破斥异见;第二卷广引圣教,成立净土念佛正宗;第三卷会释诸教古今疑滞,校量诸行出离迟疾(本书仅存上卷残简,余佚)。慈愍三藏广引经论,视净土法门为出离生死苦海之捷径,斥责禅家空腹高心,求升反堕。其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各宗各派,主张教禅一致、禅净合行、戒净双修。这一摄各宗以融合净土的主张,是慈愍三藏的独创,对中国净宗思想的发展影响甚巨,并波及到日本与朝鲜。其后法照大师(禅净合行)、永明大师(万善同归净土)、元照律师(戒净双修)、莲池大师(禅净同归)、蕅益大师(禅教律一源,指归净土)等的思想与践履,均与慈愍三藏开其先声有内在关联。
法相宗弘传瑜伽唯识之学,期望往生弥勒兜率净土,同时亦翊赞阿弥陀信仰。玄奘大师译出《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其传承弟子窥基大师撰《阿弥陀经通赞疏》。窥基大师由玄奘大师剃度出家,学贯大小乘经典,造疏计可百卷。释解佛经,曾有笔锋得舍利二七之瑞相。其诠示释尊宣说念佛法门之原由有三:一为破无常轮,有情无情皆是无常,令众生觉悟无常故。二为破不净轮,有情无情皆是不净,令众生皈净土,舍胎胞血肉之身,破有情众生的不净;所居净土,无诸秽恶,破器世间的不净。三为破苦轮,诸众生为苦逼迫,故令归净土,永受诸乐。为破上述三种轮故,释尊乃说《阿弥陀经》,接引懈怠散乱众生,圆成佛道。窥基大师作为法相宗祖师,如此劝赞净土法门,耐人寻味。
宋代三百余年间,在净土信仰深深扎根于民众的同时,净宗理论研究亦保持着相当的力度。永明延寿大师以禅净二宗祖师之身份,撰《万善同归集》、《神栖安养赋》、《宗镜录》,会宗各家,推崇净土。其《禅净四料简》“乃大藏之纲宗,修持之龟鉴”(印光大师语),其影响渗透力至今不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