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云:“一者至诚心”。“至”者,真;“诚”者,实。欲明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所修解行,必须真实心中作,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贪瞋邪伪,奸诈百端,恶性难侵,事同蛇蝎。虽起三业,名为杂毒之善,亦名虚假之行,不名真实业也。
—— 善导大师《观经四贴疏 • 散善义》
至诚心,就是真实心。《无量寿经》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也特别谈到这一点,第十八愿虽然说十念能够往生,但是他有一个前提,是“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个十声念佛好念,但是“至心信乐,欲生我国”的这种心理背景却不是很容易的。这里面“至心”也就是至诚心,也提出这么一个前提,然而我们这些众生还真的在这一点很难过关。至诚心,如果真的有至诚心的话,各种不可思议的神妙都会出来。
我可以先跟大家讲一个公案,这是出自中国的一部很奇特的书《列子》,它里面讲了一个什么公案呢?商丘开信伪。商丘开这个人相信不真实的东西的结果。
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有一位很高贵的家族叫范氏家族。范子华,他很得晋国国君的宠信,权倾一时。他作为一个高贵的家族,也有养士之风,有些食客。当时有两个他的上客,一个叫禾生,一个叫子伯。他们出外办事的时候,来到一个乡村,就住在一个农民家里,这个农民就叫商丘开。住在那里的时候,他们两个人就在屋子里面谈他的主人,就是范子华的权势。他们正在讲的时候,这个商丘开躲在外面的墙根偷听。两个人就说这个子华的名望和权势,能够使存者亡,亡者存,富者贫,贫者富,他有这个能力。想要你死,你就得死,你活得不顺利的,他看中了,马上就是高官厚禄,使富裕的人能够贫穷,使贫穷的人能够富裕。说子华的权势有这种能耐。这个商丘开在外面听了,他心里就“咚咚咚咚”相信了。他一生都饥寒交迫,突然还有这么一个人,他就想到他要投奔他。他能使贫者富,我就想富嘛。所以他把那一点小小的田地卖掉了,还借了钱,就投奔到子华这儿来了。子华那些食客、养士都是那些贵族家庭的子弟,所以他一去,年老力弱,长相又黑黑的,衣服褴褛,大家都瞧不起他,甚至跟他开玩笑,就是嘲弄他,奚落他。有一天这些食客就去春游,正好有一个高台,很高的台,其中有个人给他设了一个圈套,说谁能从这高台上跳下去,就能够赏他一百两金子。那么高的几十米高的东西,谁敢跳啊。但是旁边人就捉弄他,故意说“我跳我跳”,都想得一百金,实际上谁也不跳。这个商丘开也就信以为真,他老老实实说:“有一百金子,那我来跳”,大家就说:“好好好,我们就把这个机会让给你了”。他真的就从高台上就往下跳。这一跳,他就像小鸟一样的落地,没有任何的损伤,身体没有任何的损伤。这种事情大家开始以为是偶然的,也就没有太在意。过了一段时间,这些人又戏弄他,就走在一条河旁边,河岸上。大家就说:“河对岸有个山洞,那个山洞里面有宝珠”,实际上没有的事,大家开玩笑,旁边人说:“哎呀,那我去我去”,这个商丘开他扑通一下,他先去,他真的就游过去了,游过去还真的游过来,还真有宝珠带回来了。这是第二桩事情,大家这时候就觉得奇怪,大家都知道那里是不是有山洞,山洞里面有什么东西,大家都是觉得没有的事,还真的他找到了,这是第二桩事情。第三桩事情,忽然有一天子华家里起火了,那里有很多仓库,有很多财产。这时候子华就跟这些食客说:“谁能够从火里面把那些财物救出来,这个财物就赏给他”。谁也不敢去,烈火熊熊。但是这个商丘开听说里面有金银财宝,而且能够赏给他,他自己就冲进火海,冲进火海来来去去几趟,运了不少东西出来,自己一点问题都没有。这个事情一来,这些食客赶紧就对他鞠躬作揖,甚至给他下跪,说你原来是有道之人,你原来还装得什么都不懂,你能不能给我传道啊?说他是有道之人。这一说,商丘开他就说了,他也很老实的一个人,一个农民,他说:“我没有道啊,甚至我当时的心是怎么状态,我也不知道啊”,一概不知道。但是他倒是说:“我就是由于听了两位上客说子华主人有这样的权势,我就很相信,来了之后,我唯恐自己的诚心不到那个位上,我的行为不及那个至诚的程度,所以碰到任何事情我都没有想到他是什么东西,都是没有利害相关的这样的心,只是一心一意真诚而已,所以才是这个结果。今天我听你们说原来跳高台是会伤害生命的,水也会淹死人的,哎呀!我这一听才害怕了,水火无情,这哪能开玩笑啊!” 他现在是害怕了,他当时只是唯恐自己的真诚心不够而已,一心一意去做这桩事情。这一说,这些食客就明白道理了,以后这些人,那些很傲慢的人,见到一个哪怕是农夫、清洁工都不敢轻慢,赶紧下车,要作揖的。
这桩事情被宰我,就是孔子的学生听到了,他就问孔子,把这桩事情向孔子作汇报,请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孔子有一段话,是非常精辟了,这只有圣人才能够概述出来,孔子就对宰我说:“你知道不知道,这个至诚之人,诚到了极点之人,他就可以感物,可以动天地、感鬼神,在六合之内没有违逆的事情,都能够动天地、感鬼神,何况一点水火的危险怎么会伤害他呢”。进一步,孔子说:“商丘开信伪,他相信的是一个不真实的事情,然而相信不真实的东西还反而出现了,没有违逆他的心意”,这就妙了,相信不真实的东西都出现了那个东西,那么现在,孔子说:“现在你向我求学,你我之间都是真诚的,是双方面真诚的,哪能不成功呢!” 商丘开还是单方面诚心,他都能出现这个结果。
从中我们来体会,为什么净土法门需要至诚心。因为阿弥陀佛在不可思议无量劫以前,用五大劫的时间从他的真诚心里面发出了四十八大愿,又无央数劫用他的真实心来圆满这个大愿,成佛之后又用他的真诚心,揭开了广度众生的序幕。阿弥陀佛对境已经很真诚了,现在就看我们是不是真诚了。阿弥陀佛真诚地接引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有真诚求往生的心,这两个诚心一对应,就像磁场吸针一样的,任运的吸摄过去,哪能不往生呢?二诚相感。
阿弥陀佛已经成就了真诚心,现在问题就是我们常常是虚假的心。所以善导大师在这里,是要解决我们凡夫众生这种虚伪心问题,就特别提出至诚心。
这里就阐明,我们这些念佛的人,一定要身口意三业所修的一切解行,我们用真诚心去理解、接纳阿弥陀佛的信愿,这是属于解的范围,解就是信愿的范围,他的信愿是从真实心里面生出来的。由这个真实心产生信愿,由信愿导致他的行为,他去念佛——正行,他去修净业三福——助行,这些都是要从真实心里面去做的。
然而,这一点却是我们最大的挑战。
我们看到儒家的典籍《中庸》,它用很多篇幅探讨这个“诚”的问题。为什么儒道释三家圣人总是谈“诚”的问题?这也是下了一副药方,是说明我们中国——震旦国人,他有一种国民性,是不真诚。
在我们古代,当时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真谛三藏曾经想把菩萨戒的律藏传到中国来,然而这个律藏一搬到船上,船就下沉,当时真谛三藏就把船上所有的东西全部抛掉,然后这个船还在下沉,最后直到把这个律藏搬到岸上,船才浮起来。浮起来之后,真谛三藏感慨了一句,说:“菩萨律藏跟东土是这样的无缘”。
还有,当时天竺国来三藏法师叫昙摩谶,是很了不起的一位大德。我们有一位比丘叫法进,他就向昙摩谶三藏去求菩萨戒,当时昙摩谶三藏说了一句这样的话:“东土还有菩萨戒的根机吗?这个国家的人,性多狡诈,又无刚节”,所以就不跟他去谈菩萨戒问题。这位法进比丘还是很争口气,为中国人争口气,他就带着大惭愧心、大忏悔心自己去求,求弥勒菩萨,这样每天忏悔,每天求,求了三年,他真的感到了菩萨戒,弥勒菩萨给他授菩萨戒。当他受完之后,再去见昙摩谶的时候,昙摩谶一看到他的样子,马上站起来了,说:“哎呀,你已经感到了菩萨戒了”。所以昙摩谶才开始接受了翻译菩萨戒译本的请求。
从这两点来看,说明我们中国人有一种内在的狡诈的心。这种狡诈心可能在世间法用得左右逢源,如鱼得水,能够得点世间的东西,然而用在修道上,那就是灾难了,他得不到一点利益。尤其在净土法门,念佛方面,他就不能感通弥陀的大悲愿力,往生不了。所以善导大师在这里非常苦口婆心地说,警诫,“不能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有很多虚假的人,外面装着他很持戒、很精进、很修行,很大德的样子,相状表演出来,里面却是虚假的,来表演给别人看,无非是名闻利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