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如何建立信心(二)

2022-01-06 大安法师

  这么一个难信之法,我们怎么生起信心?

  这里提出:就人生信和就法生信。这个概念是善导大师提出来的,历代的祖师也就从这个层面契入。因为这既然不是我们逻辑思维所系缘之境,是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的。佛经里面已经说了,这个如来智慧海,二乘的圣者都没有办法测量,何况我们这些业力凡夫呢?

  那既然不能测量,我们怎么契入?这就是就人立信。这个人就是指佛——释迦牟尼佛。他一代时教,五时说法,千经并阐,万论均宣,不断地说净土往生一法。我们要相信释迦牟尼佛是证到了法界真理的人,是圆满了一切种智者,是证到空性,以他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个大悲愿力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的古佛,他的目的就要让我们离开三界的火宅,圆成自性的佛性。

  释迦牟尼佛没有必要跟我们说假话,没有必要来诳骗我们。世间人骗人、讲假话,不是为了牟利,就是为了他的虚荣或者怕被伤害,他会说假话。那佛又没有名利的动机,也不怕什么被伤害的这么一个风险,他没有必要说假话。并且,不仅释迦牟尼佛一佛所说,那《阿弥陀经》和《无量寿经》里面,当释迦牟尼佛一佛所说的时候,那十方诸佛伸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来证明这桩事情。所以这个净土法门是一佛所说,及一切佛共同证明的一件大事因缘。那对这个,要产生信心。这就是仰信。

  有时候讲信仰,在宗教层面,不可能是站在很高的地方来俯瞰的,你没有这个境界。就世间,喜马拉雅山山顶是什么?我们也不知道,我爬不上去,但我相信上面是无限风光啊。仰信,或者叫遵信,遵行佛所说的,佛说的不会有错,佛说的一定是真实的,佛说的一定是对我们众生有利益的。所以信净土的人,根本意义上是由于佛说——佛的圣言量而发起的,这是一个本质点。于是我们对净土法门的采信,也就是唯佛所说才能信。那一切菩萨,乃至等觉菩萨、十地菩萨、三贤位的菩萨、四果罗汉,这些所说的都是参考。唯佛所说,相信。

  第二,就法立信。法,就是行法,修行方法,建立信心。

  这个建立信心,善导大师把它分为正行和杂行。正行有五种:一心读诵的经典,就读净土三经;一心要观察,就观察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要礼拜,就一心专门礼拜阿弥陀佛;要口称,就一心专称阿弥陀佛名号;要赞叹供养,就一心供养西方三圣。这五种正行。

  在五种正行当中又进一步分别,你一心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是最核心的,称为正定之业,称念佛号随顺阿弥陀佛因地建立名号度众生的这种核心的愿。其他的,你读诵、礼拜,这些都属于助业。除正助两行之外,其他的善行都称为杂行。杂行就是疏杂之行,跟修净土比较疏远一点,但是并不是杂行不能往生了。所以如果修前面正助二行,身口意三业就跟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产生的关联很密切、很亲切,忆念不断,这叫无间业——不间断的净业。如果不是专持名号,而去修很多的杂行,那于是跟阿弥陀佛名号、阿弥陀佛功德有常常间断,当然虽然可以回向得生,但比起一心称念佛号往生,它叫疏杂之行。

  就法立信还有个特点,就是这个法是阿弥陀佛所肇立的,是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宣说的,是西天东土历代菩萨、祖师帮我们选择的,这也是就法立信的另外一个含义。在印度,首先马鸣菩萨、龙树菩萨、天亲菩萨都有著述指归净土。在我们中国,从慧远大师开始,慧远大师、智者大师、永明大师,这些大祖师都是一心来修行净土法门,自行化他。

  而且在净土教理史上,有个三圣指归净土的美谈。净土宗第四代祖师法照大师,他有一个奇特的经历,就是到五台山大圣竹林寺。法照大师所见到的文殊和普贤,那那个寺院非常庄严,那是实报庄严土的境界,那不是一般的因缘能够见得到文殊菩萨的。他也是原来在湖南南岳修行,在钵里面看到五台山的景象,然后再去五台山。一到五台山,佛光就指引他到了一个地方。一到那个地方,两个童子把他引到一个寺院,他一看,金光灿烂的大圣竹林寺。在那种庄严的殿堂当中,文殊和普贤都在那里。那法照大师就问:“末法众生,去圣时遥,烦恼厚重,不知修什么法能够得到解脱?”那文殊菩萨就告诉他:“修念佛法门,正是时。我是由于修念佛法门故,供养三宝故,得一切种智。”“那念佛,当何念?”“就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跟他直接就传授念佛法门。然后,文殊和普贤菩萨最后伸出金色手臂为他授记——念佛决定往生的这样的悬记。瞬间,那个寺院见不到了。在我们看来就是一片荒野,在特殊的这个因缘就是一个金灿灿的寺院。法照大师就在那立了块石头,开始还不敢跟人说,说了怕人不相信。还是一个梦中梵僧指点,说:“你这个事情,你怎么不说出来呢?”他说:“我说出来怕别人不相信,诽谤。”那梵僧说:“文殊菩萨在五台山也历来被人诽谤,这没有关系,那只要有人相信,能够生起善根就是好事。”他才把这桩因缘说出来,以后就在那儿建大圣竹林寺。

  唐代还有个慧日法师,他也效仿先德去到印度求法。在这过程当中,传统社会没有交通工具呀,那时候是戈壁山、葱岭、爬山涉水,他在途中经过了三年,历尽千辛万苦。正因为遇到这种苦,他才对这个阎浮提深生厌离,所以一到印度就到处问,有没有一个方法,当生可以解决南阎浮提的这种轮回问题?他只要一说出这个问题,那天竺国的那些高僧大德都告诉他,如果你有这么一个目标,那就修念佛法门。虽然很多高僧大德跟他指点,但他内心还没有一个决定的信心。所以,他就到了北印度健驮罗国。说这个国城的东面有一座大山,山里有观世音菩萨像,只要你至诚祷告,观世音菩萨就会显圣。他听到这个,他也就发了心:哎呀,我要请观世音菩萨来帮我抉择这件事情。所以,他在这座山就七日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而且一定要见到观音菩萨,不吃、不喝、不睡,下了很猛的心。这样在第七天的夜晚,观世音菩萨还真的现前了,紫磨真金色。观世音菩萨跟他开示说:“你要传法,自利利他,西方净土,极乐世界,弥陀佛国,劝令念佛诵经,回愿往生。往生彼国,见佛及我,能见阿弥陀佛跟我,能得大利益。汝自当知净土法门,胜过诸行。”观世音菩萨有这么一段开示,这样跟天竺国的高僧大德的开示接近,所以他才产生了决定的信心,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以后回国,那时候是唐玄宗的时代了,入宫为唐玄宗讲法,唐玄宗就很赞叹他,很欣赏他,还给赐了个号,叫慈愍三藏。他看到那个时代的禅宗空腹高心,他也就是写了部书,叫《往生净土集》。这本书已经是残缺不全了,大部分都佚失了。

  这是特殊的宗教体验感应的产物,感得文殊、普贤,还有观世音,为这个世间的修行人的开示。这也是能让我们产生信心的一个渠道。尤其这里特别开示的,还就是称名

  《般舟三昧经》,跋陀和菩萨,他就是贤护长者,他修般舟三昧。得到三昧,看到阿弥陀佛现前,他也问了一个问题,说这个世间,修何等法能够往生西方净土?阿弥陀佛告诉他,但称佛名,即得往生。

  《观经》对韦提希夫人的开示,亦复如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在《华严经》示现一生成佛的这个历程,他遇到的第一个善知识德云比丘,就是给他介绍念佛三昧,最后一位善知识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我们了解这个过程,这个净土往生一法,不仅是阿弥陀佛建立,释迦牟尼佛一代亲宣,乃至于是历代的菩萨、祖师为我们已经选择好了。

  这也就是信心也要从果地下手。如果你不从果地下手,就会流于什么呢?这个净土法门好是好,但是我一定要相信。怎么相信?一定要让我看到有没有阿弥陀佛。或者选择法门,我一定要什么法门都了解之后,我经过比较以后觉得这个净土法门好,我才接受。他还是要靠自力来建立他的信心。一般听过去,好像也不错,但仔细分析,此路不通。你说你要遍览《大藏经》,所有法门都了解之后来比较,才能产生信心。你有这么高的智慧吗?三藏十二部,法门无量,入海数沙,你能甄辨得出来吗?

  再就是,这就像病人,既然生病了,第一个反应就是找一个医术高明的、宅心仁厚的一个医生去看病,就好了。那医生给你把脉、诊断,知道你的情况,给你对症下药。你拿着这个药,由于对这个医生的相信,你就吃药,病就好了嘛。你非得要执著,我得要了解一下,你这个药方子开得对不对,这个药的分量够不够,这个药是从哪个地方产的,药性怎么样,这个药走哪个经脉,有些什么效果。我搞清楚了,我才服这个药。还没有等你搞清楚,就呜呼哀哉了。

  所以,佛为什么常常说,对那些众生问的一些戏论问题不回答,叫置答。世界是有边,还是无边?就问这些问题。这是你需要关心的问题吗?一个人中了毒箭,当下反应是什么?得赶紧把毒箭拔出来啊。你现在不做这个事,人家要拔,你说:“哎,慢着!我要知道这个箭从哪个地方射过来的,这个箭是什么材质做的,这个箭的箭簇那个钢铁是哪个产地的,有多厚,这个箭头上的药是些什么药,分量多少。等我把这些搞清楚了,你才能跟我拔。”那你还没等搞清楚,一命呜呼了。

  我们当务之急是生死大事,你还去搞那么多戏论。为什么净土宗祖师示现,对于这个法门相信之后,就是服药,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不要去搞那么多理论。有人问莲池大师:“您老人家修行什么法门?”莲池大师说:“我平生所务,唯南无阿弥陀佛。”蕅益大师总是大智慧者,通宗通教,到晚年全都放下,不参禅,不说教,一句弥陀真风调。彻悟大师把他原来参禅的书稿全都焚烧,就是一天十万声佛号。这就是从信心下手的榜样。

  你有信心,就有坚定的愿力,就会老实念佛,再不会去搞其他的了。三藏十二部,法门无量学,等到了极乐世界再说,现在我们没有这个水平,也没有这个时间精力,你不知道哪一天就呜呼哀哉了。生命无常,国土危脆,如救头然。

  所以,起信要从这里下手,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