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法门是径中径又径,下面会有一个比喻,是将念佛法门跟通途教理相比;而念佛法门有四种念佛,又将四种念佛去比较,来体现捷径当中的捷径。
我们怎么去体会持名念佛往生一法是径中径又径?
这句话我们常常会说出来,常常会赞叹,但是它的原理在什么地方呢?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它的所以然在什么地方?我们要弘扬净土法门,还得要深究一下这些法理。
莲池大师有句话,叫“鹤冲鹏举,骥骤龙飞,不疾不行,而速而至,径中径矣”。可能我们常常由于看不懂就放弃了。但如果不放弃,咬住它,多思惟,慢慢地多看几遍,也许你忽然有一天恍然大悟!噢,原来是这个道理。
把这个原理掌握了,一方面你自己的信心就一下子增强了;然后你再去讲这个法门,就可以用强大的信心去感染他人的信心。
莲池大师的这句话,是用一种比喻的方式,又糅合着《周易》的道理,来谈这个径中径又径的问题。
首先我们跟通途法门相比,净土法门就像鹤冲,一般的鸟飞不到的地方,白鹤能够飞到,但白鹤不能飞到的地方,大鹏金翅鸟能飞到。
就从飞的远近来看,通途教法要靠自己的力量断惑证真,就像蚂蚁爬高山,就好像一般的鸟飞,能飞到有限的一定距离;但是仰靠佛力加持的净土法门,他飞得更远,就像白鹤飞冲上天,是一般鸟儿达不到的高度。
持名念佛在这四种念佛当中更殊胜,殊胜到什么地步?就像大鹏金翅鸟这样的作用,前面四种念佛达不到的地方,大鹏金翅鸟的翅膀一举起来,那是抟扶摇九万里,其翼若垂天之云,就是不可思议啊。
所以通途教理跟净土念佛法门相比,是一般的鸟和鹤的关系。净土法门当中,前面三种念佛,跟持名念佛相比,是鹤和大鹏金翅鸟的关系。
“骥骤龙飞”的比喻也是这样的。
骥就是千里马啊,一般的马跑不到的地方,千里马能够如追电逐风,跑得很快,一般的驽马是跑不到的。这就代表通途教理如一般的马,而念佛法门如骥骤,即千里马。
但是千里马跑的再快,跟龙相比呢,也不如龙快吧,神龙是在天空当中飞的,见首不能见尾的,神妙莫测的。其它念佛方法跟持名念佛相比,持名念佛就像龙飞,神龙飞翔在空中啊。
那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效果呢?这里还是引用了《系辞传》。谈《周易》体性的时候,阐释《周易》以什么为体而说出来的。
我们东林寺有个聪明泉,就是当时殷仲堪跟慧远大师讨论《周易》的地方,当时殷仲堪就问慧远大师:“易以何为体?”慧远大师回答:“易以感为体”。周易以感,就是以感应为体性。噢!这是抓到了问题的核心了。
为什么慧远大师受中国历来的文人士大夫的推崇?他的学问非常广博。他不仅仅是知道净土法门,他于儒道释三家都是大通家。不仅是佛教的大通家,就是国学他也是大通家。所以从这句话来看,慧远大师对《周易》的本质特点把握得非常准。
莲池大师也是把这个引用过来,“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易,分三个层面:一个是不易,不易就是它的体性;一个是交易;一个是变易。易要这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从易的体上来理解,它是“无思也,无为也”,是个无为的东西,离开一切生灭的东西,跟我们的思惟、攀缘不相干的事情,所以它是寂然不动的。
但虽寂然不动,它又不是冥顽的。你用一种中介,比如蓍草,你要问什么事,一感,马上卦象就出来了。凶、吉、悔、吝,种种信息就出来了。
一感它就显现种种的信息,这就“感而遂通,天下故也”。感而遂通就是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一般在世间法当中,你要到达一个地方,一定要走得快,才有速度,一定要行走,才能够到达目的地。这是我们的惯常思惟,世间法都是这样的。
但是《周易》的这个感应超越了这个东西啊,不疾而速,你并没有很快,但已经很有速度;你没有行走,但已经到达目的地了。这就是感应的神妙。
那么感应的神妙是什么?是有它无思无为的寂然不动的一种东西,所以你一感,它就现出信息来。所以这就代表着天下的至神,没有比这更神妙的,所以呢,我们的语言没有办法去思惟、去讨论它,但它却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