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尽比丘的一个特点就是他证得“人我空”了,没“我”的观念了,当然也没有“我所有”的观念了。
如果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还有一个“我”和“我所有”的观念,那可了不得了,一看七宝为地,那眼睛都发亮了,发红了,赶紧取回来,最好有保险柜更好,他就想:我要拥有!
但极乐世界没有这个概念,他没有我和我拥有的概念,他有空性的智慧,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所以极乐世界不是说这是我的房子,这是我的宫殿,他门牌号码都没有的,所以他没有私有制,没有货币,没有商业的。但是他很快乐,他快乐在心能转物,什么时候需要,一切资生用具应念现前。
他确实是很快乐,但是他受这种快乐没有贪恋、执著、污染之想,他心清净。
这个心清净,受乐而没有乐想,也没有苦乐对待的那种念头,如果你说有一个乐,还有一个苦跟他对待,这个乐都不是真乐。超越苦乐对待的那个乐,绝待的乐才叫真乐,或者就叫极乐,这里就有着法性和般若的要素在里面了。
漏尽比丘就不再有任何的烦恼了,一切流注、贪爱、五盖、缠缚,都全都断尽了,这叫心得好解脱——断爱染;慧得好解脱——断见惑。
所以我们看大乘经典常常会看到一些阿罗汉与会,就会赞叹他们:“心得调柔,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这些赞叹的语言。
这些漏尽的比丘就是阿罗汉,但极乐世界他还不是一般的阿罗汉,他是具有大乘般若空慧的,只是从断烦恼的层次,断见思惑、证人我空这个层次谈他是漏尽比丘,实际上他就是大乘菩萨的根性。如果仅仅是一个声闻类的,他还不一定能够自在解脱。
你看《维摩诘经》里面就有一个场面——天女散华。天女散华就出现一个现象:这个天华散在菩萨身上,就自然地落在地下,但这个华散在舍利弗、大目犍连、摩诃迦叶这些人身上,就粘在身上,不能掉在地下。
那些菩萨,心无分别,就不著身上。所以当一个阿罗汉很害怕这个华粘在身上的时候,所以华就粘在他身上,就下不来。说明他还没有做到一种平等的、无分别的、清净的状态,还有分别。
所以这里我们讲,极乐世界的往生者受这个快乐,而没有快乐之想,没有染著,没有分别,这就具有着大乘菩萨的法性般若之乐在里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