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讲解:
法藏菩萨表示,他要在完成大愿的过程当中首先要离欲,离开五欲。大的方面来说,欲就是代表五欲;狭义地说欲,就是淫欲。你不能带着欲望去谈大愿能不能满足的问题,一定要离欲,这是起码的前提。那一切欲望当中,这个淫欲是最大的一个烦恼。
有一部经是《释迦文佛本初发心经》,是谈释迦牟尼佛他最初怎么发心,发菩提心的,跟这个有关系。是在无佛的时代,有一位国王,叫光明王,其他的小国王就为他进贡了一只小白象。一般象里面以白象作尊贵。那这个国王就让象师,驯象师来驯服。经过几年的驯服,这个这只白象非常柔顺了,非常听话了,供国王坐乘不会有危险了,所以就让国王春游的时候乘着白象去踏青。就在这个过程当中出问题了,这只白象就闻到了母象的香气,就发情了,发情就猛跑,就朝着母象的那个方向跑。那国王坐在上面这一下就有点惊呆了,因为它都是穿森林。森林里有那么多的树木,它就那么猛跑,那这个国王的生命就有危险了,怎么也控制不住。控制不住,还算这个国王急中生智,看到都有一棵大树,树干横起来,比较粗,他一跃就抓住了那个树干,离开了那只白象。离开白象,大臣一看他吊在树上还蛮高的,赶紧来救他,好不容易把他救下来,那只白象也跑得无影无踪了。
国王这么一惊吓,一回朝廷把大臣召集起来:出现这个事情该结何罪啊?大臣说:出现这个事情那要斩首啊。那就要把象师抓过来。象师就说自己冤枉,他说我没有欺君之罪,象确实被我驯服了。正好那只象可能在外面转了一圈,想想还又回来了。象师就告诉国王,你看我有没有驯服它。象师就烧了一块炽热的铁丸,烧得高温通红,就把这个铁丸就放在这只象前面,说:把它吞下去,不吞下去就用本法来治你。白象一听,它琢磨一下,吞铁丸子下去死还干脆利落一点,用本法来治可能更痛苦一点,所以这只象就把这个炽热的铁丸吞下去,一吞下去五脏六腑就焦烂,马上倒地死亡。
这个行持一出来,这个国王就觉得这位象师还真的是驯好了这只象,但是就不理解为什么还会出这个情况。那个象师就回答:是这只象“心有淫欲重病”。这个淫欲的势,一发作起来,我也没有办法预料,谁也控制不了。而且不仅是象,一切众生都有这个淫欲重病。那一切外道他修苦行,或者说就是离开这个淫欲,他没有办法解决。修苦行的仙人,他可能一听女人的歌声,他都心里就醉动,就飘动。或者有的人就采取纵欲的方式看看能不能离开,或者再用出家的方法来,想免这个淫欲的大患,都拔掉不了这个淫毒树的根。这个象师说了这一番话。
这个国王一闻就很恐怖啊,说难道就没有一个能够讲法,能够把淫欲这个毒根拔除的人吗?这个象师就说,传闻有大圣人佛陀,得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金色身。这佛能了知淫欲生灭之道,慈愍众生故,而为说之。报告了这桩事情。这个国王一听,马上下床,右膝着地,合掌发愿,希望自己用如法治理国家,以所有的福德回向,以后当得成佛,治一切众生淫欲重病。所以众生最重的烦恼就是淫欲,三界轮回的根本也是淫欲,所以一个具有大的志向的菩萨首先要离欲。
这个欲,除了色欲,还有声,色声香味,这个五欲,有的人也会执著这个歌声的美妙。五百仙人在雪山打坐,听到一个歌女沐浴的时候唱歌就失去禅定了。
还有这个鼻子闻香啊,它也是一个欲。说有一个莲华池长了很多的莲华,香气芬郁。这莲华也有一个池神。有一个比丘在那儿经行,经行一闻到那个莲华,觉得这个莲华很好,莲香很好闻,就生起贪著之心。这个池神就马上出来呵斥他,说:你怎么在这里偷我的香啊?这个比丘说,我就在这里经行一下,我没有,我怎么偷你的香啊。正在说的时候,另外一个人过来了,一到这个莲池里面,就采了很多的莲华、莲叶,把那个莲池搞得一片狼藉就走了。这个池神也没有出来干预,那个人就走了。这个比丘就发话了,说我在这里就是经行一下,你就呵斥我偷香,刚刚那个人把你的东西全都拔掉了,你怎么一声不吭哪?这个池神说,你是一个修道人,就好像一件干净的衣服,沾那么一点污点都非常醒目。刚才那个人他本身就是不修行的人,业障深重的人,就类似于一件肮脏的衣服。肮脏的衣服再沾点污点也看不出来,你跟他计较什么呢?就让他拔了就走吧,但是你不行哪。所以贪嗅这个香也不行。
这个味,五欲,这个舌头对这个味觉的这种贪恋。现在不是有《舌尖上的中国》吗?这个舌追求这个味,也是与生俱来的烦恼。我们佛门常常讲个公案,有个沙弥就是爱那个奶酪,爱奶酪之后,以后死了以后就到奶酪里面做虫了,他就离不开这个奶酪了。有一天,大众僧正在吃奶酪的时候,有一个证果阿罗汉就告诉他,注意里面那条虫是一个沙弥,你不要吃下去。
再就是触,接触身体。上次讲的那个独角仙人,可不就是在那个美女帮他沐浴就淫欲心发起来了?
所以这些五欲,尤其是淫欲,一定要离开,也就意味着法藏菩萨发愿我要生生世世出家,持比丘戒,持戒精严,离开五欲。离开五欲才能“深正念”,这就是你有戒,离欲之戒你才能得禅定,你在禅定状态当中才能保持正念。
正念如果从小乘法来说就是三法印了,四念处了,这个苦、空、无常、无我。不要执著现象界的缘起法为真实,一定要观照它的苦、空、无常、无我。在大乘法的正念就是契入到诸法的实相。这些有连带关系,如果内心有欲望,五欲很炽盛,你一定没有正念,一定会带动我们多生多劫的烦恼、业力的种子。五阴炽盛,那通身都是烦恼,通身都是业力,还能有一念的正念吗?所以我们看内心还有很多的欲望的这个机,这个种子,所以我们里面是妄想杂念纷飞,很多的念头都不清净。所以要使自己的念头是正念、净念,就一定要有离欲的功夫。离欲就一定要持戒。
好,有这个戒定的功夫,你才能够生起净慧。这个净慧,就是般若智慧,清净的智慧,这就是“离欲深正念,净慧修梵行”,这就属于戒定慧三无漏学。法藏菩萨圆成大愿,也离不开圣道门,也得要修戒定慧三无漏学。那有般若的空慧,身口意三业随智慧行,这就在修梵行,一切清净,趋向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