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参老和尚:讲《金刚经》【第二天】

2022-01-10 梦参老和尚

  此经啊,金刚经,由须菩提发起,须菩提向佛请求说,佛啊,你是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佛就赞叹他说:你说得很好,对,就是如此,那你就好好的听。怎么样是好好地听呢??——汝今谛听。谛者,就是审视,不要只在声音上文字上去起分别。佛就是说:我说是心法,你要用心来接受,这就是以心印心,以心传心,所有的善男子,善女人,只要是发了无上菩提的心,那么发完了这个心,这个心应当怎么样住呢?应当怎么样降伏这个心?那么佛就跟须菩提说啊,你发了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啊,就应该这样住,这样降伏。“这样住,这样降伏”就是下文要说的。这只是告诉须菩提,你就应该这样住,这样降伏你的心,须菩提就承受佛所说的话,唯然世尊,我很愿意听,“愿乐欲闻”。今天有些新来的道友们,前头那个是序分,一切经都是这样的,这就是开始,是序分,开始要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教授我们,让我们怎么样住心,怎么样降伏其心,我们应当就记住、掌握。那这部经教授我们,怎么样把我们的心调伏好,怎么样能使我们的心住得住,住在什么上啊?发菩提心就要住在菩提上,所有经文上讲如何住,如何降伏,所以佛就跟他说,一切诸菩萨摩诃萨,应当这样降伏其心,众生有种种类,十二类众生,没有众生相,菩萨教授这些众生,令他们都成佛,入于无余涅槃,这就是我们昨天讲的,以下我们开始今天讲的。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众生呢,有好多,是无量无数无边,没有数量,没有限量。像我们所说的这个众生啊,包括胎卵湿化,四类。咱们看的鱼,前面放生池里面的小鱼,每条小鱼都具足佛性。飞禽,飞鸟,乃至一只蚂蚁,一只小虫子,这都是众生,这个众生有尽吗?所以说众生无边无数。但是最后这一句话:“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佛度了这么样无量无数无边众生,灭度意思是度他都成了,成佛。灭度,灭度的含义就是成就,度脱他们了。这一段经文就是说菩萨发了菩提心,要利益众生,咱们要说话,这么一句话就说完了,但要想行菩萨道利益众生,那不是简单的一句话了,得做些个实事。我们发了心度众生,菩萨要满众生愿,我们能满的到吗?咱只是发心呐,发了菩提心,渐次行菩萨道,但也得有缘,无缘难度。

  我们有句俗语:佛门广大。不错,佛门是广大的;可无缘难度,你跟他没缘你怎么度他呀?那我们就先跟他结缘。如果我们走在路上,看见些飞鸟,飞禽,乃至是蚂蚁、虫蚁。你发菩提心,你就发愿对他们说:“我都把你们度尽!”遇到一切众生,都把他们度尽,那不经常有吗?跟他念句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见了一切众生都给他念佛,使他种个善根,这也是度众生,行菩萨道。行菩萨道,要想着帮助他人成就。看别人有困惑,菩萨不是发菩提心代众生苦吗?你愿意把他的苦难自己来承担,来救众生,让一切众生都成就。但是要从众生相上来看,那就有分别,要从众生体上看,众生的体跟我无二无别,跟一切众生也无二无别。度众生不见众生相,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这是从理上讲啊,说菩萨发心度众生,不错,是广大的,是深远的,是不是有众生得度呢?假使菩萨要有众生可度,这就叫见众生相,度众生不见众生相,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菩萨度众生不见众生相,那菩萨就是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实实在在没有众生得灭度的,这句话很深远的了,很深远了啊!

  说菩萨发了菩提心,要利益众生,但是,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众生得灭度者,这句话就可翻过来说,菩萨度众生不执著众生相,菩萨终日度众生,不见众生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为什么要这样说呢?终日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这是佛来教授须菩提啊,如何来度众生哩。

  须菩提问佛:云何应住?我这心那,住不住,云何住心,云何降伏其心?那佛就告诉他了:你要降伏你的心呐!终日度众生,不见众生相,那就降伏你的心了。

  这答复须菩提问的:云何住心,云何降伏其心?佛第一个答复他就说,菩萨行菩萨道,度众生的时候,没有众生得灭度者,既无众生得灭度,也无菩萨来度众生,这个话得加进去,灭度的含义就是把一切众生从烦恼解脱出来。我们一切众生啊,都有烦恼都有习气,每个众生的烦恼习气不一样,但这是客观,什么是客观呢?外边的环境,他所处的环境,就是客观,他在什么环境当中就有什么环境的习气。

  如来灭度众生,要是众生都解脱了,就是得解脱。解脱就是断烦恼、去习气,把一些烦恼习气都去了。他所有的惑、业、苦,心里头烦恼所起的思想,这叫起惑。从心里生念即是起惑。念即是惑。生完念了,它并不止于念,依着它的念,它要发这个现行,它岂只生个念头就完了吗?得依着它的念头去做。念是心。做就不同了,发之于身口,这叫我们的十业,身是杀盗淫,口妄言绮语,两舌恶口。心里头所起的贪嗔痴。那菩萨发心要度这些个众生,了知众生这一切业没有真实的,虚幻的。菩萨度众生不见众生相,不见众生相就是不执著。

  同时菩萨也没自己觉得我是能度众生的,众生是我所度的众生。没有这种执著。假使有这个相。就不是菩萨了。都是自己度自己。菩萨帮助众生,启发众生。让那众生所造的业能够消失。我们做任何事情就是业障业障,就是你造的业把你自己障住了。你成不了道。就是少造业,让已造业消失,不要再造业,这就叫解脱。

  那每一个众生有每一个众生所造的业。他们具足的惑不同,每个众生的习气不同,那他所造的业就无量无边。咱每个人观照观照自己吧。你一天思想起好多念头。有的念头发自你的现行。这个念是思想啊,是心理啊。这个念发自于口。口要发出言语,言语当中很多是妄言绮语、两舌恶口。发自于身体,杀盗淫。但意念当中所起的离不开贪嗔痴。这合起来就是十恶业。有的是造出来了,已经做出来了,就要现行。有些没发出来在心里就叫习气。把所有的习气,所有的烦恼,使它们不生,使它们消失、断除,那你就没有业了。心里没有贪嗔痴念,发自口里的妄言、绮语、恶口、就没有了。

  由你的念而发自语言,因心想着发之于身口起止,也有误造的,没有起念碰到的,但是那是无明细妄。这些个要是不断除,不名为得灭度,也不名为解脱。

  那佛菩萨度众生,众生是无量的,是无数的,无边的,光人类就是无数无量无边的,还有其他众生哩。马牛羊鸡犬蛇,乃至那个小的,蚂蚁……都算上,这都是众生,他们都具足有贪嗔痴恶业。假使它恶业不断除,它能得到解脱吗?业造的越多越堕落,身体的体形越小,业越重,烦恼越重,它简直没有善业可言了。狗马牛羊鸡犬蛇,它还有做善业的?比如说这马、狗,那狗看家守院,对主人非常忠心,这就是它的善业了。这一类事很多,故事也很多。我们在这不详细言,只是说到佛跟须菩提说:要灭度无量无边众生,不见众生相,实实在在的是没有众生得灭度的。

  咱们这经主要的就是无相真经,不执于相,这只是说一个原则性的。佛问:“何以故?”为什么我这样说,菩萨要度众生,不要有我相、人相、众生相、不见相,实无众生得灭度?就是不见众生相的意思。为什么这样说呢!“何以故?”佛又自己来解释:须菩提啊!假使菩萨度众生,若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因为菩萨才能够度众生,才不见众生相。如果是见众生、度众生时有众生相,那就不叫菩萨。什么缘故这样说?佛就告诉须菩提了:假使行菩萨道的时候,度众生的时候,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想想我们道友们,当你受过三归,一入佛门就成为菩萨,就是佛子,但是这个普遍的将入佛门受过三归的人称为菩萨,他能达到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吗?心里头能没有分别吗?不用说是在家道友受过三归,就是出家,出了几十年的家,能够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难。所以我们就不敢自称菩萨。菩萨得没有众生相,换句话说,没有执著。

  为什么佛这时候叫上须菩提呢!因为假设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那还能利众生吗?在利益众生身上,他有分别心,有选择,哪一个众生有缘那他就度他,这个众生跟我没有缘,你想度也度不了,无缘难度。所以人家说:佛门广大,难度无缘之人。必须得有缘。

  有四相,四相哩!迷就是众生,迷了是众生,有四相,悟了才是佛。这四相众生,迷的众生,四相就具足,悟了就是佛了。四相的意思,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相。说悟了,悟了就没有。所以菩萨度众生的时候,自己先是悟者,然后才能度人迷。我自己还在迷中,你又想度别人,能教人家不迷?就像佛对须菩提说,如果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是菩萨。这是金刚经主要的意思啊。

  所有道友切记,在修行当中第一不要执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让我们看破、放下,放下才能够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若是有,就是说你还没有修道,还没有进入菩萨的境界。若是成菩萨了绝对不会有四相。

  那怎么样才能达到无四相?怎么样才能达到无住?就这样啦。下文就说:“复次,须菩提。”佛又跟须菩提说,菩萨在法应无所住,行以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无住于相。前头说不可有相的意思哦,这可不是灭啊,不是灭相啊。灭相是无有相了。这个不是灭相。只是不住而已,特别要注意啊!别当灭相讲。只是不住,不住的含义呢?咱们要把它解释说:不执著。

  我们先得认识自己。我们自己这个色身,这个我,是在受想行识五蕴,为我。那么对我们这个身体,对我们这个我相,我们平日怎么认识的?在我们每位道友,你自己反过来观察一下,我们在语言当中,我的,我的头,我的手,我的身体,我的不是我啊,它是我的,可不是我。假使我离开我的身体,那我在哪里啊,我的身体不是我,那我的眼睛,我的耳朵,我的鼻子,我的脑壳,我的胳膊、腿都不是我,只是我的。不是这样的么?我的手不是我,很简单,它是我的。你观一下,我的手不是我,是我的。为什么?我们看到没手的人,手受伤害的,他照样活着,并不死亡啊。我的没有,那我还在啊。我们把这些个“我的”都除掉。那我在哪里?这个要参。

  我的手,我的头,我的身体,不是我。那我在哪里?离开我这个身体,我在哪里?所以这句话:“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我这一说,是解释这句话的。我的手不是我,我的身体不是我,让我们不住于身体,就是对我们的身体不要执著,这个身体不是我,是我的,我的不是我,所以菩萨于一切法,佛跟须菩提说:菩萨于一切法,应无所住。我没有住在“我的”上,“我的”不是我。例如行布施,布施给人家东西的时候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什么都不执著,这样布施。这叫不执相啊!不住于相就是不执著,假使我们不住的时候,就叫解脱。

  我们过于重视我们这个色身,把这个“我的”当成我,把我的身体当成我。

  这个身体不是我。在我们历史上,我们说达摩祖师到中国来度众的时候,住在河南嵩山的时候面壁九载,在二祖向他请法的时候,这我们道友都知道,立雪断臂啊。立雪断臂的故事,是讲这个我的啊。要大家懂得“我的”不是我。二祖求法的时候是在冬天,下大雪。在这个雪地里头啊,慧可大师啊,因为站了三天三夜了,达摩祖师就问他说:“你站着不动来干什么?”慧可:“我向祖师求法,请你给我说法。”达摩祖师怎么说呢?说:你轻心、慢心来求法,法是那么容易得吗?这个话啊,让慧可大受刺激了啊。我在雪地里站了三天三夜了啊,下着雪哩,你还说我轻心、慢心啊。拿出戒刀,断一个膀臂,这个故事啊,咱们道友都知道,我们学禅宗的道友更知道啦!

  这就是二祖的立雪断臂,就站在雪地里把自己膀子断掉了,你想一个人要把自己的膀臂砍下来,那痛地还得了啊!心不安,他就跟那个达摩祖师说:请祖师给我安心啊!我这个心简直不安啊!达摩祖师说:将心来我与你安,你把你心拿出来,我给你安,二祖一找,哪里?心在哪里啊?没心了不可得啊!我找不着我的心啊!达摩祖师跟他说,我与汝安心已竟。我已经给你安了心啦!二祖言下大悟。这一悟啊!胳膊也不痛了。什么原因?这要大家参。他一开悟,物质身体是物质,物质不是我,他的心跟它的假象分离开了,分离开了他就不痛了,血也不流了,这个故事就是立雪断臂,在雪地里头就这个故事,这段文字就是形容这个你一切法不要住、不执著就是。

  不住一切法并不是一切法没有,仅仅是不住而己,不住的含义就是降伏。怎么降伏其心呢?不住就降伏了。菩萨于法应无所住。就是说我们做任何事情,不执著相,若一起执著,那你就不能开悟了,不能明白了。这就是菩萨行布施时候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啊,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这包括很广,你做任何事情,不去执著他,做就做了,不去起执著,那就解脱了啊。但你做一切事,不是灭这相,没有了,而只是不住而已。不住就是不执著而已。你还如是穿衣,如是吃饭。终日穿衣吃饭,终日也没有穿衣吃饭。这就是尘境,

  六尘境界:色、声、香、味、触、法。在你布施时候不住色相的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就施舍了,那这个功德就不可思议。就是不住相的布施。不住相布施不是不布施,就是没有执著,在你施舍任何东西,没有个受施者,也没有个能施者,也没有中间所说的物。叫三轮体空,咱们经常说三轮体空:无我、无人、无物质。

  再者说不可有相,这个不可有相,不是把一切相灭掉,而在一切相上虽然也做如是事,但不执著。不执著就是不住了。应无所住,这类施舍,没有能施舍的人,也没有所施物,也没有受施者,这叫三轮体空啊。三轮体空,你才能够得解脱啊。三轮体空就是解脱相。你做任何事不起执著。所以经中就布施来说的,持戒忍辱禅定智慧都如是,都如是。咱们这是般若经的一部分了,在大般若经里头,六百卷,咱们金刚经只是一卷的。说你从五蕴、色声香味触法,乃至于修道成菩提,具无所执,具无所在。咱们这个的文字,你单举个六尘境界,其实包括一切法了。菩萨有,佛有给须菩提作了解释。为什么我说菩萨布施的时候,不要执著,不住相呢?因为若一执著,他那个福德就不广了,若是不执著相呢,那个布施,那个福德不可限量了。所以我们做任何的事,要跟自己的心结合,这个心不是妄心,是我们自己的真心啊。

  所以我们在施舍的当中,它的体性是空的。咱们金刚经就是讲空的。这体空啊,体空。因为在这个不住相的布施,这一段文,应无所住行于布施就是不住相的布施。换句说法,就是不执著而去布施。若是不住相的布施呢,这个福德智慧啊是不可思议的。那么凡夫想法就是恰恰相反的,如果我什么都不执著,那不是什么都没有了吗?你那个没有错,可那个有不是真实的。我们现在只是执著这个有。布施有大小。乃至有能施的人,有受施者,还有所施的物,这都是有相的。有相的就有局限性。无相的有局限性吗?我们外头都是虚空空有局限性吗?我们修个真如寺就不同了。有局限了,这个圈里的就是真如寺。能够尽虚空遍法界都是真如寺吗?

  但是真如寺的这个真如啊,可就是这个意思。真如就是我们讲的无相,真实不虚,如如不动,是这个意思。那是不是我们住在真如的里头就是真如了呢?住在真如里头的不是真如,把真如变成假名。真如不是真如,是假名。这个道理你一定懂。所以我们在一切相法当中,只要你不执著,法法皆真如。问题就在你执著。为什么要执著?因为我们有惑、有业,所以他就执著了。没惑没业了自然不执著了,我们大般若经六百卷,也是从色声香味触开始,一直到佛的菩提佛果。都是讲“不住”。就讲这个意思,翻来覆去,讲空都讲了二十个空啊。一层一层的不同。现在我们是浓缩了,缩成金刚经。我们这个才三十二段,一段一段的,这单举一个做好事,帮助别人,施舍给人东西,但你施舍给人东西,没有一个能感觉的。能施者我是能布施的,还有一个受施者,还有中间有一个施的东西物质,这三样东西之中,这叫三轮体空啊,空还有个边际吗?所以你心一不执著,这功德就大了,无边无际。

  可菩萨终日在布施,不见众生相。像我们禅堂的师父,终日的参,参什么呢?参真理啊。什么是真理啊?性空就是真理。所以说我们禅堂,禅堂的上面都有一个匾:“此地选佛场”。这个地方是选佛的地方啊。谁要见性空了,谁就成佛了。此是选佛场,心空及地归。你心空了吗?空了你就成就了。各个经论都是这样说。因此,在你遇到任何事物,都应当如是观。所以菩萨在行布施的时候,不作布施相。就是不执著,忘我,没有能施的。忘物,没有能施的物质,没有能施的东西啊。忘受施者。无有能施,无有受施,无有所施之物,这三种叫三轮体空。就是一切无住。这种行布施的,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啊。那我们修行也如是,没有我一个能修行的人,没有所修的法。没有能修所修,也没有个成就,也没有个什么不成就。就是在一切处就是照,而不是执著分别,不是糊里糊涂,这么说不是糊里糊涂啊!是清清楚楚,明明了了照见。我们每位道友都会念《心经》,《心经》第一句话就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所以说那个“照”字就是一点分别含义都没有,我们最大的毛病在什么呢?就是爱分别,这一分别可就错了,达到无分别时,读那个《华严经》说:“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广大把任何事物把它扩大到尽虚空遍法界,这就是广大无尽。大是究竟,无穷,这个经上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降伏你的心,你做任何事不要有局限,不要有限量,把你心降服。为什么?佛这段话告诉我们你一住可就是妄啦,无住才是真的,一住相就执著了,有相啦。有相,随便你相好大还是有限的,有穷啊。不住相,这就是“云何住心,云何降服其心”,不住相就把心降服了,妄想就没有了,超然一切事物之外,这叫无住。

  又说我们布施,一定要有个东西施给人家才叫布施!什么?凡是你施舍给人东西都是六尘境界相,一有相就离不开色声香味触法。那不住相呢?就是清净。你做一切事,不起执著就等于说诸法皆空,就是万法空寂的意思,你一执著,一有相,这个境界性就没有了,你不著相,内里头没有贪爱,外头所行的布施,也没有贪爱,也没有能施、所施的,内心跟外境二个都相应了,这个布施的福德无量无边。我们拿物质说,这个人到真如寺里头,布施一块钱,那一位布施一万块钱,在相上说这一万块钱怎么跟一块钱相比呢?那一万块钱又多又大,应该是功德就大,但是人家施一块钱的人,他不执著,什么心都没有,舍就舍了,没有能施,没有受施,也没有一块钱的相的计较,但是舍一万块钱的,他有计较,我供养这么多福报一定大,但是这个福德没有施一块钱的福德大,什么原因?不从物质来计较,是从他心来计较,他这一块钱,他无心,咱们经常讲无心道人,他没有能施的人,也没有受施者,也没有一块钱或一万块钱这个所施的物,这叫三轮体空。

  佛在世的时候,有个贫穷女人,很穷很苦,没有钱,什么都没有,突然捡到一枚金钱,捡到一枚金钱过日子,把它换成生活的物质她可就能过半年啦,她没有,她突然生起来发大心啦,为什么人家那么富有,我这么穷困,我就多生没有布施过。她就把捡的这枚金钱到油铺里去买油,准备供养佛,那时佛在世,准备到祗园寺祗园精舍啊,供给佛灯的油,她到了油铺,油铺看这个女人很穷啊,看她穿的也没衣服穿,就说:“你把这枚金钱换成物质够你半年用啊,你为什么都买油啊?你不吃饭了?你还做别的不?”她说:“不,我这油不是我用,我是供佛,因为我所以穷,过去我没有供养过三宝,我没有修福。”那个卖油的老板很感动,说:“你要买油,你也得有个家伙,我把油给你搁到什么地方?好啦,我给你一个盛油的油具,那个油是你的,油具是我的,你去供养佛吧!”

  这个贫女把这个油拿到了佛殿里头,祗园精舍就把油倒进一个灯里头。这一天赶上波斯匿王也供养佛,供养油灯,拉了多车油,把佛所有祗园精舍的灯都换啦,存了好多桶的油。那贫女这一点油只能添一个灯啊,那波斯匿王能添多少千盏灯啊!这个当值的目犍连尊者,第二天早晨要把这灯全熄了,晚上才点。在熄灯的时候,其他的灯目犍连一吹就熄灭了,只有贫女供养的这盏灯,他就灭不了。目犍连尊者他是神通第一,他用他的神通力来灭这盏灯,也灭不了,越灭越亮。正在这个时候,佛就出来了,跟目犍连尊者说:“这个你灭不了,你二乘人啊。阿罗汉的神通,这个是竭净施。”什么叫竭净施呢?说她全部的家产全部的家业就在这一盏灯上,她把她所有的都供养了。佛就见这个贫女,为她说法,一说法她就证得了阿罗汉果。这个就是竭净施,供养的功德大小,这个标准在什么地方?不是在物质,是你供养的心。所以每个道友供养师父也好,供养寺庙也好,你要有一个清净心供养。师父受你的清净供养,他容易成道,也清净。寺庙受你的清净供养,寺庙能发达、发展,这叫入世。

  因此,佛给须菩提说:“你想过没有,东方虚空可思量否?”“世尊”,须菩提说:“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否?”佛问须菩提说:假使你不住六尘境界的时候,你那个功德大得很,一住六尘境界的时候,功德就小了,佛就说个比喻,说须菩提你往东方看,所有从此地到东方,所有虚空,你能够思量虚空吗?好大,多少不能思量的,须菩提言:“否也,世尊,这个不可能思量。”说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东南西北,东北西北,四维就是八方,这个虚空可思量不可思量?一方不可思量,其他方更不可思量。“否也,世尊”,须菩提答不可思量,佛就跟他说啦,须菩提,菩萨以无住相的布施,福德亦不可思量。这个我们就学会了,在我们做任何供养布施的时候,你不著,没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四相不著相,也不著物质大小,也不著物质的好坏,长短,方圆,一切无住,在这种供养布施时,那个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你应该这样来受教。说我这样教导你,这样去做。

  因为这个道理,这段经文也就是说:在你行布施的时候,不著六尘境界,不住在有漏的分别,不论你供养的物质多少,你不去分别,以清净心,了解诸法空寂,以这个意思来行你的布施也好,持戒也好,禅定也好,那功德不可思议,因为你内里头没有贪爱,没有需求,这么个心而行的布施是清净无染的,内心跟外所施的物,内外相应,那你内外相应,你所作的这个福德也无量。看人家做一个错误事,就说看一个恶人做恶事,在自性上头,体性上头没有分别,你不去计较,不去分别不见其人之过,这叫离相真如。

  在法上离开这个相,依佛所教去修行,在你自性上没有能也没有所,心无能所,这个善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假使说我们修道的人心里头有我是能修的人,又有所修行的法,有分别,这个善业很小,这个功德呢也不大。不过在《金刚经》上说,这个不是善法,能所心不灭,你解脱不了,你进入不了般若。因为你学《金刚经》,念念得具足金刚般若的智慧,用你的金刚般若的智慧,所做一切事不论大小,他的福德就是无量的。这样修,感到一切天人恭敬供养,我们举例来说,就我们现成的:我们是禅宗道场,不礼拜,不念佛,一心追求本性,达到真如的理体,能够到了心无能所,也没有我能修的,也没有所修的,但是你念念可行的是般若智慧。

  咱们讲金刚般若,这个智慧是不可思议的,在这个我们修禅宗的道友们心里头没有什么福德智慧相,没有这些个分别心,比如有时我们说“问话头”这句,在你问的时候是过程,修行过程,这就一般而已,但你成就了可就是真正般若智慧了。而我们坐一支香,说禅门一支香,顿超直入立证菩提,就这么一支香,你坐这一柱香时光,等你香还没点尽,你就开了悟了,顿超直入立证菩提,这个功德跟虚空可思量吗?看着你也没拜佛礼忏,但是你修行的是般若智慧,念念行的是般若智慧,般若智慧有限量吗?这个福德有限量吗?如果依有相法,拜佛,礼忏,讲经说法,这些有相的啦!反之,那么禅宗坐禅的人该饿着了,没人给了,事实上是这样吗?确实不是这样的。因为你那修行直达般若,那个福无量无边,这个拾不住相,这种修行是不住相的布施、不住相的修行。

  说到这儿,佛就问须菩提:须菩提,于意云何呀?佛就跟须菩提说:我跟你讲了很多了,你有什么想的?

  东方虚空可思量否?

  否也,世尊。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否?

  否也,世尊。

  佛就问须菩提:你往东方看,东方所有的虚空,大呀小呀,多啊少啊!你能思量这虚空大小,长短方圆多少吗?虚空怎么思量啊?须菩提答:

  否也,世尊。

  这些不可思量,东方如是,南西北,这东南西北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可思量啊?

  否也,世尊。

  虚空是无相法,无相的怎么思量它大小,怎么思量它长短方圆呢?不可思量。佛说这个意思就比喻来显什么呢?菩萨无住相的布施,主要是显菩萨无住相的布施。这个福德可思量吗?无住相的布施,就象观东西南北方四维上下的时候,虚空一样的,这是不可思量的,但是我们众生心啊,在他布施的时候想的很多,不是这种无相布施啊。有相的,有求的,求升官啊,求发财啊,求吉祥啊,求病苦好,求得很多,非常局限,局限就求得很小,并不大。佛说这段经文,说你做任何事情不要去计较,斤斤计较,应该是放下,无住。布施如是,持戒也如,禅定智慧都如是。不要执著去抓,应当无执著,无执著不要用很多心计,就做一个无心的道人。

  因此啊,佛就跟须菩提说:无住相的布施它的福德是不可思量。佛就告诉他:须菩提,一切菩萨都应当这样的,依我的教导来住你的心。这段经文说得很清楚,虚空是没有边际的,你不能度量虚空的大小,长短,方圆,多少。谁能把虚空来定吗?这段经文就告诉你:菩萨布施,施舍,无住相的布施,那功德就象虚空一样的,它是不可度量的,凡所有相都是虚妄的,也都是有限量的,那虚空就没有限量的,没有形象就没有限量,没有形象怎么说它长啊短啊多啊少啊?根本没有形象,心放下,不著一切相,把那心啊,它有好大呀,广大如虚空,虚空有好大,心也好大,虚空不可限量,心也不可限量,这样来布施,来布施。

  再有,一切性,个个都有各个属性,但是以佛性为主,我们的人性,佛性,是一个性,只要它有形象就不大,说这片山大不大?不大!有形象的都不大,因为它没有虚空大,虚空无形象所以才名大。你的心只有空了,那才叫大。我们坐禅堂的道友,煅练这个心,让它空,广大如虚空,锻炼这个心,一切无有、一切无挂碍,心空及地归,就成了佛了。没有虚空,没有形象所以叫大,但是一切诸法之性,性有形象?性可没有,性是一个,但有形象的不名为大,性就大了,咱们说佛性,佛性是不可限量的,所以佛性为大。在这虚空当中,这虚空中能分东西南北吗?说这是东方的虚空,这是北方的虚空,不能分吧!虚空有住相吗?虚空也没有住相啊!

  再说,虚空也没有什么解脱不解脱啊!所以我们作意之相,虚空也没有住相啊,但虚空也没有什么解脱不解脱啊,所以我们的人跟诸佛体性,人性跟佛性是一体的,这个体上没有人也没有众生相,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有这四相可见吗。众生性、佛性是一个,性体只是一。所以说我们布施只是供养,于你这个虚妄的假心、妄心有东西南北。有什么叫合理的,有什么叫不合理的,你分辨它的大小长圆,你施舍一个众生,施舍一百个众生,施舍一万个众生,全是众生。一个跟万个全无分别,我要供养一万个人比那一个人功德大的多,供养一个人功德能大吗!但是你已无别心,不生妄心,一个人比那一万个人功德还大。什么原因?大家去参去吧!

  在理上任何事物都不存在的。理上本无,在事上具体的就有了。你分别这是南方、东方、北方,但虚空有分别吗?有什么南北东吗?形容我们的自性、它是没有障碍的,不分南北东西的,就是这个含义。拿这虚空来作比较,让我们在一切事物上,就是就把它,我们那个法界性,像虚空一样,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就这个含义。因此,佛说完这个就要他如理的见真实相。佛就跟须菩提说: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否?上头前文所讲的是不可住相,佛又怕人家怀疑,那既然不住相了,还要成佛做什么,成佛有相没有啊?佛相跟人相有区别没有啊?因为佛恐怕众生有这个怀疑,所以佛就问须菩提。说你怎么想的,在你思想怎么想?可以身相见如来吗?问须菩提。色身都是有相的,法身是无相的,色身是四大和合的,是父母所生的身体,是我们肉眼所看见的。

  法身可没得形象啊。法身大小长短方圆,青红赤白有吗?法身没有一切相貌的,不是肉眼所能见到的,慧眼才能见到。慧眼才能见到佛的真正的法身。佛的法身不是色相,也不是青红赤白,是见法身如来,法身的量有好大,虚空有好大,法身就有好大。因此佛讲佛身来问须菩提:说你是不是以色身来见如来?看见如来三十二相?因为凡夫都有色身,你看如来是不是也这样看呢?须菩提就答佛所问:否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色相不能见如来,什么缘故呢?那个时候须菩提已经相当开悟了,开悟了。说了很长了么,辩论了很多了。他知道了。知道什么呢?佛所说的身相啊,不是身相,佛所说的身相既非身相。佛说你说对了。

  佛就告诉他说:凡说有相,皆是虚妄。只要有相法都不是真的。什么才是真的呢?要见诸相非相才能见如来。所以这个大家应该要清楚啊。色身就是有形有相,我们现在这个色身眼六识,法身是性,一切的善恶是法。不是肉身的相。他不由于色身、法身,若是转了色身,什么都删除了,法身清净,色身也不会做恶去。凡夫,就是我们这些个凡夫,在迷的人,只见到佛的色身,只见一切的色身。所以见色,有形有相的。他不能见到无相的法身,这个问题是形容词。我们前头讲布施,有执著心的,有形有相的,他能够行无住相的布施吗?他能够行平等心吗?不能够。为什么?他有分别心,有色相,有多少、大小、长短、方圆。

  因为他有这个分别心,以为供养诸佛的功德大。他施舍给穷人——那些个是造业的众生,他该受报,他造了业了他该受,以为功德小,他这样的心情,能够平等吗?能够把诸佛跟众生平等吗?但是,佛教授我们,众生心,众生的法身跟佛的法身无二不别,众生心跟佛心只是迷悟差别,原本一心,迷了就是众生,迷得深,堕落就深,迷得浅堕落就浅。当你行无住相布施的时候,把一切众生看成与诸佛平等;平等,因为咱们这里讲的是般若波罗蜜经,般若波罗蜜经呀可是在般若波罗蜜上的平等;平等,因为一切众生的真性跟佛的佛性同一体故。众生的心性真性本来是清净的,没有秽也没有垢。是没有垢秽的,也是具足的妙用,只是在迷,这叫在缠真如。真如在缠,没有显现。如来呢,是出缠真如,如来显现的是化身。因此来说一切诸相,佛身也好,众生身相也好全是虚妄的,不是实在的,所以你能够见到的诸相,一切假相,知道它是非实的。要明白了佛所教授我们的无相真理,无相才是真的。

  须菩提向佛言。说到这啊!须菩提向佛表达了:世尊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否?世尊像你说的这一段话,众生能信吗?有没有众生,听到如来的教诲——这些言说章句,他能生起来真实的信心?能吗?这是须菩提反问佛说,有没有这类众生,听到佛说这些言说章句而生起实在的真实的信心?能信与不能?这是问话!须菩提听到这个他有疑惑,他说,佛说你说这个法,众生能进入吗?这种法是甚深难解的啊!那末法时代的众生,根基下劣,智慧咸少,怎么能信入呢?这是须菩提怀疑。事实呢?事实还是有信入的,像我们大家都信,起码能信,因为佛说的是真实的。佛告须菩提,莫做是说,说你这个说法不对,如来灭后,后五百岁——如来灭度之后五百年,就第一个五百年。

  佛灭后五百年,这个时候有持戒的,有修福的,能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但是啊,能信的这个人,不是于一佛二佛三佛四佛五佛而种善根的,这是善根很深厚的,它已经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说这一类众生,他是在无量千万佛所种下的善根,他对这种甚深的法义,能够信,虽然其义甚深,这叫空义啊,能够信空义,不怀疑。须菩提问,像这种真正的空义,实在信解的人很少了吧,恐怕在这里没有。佛跟他说:不然。在我灭后五百世,有持戒律的,修福德的,他在我这个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他认为这个是真实的,那么这个人,也不是普通一般的没闻佛法没种善根的人,说这个人不是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种的善根,他经过千万佛所所种的善根。

  须菩提问这个见如来的是非相见如来,不是从相好上见如来,所以须菩提生了疑惑,说这种道理甚深啊,是不是生信的人很少呢?因为实信的众生,他是在远佛法当中,不是契合实相的,那么在末法当中,契合实相的很少,实信的人很少。佛答复他,佛灭后五百年,有些持戒修福的人,他还是能生起来真实信心,真实地信。为什么!这个能信的人是善根深厚的人,不是一生两生,它已经在千万佛所种了善根,但是这个说的时间是在佛灭后五百年,那么现在我们这个时间呢,佛灭后两千五百多年了。在我们算的时候,我看我们记载上是三千多年了,实际上从印度算起的是佛灭度后两千五百多年,现在是五个五百年过了,是不是还有信这个金刚之法的,实信这个稀有之法的,就像我们大家,现在信不信?

  若没学习的时候或许信中还有迷惑,但是我们要把金刚经讲完了的时候,我想我们大家对这个金刚经的信心啊,能升起的。那我就要求,在我们讲金刚经的时候,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如是信解。如是信解,这个如是信解呀,就说你要产生真正的正信,从体上去信,不是生灭现相上去信,我们的体是无生无灭的,但是我们现在距佛的时候已经是两千五百多年啦!另一个计算方法,已经三千多年啦!我看我们这记载上,钟啊!或者什么标字记载,都是三千多年啦!在世界公认的佛灭度后两千五百多年,在这个时间,那么现在能够有机会、有因缘,大家共同来学习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已经很难!很难很难的,能有这个机会学习已经很不容易了。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