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就会自在 放下,就会自在
若悲心庄严,则为人中天,
若人无悲心,是则常贫穷,
若人柔软心,调伏如真金,
若悲在心中,此宝无穷尽。----《正法念处经》
门里门外
云门禅师去参访汾阳无业禅师,到了道场正是薄暮时分。云门使劲敲门,好半天知客师父来应门。云门道明来意,抬起一脚正跨入门槛,知客师父出其不意用力关门,把脚压在里面了。
“哎哟,好痛!”云门禅师叫着。
“谁在喊痛呀?”知客师父佯装不知。
“师父,是我啦!”
“你在哪里呢?”
“我人在外面。”
“你人在外面,怎么会痛呢?”
“因为你把我的脚关在里面了。”
知客师父一听,大喝一声:“你还有里面、外面啊!”
云门禅师被压断了一条腿,却截断了虚妄纷纭的世界,证悟了内外一如、平等无二的道理。
每一户人家都有门,门里门外大不相同。门,要遮风避雨,保障居住的安全。家是安乐窝,家里的东西都是我的;门外风雨满天,门外的东西属于他人所有。
陶渊明在《归去来辞》说:“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门,要可关可开。开门迎客,开门就教,开门才能走进社会,开门才能走人人群,开门才能走向世界,才能走往未来。
佛教的门很多,华藏玄门、不二法门、无边法门、佛门广大、普门大开;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接引各式各样的人等,佛门普为一切众生而开,但是有人急急忙忙走进山门,过不了多久,又急急忙忙走出山门。所以在寺院的山门有一个对联写着:“问一声汝今何处去,望三思何日君再来?”横批则是“回头是岸”。
有形的门再怎么多,再怎么开,如果心门不开,宝贝不得进来。在佛光山的不二门有一首对联说:“门称不二,二不二,俱是自家真面目,山为灵山,山非山,无非我人清净身。”
门,当开则开,当关则关。尤其我们的六根门头,更要时时把守好,所谓“六根门头尽是贼,昼夜六时外徘徊,无事上街走一回,惹出是非却问谁?”心门不关好,小偷进来,盗走功德法财事小,有时惹祸上身,陷入绝境,万劫不复,岂能不慎?
·佛光莱根谭·
用法印来抉择是非,用空理来体会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