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法师对戒的开示

2022-01-11 星云法师

有的人因为怕持戒不自由,怕犯戒,就不敢受戒。其实,在佛教里面,戒律包括的范围很广。持戒个人可以升华,可以净化,可以进步;假如你犯戒了,也有很多的方法让你减轻,比如,忏悔就可以消灭罪业。你说我干脆就不去受戒,也不会犯戒了。你不受戒,你违法、犯法难道就不会失去自由吗?牢狱里的犯人都是没有受戒,但是他们犯法了,一样要受法律的制裁。戒律的意义是自由,比方说:佛教里面的五戒――杀盗淫妄酒。我不杀生,尊重你生命的自由;我不偷盗,尊重你财产的自由;我不邪淫,尊重你身体名节的自由;我不妄语,尊重你名誉信用的自由;我尊重你的自由,当然我自己也获得自由。所以受戒就是一种尊重、自由。我们一个家庭有家规,一个国家有国法,当然我们信仰一个宗教,也有戒律。在家有在家的戒,出家有出家的戒,甚至于身分不同:男众、女众、沙弥、沙弥尼都有不同的戒律。国家既然建立了法律,宗教为什么还要有戒律呢?法律是从外面限制你的、强迫你的,你犯法了,它就要制裁你;佛教的戒律它不是勉强的,是自己心甘情愿的,是自我要来受持这个净戒的。一个是从外面的要求,一个是从内心自我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佛教是哲学之母,可以补法律之偏。法律防患于已然,就是已经犯罪了,法律来制裁;佛法防患于未然,就是还没有犯罪,佛法功用很大”。在世界上各处旅行,我遇到一些警察,也跟他们开玩笑说:“你是警察,我也是警察,你们警察,人家犯罪了,你可以制裁他;我这个警察是叫人不犯罪,如果我的力量不到,他没有依照我的意思做,那就劳驾你们了”。戒律它就好像是一个老师,所以释迦牟尼佛,就告诉我们:我在世的时候,我是你们的老师;我灭度以后,以戒为师。戒好像明灯,灯光所照,破除了黑暗,我就认清了各种事情、物品、谁是谁非。戒律又好像是一个轨道,就好像是航空的航道,船只也有船的海道,高速公路也要有规则,你依照铁道、规则行走,你必定是安全的。戒也好像城墙一样,外面的坏人、敌人,我有一个阻挡,不让他侵犯到我的安全;戒也好像我们出去旅行,带一个小水瓶,过去古人带一个水囊在身边,焦渴的时候,它像甘露一样,可以滋润我们;戒也好像是花蔓、璎珞,可以让自己更庄严、更美丽,你持戒的人,表示有道德,有规范自己的身心行为的正当,获得世间上人的尊重。戒又像船筏一样,我们乘着戒船,可以到达我们的目标,不会受到危险。所以持戒,有百般的利益,没有丝毫的害处。假如说,我犯戒了,我认错,就等于这个衣服肮脏了,我用水洗一洗。我犯戒了,我可以忏悔嘛,就让我恢复清净了。犯戒也不要怕,在佛教里面,有的严重的戒条,象杀盗淫妄,你要想违反它,那还不容易呢。所谓杀――不杀生,它指的最重要的意思叫做波罗夷戒,叫不杀人。你们各位大家敢杀人吗?你说我人虽不敢杀,但是对于一些小动物,蚊子、苍蝇、老鼠,我会打死他们,那许多的蚊子、蚂蚁、老鼠,跟杀人不一样,你纵然有犯错,那个罪很轻,叫做突吉罗,那个可以忏悔的。当然对于受过戒的人,对于蚊子、蚂蚁、蟑螂平常可以防治,不要无明的杀生,纵有了,可以驱除,也不必杀生。你说不得已我杀了,你认错,说:“对不起,我错了,我今天打死一只老鼠,打死一个蟑螂,罪过罪过。”我想,你的罪过即刻就减得很小。假如你不知道忏悔,我打死一个蟑螂,再打死一个;打死一个老鼠,我还要再打死一个,我想那个罪过就不一样了。我常举的例子,比方说,一个出家人,更应该持戒,不能喝酒,不能吃肉。不过假如说,一个出家人,他又喝酒,又吃肉,我们看到他:“哎呀,这个出家人,罪过罪过”。但是,这个出家人在喝酒,他有惭愧心:“哎呀,惭愧惭愧,我都出家了,还喝酒,还吃肉”。这个罪过可能就小了很多;我们平时没有受戒,这个酒,“来一杯,再来一杯”。我想,其罪过谁大谁小,就可想而知了。我的意思是:“受戒让我们清净、安全,对于规范我们的身心,有很大的利益功用,不要怕受戒。”甚至于再明白说一句,宁可以犯戒,也要受戒。你不受戒,没有得度,没有灯光,没有船筏。你受戒了以后,如果犯戒了,你可以自我更新。

不受戒,也是可能犯法,一样有罪的;受戒以后又犯戒了,虽然轻微的戒律可以忏悔,当然还是很遗憾的事情,不过在佛经里面说:“破戒不是很严重,破见很严重,思想上错误了比较严重。”因为破戒可以忏悔,破见――思想上的错误,是不容易忏悔。即对自己所犯的错误,不认为是错了,不认为是犯戒了,因而不容易忏悔。所以历朝以来,就是政治上的所谓政治犯,思想问题,都比较严重的。什么叫做破见呢?例如是说:吃荤,这个不是人类的一种很好的习惯,你象现在,注重环保,注重生态,像欧美进步人士,他都很喜欢素食,他不是站在宗教的立场上,在他自己觉得人性的发扬,应该要素食,尊重生命。现在我们不容易一下子实践这个素食,喜欢荤食的。你喜欢荤食,你可以吃,甚至糊里糊涂的也吃,这个罪过比较小,假如你说:“哼!这个鸡、鸭、猪、羊,是天生就是给我们吃的,这就是见解的错误。”因为你说,猪、马、牛、羊是天生来给你吃的,假如老虎、狮子吃人,他也说:“你人天生是给我们吃的,你认为合理吗?”也有人说:“佛教讲因果,杀鸡,来生变鸡,杀猪来生变猪,那我就杀人,来生不就变人了吗?”象这一种就是叫邪见。佛教讲的因果,罪业关系不是这样说法,你给我一拳,我也回你一拳,你给我一个巴掌,我也给你一个巴掌。它这个心意,各种因缘关系,错综复杂的内容,不能不顾到。有人又说:“受什么戒呀,心好就好了,心好不必受戒。”这也是邪见。你既然心好,为什么不受戒呢?也有人说:“与其受戒犯戒,不如不受戒。”受戒、犯戒,好像衣服有了污点;你不受戒,好像麻布,肮脏了,你不以为是脏,认为是当然的;衣服上如果有了污点,觉得脏了,其实轻重关系不一样。有一些不如法的出家人,常常不修行、行道,到处只会化缘。可是有一些不明理的信徒,以为我慈悲,就布施。还要说:“真施主,不怕假和尚”。你这个真施主不怕假和尚,你知道不如法的布施、结缘,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罪过的。所以因此,见解上的愚痴,比破戒还要严重。

现在佛教里面,过去的戒法,象五戒:杀盗淫妄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好像都是消极性的,这在佛教里面有个名词,叫做“止持”。就是禁止你不可以做。另外有一个叫“作持”,要你做的。在佛教里,有七佛通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问鸟巢禅师:“什么是佛法的宗要?”鸟巢禅师就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是一个大学问家,听了以后,就很不以为然,说:“这个两句话,三岁儿童也晓得,有什么了不起的。”鸟巢禅师就说:“三岁儿童虽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懂得没有意义,做到才是要紧。各位如果对佛教名词什么叫做“止持”,什么叫做“作持”,不容易领会的话,你只要记住:“诸恶莫作”是止持,“众善奉行”是作持。比方五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忘语,不饮酒这个是止持,这个好像消极性的;不过,它后面的,不杀生还要护生,不偷盗还要喜舍结缘,不邪淫还要保护人家的名节安全,不妄语还要赞叹歌颂,所以它有作持的积极的戒律,那我们更应该奉行。佛教的戒律,它有三个方面的层次。第一个层次叫做摄律仪戒,你这个人,要有基本的行为、道德,端正。所谓:非礼勿视,非礼不听,非礼不做,这叫摄律仪戒。再高一点是摄善法戒,要去做一些好事,与好事相关的,修桥铺路,广结善缘。再高一点的,叫做饶益有情戒,我要救人、救事,要为众生的这个家国、生命去保护,饶益有情也是有层次的,但是,一些持戒的人,也遇到一些令人灰心的事情,所以好人难作,善门难开。像有一些假借慈善之名来骗人;有时候,你在路边,有假车祸,你救了他,他还赖你。如果你遇到这许多事情,有时候灰心是难免的。所以佛教的戒定慧,你光是没有智慧,做一些错误的好事,把刀借给人家去杀人,这个也不对。所以有的时候,戒定慧要互相的能可以调和,在这个世间上,眼看到的是好事,实际上是坏事;你说坏事,它也是好事。假如,父母打骂儿女,打骂儿女这个不对,但是他希望儿女成才,给予他一些教育,你能说完全不对吗?所以持戒还是由智慧去分别是非善恶要紧。

性戒――本性能时开、时遮,这个也是要有智慧,看看小乘的戒律、大乘的戒律,小乘的律仪戒不可以犯就不可以犯,大乘的饶益有情戒,为了利益有情,利益大众,自我牺牲生命都在所不惜。关于酒,最好是不要酗酒、劝酒、醉酒、酿酒、贩卖酒业。不过现在比酒罪过更严重的是毒品,不饮酒戒,现在应该叫不吃毒品,因为这个毒品,它危害到国家民族健康,毒品染上了以后,家族的好的名誉都让你毁了,金钱也花光了,你的品格也坏了,所以防止毒品更重要。

杀生与杀心,好像现在的妇女堕胎,这个可以不可以,妇女为什么要堕胎呢?她爱自己的儿女都来不及。但是你要替她想一想,她或者被人家强暴了,她要生下坏人的种子,他不甘愿;她如果怀孕的是一个畸形儿,你叫她生下来以后,你叫她一生一世都陪伴着这种残障儿女,要几十年。我们一些宗教的卫道人士都说,不可以堕胎,可是,你要替妇女她的利害关系去想一想。所以,我平常对于这许多问题,我觉得是非得失,应该由母亲来负责。像现在的医学上,为了实验药品,就拿很多的小白鼠做实验,有一些佛教徒的儿女在医院里面,就觉得我们能够去杀生吗?所以这个就讲到,杀生,你有没有杀心。如果你有嗔恨心,要置它于死,那可是犯戒的;你有大愿心,救人、救世,这个有慈悲的杀,不是嗔恨的杀,我想这个行为的后果不一样的。我有一次,到一个渔村的小岛,去成立佛光会。当地的人说,成立什么佛光会,佛教讲不杀生,我们这里都是捕鱼为业,假如说通通都参加了佛光会,不杀生,那么我们生活不捕鱼怎么办呢?我当时一想,哎呀,这个是个严重的问题,佛陀不舍弃一个众生,这许多捕鱼的人,难道我们就不要度他们吗?我当时对当地的人做了一个讲演,就算是有杀生的行为,不要有杀的心。说到杀生,像我们现在的火葬,一个人过世了,堆一堆木柴,给他火葬。我们知道,人的身体,人死以后,身体当中的许多微生菌没有死,木材里面很多的小动物――虫蚁也没有死,这样火葬也杀生了吗?甚至于你有病了,我要给你打针,把病菌给杀死,这个不是杀生吗?但是这个打针呀、火葬呀,没有人有杀生的心;佛观一杯水,八万四千虫,里面有很多的微生物,你喝水不也杀生了吗?以人为本的佛教,它一切心里活动的善恶,是一个分水领。一个老和尚,被土匪包围了,要把一个寺院的所有出家人给杀死,不过端了一碗肉,对这个老和尚说:“你很慈悲,如果把这碗肉吃了,我就不杀这些出家人。”老和尚毫不犹豫,把这碗肉吃了,你能说老和尚开荤吃肉吗?一个码头上集聚了好多人,要想过河,到对岸办事。船夫来了,就把放在沙滩上的船,推到水里面去,岸上的一些人,就上了船。岸边还有一些人,等着下一趟船,再过去。这时岸上的人,就看到,船从沙滩上推进水里时,压死了许多的小鱼、小虾,岸上的人当中,有一个秀才,就跟一个出家和尚说:你看到了吗,这个船夫把船推下河,压死许多小鱼、小虾,这个罪过是船夫的罪过,还是乘船人的罪过?你们大家知道,这个问题难回答。这个出家人有禅法,他就说:“秀才,这是你的罪过。”这个秀才一听,岂有此理,怎么会是我的罪过?这干我何事?这个出家人说:“因为你多管闲事,才有你的罪过”。所以很多的事情,不是完全讲理、论道能讲清楚的,多管闲事也是不对的。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戒律上有很多问题确实是用凡夫的知识、说法很难搞清楚的。所以印度的戒律,到我们中国来,像百丈禅师,聪明的不得了,他知道戒律很难做事,他就建寺庙,立清规,用中国的清规来代替戒律。

传统的戒律,有很多是值得我们现在实践的。关于人间佛教,我们提倡现代的戒律,尤其是五戒,杀、盗、淫、妄、酒,基本等于儒家的五常--仁、义、礼、智、信。不杀生即仁,不偷盗即义,不邪淫即礼,不妄语即信,不饮酒即智,就是清醒。所以我们也好像实践儒家的人间思想,当然人间佛教不是这么简单。比方我们对家庭重视,全家人视人如已,夫妻要互信互爱,婆媳之间共识要紧,兄弟之间要亲如手足,朋友要守信,工作要负责,对社会要守法。所以《人间佛教的戒学》,在我这一本书里面--人间百事、人间一百二十问题、七灭净法,就请各位大家耐心的看一看吧。

我也学习百丈禅师,用制度来治理寺院,用戒律作为个人修身的基本(规范),像现在我们完全讲戒律,像沙弥戒,一个佛教的沙弥,他就有一些不作持金银宝物,身上不可以放钱,我们现在不是完全行脚走路,要坐公共汽车,要坐船,要坐飞机,要去买票,所有的戒律和现在这个时代、文化、风俗不一样了,我们不要去碰它(戒律),我们用制度来补充。各位在今天分给你们的《人间佛教戒定慧》这个手册里面,第十六页,有讲到佛光山的制度,我略举几例:第一,不可以私自化缘。佛教化缘为公共的事业可以,私人不可以;不私建道场,为大众共有建道场可以,不是为自己私建寺庙;不共金钱来往,就是我和别人,尤其和信徒,我不借钱给你,你也不跟我借钱,因为没有借贷,保持我们僧信彼此的友谊。金钱就是布施的,施舍了就不是我的,就没有纠纷;不私交信徒。我和信徒建立的都是佛法的关系。没有私人的交往。我常看到有某一些少数的出家人,送一点小小纪念品给人,这是我送给你的。私人建立了多少的关系,以后怎么样子来回报呢?像佛光山的各个寺庙的住持,经常要从这个庙调到那一个道场,由于他们平常都没有私交,很容易调。如果私交多了,信徒是我常常供养饼干给你,供养水果给你,我供养你红包,等于土地公,我投资很多在你身上,你忽然调走了,以后我在这里的优待都落空了,这个是不对的想法。

不可以私蓄金钱。你说我的父母给我的钱,我过去在家既有的金钱,我怎么办呢?可以在我们的常住道场寺院里,有一个叫福田库,我把钱通通存到那里,你说几百、几千,都不要紧,不会有人要你一块钱,那个是常住替你保管,所以等于阳光法案,是公开的。如果你有钱存到银行,借给信徒了,收利息,那个会出问题的,那个都是违反佛光山的制度。

第六,不私收徒众。你看像佛光山的慈惠、慈容法师,都出家五十年以上,他们没有徒弟。徒弟、弟子常住有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因为如果私收徒弟,师父没有争论什么东西,徒弟就有争执:这个是我师父的,那个是我师父的......败坏的风气由此开始。

第七条,不夜宿俗家。出去晚上不住在俗家,要住在道场里。假如出去没有道场,一定要两个人结伴而行。

第八条,不准私造饮食。你如果有病了,要吃什么,我们有专门为你服务的,你不必自己煮什么汤药等等。一私开伙食,我想这个团体的纪律就难以维持了。例如像佛光山的长老,几十年了,他们都跟大众过堂吃饭,一饭一菜,非常简单。另外,象佛光山,有地位的、有权力的,不可以管理金钱,管理金钱的出家人,他地位必定不高,没有权力。象这许多佛光山的制度呀,例如,还有信徒一些应守的人间佛教的戒律,像七灭净法、四句偈,在我们书里面八十六页,这些大家回去看了就会知道。

现在在中国到处传戒,一般在家的,实在讲五戒,是传两个小时,但是现在都要五天,主要是教你的规矩、礼仪。在家的菩萨戒,应该也是一两个小时,但是中国的传戒呢,五戒五天,加上菩萨戒,要一个礼拜。我知道,今年杭州,江苏的泰州,广东的广州,有好多的地方传三坛大戒,沙弥戒十天,比丘戒十天,菩萨戒十天,要一个月。这个也好,虽然受戒不需要那么多时间,不过这个戒的意义,规矩、道理,你不能不花一点时间来学习。所以在沙弥戒的十天,叫打沙弥,打骂教育;到了比丘戒的十天,要跪比丘,都是跪在地上,一跪几个小时;到了菩萨戒,过去要烧戒疤,现在已经废止了。像过去传戒最有名的--南京的宝华山,有一首诗,要受华山戒,扁担绳子随身带,打的是上堂斋,吃的是臭咸菜,出了灯油钱,蹲在黑地拜,要受华山戒,不发大心不能来。出家人受戒是很辛苦的,回想我们年幼时候受戒,有时候睡觉都睡不下去,只有侧身侧到里面,不让你有很好的享受。所谓:睡觉吉祥卧,吃饭五观想,洗脸两把半,衣单只准两斤半。尤其是用无情来对有情,对我们有情众生,它用无情无义,大慈大悲;有时候无理对有理,你要讲理,他就对你无理,把你的理打到没有了,在无理的里面都能屈服,你将来在真理的前面还不低头吗?

关于对戒的争议,印度的佛教,就是因为大家对戒律的意见不同,产生了很多的教派,佛教到中国来,也是为了这个戒律,好多的寺院之间,意见不同。比方说,南传佛教的偏袒右肩,他这个右面的肩膀露在外面,热带的地方可以,你像到中国,到寒带的地方,这个膀子露到外面都冻僵了;要托钵乞食,这个村庄都没有佛教徒,你托不到钵怎么生活呢?或者是八敬法,你说很多的伟大的比丘尼,有学问的,你叫她去尊敬年轻幼小的出家人,这个不容易做到。我觉得尽管有很多的不同,但不必争论,这个戒律不是要人家来奉持,是自己来实践的,我能做到多少,就做多少,不过佛教里面,重要的有一个叫讥嫌戒,倒是大家应该注意的。就是不要让信者对我们讥讽、怀疑、嫌弃我们,这个就觉得不应该。

关于佛陀制定戒律的因缘与过程。释迦牟尼佛曾经派他的弟子优婆离出差,到另外的地方办事,优婆离拒绝佛陀的命令,不去。佛陀就问为什么不去呢?他说,现在是雨季,我这件衣服潮湿了以后,又没有换的,因为只准我们有这一件衣服,所以雨衣穿在身上很难受,所以我不要去。佛陀也很有人情味的,答应以后可以储蓄一件替换;有一个信徒要供养一个钵给阿难尊者,阿难不在家,这个钵没有人,不可以隔宿的,佛陀为了阿难尊者,对于佛教的这种循规蹈矩特别开放,以后可以多一天的时间;罗睺罗年龄很小,晚上睡觉,有毒蛇在边上行走,后来佛陀知道了,哎呀,小孩子沙弥,应该由比丘来照顾,可以让比丘、沙弥住在一起。像很多的过去吃饭的时间,过午不食等等,后来都产生了很多的争执问题,让戒律就变得很复杂了。总之,我的意思,我们无论出家众,无论在家众,身口意这个三业,应该要守好。所以我觉得像佛光会提倡的三好运动,就是三条戒,不是五条戒,身做好事,口说好话,心存好念,能有三好,就是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