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是台宗之重要法门,为教理实践修行之骨架系对一切存在之三种观法,即空观、假观、中观称“空假中三观”依据“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贤圣学观品“从假入空二谛观、从空入假平等观、中道第一义谛观”而立为旨趣。是真空绝相观,二是事理无碍观,三是周遍含融观。六相、十玄、三观的建立阐发了《华严经》的法界缘起、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无尽圆融的教义六相、十玄是就所观的法界之境说的圆融三观是约能观之智说的。
三观(宗教三观)
三观是台宗之重要法门,为教理实践修行之骨架系对一切存在之三种观法,即空观、假观、中观称空假中三观依据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贤圣学观品从假入空二谛观、从空入假平等观、中道第一义谛观而立为旨趣。是真空绝相观,二是事理无碍观,三是周遍含融观。六相、十玄、三观的建立阐发了《华严经》的法界缘起、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无尽圆融的教义六相、十玄是就所观的法界之境说的圆融三观是约能观之智说的。
这种重重无尽、法界圆融的思想,虽说导源于《华严经》而实际为中国所独创它的法界缘起、一切无碍的学说大大发展了印度传来的大乘思想
空观
又云从假入空观。空是离性离相义。观一念之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称为空;由观一念空故而一空一切空,无假无中而不空;此因空、假、中三观能荡除三惑,以空观荡除见思,以假观荡除尘沙,以中观荡除无明,即毕竟空为空观。换言之:自世俗常识(假)进入宗教认识真理(空)为空观。
假观
又云从空入假观。假是无法不备义。观一念心具足一切诸法称为假;即由观一念假,而一假一切假,无空无中而不假;此因空、假、中三观皆能立法,以空观立真谛法,以假观立俗谛法,以中观立中谛法,三法皆立为妙假观。换言之,不留滞于空而进入佛智遍照之世俗境界为假观。
中观
又云中道第一义谛观。中即中正、泯绝二边之对待。观一念心,非空非假,即空即假,称为中;由观一念中而一中一切中,无空无假而不中;此空、假、中三观皆能泯绝对待,言空则空外无法,言假则假外无法,言中则中外无法,三者皆绝待为圆中观。简言之,不执空观、不执假观,以空假圆融之大悲菩萨行,为中道观。
圆觉三观
圆觉经略疏卷下,举出三种修观之精神状态,1。奢摩他,意译为止,即止寂义。欲求圆觉,以净觉心取静为行,而在染净等境心不妄缘,即是体真止,相同天台空观。2。三摩钵提,意译为等至。远离昏沉、掉举谓之等;令心平等安和谓之至。欲求圆觉,以净觉心知觉心性与根尘皆因幻化而有,遂起幻观而修,以除诸幻即是方便随缘止,能随缘历境而安心不动,相同于天台假观。3。禅那,意译为静虑。静即定,虑即慧。欲求圆觉,以净觉心不取幻化及诸静相,便能随顺寂灭境界,即是息二边止,能不分别生死、涅盘、止息、有无等之二边相。相同天台之中观。
又宗密大师将上述三观,依次称为泯相澄神观(静观)、起幻销尘观(幻观)、绝待灵心观(寂观)。
异同
据圆觉经略疏卷下,二者之义理虽同,然意趣相异。其相同为泯相即空观、起幻即假观、绝待即中观。圆觉三观之相异处,乃明示行人之用心方便,多就心而成行,故不立所观境;天台三观则推穷诸法之性相,多就义理而生解,故立所观三谛。
同书又举出圆觉三观,共有二十五种清净定轮。轮是摧辗义,能摧毁惑障而转正智,故称为轮。二十五轮,即先依次单修静观、幻观、寂观三观,称为单修三观为三轮。次修交络三观,初以静观为主而兼修幻、寂二观,三者交络成七轮,再依次各以幻观、寂观为主而兼修其余二观,如此三个七轮总成为二十一轮。后以圆觉慧圆修三观,称为如意圆修观,此仅一轮,以上总计为二十五轮。
[圆觉经大疏卷下]九。观经疏传通记卷三,举出三种观心法: 1。观瞩观:如眼、耳等五识缘五尘境,瞩对现境,显现分明而无推度计量。2。观知观:谓与意识相应之知解,藉众相而观于义。3。观行观:即十三观等。依正定力而行推度境界之观法。若将此三观配于三分别,则观瞩观为自性分别,观知观为随念分别,观行观为计度分别。
【本文来源:香港将军澳机房 http://www.558idc.com/hk.html 欢迎留下您的宝贵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