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福的因素有哪些?佛教认为的人生幸福是什么?

2021-12-01 素食健康

  不幸福的因素有哪些?佛教认为的人生幸福是什么?

  幸福美好的人生,是众人梦寐以求的愿望。古往今来,我们总认为,达到了外在的某个标准,如有钱、有权、或者有名,便会获得幸福。但事实上,当达到这些标准时,也不一定真的幸福。

  人因为偏爱于某一点,才觉得自己幸运或不幸。喜欢当官的人,一旦获得官位,就会觉得幸运;假如没有机会当官,那就是不幸了。希望成家的人,谈上合适的对象,觉得幸运;找不到理想的对象,就觉得不幸。有的人觉得长寿是幸运的,纵然我们能够活到两百岁以上,但老态龙钟,步履蹒跚,手脚失去了往日的灵活,感官也逐渐退化,生活没有趣味。更伤感的是,假如我们的孩子、孙子死了,还要忍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凄苦,长寿也没什么幸运可言。也有的人觉得有钱是幸运的,如果买不到健康的身体,那就很不幸了。我们也认为考完试是幸福的,但如果碰到不极格也是不幸运的。

  美国著名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曾说:“假如给她三天光明,她就是最幸福的人。”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因反抗种族歧视入狱27年,后来他在《回忆录》里说:“坐牢时每天晒半小时太阳,便是最幸福的事。”当然,如果他们的幸福观成立,对照起来,绝大多数人每天都生活在幸福之中。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的眼睛可以看到光明,每天也可以晒半小时太阳,但并不是人人都有幸福的感觉。

  不幸福的因素

  佛教认为,建立幸福的人生,首先要消除不幸福的因素。

  第一错误的认识,颠倒的观念

  如不信因果,胡作非为;或不了解无常,认为世间上一切东西都是永恒不变的,比如说执着这个色身,认为可以长生不老,永远不变,每天去打扮它等。但其实,世间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起,是迁流变化的,我们这个色身亦是五蕴假合而成的,是非我、非我所、无常的,如《万善同归集》所说:“无常迅速,念念迁移,石火风灯,逝波残照,露华电影,不足为喻。”这些都是说明人生无常的道理。

  第二强烈的我执

  以自我为中心,去面对世间的一切;或执著自己拥有的一切为我,如执身为我、执名为我、执财富为我等。我们要知道一切烦恼皆由“我执”而起,正如《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执着是痛苦的根源,是我们轮回生死不得解脱的原因。我们想要自己的人生过得安乐,生命得到究竟的解脱,得大自在,就要破除对“我”和“我所”的执着。

  第三贪嗔痴:

  从十二因缘来说,无明是贪嗔痴的根源,而无明是由过去的贪嗔痴烦恼所遗留下的问题,无明不破,恶习不除,则轮回难出。假如我们让这些烦恼支配自己的人生,就会害已害人,最终必将堕落三途,受苦不止。所以我们要勤修戒定慧,树立起佛教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人生才会过得很幸福,才能在无上的菩提大道上不断前进。

  第四不善的行为:

  种不善因,招感苦果。这些都是造成人生不幸福的因素。假如希望拥有幸福的人生,就应该“诸恶不作,众善奉行”,从因上去避免造作不善业,身口意三业都是向着好的、善的、积极的、利人的方面去努力,就不会有苦果。

  佛教认为的人生幸福

  既然金钱、爱情、权力、长寿等都不是究竟的幸福,那么佛教的人生幸福是什么呢?以下略举几点说明:

  第一:良好心态

  幸福的根本首先要有个良好的心态。一个人心地纯善,平时多培养公德心,顾念大众的利益,与人多结善缘,因缘具足,幸福自然指日可待。

  第二:无所得、不受

  世间的不幸,因为你在意了,才会对你构成伤害;世间的不幸,因为你在意了,才会对你构成伤害;假如你不在乎,天大的不幸也伤害不了你。所以要摆脱个人的情绪,正确认清人生的现实,观诸法空、无所得,就能坦然的面对人生的不幸。

  第三:学会谦虚

  万事成于谦虚,败于骄矜,谿壑因为低下,所以能容纳百川,成熟的稻子头总是俯得更低,我们昂藏六尺之躯,生活在五尺高的天地之间,要学习谦下,要懂得虚怀,如大地之谦卑,才能承载万物,成就万事。

  第四:广种幸福之因

  生活中多行十善事,行布施喜舍,开发生命中幸福快乐的源泉,就能得到无穷无尽的幸福。

  第五:学会知足

  《佛遗教经》:“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一个贪得无厌的人,既使拥有再多的财富、再高的地位,总是不满足,生不起幸福感;而知足者,却能在极为简单的物质条件中,得到满足和快乐。

  我们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充满喜悦,我们也可以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幸运与不幸的因缘因果,一方面从根本上消除造成人生不幸的原因,另一方面努力培植幸福人生的因缘,只有这样才能究竟获得幸福人生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