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道场里有很多的规矩,跟世间一般的公司行号不相同,乃至跟法律也不相同。世间它所在意的是事相,意思是说它所订的规矩,事相上你有没有违犯。但是在佛门里,是讲求「起心动念」。即使在事相上,做得看起来很如法,可是你的存心不善,或是刻意的去规避规矩,就是世间常讲的「投机取巧」。尤其是修学大乘佛法,这样统统算是犯戒了。所以在道场里,每位同修必须端肃身心。能做得好,这一天就有「戒行」,也就是持戒的意思。这行为里面有「德」,所以称之为「德行」。如果没有做好,或是找很多理由、借口违背规矩,即使理由再正当,在道场里有护法善神,你虽看不到他,他却可以看到你,他会把你的行为记下来,等到因缘成熟的时候,他会找你算账,所以大家都要注意。
在道场,东西属于斋堂的,就不能随意拿到大殿来使用。属于大殿的,也不能拿到念佛堂去使用。这些都是较微细且需要注意的地方,不然,都算是偷盗。佛门的「盗戒」是讲到这么仔细。甚至,某样东西原来摆放的位置是在哪里或如何,你一旦借用,再放回去时,都应当放回原位。绝不能认为没有关系,有放就好、有收就好。万一执事的人没有找到,那过失就算是你的,所以跟世间的单位不一样。在世间,你跟同事在工作上,借个笔、借个纸,也许忘记还,那你是欠他个人的,他如果不计较,你就没事了。可是在佛门里,东西都是十方的,你一旦弄坏了,或弄丢了,那么你要还给众生。这道理大家要清楚,在佛门里面结罪是十方。现在世间的教育,其实连父母都不晓得自己在犯偷盗。譬如:有个小孩去书店偷文具,回家后,他父亲看到小孩多了新东西,一问之下就骂小孩,他说:「你怎么可以去书店里面偷东西呢?你要笔、要橡皮擦,你跟爸爸讲,爸爸从公司抓一把回来给你。」大家要知道,这样也算是偷盗。因为东西是属于公司的,不是属于他个人的,即使你是公司的老板,老板也要对股东有所交代,所以由此可知,「盗戒」相当的微细,而且佛门里的规矩,不光只是「盗戒」是如此,所有的律仪、所有的戒行都是如此,都非常的微细。所看的是你的「起心动念」,而不只在于事相,事相上你做得再好也没有用。
如果是刻意找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或借口,来破坏道场的规矩,破坏道场和谐,那么这果报自然结罪在你心中。所以,因果是在你心里结算。不在于事相上,也不在阎罗王那边,所以,每个学佛人都相信因果,可是却不晓得因果就在你心中。世间人不懂这道理,因为他没有学佛,不知道「一切法唯心所现」,而佛弟子晓得。
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所有的因果、所有的现象,都是从心所展现的。你的心如果清净,所现的就是佛法界的因果。
如果谄曲、虚伪,到处想别人的不好,那所现的就是六道轮回,甚至是三恶道的因果,因果皆从心所现。道场的规矩、礼仪、戒律,不只要求表相,更是从你的心念判定,所以每位同修都要清楚,也要去遵守。调伏自己的心,藉由外面的事相约束,约束到自己心里去,那你就能像优婆离尊者一样得「三摩地」,身心一切通利,斯为第一。先「执身」,就是让身能够合于律仪,再来「执心」,之后才身心一切通利。如果只是执身的话,就不是大乘佛法,很多小乘佛法是在事相上打转。这里所讲的执「身」,不是单指身体,而是事相的意思。大乘讲的是身心一切通利。有些人说:大乘是论心不论事。其实这话不圆满。在讲经时也常常讲到,大乘佛法论事也论心。由心清净所展现出来的行为都清净,都是「正等正觉」。只要是心清净,所展现出来的,无论是贪、瞋、痴,杀、盗、淫,你用在帮助众生的时候,因为你的心是清净,行为就是清净的。但如果心是不清净的,那所展现的就是六道轮回的行为,就是凡夫的贪瞋痴,而不是佛的贪瞋痴。不要奇怪,想:怎么佛也有贪瞋痴?不是佛有贪瞋痴,而是佛会善用贪瞋痴。凡夫是被贪瞋痴拖着跑、拖着走,做不了主。这是佛跟众生不一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