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如居士:畏惧业果

2021-12-01 因果报应

  我们知道,鸟儿之所以能够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根本离不开空气的作用,可是鸟儿却很难认识到空气的存在;鱼儿之所以能够在水里无忧无虑地游来游去,根本离不开水的作用,可是鱼儿却很难认识到水的存在。同样,世间万事万物之所以能够存在,人之所以能够思维、说话、行动,根本离不开心性的作用!心性虽然像空气一样无形无相,像水一样无色无味,可是却周遍万法、无处不在。我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其中,一举一动无不是因为它的存在才得以实现,可是我们却一无所知、浑然不觉!这都是因为人们习惯于生活在自我的妄想情虑之中,被自己的妄想情虑所包裹、蒙蔽,而对无处不在、无处不显的心性熟视无睹。如果我们能够息灭自心的一切妄想情虑,如虚空般的心性就会自然呈现出来!此时,我们就会真切体会到《心经》中所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诸法空相”,也即心性。遗憾地是,我们一刹那也不愿意停息自己的妄想情虑,致使我们对无处不在的心性成了“睁眼瞎”。所以,《楞严经》中说“歇即菩提”,六祖大师教诫“不于境上生心”,布袋和尚《插秧歌》中说“六根清净方为道”,慧开禅师说“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些法语都是叫人们歇下内心的妄想情虑,去体验当下如如不动的心性的!

  我们知道,只要鸟儿的翅膀扇动一下,无形无相的空气就会立即反弹一个作用力,将鸟儿抬上天空;只要鱼儿的尾巴稍微摆动一下,无色无味的水就会立即反弹一个作用力,使得鱼儿可以在水里游动;同样,只要我们的心中一有妄想情虑,嘴巴一张口说话,四肢一举手投足,心性就会立即受到作用,形成一股“业力”,这股“业力”会决定我们未来的身心世界——善的身口意会创造美好的未来,恶的身口意会铸就痛苦的未来,这就是宇宙间最深奥最幽隐最无欺的业果定律!

  《道德经》中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里的“天网”实际上就是心性的另外一种说法,因为从亘古以来就恒常存在,且如虚空一般通透无碍,故称为“天”;因为将世间万物以及一切有情笼罩、网罗在其中,故称为“网”;“恢恢”是形容心性广阔无垠;“疏”是指心性幽隐而深邃,难以被凡夫认知;“不漏”是指心性一定会执持、记忆身口意所造作的任何业力,并在未来变现相应的身心世界,这件事不会有任何遗漏。

  “天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汇。所谓“天”,也是心性的另一种说法,因为心性确实如天空一样广大无边、通透无碍、含裹万物;心性之上的“理”,就是业果规律!所以,“天理”实际上就是业果规律的另外一种说法而已。“天命”也是古人常用的一个词汇。所谓“命”,是指的心的运作轨迹、运作规律,所以天命实际上也是业果规律的另外一种说法。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意思是说,君子之人有三种畏惧:一、畏惧业果规律;二、畏惧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为众生谋福利的“大人”;三、畏惧圣人的教言。而小人因为不知道无欺的业果规律,所以不仅对业果规律无所畏惧,而且还会蔑视贤善之人,侮辱圣贤的教言。孔子这里所说的“畏惧”,是指因为畏惧痛苦,而对造成痛苦的因小心翼翼之义。其实,孔子在这里所说的三种畏惧,其本质都是教诫人们要畏惧天理——也即业果规律。因为为众生谋福利的“大人”,实际上在遵循着天理取舍自己的身口意,如果我们随随便便对其加以诋毁、诽谤、损害,就等于违背了天理;此外,所谓圣人之言,从本质上来说,都是揭示业果规律、让人们通过取舍善恶而实现离苦得乐目标的教言。圣人的教言就是天理,揭示了宇宙间无欺的规律,任何人违背了都会受到天理的惩罚。

  佛经中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意思是说,菩萨对造成痛苦的因——恶的身口意深生畏惧,因此丝毫不敢造恶;而愚痴的众生由于对业果一无所知的缘故,所以在平时无所畏惧,大胆地行持着各种各样的恶业,他们只有在恶报降临的时候,才会产生畏惧。确实,看看现代社会中的不少人就是这样的。有些赚了钱的暴发户,内心傲慢横生,不可一世,杀盗淫妄等恶业无所不作,这些人心中的潜台词就是“我有钱我怕谁?”;又有些手上稍有权力的人,利用手中的权力无恶不作,这些人心中想的是“我有权我怕谁?”;又有些既无金钱又无权力的恶人,干脆赤裸裸地露出邪恶的本性说“我是流氓我怕谁?”这些人是否真的像圣者证悟了空性之后那样“无挂碍故无有恐怖”了呢?绝对不是!当医生将癌症报告单交给为富不仁的大款时,这些人开始畏惧了,他们常常声嘶力竭、可怜巴巴地拉着医生的手说:“医生,我有钱,我有很多钱,你救救我吧!我还想活下去,我不想死!”当那些不可一世的贪官被“双规”时,他们的内心就开始颤栗恐惧,而且彻夜难眠了;而那些作恶多端的流氓,在被执行枪决时,畏惧得甚至连站也站不住。所以,没有证悟心性的凡夫,宣称自己什么也不怕,只是自欺欺人的狂妄之语而已。事实上,在此天地之间,有一个所有人都必须畏惧的对境,这个对境就是业果规律!

  佛经中说:“不见后世,无恶不造。”诚然,当一个人对业果定律一无所知的时候,其表现就是无所顾忌、为所欲为。实际上,业果定律并不是一个我们怕就存在、不怕就不起作用的规律。既然是存于人们身口意之上的规律,就会对一切人一切的身口意都起作用,不会出现漏失、不周遍的情况。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中说:“我们断恶行善的心往往很疲软,意志力薄弱,不能在人事、环境中保持操守,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何在呢?如果不能找到病因,心就不可能转变;相反,若能找到病因,在因上对治,自心决定会转变。那么病因究竟何在呢?就是因为缺少由数数思惟所引起的定解。在没有思惟业果之前,人都是处在一种愚痴的状态中,体现为身心行为大胆放逸、盲目任性。若能针对此因对治,在因上反复如理思惟业果,引生不可夺的定解,那么,一切身口意三门所作决定会被这个定解所摄持,而不被任何邪师邪说所动摇,即使身处万人造恶的环境之中,也能坚持原则,洁身自好。所以,如理思惟之后,将令身心转入谨慎取舍的稳固修行之中,从此知道畏惧业果、防护身口意三门,而有一番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气象。”又说:“如果不能对业果生起定解,身心的种种恶行从根本上便没有能遮止的方便,而以邪分别认为可以随心所欲、不守规矩,或者认为可以不劳而获、侥幸取巧,可以不负责任、不顾他人、社会及后世。为什么会这样颠倒错乱呢?从根子上说,就是由于对业果无知。因为真能信受以业决定一切苦乐,则不需他人管制,自心会自觉地趣入一切善行之中。对业果的胜解信,具有一种统摄的作用,它会在一切境界之中引导你、摄持你的行为。如此一来,生生世世行为的大原则就可以建立起来,从此一切行为都会自觉随顺因果的正道而取舍,不再随顺邪说,不再犹豫不定。”

  获得安乐是一切众生的根本所求,畏惧痛苦是一切凡夫的本能。每一个想远离痛苦的人必须明白,尊重业果、畏惧作恶,是远离痛苦的唯一方法!

  摘自《放生心语》(明如居士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