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间有许多富有之人,非常吝啬。以佛法的因果道理来看,今世的财富是过去世有修布施。既然过去世有这样习惯性布施,请问何以过去世的习性不能带来今生?
答:过去的习气肯定能带到今生。但是今生吝啬不肯布施,并非他过去种布施的习气没有带来,而是受这一生当中环境的影响,这是后天的,不是先天的。古人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一生当中,生活环境对他肯定有影响。他的环境、周边的人如果都是自私自利,生活在这种环境当中,如果他不受影响,他是菩萨,不是凡夫;如果他是凡人,就肯定受影响。
《三字经》云:「茍不教,性乃迁。」假使你没有教他,他的性情就变坏,为什么?受社会恶的气氛影响。今天世风日下,社会动乱的根本原因在没有教育,所以现在人很可怜,没有家庭教育,学校也不讲伦理道德,所教的都是自私自利,由此形成了竞争。竞争诱导你的思想方向是损人利己,考虑怎样对自己有利,对别人的伤害与自己不相干,现前教育教的是这个观念。竞争发展下去就是斗争,斗争发展下去就是战争,战争发展下去就是世界末日。所以,教育非常重要!21-090-0089
问:释迦牟尼佛和憍陈如尊者的前世,是忍辱仙人和歌利王的关系,歌利王当时是一名暴君,用刀割忍辱仙人之肉,根据因果,他应该得恶报。请问为什么还成为被佛度化的第一个人,这是否违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论?
答:因果论的道理很深,希望你用心去学习。歌利王割截忍辱仙人的身体,他是有罪的,他的过失是害圣贤人,但是他也有功。我们在许多大乘经论里面读到,害圣贤人是五逆罪,但是还要看你害的是什么人,如果害的是真正的佛菩萨,虽然你堕地狱,说老实话,这也划得来,因为地狱罪业受满之后,善报会现前。因此,对忍辱仙人来讲,他成就了忍辱仙人的忍辱波罗蜜圆满。等于说忍辱仙人接受这次考试,如果能忍受而若无其事,忍辱波罗蜜毕业了。所以,没有歌利王割截身体,他恐怕还要修很久,经过这一次就帮助他成就了,这就是恶心恶行做了一件好事,道理在此地。但是如果害一个忍辱功夫不到家的人,你杀害他,被害的人对你起怨恨心、报复心,你的罪过就重了。所以,这要看对象。
《了凡四训》也讲到这个道理,有善心做了坏事,有恶心做了好事,歌利王割截身体是恶心做了好事。所以,忍辱仙人感谢他:「我将来成佛之后,第一个度你。」修行人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修行人心里没有仇敌,侮辱我的、毁谤我的、陷害我的,都是我的善知识,结果都是把修行人的境界往上提升了。21-090-0089
问:请问何谓「信命不修心,阴阳恐虚矫,修心一听命,天地自相保」?
答:这是讲人一定要明了因果,人的一生都受因果的支配。《了凡四训》里,孔先生替袁了凡先生算命,那就是宿命,就是因果。「信命不修心」是不知道修行,所以二十多年来他的命运一点都不差。他是个读书人,在哪一年考第几名,果然都被算定。之后,遇到云谷禅师告诉他:「命是有,而修心能改变命运。」命是自己造的,不是阎王定的,也不是上天安排的,而自己造的当然自己可以修改。如何修改?断恶修善。所以,他懂得了,拼命做好事、做善事,果然他的命运就不一样了。原来命里只有秀才的命,但后来他考中举人、进士。命里注定五十三岁命亡,他活到七十四岁,命运改变了。这是讲修心,若还能听命,懂得因果报应,认真努力修行,这是最好的。
超越命运,这是最高的境界。如何超越命运?「有我」就有命运;「无我」命运就超越了。无我,起心动念只有一切众生,我这个身体是工具,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服务,不是我,这样就超越命运,超越生死了。《金刚经》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就超越了,这时就是一真法界的法身菩萨,这是我们这一生可以证得的。反之,若执着这是我的、那是我的,就无法证得,甚至无法超越六道轮回。你做再多的好事,可以做人王、大梵天王、摩酰首罗天王,还是出不了六道轮回。
「无我」,才能见到真我,宗门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那是真我,那是自性。找回自性,回归自性,这是功德圆满成就。尽虚空遍法界一切国土众生,是自己真心所现、识心所变,然后才晓得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跟自己的关系是一不是二,你爱众生跟爱自己一样。众生欢喜,我们就欢喜;众生苦恼,我们就苦恼。这个「自己」没有了,超越了,命运就没有了。21-090-0090
问:释迦牟尼佛示现「马麦之报」及三天头痛,阿弥陀佛如果到这边来示现,请问是否也有这个现象出现?
答:有,这是教化众生,告诉众生因果可畏。成佛了,不能说就没有果报。过去造的恶还没有报,成佛后,恶报也会现前。虽然现前,他知道这是还债,一笔勾消,非常快乐接受果报。世间人迷惑,接受苦报不甘心,还怨天尤人。佛菩萨知道业因果报,所谓「大修行人,不昧因果」,不昧就是对于因果清楚、明白,不是没有因果。19-014-0002
问:世间人用杀生来祭祀神明,请问到底由杀生的人来负责?还是由神明来负责?
答:两者都要负责。20-014-0119
问:深信因果之道,请问是否为学佛之门?
答:世出世间法都不离因果的定律。世法里面,古往今来是一个因果的循环,种善因得善果是一定之理。佛法还是讲因果,《法华经》的「一乘因果」,《华严经》的「五周因果」,净土经论的「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若能明白这些道理,才知道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建立在因果的基础上。这个原理就是佛在《华严经》上讲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的来源,是一念自性所现的,自性是我们的真心。佛说十法界的现象,是「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一句就是解释「唯识所变」。所以,心里常想佛,就是造成佛之因,佛的境界、佛的果报当然会现前,这是定律、真理。天天想贪瞋痴慢、是非人我,是造六道三途的业因,六道三途的境界自然就现前。世间人不了解这个道理,不知道事实真相,所以随顺烦恼造业。我们的烦恼、习气很重,周边又有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在诱惑;若根尘接触能不受诱惑,这不是凡人能做到的。
中国古代的修行人、出家人,居住的道场是男女众分开,最近的距离是三里以外(三里即现在的一公里半)。因为虽然出家了,还是凡夫,男女常接近容易动感情,容易生烦恼,好心出家最后堕落三途,就是大错特错。半个世纪以前,社会的风俗比现在淳朴,社会诱惑的层面没有现在这么大,诱惑的程度也没有现在这么深,那时的人心是安定的,现在社会的人心是漂浮的。以前人有乐受,现在人是苦受,身心都不安稳,生活在忧虑、恐惧之中,五欲六尘无非是麻醉而已。所以,现代的五欲六尘之乐,性质就像吸毒、打吗啡。
这种现象如何造成的?经济、科技发达产生的副作用,所以经济与科技不是好事情,不是善因。中国古圣先贤教我们节俭、朴实,尤其道家主张「返璞归真」,佛家教导我们要舍弃五欲六尘,放下名闻利养,我们要明白这些道理。在今日社会修行,自己要保持高度警觉,步步都是火坑,步步都是阿鼻地狱,不堕落太难了。佛劝导我们,不但不可以堕落,还劝导我们要超越三界,超越十法界,这才真正得到究竟的果报。我们能否做到?答案是肯定的,问题就在于自己肯不肯做。
如何做法?依照佛陀的教诲。利根、钝根之人容易成就,谚语所谓「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利根是上智,钝根是下愚,这两种人好度,没有疑惑、夹杂,也能做到不间断。念佛有成就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属于这两类人。而中等根性之人难度,半信半疑,一遇到境界的诱惑,自己不能把持,所以很容易堕落。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苦口婆心的教导,就是为了当中这个阶层的人,我们就属于此阶层。我们要想得度,唯一的方法要紧跟着佛菩萨,一步都不能离开。佛菩萨在哪里?经典就是佛菩萨。我们从早到晚,所思所想不离经典的教诲,所说所做不离经典的教训,如此才能在这个时代保住自己。
学佛要深信因果,《观无量寿佛经》的净业三福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发菩提心是发觉悟之心,不再迷惑。诸位无量劫来生生世世都在学佛,为何无量劫的修行,还落得今天这种地步?原因就是不觉,智慧抵不过烦恼,定功压不住习气,遇到恶缘依旧还要造业,甚至于明知故犯。总算我们过去生中善根、福德深厚,这一生得人身,又遇到这个殊胜的法门,我们这一生会不会空过,就在于自己能否抓住这个机会,舍弃名闻利养。
有一位同修请我写一个寺院的招牌,我看了笑笑!建寺院、建道场是不是好事?未必是好事。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最好的榜样,我们要认真向他学习。世尊一生不建寺庙,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心地清净,什么事都没有。建了一个道场,事就来了,心如何能得清净?如何能离开是非人我?所以,什么人可以建寺院?只有诸佛菩萨这些再来人,确实不受外界诱惑就可以;我们还会受外界诱惑,这件事情不能做。对我们而言,这不是好事情。
古来祖师大德修行是建茅蓬,我也是主张建茅蓬,不主张建寺院。茅蓬建多大?自己够住就行了,丢掉容易,一点牵挂都没有。没有丝毫贪恋之心,往生才不会有障碍。对于世间法有一丝毫贪恋之心,这一生往生的机会又错过了,这多可惜!这一生错过了,下一次再遇到,又不知道要经过多少劫,不可能每一生都遇到,我们应当要警惕。「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这是决定往生的条件。20-014-0416
问:听师父讲「印光大师法语」,似乎非常强调因果?
答:因果是真理,任何人都无法超越真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没有人能够改变。即使是佛菩萨、大圣人都不能超越因果。所以,佛还要受三个月的「马麦之报」,忍受饥饿,这是因为过去生曾经种下恶因。圣人与凡夫不同之处,是圣人对因果道理非常明了,所以在承受苦报之时,心地清净自在。21-018
问:现在世界上的灾难这么多,请问是人为的?还是天灾?
答:现在的灾难这么多,依照佛法说都是人为的。佛经讲:「一切法从心想生」,《华严经》云:「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两句话说的是无尽的深广、究竟圆满,初学佛的人很不容易体会。世尊在大乘经上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比较容易理解。至于天灾人祸,无一不是从心想生。经上时常说:「依报随着正报转」,依报是我们生活所依靠的环境,正报是我们的「心」,不是这个身相,而是精神。精神里最重要的是思想,你每天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就是这个思想、言语、行为造成了我们的依报环境。我们心地善,则风调雨顺;心地不善,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就会现前。
我们时常听到的旱灾、水灾、风灾、地震,佛经上说,贪欲感召水灾,瞋恚感召火灾,愚痴感召风灾,贡高我慢感召地震。但是我们这种说法,有许多相信科学的人会反对,说这是迷信没有科学根据,将之否定。那就让科学家去解决这些天然灾害,看他们有没有能力将之消除。实在是太难了!
总而言之,现代灾难这么多,真正的原因何在?古人有一句成语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人」是圣人、是诸佛菩萨、是世出世间大圣大贤,他们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理、现象透彻了解。他们的话有道理,非常可惜是现代人不相信。套句宗教的话,「信者得救」,此话是真的。你能信,你得救;他能信,他得救;谁肯信,谁就得救。这就是佛法讲的,共业之中有别业。
大灾难来了,许多人丧失了生命财产,但是还有少数人很平安,没有受到大灾难。你仔细观察这些人,并做一个统计,就会知道绝大多数是心行善良的人。也有少数未必是很善良的,他是前世修积的福报殊胜,虽已折损很多,但还有余福。所以,对于宇宙之间的这些道理,确实只有佛法讲得彻底、清楚。非常可惜,现代真正深入研求佛法的人不多。
《吕氏春秋》里面有几句话,「凡事之本,必先治身。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为天下者,不于天下于身。」这几句话也能解答这个疑问。凡事之本就是根本,「事」是指世出世间一切事。根本何在?先将自己这个身治好,这是根本。儒家也是这样说的。治国之本在齐家,齐家之本在修身,修身之本在诚意,诚意之本在致知,致知之本在格物。
何谓格物?物是物欲,即七情五欲;格是格斗。意思就是说,必须要降伏自己的烦恼、习气,心才能平静,清净平等心则生智慧。论语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佛讲得更彻底,「一切法从心想生」,只要将你那个「心想」修正好,宇宙就和谐,天下就太平了。你不能把自己的身心修好,天灾人祸是决定不能避免。
所以,《吕氏春秋》末后这段话说得好,「为天下者」,这句话范围非常之广,绝不只限于国家的统治者、领导人。佛法讲,无论是哪一种学术、哪一个行业,只要发菩提心,发为一切众生服务之心,就是为天下。这在佛法里,称为菩萨,这是真正的菩萨。
《华严经》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是证明,这是举出五十三位代表的人物。你仔细观察,里面的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出家的只有五位,绝大多数都是社会一般大众,有国王大臣,有士农工商。那些人都是发了大心,不为自己,从自己的学术上、事业上、行业上为一切众生服务,不求名闻利养。求名闻利养就是凡夫,不是菩萨,那个心就不正。果然是纯正之心,自然会一心为众生、为社会。21-15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