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从前有一个人,容颜端正,具有种种智慧,又多钱财,世人没有不称赞叹美的。这时有一个愚人,见他这般情景,便说他是我哥哥。为什么这样称呼呢?因他有钱财,需要的话,即可以用,所以叫他为哥哥:而见到他还债,则说不是我哥哥。傍人说道:「你这愚人,为何需钱财的时候,称他为哥哥,待到他负债之际,又说不是哥哥呢?」愚人答道:「我因为想得到他的钱财,方认他为哥哥,其实不是我的哥哥。若是他负债了,就称不是我的哥哥。」人们听了这话,无不哈哈大笑。
这犹如那些外道,听到佛陀说法的善巧,就盗窃得来,用在自己的学说中,便当作是自身本来就有的。等到傍人要他实际修行这些学说了,便不肯修行,说道:「为了获得供养的缘故,取用了佛陀的语句来教化引导众生,实际都是虚幌子,怎么谈得上修行呢?」就好比方才那个愚人,为了得到钱财,说是我哥哥:待到他负债时,又说不是我哥哥。这些外道也是如此。
寓意:有人利用佛法作为他们的教法,却不是真心信奉,到旁人劝他应依所说的去做时,他们则不肯实行,还说:“为了名利,我们引用佛的语言,至于化导众生,就不用去做了,这有什么修行的?”这样的所为,如同“认人为兄”故事一样的可笑。
百喻经
尊者僧伽斯那撰
写在前面:
《百喻经》佛教文学经典,以譬喻宣扬佛法义理。全书从《经藏》12部经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颂,概称“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诙谐机智,生动巧妙,文浅理深。
百喻经卷上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在鹊封竹园。与诸大比丘菩萨摩诃萨及诸八部三万六千人俱。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从座而起白佛言。吾闻佛道洪深无能及者。故来归问唯愿说之。佛言甚善。
问曰。天下为有为无。答曰。亦有亦无。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无。如今无者云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无。故说或有或无。问曰。人从何生。答曰。人从谷而生。问曰。五谷从何而生。答曰。五谷从四大火风而生。问曰。四大火风从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风从空而生。问曰。空从何生。答曰。从无所有生。问曰。无所有从何而生。答曰。从自然生。问曰。自然从何而生。答曰。从泥洹而生。问曰。泥洹从何而生。佛言。汝今问事何以尔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问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云何得知泥洹常乐。佛言。我今问汝。天下众生为苦为乐。答曰。众生甚苦。佛言。云何名苦。答曰。我见众生死时苦痛难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见十方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乐。五百梵志心开意解求受五戒。悟须陀洹果。复坐如故。佛言。汝等善听。今为汝广说众喻。
原典:
《百喻经》7、认人为兄喻
昔有一人,形容端正,智慧具足①,复多钱财,举世人间,无不称叹。时有愚人,见其如此,便言我兄。所以尔者,彼有钱财,须者则用之,是故为兄;见其还债,言非我兄。傍人语言:「汝是愚人,云何须财,名他为兄,及其债时,复言非兄?」愚人答言:「我以欲得彼之钱财,认之为兄,实非是兄。若其债时,则称非兄。」人闻此语,无不笑之。
犹彼外道,闻佛善语,盗窃而用,以为已有。乃至傍人教使修行,不肯修行,而作是言:「为利养故,取彼佛语化导众生②,而无实事,云何修行?」犹向③愚人,为得财故,言是我兄;及其债时,复言非兄。此亦如是。
注释:
① 具足:具备、满足。如《金刚经》有:如来具足五眼。《法华经》有:色香美味皆悉具足。
② 众生:主要指人类,也泛指世间一切生物。佛教认为,一切众生以其诞生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即四生:胎生,指一切由母胎而生的动物,如人和兽;卵生,指一切由卵化而生的动物,如鸟;湿生,指一切由湿气而生的动物,如虫;化生,指无所依托,自然而生者,如神、幽灵等。
③向:方才。
解说:义净在他翻译的《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九中作了一条夹注,说印度到处都有提婆达多派的教徒,所具有的轨仪,也多与佛法相同,至于五道轮回,生天解脱之类的教理,所修习的三藏,也与佛法大致相同。(参见《大正藏》第二十四册第四百九十五页)
辨析: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理想与现实总是有距离的,理论与实际也总是有距离的,但是我们却发现,善于引导人的高僧,对那些承认佛理之精深,但又不愿修行自持的人,采用了渐进式的引导,用愚人只认钱来对照,比喻只说不做的弊病。人们都认识到拜金主义的危害,但在生活中能够正确对待和处理金钱与人格、现实与理想关系的,还只是一少部分人。能自甘清贫和寂寞去追求人生理想,把理想变成不懈的努力、现实的行动并不容易。
摘自:1、《百喻经注释与辨析》荆三隆 邵之茜著
2、《百喻经注释》弘学注释
3、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