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证道成佛之后,大地突放光明,龙天欢喜,十方诸佛出广长舌赞叹!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第一个称赞释迦牟尼佛的人,就是被历代称为东方圣人的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姓孔,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先世宋国贵族,后入鲁,做过小官。孔子好学,学无常师,相传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聚徒讲学,从事政治活动,年五十由鲁中都宰升司寇,摄丞相事,后不得意而周游列国。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在教学上提倡“有教无类”;在思想上,宣传“仁”学;在世界观上主张“生贵于死”;在政治上,主张“正名”、“有序”;等等。自汉以来,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累加封赐,称为“大成至圣”,长期被中国人奉为神祇供奉。
然而长期被中国人奉为圣人的孔子,不敢自诩为圣人,却极赞释迦牟尼佛。难怪佛教一传入中国,就深入人心,这恐怕与孔子极赞有关吧!孔子又是怎样称赞的呢?《列子·仲尼篇》有这样的记载:
商太宰问仲尼:“夫子你是圣人吗?”子答曰:“丘只博学强识,圣人之称,丘何敢当!”
太宰又问曰:“三王堪称圣者吗?”子答曰:“三王知人善任,机智而勇敢,若道是圣者,丘不敢称说。”
太宰再问曰:“五帝可堪称圣者吗?”子答之曰:“五帝不但知人善任,而且仁义,若称圣者,丘不敢称说。”
太宰进而问道:“三皇可称圣者吗?”孔子却又回答:“三皇知人善任,能审时度势,若称圣者,丘不敢称说。”
太宰大惊道:“然则三王、五帝、三皇不可称为圣人,谁又称圣人呢?”
孔子正色而道曰:“丘闻西方有圣者,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人不能名焉。”
由是而知,佛教传入中国,公认的是永平十年,而在永平之前已有佛教之影响,孔子与太宰的一番对白,足可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