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劝友请佛
《法句经》上说:须达长者有一亲友奉事外道,平时不信佛法及诸医术。这时得了重病,宗亲至友皆来省问,并劝他请佛治病。而他却坚执不肯,答众人说:“我奉事天地神祗多年,一旦改志,岂不让人笑话,说我没有气节。”须达对他说:“我们的老师号称为佛,神德广被,人天共钦,凡有缘见到佛的人,都能得福。你不妨试一试,把佛请来,听他说经咒愿,观他言行举止何如。你今又久病不愈,我是你的至亲好友,所以才这样殷勤劝你,无非也是期望你能蒙佛神力,赐福于你啊!”病人说:“既然你这么说,那就拜托你代我请佛及僧。”
须达即便请佛及僧来到这位病人家,佛放大光明,内外通彻。病人见到佛光,顿时感到心意欣然,身体轻安。佛就为病人开示说:“人生世间,有三种人不应死而死:一是有病不治;二是治而不慎;三是侨恣自用,不知进退,不识好歹,而又不听善友劝告。所以,当一个人有病时,先要明白病因病源,然后正确地采用医治方法,对症下药,就可保安然无恙了。例如,病由四大不调,寒热所致,当以医药治之。若是众邪恶鬼侵袭,当须诵经持戒,便可驱除。如果平时能奉事圣贤,矜寡济贫,德感神祗,福佑群生,以大智慧消去阴盖,能奉行如此,现世必得平安吉祥。”
病人听了佛的开示,如饮甘露,遍体清凉,身安意定,所有病患当下消除。从此,所有宗亲国人,无不敬奉佛法。
一百二十一、嘱儿饭佛
《法句经》上说:有一位大长者名修罗陀,家资巨富,平生笃信奉佛,自誓常以腊月初八请佛及僧。这位长者于临终时,犹慎重其事地付嘱其子孙说:“我死之后,每年腊月初八,仍要记得请佛及僧,奉行莫废。”
他的儿子名比罗陀,为人忠厚老实,不善营生,久后家道渐贫,以至于家徒四壁,居无所有。这一年,腊月又到了,比罗陀无钱备办供佛僧斋,心中好生着急,愁戚不乐。这时佛遣目连:往问比罗陀说:“你父往年自誓腊月初八要请佛及僧,现在日期快到了,不知你有什么打算呢?”比罗陀说:“父虽亡故,言犹在耳,父亲教令,不敢违之。唯愿世尊,怜悯勿弃,初八中午,仍请光临。”目连还告于佛。这一边,比罗陀令妻子回到娘家,借贷百金钱还家办食。
到了初八这一天,佛与众僧因请来到比罗陀家受供;食已咒愿。比罗陀始终毫无怨悔,而且为自己能如期请佛及僧感到欣慰。
第二天早晨,比罗陀夫妇发现一夜之间,所有库藏中都充满宝物,心中且喜且惧,担心如果让官府知道了,必来查究这些财物从何而得,那该怎么办呢?夫妇二人共议,应当去请问佛。佛告诉比罗陀说:“你放心吧,这些财宝你可以任意取用。因你能履行信诺,不违父教,而且你能终身奉持戒法,心怀惭愧,精勤修学闻、施、慧、道,七功德财满足。所以,这些宝物是你福德所致,并不是因灾变而有的。要知道,有智慧的人,闻道能行,不论男女,所生之处福应自然充足。”比罗陀听佛这么说,从此对佛更加笃信。
一百二十二、贷钱办食
《经律异相》上说:有一次罗阅城人民聚集一起,共议每户各出百钱,备办饭食,供佛及僧。有一鸡头婆罗门因为家贫,出钱不起,遭众人冷落,说:“你既无钱财,还在这里呆着干啥?宜速出去。”
鸡头回家,愁眉苦脸的。妻子问他怎么了?鸡头说:“我因没钱助众饭佛,众人就瞧不起我,把我赶出来。”妻子说:“你何不到蜜多罗长者家,向他借贷呢?”鸡头便往求借,并向长者保证说:十日当还,若不还者,我夫妇二人愿为奴婢。长者便借给他金钱百枚。鸡头拿着钱来到众人中说:“我现在有钱了,可以让我参加了吧?”众人说:“你来得太晚,我们已办好了,不要你的钱。”鸡头又垂头丧气地回家。
想起因为贫穷受人这样欺负,太不公平了,夫妇二人便一齐来到佛所,恭敬礼拜后,即把此事告知于佛。佛说:“你有这份心意就很难得了。既然大家不让你参加,你就独家请佛及僧。”鸡头听了满心欢喜,就决定独自请佛及僧。
这时天帝释对毗沙门天王说,你去帮助这位婆罗门备办丰盛饭食;又对毗湿波伽摩天子说,你可化作高广讲堂。二人俱答应行事。佛对鸡头说:“你可前往皇宫请国王共来受供。”鸡头依教,即往请国王,说:“愿大王明日受请,集佛讲堂。”
第二天,国王严驾,群臣围绕;佛与众僧,天龙拥护,一齐来到讲堂,接受鸡头婆罗门供食。咒愿食已,佛即于讲堂中说微妙法,王及大臣,皆大欢喜。
一百二十三、谈乐佛至
《法句经》上说: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精舍时,有四位新学比丘,在柰树下经行游戏。当时天空晴朗,柰花盛开,景色宜人,和风飘香。因互相评论说:“世间万事,何者最乐?”一人说:“仲春之月,草木荣茂,百花盛开,当此之时,游戏原野,观赏景致,此为最乐。”一人说:“宗亲良辰吉会,亲朋好友来集,大家举杯庆贺,共赏歌舞音乐,此为最乐。”一人说:“多积财宝,所欲即得。车马豪华,衣妆华丽,出入光显,行人瞩目,此为最乐。”一人说:“妻妾端正,彩服鲜明,香熏芬馥,恣意纵情,此为最乐。”
佛知这四位比丘在这里闲聊,谈得正欢,就走来对他们说:“你们刚才所论的,尽是忧畏危亡之事,哪谈得上是人间最乐!要知道,万物春荣,秋冬衰落;宗亲欢乐,皆当别离;财宝车马,五家(水、火、盗贼、官府、不肖子孙)之分;妻妾美色,爱憎之本。爱乐则生忧,贪欲则生畏。解无贪欲,无忧又无畏,凡夫处世,招灾惹祸,危身灭族,忧畏无量。三途八难,苦痛万端,无不由贪欲爱乐之故。”
这四位新学比丘,闻佛解说苦乐之义,心意开悟,惭愧悔过,断除贪爱,一心求道,志在无为,得罗汉道。
一百二十四、说苦佛来
《法句经》上说:有一天,祗园精舍中有四位比丘在一起互相评议说,世间什么事最苦?一人说:“淫欲最苦。”一人说:“饥渴最苦。”一人说:“嗔恚最苦。”一人说:“惊怖最苦。”四人共争不止。
佛知道了,说走来对他们说:你们所谈论的苦,都没有说到苦的究竟处。天下之苦,莫过有身!所有饥渴、寒热、嗔恚、色欲、怨祸等诸苦,皆由有身。所以身是众苦之本,祸患之源。劳心极虑,忧畏万端。
“三界众生乃至于蠕动含灵,因为执著自我,为达到自我欲望的满足,以强凌弱,互相残害,由是生死不息,亦皆由有身故。所以,要离世间之苦,当求寂灭,摄心守正,泊然无想,可得涅槃,是为最乐!
“昔有一比丘入山学道。时有鸽、鸹、蛇、鹿四种动物宿在比丘左右,昼出求食,暮则还宿。有一天夜里,这四种动物也在一起谈论世间苦事。鸽说:‘当色欲炽盛时,无所顾念,危身灭命,莫不由之,所以色欲最苦。’鸹说:“当饥渴之时,身体乏力,眼睛昏暗、神识不宁,于是不顾投身罗网,丧身失命,莫不由之,所以饥渴最苦。”蛇说:‘当嗔心起时,六亲不顾,况且他人。既能杀人,复能自杀,所以嗔恚最苦。’鹿说:‘平生既畏猎人捕杀,又怕虎狼伤身,稍有风吹草动,便急急奔走坑岸。以此言之,惊怖最苦。’当时比丘听了,感叹地说:“天下之苦,莫过有身。”
一百二十五、老乞遇佛
《经律异相》上说:有一天世尊在舍卫城遇见一位婆罗门,年老体衰,执着拐杖,捧着饭碗,一步一颠地走向各家求乞。世尊走近前问说:“你为何这样”?老婆罗门说:“世尊!说来也弄虚作真够伤心的了。我当初辛辛苦苦积了许多财物,为儿子娶妻,又把所有家业交付于儿子,满以为年老时,能得儿子孝养,以安度晚年。哪知今天竟流落到这种地步!你说做人还有什么意思呢?”
佛安慰老人后,说:“你能不能记得我教给你一首偈,然后你回去念给你儿子听。”老婆罗门说:“能记得住。”于是世尊即说偈道: “生子心欢喜,为子积财物,复为聘娶妻,而自舍家业。
边鄙田舍儿,违负于其父;人形罗刹心,弃舍于老父。
老马复无用,则夺其豆草;子少而父老,弃舍行乞食。
曲杖为最胜,为我防恶牛;能却暴狗,扶我暗处行。
避深坑阱井,凭仗于杖力。”
老婆罗门从佛受偈后,即回到家门,高声朗诵此偈。他儿子听了,心中不胜愧疚,即抱着他父亲进屋,为父亲沐浴换衣,留着父亲在家,愿意好好待奉。
这时婆罗门心想,我于今日,蒙世尊恩,教我经偈,世尊是为我师。我今应当持此上妙好衣供养世尊,以表敬意。于是来到世尊所,顶礼佛足,合掌说道:“唯愿世尊哀悯我故,请受此衣。”世尊受衣已,即为婆罗门说种种妙法;婆罗门闻教得益,心中充满法喜。
一百二十六、度网鱼人
法句经上说:舍卫国城东南,有一大江,既深且广。岸边住有五百余家渔民,以捕鱼为生。这些人家不蒙教化,对于什么伦理道德礼义一概不知,他们只是恣心惬意地过生活。
佛知这些人虽然个性刚强,但头脑简单,福应当度,便来到江边,坐于树下。村人见佛光明奇异,莫不惊肃,皆往礼敬,或拜或揖,问讯起居。佛令他们坐下,为他们说种种法,而这些人听了,心中不信。
佛即分身另变一人,从江南踏水而来,足行水上,止没其踝,来到佛前,稽首礼佛。众人看见,无不惊怪,问来人说:“我们先人自从来此江边居住,从来不曾看见或听说有人能在水面上行走。你是什么人,有何道术,而能履水不没?”化人答说:“我是江南愚冥之人,听说佛在这里说法,我为了急切要听佛宣说道德,便来到岸边。因为没有渡船,我就问岸边人这江水深浅。他们说:水只齐踝。我相信他们的话,所以就能从水面上走来,并没有什么道术。”
佛对众人说:“现在你们信了吧!信心至诚的人,可度生死之深渊,数里之江何足为奇。”这时,江边村人因亲眼看见由信心而产生的不可思议神力,以听佛讲解种种妙法,心开意解,皆发信心,求受三皈五戒,为清信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