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是佛教中出现极为频繁的语句,那么这句话到底该如何理解呢?今天我们就说一下因这句话而衍生出的,桂琛禅师和玄沙禅师之间的一个公案。
桂琛禅师去参访玄沙禅师,玄沙指着一张竹椅问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就这把椅子而言你怎么理解?”
桂琛禅师答道:“说到唯识唯心,那就从唯识唯心的角度理解好了。”
“从道理上讲好象这样,” 玄沙禅师不以为然,“但有时却无法真正认识宇宙万物。”
桂琛禅师指着一张桌子,问道:“那请问老师,您唤这个作什么?”
玄沙禅师答道:“桌子!”
桂琛禅师摇头,说道:“老师不会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 个’不唤作桌子,桌子是假名假相。”
玄沙禅师立刻改口道:“的确,‘这个’不是桌子,‘这个’的真相乃是木柴,木柴做成桌子则唤做桌子,做成窗子则唤成窗子,实则桌子、窗子的本来面目仍是木柴。”
桂琛禅师不住地点头,但玄沙禅师指着木桌又改口道:“这个不是木柴,不是窗子,这是山中大树。”
看见桂琛禅师正要开口,玄沙禅师举手制止,说道:“这也不是大树,乃是一粒种子,集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为缘而成树、成木、成窗、成椅,实则树木窗椅,乃宇宙万有之因缘所成。”
桂琛禅师说道:“宇宙万有,仍是唯识唯心。”
玄沙禅师亦道,“你既来此参学,不如说宇宙万有一切都是‘禅心’。”
正如《金刚经》中所讲:“所谓佛法者,如来为证者说,如已证得,即非佛法矣……”“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这种“所谓……即非……是名……”的句式,非但不表面上的看似矛盾,且与“唯识、唯心”相契合。
眼、耳、鼻、舌、身、意,六识所摄而得出的结果,便是假名的由来。
一味未知的茶,我们首先会通过眼睛去观察,干茶的颜色,均匀程度,注水之后的汤色流转,用耳朵去听茶汤倾入杯中的音韵,用鼻子嗅捕所挥发出来的气息,再用舌头去品尝味道,感受触觉,最后在这一系列身心感受的基础上,再通过意识而得出一个名字,譬如武夷岩茶等。这便是六识产生作用的安立假名最简单的一个例子。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所谓武夷岩茶,即非武夷岩茶,是名武夷岩茶。因为在六识的辨别之前,这味茶根本没有这么个名字。所以说,世间的万法万物,都是人通过六识判断而得出的结论和名字,可以说,都是莫须有的,是空的。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由此可见,这心便如电影的放映机一般,外面一切的欢喜与悲伤,全由人的内心衍生而出。同样是写秋,有宋玉的“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却也有毛泽东的“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秋本无不同,发心不同而已。
世间万法万物,皆是唯心唯识,我们当看透如此,以一颗消除内心忧虑、不贪恋外相万物,平常看待,修养自我的禅心,正确认识自我价值和精神世界,积极生活,沐浴在一个快乐的清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