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名称的起源

2023-04-27 佛教知识

\

  寺院是汉语对佛教宗教场所的通称——也可以说是雅称,因为在口语中,它也往往被称为寺庙。

  如果考虑到历史上,寺院在文献中的别称可就繁多了。梵刹、伽蓝、道场、佛刹、净刹、精舍、兰若、丛林,都还是比较常见的,甚至还有人用檀林、绀园、旃檀林、净住舍、世间舍、金刚净刹、寂灭道场、远离恶处、亲近善处、清净无极园等描述性称呼

  称呼虽然有这么多,但最基本的还是一个寺。这里有必要先说一下这个名称的起源。

  寺起先是中国古代对于政府部门办公场所的称呼,类似于后来所谓衙门机关办公室之类。两汉之交,佛教从西域传入中国,因之有不少西域的僧人传法东来。外国人来了,当然归负责外交事务的部分鸿胪寺安排接待,于是乎,僧人安置的地方也就被称为寺。久而久之,佛教大盛,政府部门的办公场所不再称寺,它倒成了僧人居住、经像安置场所的专称了。

  至于院,它本来是四周建有围墙的意思,将它用作佛教建筑的称呼,始于唐代在长安慈恩寺为玄奘所建的翻经院。到了宋代,这一名称大为普及,官立的大寺有不少被称为院。

  一般来说,寺和院是有所区别的。寺是总称、通称,而院则往往指寺中别舍,即寺的组成部分。一个寺可能包含若干院。当然,也有一些独立的佛寺被称为院,但终究不如寺那样普遍,而且其规模往往比寺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