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世界的起源
缘起论可以说是整个佛教的理论基础。它所回答的是有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是怎样形成和变化的问题。具体到人生过程是如何形成和变化的问题上时,缘起论也会相应地转变为十二因缘论。
缘起产生世界
本来释迦牟尼对涉及世界本质的一些问题是拒绝回答的。但在阐述人生现象时,却又无法回避一些关于世界起源或者人的生死等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为此,释迦牟尼提出了缘起的思想,以说明世界的形成和变化问题。缘指事物存在的原因或条件,但这种原因或条件不是指事物存在的根本因(如造物主或万有本原一类的东西),而是指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处在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之中,世界就是在这种关系之中依一定的条件而生灭变化的。缘起即是依条件而产生之意。《中阿含经》中:若有此则有彼,若无此则无彼,若生此则生彼,若灭此则灭彼,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在这里,佛教实际上已论及了关于世间现象相互间的关系问题,已论及了事物的因果联系问题。
缘起的十二个阶段
佛教为了说明人生现象,又在缘起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二因缘论。十二因缘的学说把人生过程分为十二个彼此成为条件或因果联系的环节,即:(1)无明,指心的迷暗无知,不明事理。由无明生(2)行,指心的动向,即由于错误的观念(无明)而引发的种种作为。由行生(3)识,指认识或识别作用。由识生(4)名色,指精神要素与物质要素的结合体,即作为人的个体。由名色生(5)六处,指六种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意。由六处生(6)触,指感觉器官对外界的接触。由触生(7)受,指苦、乐、不苦不乐等感受。由受生(8)爱,指由于对事物的接触和感受而产生的对外部世界的渴望。由爱生(9)取,指对外部事物的追求、执著。由取生(10)有,指由于对外部世界的贪爱、追求等行为而产生的后世相应的果报或生存环境。由有生(11)生,指来世之再生。有生必有(12)死。
名词解释
行 过去宿世的善恶行为。
识 过去的因果积累了一种神识而使人能够入胎。
名色 前世所造的业在今世胎儿期时的报应。
六入 人在胚胎发育时,产生眼、耳、鼻、舌、身、意六识。
触 人自呱呱落地之时,就有分辨事物的意识,开始迷失。
受 开始领受现世所有的尘境。
爱 贪婪地占有。
取 因为爱再取之后所得到的业障。
【文章转自:香港多ip服务器 http://www.558idc.com/hkzq.html提供,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