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中国特色的天台宗学说

2023-05-02 佛学课本

开创中国特色的天台宗学说

开创中国特色的天台宗学说

天台立宗

  此宗得名

  天台宗是中国最早成立的佛教宗派,这宗的实际创始人是智顗大师,因常住浙江天台山,于是称他所创立的宗派为『天台宗』。又因此宗以『法华经』为主要教义的依据,故又称『法华宗』。

  法统传承

  依照天台宗的法统所载,初祖是印度龙树菩萨,二祖是北齐禅僧慧文,他读龙树『大智度论』、『中论』时,见『三智在一心中得』及『三是偈』的思想,领悟出『一心三观』,奠定此宗禅观的方法,并以此授三祖慧思。慧思从北齐来到南方,提倡『教禅并重』的新路向。四祖智顗进一步依据『法华经』的精神,在『一心三观』上,提出『圆融三谛』,丰富了天台宗的理论,开创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天台宗学说。五祖灌顶,是智顗最著名的弟子。智顗所述的天台三大部,都是由他记录和整理出来的,智顗的思想,经他的传播流通更广。灌顶以后四传至湛然,以中兴天台为己任,对天台三大部有精确的注解,并撰写了许多著作,对天台宗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判教思想

  判教因由

  印度佛教由于长时间的发展,所以有大、小乘等不同的派别和经论产生,形成一个庞杂的关系,这些不同派别的典籍,在汉魏两晋南北朝间,随着西来的译僧一一地翻译出来,当中国佛教徒面对着些内容各别、思想分歧的大、小乘经典,自不免产生疑惑,而中国人的判教思想,就是基于这种情况孕育出来的。天台宗的判教,具体来说,有所谓『五时八教』,而八教中,按照教化的形式和内容的不同,又有『化仪四教』与『化法四教』两类。解说如下︰

  五时判教

  智顗大师依『法华经』的精神,将释迦一生说法的内容,判释为五个时期,相应于每一时,便有每一时所说的经典与所要度化的对象。这种把全部佛典,按照佛说的时间先后去划分的处理,称为『五时判教』。

  五时中,第一是华严时,佛刚成道,在菩提树下为大菩萨及大乘根机的人,说佛自内证的道理,即『华严经』,但一般根机的人乃如聋如哑,不能领解。第二阿含时,由于大乘教没有达至应有的效果,佛反过来先说小乘四圣谛、十二因缘等浅易的教义,让一般人去信受修行,所以便说了『阿含经』。第三方等时,对有小乘基础的人宣说大乘『方等经』,如『楞伽经』、『维摩诘所说经』等,以诃责贬抑小乘,赞扬推崇大乘的方法,引导小乘人走向大乘。第四般若时,佛说『般若』诸部经典,泯方等时大、小乘法各别的执着而成一味,彰显诸法皆空的『实相中道』。第五法华涅槃时,会通前四时期执有三乘的浅方便教,而显究竟一佛乘的『法华经』终极理想,天台宗认为是圆满之教。而『涅槃经』的归趋亦在于显一乘教义,故名法华涅槃时。

  整体来说,五时的区别是︰『华严经』显佛所证的真义;『阿含经』以浅易的道理诱导小乘根器;『方等经』破小乘显大乘正理;『般若经』扬弃大、小乘偏执,显实相空理;『法华经』总结释迦说法的始终,乃会三乘方便说,归于一佛乘的真实义;『涅槃经』解释众经,同归佛性常住。

  涅槃经喻

  这五时判教,在『涅槃经』中有所谓牛乳五味的比喻,华严时如母牛身上刚挤出来的鲜乳味;阿含时如将牛乳精制成酪味;方等时如将酪味再精制成生酥味;般若时则像把生酥再精制成熟酥味;至最后法华涅槃时像是把熟酥再精制醍醐味。

  化仪四教

  智顗大师认为佛陀所体证的法,虽是一味,但对向众生的根器不一,是以,教化的形式,可分为顿、渐、秘密、不定四种,称为『化仪四教』。对具有高深智慧的人,不分等级地以『华严经』说出佛所证的道理,使他们领会,叫做『顿』。对智慧较低的人渐次说出『阿含经』、『方等经』、『般若经』等,令他们由浅入深,逐渐理解,叫做『渐』。佛说同一种教义,听闻者各据自己的理解,有不同的收获,名为『不定』;若听者仿佛觉得佛只为我一人说法,名为『秘密』。这二者的区别,在于不定是同听异闻,彼此知道理解不同;秘密则同听异闻,彼此不知所理解的内容各别。又秘密、不定的教说,散见于不同的经典中,不能以某一经为代表。至于天台宗所依据的『法华经』,乃佛最究竟的教化,是超越顿、渐、秘密、不定四教,不受这些形式所束缚的。

  化法四教

  佛陀说法除了运用不同的形式外,还因应众生的理解能力,讲演适合的内容,分别有所谓藏、通、别、圆四种,名为『化法四教』。藏教是指小乘三藏经典的道理,但明现象万有皆空的教义,对涅槃不空的教义,未有发挥,故『阿含经』等三藏的义理,称为『三藏教』。通教是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所共通的大乘始教,随听者的根机可解为小乘、大乘,或更进而悟入别教、圆教的中道妙理;由于这些教义能通向三乘,故称为『通教』。别教与通教的性质刚好相反,这些教义纯为大乘根机的菩萨而说,不通于二乘,又与圆教有异,故称为『别教』。圆教是超绝大小乘区分的圆融教义,以成佛为究竟的目的,把三乘会归到一佛乘的纯粹圆满的教义,故称为『圆教』。

  若将化法四教配合五时的经典来看,则华严时不是纯粹的圆教,而是兼有别教的超绝思想,所以属于兼教;阿含时只说小乘的三藏教,所以称为但教;方广时把藏通别圆四教对机而说,所以称为对教;般若时思想以圆教为主而挟带通、别二教,所以称为带教;华涅槃时是把四教融为一体的圆满教法,所以是纯教,即纯圆之教。

  判教总观

  根据上来对判教思想的分析,可以列表如下,以见天台宗判教精神。

思想概述

  一心三观

  天台宗除判教思想外,在禅观的修习上亦有新的创见,如『一心三观』及『圆融三谛』的修观方法。

  『一心三观』是北齐慧文所立。他提出诸法可以从空、假、中三种角度去观察,即诸法因缘所生,是为假有;缘生诸法虚假不实,是为真空;真空与假有同时存在,即非空非假的中道。这空、假、中的道理不是认识过程上的先后关系,而是在一心中同时存在,同时了解的;把这些道理运用到修止观的实践上,便叫『一心三观』。这是依认识主体的心,能一时具有对诸法的三种认识上立说。

  圆融三谛

  此外,慧思、智顗把『一心三观』加以发展,形成了『圆融三谛』,使天台宗的止观学说完全成熟。谛是真理的意思;三谛即空、假、中三种真实的道理;圆融是互相融合成一体,就是说一切法即空即假即中,彼此融合一体的。

  具体来说,现象界一切事物是没有实体的、空的,众生不知,以为具有实体于是形成错误的执着,倘若用空观对治它,便会远离颠倒,了悟真空的道理,这叫做『空谛』、『真谛』;诸法的本质虽然是空,倘若以假观察照,则诸法的假相宛然地显现,故称为『假谛』、『俗谛』;若以中观察照诸法的存在,诸法本来是非真非俗,而又即真即俗,是一种既超越真俗二边,又综合真俗二边的中道实相,称为『中谛』。这三谛的关系,不是孤立地各不相干,而是三谛互相融合成一体,举一即三,全三是一。一切事物都既是空,又是假,又是中,故一空一切空,非但空是空,假和中也是空;一假一切假,非但假是假,空和中都具假的意义;一中一切中,非但中是中,空和假都具中的意义。故三谛一体,互摄无碍。譬喻明镜,镜的光明喻为空,所反映的影像喻为假,镜的体性具有空〈光明〉与假〈影像〉喻为中,从镜的光明来说,一切影像都是此光亮的作用才能现起;从影像来说,一切光亮作用所影照的,都不离诸法的像貌;从镜的体性来说,明与像都不离明镜。故三谛融合一体,称为『圆融三谛』。这是依诸法本具此三种圆融的实理上立说。

【文章转自香港云服务器 http://www.1234xp.com 复制请保留原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