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法师,因行事低调,我们无法得知他具体的生卒年月,生平事迹也几无记载。但他写的一本关于净土的论著,在几百年里不断被僧俗大众记诵传抄。广为流传的一章十不求行,粗看似乎和常识矛盾,但如果能正确理解,将破除许多修行中的烦恼。
在佛教史上,我们总是听闻到许多光耀千古的大圣大德,不论是他们的生平风骨,还是著作论述,都能够留下来,来利益到后世的学人,给我们后学树立一些修学的典范和引导。当然也有很多默默无闻清素简行的大善知识,也许他一生所修所证完全不为人所知,或者他只是行化一时一方,之后他的身影就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中了。这也许是他个人的因缘,当然也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后人的福报不够,所以就亲近不到。
在历史上有一位妙叶禅师,他就是这样一位低调缄默的善知识。我们现在能够知道他的生活时间段大概在元末明初,今天浙江鄞州人,其它的一概不知了。好在这位禅师虽然他的身影很渺茫,可他并不是完全就是说走了就一了百了了。
他给我们留下了一部著作宝典,是关于净土宗的大部头,叫做《宝王三昧念佛直指》。这部宝典能够流传下来是非常的不容易的,也是几经周折。从内容上它的贡献可以说是巨大的,特别是在当时来讲。因为太多的人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和十万亿佛土之外的极乐净土,是厘不清的,甚至是有矛盾的完全对立的。这样的一种可以说是邪知邪见,在当时非常流行。法师的念佛直指就是在它的内容中,在大力的破除所谓我们说的西方国土之外,然后再建立自性,别有一个自性弥陀的错误之见。这个念佛直指可以说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破邪显正的著作,它有这样的功用和时代特色。
这部论典全篇的文辞当时被很多的僧侣抄写和传颂,因为它太见解精辟,让人心开意解。但是因为日久天长,到了净土宗的第八代祖师莲池大师的时候,就只知道有这部著作。但是不知道在哪里。虽然莲池大师很仰慕这篇名著,可是到处找,很遗憾他没有缘分。但是这个也是大时节。直到后来有一个叫万融的禅师,他无意中从一个乱书堆里翻出来这本遗作,正好是被蕅益大师给借去读了。蕅益大师是什么人物,一读之后如醍醐灌顶,又悲又喜。
这个悲的是什么呢?悲劫浊之方殷。也就是说到了这个时代,这样的宝典都流通不了了。那么不幸中的万幸,今天也被他拿到了。喜津梁之有在。所以就赶紧付梓刻录流通,后来还收在《净土十要》中。我们在这一系列中讲过好多次《净土十要》。为什么?因为《净土十要》里面的著作可以明确的认为是净土宗的权威之作,大合集。所以我们今天还能读到妙叶大师的这一部著作,其实也要感恩后来这几位祖师们的一个因缘成就。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一共有二十二章。我们稍微给大家说一说,第十七章里边有很有名的一段话,这个内容板块叫十大碍行,也叫十不求行。你比如说第一条就是说念身不求无病。就是我的身体一个修行人,你不要求我就要好好的,一点病都没有。他说如果你没有病,你身体很强壮,那么你会生贪欲,生贪欲有的时候会损戒行,损戒行了就退道心,那么反而上不了道。所以应以病苦为良药,你看这才是道人说的不颠倒话。我们人的话颠倒觉得说是去求往生,很多时候就更注重养生。大师还说了处事不求无难,我们现在去求观音菩萨,不是说希望我一帆风顺心想事成吗。他说如果你没有一个难处,你的人生非常幸福,非常得意,那么你一定会起骄奢之心,骄傲之心。这样的话,反而让你忘本,也许会导致你受伤。
还有一条里面讲到一个大修行人修行的时候,你不要求说没有魔来干扰,这种话我们听起来,大家都是修行人的话,觉得不是要遣除魔障吗?他说如果没有你的魔来干扰,你的誓愿不会越来越坚固,我铁定了往生西方。你的愿不坚固,那么你一定不会好好修行。所以有时候会说,大修行人是以群魔为法侣,越大的魔头越发是他的善知识。
再加上什么谋事不求易成。就是一件事情,我不求要赶紧成就。交情不求益我,非要我占着便宜。那么为人在人世间,于人不求顺适。就是一切都很安逸。施德不求望报。给人家做布施或者救济别人的时候,你不要说给的时候就想着我需要回报,相信因果嘛,赶紧给我回来更好的果报,这都是不如法的。
最后一个最难达到就是什么呢?被抑不求申明。是非以不辩为解脱,就这意思。我们常说忍辱波罗蜜,一直生忍生忍,硬生生的忍直接忍到无生法忍。
妙叶大师,记住他的《宝王三昧念佛直指》论,南无阿弥陀佛。
十不求行
一、念身不求无病
身无病则贪欲乃生,贪欲生必破戒退道。
知病性空病不能恼,以病苦为良药。
二、处世不求无难
世无难则骄奢必起,骄奢起必欺压一切。
体难本妄难亦奚伤,以患难为解脱。
三、究心不求无障
心无障则所学踖等,学踖等必未得谓得。
解障无根障既自寂,以障碍为逍遥。
四、立行不求无魔
行无魔则誓愿不坚,愿不坚必未证谓证。
究魔无根魔何能娆,以群魔为法侣。
五、谋事不求易成
事易成则志存轻慢,志轻慢必称我有能。
成事随业事不由能,以事难为安乐。
六、交情不求益我
情益我则亏失道义,亏道义必见人之非。
察情有因情乃依缘,以弊交为资粮。
七、于人不求顺适
人顺适则内必自矜,内自矜必执我之是。
悟人处世人但酬报,以逆人为园林。
八、施德不求望报
德望报则意有所图,意有图必华名欲扬。
明德无性德亦非实,以市德为弃屣。
九、见利不求沾分
利沾分则痴心必动,痴心动必恶利毁己。
世利本空利莫妄求,以疏利为富贵。
十、被抑不求申明
抑申明则人我未忘,存人我心怨恨滋生。
忍抑为谦抑我何伤,以受抑为行门。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师父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