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显法师: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剎

2021-11-30 邪淫果报

  「彻上,则如普贤、文殊尚发愿求生极乐。彻下,则五逆十恶,临终得遇善友,教以念佛,十念成功,亦生彼国。」

  从最上来看,智慧力最高的是文殊菩萨;行愿力第一的,就是执行佛法的效率最高的,是普贤菩萨,他一发愿就会去做,执行率最高。理解力、智慧力最强的是文殊。当然不是说普贤智慧不如文殊,是指他们所代表的特色不同。就像孔子的学生三千人,每一位都具有特殊的才艺,但并不是说他道德有缺乏,其余的有欠缺。

  文殊普贤各有特殊的才能,文殊智能第一,普贤行愿第一。

  行愿刚刚讲的,是执行效率最高,听到佛法他就能做到,就能转得过来,这是普贤菩萨。有人说净土是小乘,在小乘经典里,有没有文殊普贤这两位大菩萨?他们不是小乘、不是一般的凡夫,都还学净土,而且还发愿往生:「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剎。」不但教我们往生,《华严经》最后的一首偈颂大家都会念,可是都没有注意到,它说:「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剎。」《华严经》到这里结束。

  《四十华严》其实就是《八十华严》的后面《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最后这一句:「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华严经》普贤十愿最后回向净土,这个不可思议,而且还说普愿沉溺诸众生;普贤还没有成佛,也是沉溺众生,这是大回向,是《华严经》最后的总回向。

  《华严经》我们讲的十万偈,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最后的总结,这四句偈:「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剎。」所有沉溺的众生,包括等觉以下,全部求生净土,这是文殊、普贤给我们做模范,给我们指这条明路。

  净土宗第四代祖师,五台山大圣竹林寺的法照大师,去朝五台得遇文殊,他请问文殊菩萨:现在已经要进入末法了,要怎么来修行?文殊菩萨教他「五会念佛」,这是末法了生死最好的方式,这是举真实的公案来做证明。前几年我去参访过五台山的竹林寺,已经被毁掉了,只剩下一座白塔,可能现在已重建,那个地方真的很清净,不一样。它不算是热门景点,但在旅游地图上找得到,有机会可以去看看祖师大德道场

  学佛人若有钱,当去修复祖庭、修复高僧大德的寺院,像我们在台湾的后世弟子,总是感念:因为读过某位祖师的著作,让我们能够对佛法明白;印光大师对蕅益大师《弥陀要解》的赞叹:「假使古佛再来为《弥陀经》做批注,亦不能超过其上」。何其殊胜!大家读了《要解》也获益良多,我们去看看蕅益大师的墓在哪里?在厕所旁边,那还是新修的。蕅益大师是看了莲池大师的《弥陀经疏钞》而了解净土的;莲池大师的墓也破败不堪,我也去看过了,若不仔细找还不知道在哪里,在杭州云栖竹径。他的道号是佛慧袾宏大师,号莲池,他的墓到现在不知道有没有修起来。

  佛菩萨、祖师大德传法,这是世间人讲的孝道,世间人会给祖宗盖庙立牌位,所以佛门祖庭一定要修。以前佛门的道场有祖师殿,祖堂,就是他这个宗派的法脉传承。佛法就是因为中国文化传承的关系,才能流传至今。世间很多的大帝国、大的民族都消灭了,唯有中华民族还在,就是真正有孝悌伦理的关系。

  学佛人也不能忘本,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些经典注疏,都是祖师大德告诉我们的,如果没有他们讲出来,我们不能了解、不能悟入,纵然你看得懂,也只解其文不解其义,看《法华经》就跟看故事书一样,看《弥陀经》就好像它在介绍某一个幻想的世界,要是没有这些高僧大德为我们说出来,一辈子都不会懂的。

  所以有机缘要拿钱去做这种事情,把祖师大德的道场恢复起来,不要拿钱盖世间人的祠堂,出家人不用盖祖先纪念堂,没有必要,要盖祖师大德的祖庭,因为出家人不能忘本,出了家就不是世间人了。在家人盖祖庙为了慎终追远,饮水思源,无可厚非。那出家人不要把众生的钱,拿去浪费在世间法上,这是滥用信施。

  所以彻上,文殊普贤尚且发愿往生,这我们刚刚讲的:「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剎。」速往就是赶快去,不要拖拖拉拉的,赶快往生到极乐世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