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乐世界的树木、花朵、亭台、楼阁,任何的一件东西,都能够彻照十方诸佛世界,不是说只有树才能照得见,大地不能照见,任何的一物都能照见,就叫做皆悉照见。这就是《华严经》中讲的事事无碍法界。华严宗把法界分为: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事法界,是指一切有生有灭,有差别的事物现象,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都统摄于事法界。这就是我们凡夫所认识的法界;理法界,是指纷繁复杂的万法,从本体上来看,都是一真如性。比如我们所有人,从现象看,千差万别,但是从本体上看,都具有同样的佛性,理上是平等不二的;理事无碍法界,是说森罗万象的现象界和本体界,是有机的一体,是不二的。因为有性体才有万法,理和事圆融无碍,不可互离,这叫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是说一切的事物,表面上虽然有差别,但都是一个本体所显,性质是一。也就是说,既然万物都是一个真心所显,那么现象都是假的,那么他的大小、高下等差别都超越了,时间和空间也都超越了。从时间上来说,一念可以延伸为无量劫,无量劫也可以刹那间。从空间上来说,大小、广狭也被超越了,能够圆融无碍。就像大德们经常说的,须弥山可以入到芥子当中,须弥山没有缩小,芥子也没有放大。唐朝的刺使李渤问智常禅师:芥子纳须弥,芥子可以容纳须弥山,那这个也太悬乎了吧?智常禅师就问他了,听人说你读万卷书,那你这万卷书都装到哪里去了?李渤就说了,他就指指自己的脑袋瓜子,说的都装到脑子里去了。那这个智常禅师就说了,你的脑袋壳子只有椰子这么大,怎么能放得下万卷书呢?这个李渤听了就有所悟了。众生执着相为实有,芥子是芥子,须弥山这么大,它和须弥山是两种相状,根本就没法纳的进去的。在实相上,大也是唯心,小也是唯心,万法唯心,但是万法唯心,他都没有离开我们清净本性。须弥山也是虚幻相,芥子也是虚幻相,都没有离开我们清净本性的所现。所以没离开清净本性,清净本性不增不减,清净本性平等一如,所以有何不能容纳之理?因为万法都是一个性体,所以事事圆融,无穷无尽,这就是佛智的高深境界。阿弥陀佛的这一愿,就是让极乐世界的众生,对事事无碍的境界,能够身临其境,不像我们现在感到这种境界,是不可思议的。
《往生论》中说:“宫殿楼阁,镜纳十方”,在宫殿的楼阁的任何一处,都像明镜一样,能够照到无量诸佛刹土,净土、秽土这所有的情况,以及无量众生善恶业缘的相状,而且显的这个相状,包括了过去、现在、未来,不是一时之相。所以不仅是我们现在的所作所为,就是过去生中的所有善恶业缘,极乐世界的众生,都能清清楚楚的看的明白。我们这个世间不是这样,我们对着这个墙壁,不但看不到无量的诸佛刹土,连我们自己的面貌也照不出来,这是我们这个依报环境的业力所招感的。随着我们众生的业力越来越重,像河水、天空越来越浑浊,尤其我们这个地方,河北雾霾也特别的严重的。而极乐世界依报环境,是从阿弥陀佛的法身流现出来的,他是法性土,所以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大小互容,重重无尽,能够从一个小的物质上,见到十方无量世界。
极乐世界的众生,见到这样事事无碍的境界,能受到怎样的影响呢?在宋译的《大乘无量寿庄严经》中说:“世尊,我得菩提成正觉已,所居佛刹,广博严净,光莹如镜,悉能照见无量无边一切佛刹,众生睹者,生希有心,不久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极乐世界的众生,见到这种彻照十方佛土不可思议的功德之相,都会生起希有之心,不久,就可以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彻悟大师说:“一句弥陀,圆融法界,觌体全真,交罗无碍”,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含摄无量光和无量寿这两种核心的功德,无量光是横遍十方,无量寿是竖穷三际,横竖交彻,即法界体,所以说一句阿弥陀佛就是圆融的法界。虽然从事相说,极乐世界与娑婆世界相隔十万亿佛土,但是从理上来说,沙界互彻,净土由心,都没有离开当下这一念无量光寿之心,没有离开我们这个清净的本性。所以蕅益大师说:“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故念一佛,即念一切诸佛。极乐世界是法界藏土,故生极乐一土,即生一切诸国土”。通过这一愿,我们对这句话就有了更深的体会,我们只要净心念佛,一念回光返照,当下就已在极乐国中了。正所谓:“心净则娑婆极乐互融,妄起则东土西方隔绝”,娑婆世界和极乐世界都没有出我们这一心,只是我们净心念佛时,娑婆极乐是互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