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静坐,道教和佛教有着完全不一致的看法,道教讲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佛教讲静坐修佛与不生不灭。为追求目标而静坐往往存在着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因为在追求的时候就无法静;静的时候就不可能去追求。所以我们就应该更深入地去了解“静”,不然的话,耳朵一听到静坐,就犹如发呆一般地坐在那里,是一点用也没有的。所以大家有必要了解“静坐”时的有关心理与生理问题,我们首先从心理说起。
静坐的过程可分四步:
第一步,为何静坐? 我们反观自心问自己,人为何想要“静坐”呢?这当然有很多个理由,学佛的人会说:“静坐修佛与不生不灭”、“静坐往生极乐世界”或者“我欲出离世间”、或者“断掉一切烦恼”。。。。。。其实如果把它们归纳起来,其实都是为了修佛悟心;道教所讲的“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就是为了修道养生,都是为了“修道”、为了“养生”、为了“养心”等各种愿望,总而言之,总要有一个目的。若是没有目的,人们是不会去静坐的。不同的目的就有不同的路线,不同的修行目标,就有不同的静坐方法。
第二步, 是谁在静坐?我们静坐之前要先认清“是谁在静坐”,是我的“身”要静坐,是我的“口”要静坐,还是我的“心”要静坐?当然是我们的“心”要静坐,“心”不静“身”和“口”也无法安静下来,如果心静则一切都静下来了。因此我们知道了要心静,那么心静又有谁知道呢?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原来是我们的灵性与清净心知道,那么清净心又是什么呢?是我们心中本有的原始自悟智慧,这个智慧是本来就清静的、透明的、明显的,静坐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的清净心显露出来。如如不动,自由自在才是真正的静坐。
第三步,是谁有了这个目的呢?一般人当然会说:“是我。”那么,“我”又是谁呢?大家都会说五蕴和合而来的人叫做“我”。我们又问,那静坐是“我”哪方面的动机呢?一定会说:“是心”。那么“心”又是什么呢? 这样反复地思考与观察,对我们的修行会有很大的帮助。如果你对什么都不求甚解,就去盲目地去盲修瞎练,一定不会有很好的效果。这里所讲的“心”也包括了现代观念的脑、意识、思想等等。既然知道了是我们的“心”想要“静坐”,那么为什么在静坐的时候,反而会产生一些妄念或者追求与想法呢?何以在“静坐”时妄念纷飞,其心不能安静呢?其实我们的心,由生到死,从古到今,或者惦记过去,或者希求眼前,设计将来等等,根本上早已形成了一种习惯性的思虑,它就如同日月交替,斗转星移一样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只不过我们并没有注意观察到而已。所谓的思虑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从我们的心中来,我们的心从存在的那一刹那开始就有了思虑,可以说思虑与生命是共存的。
思虑就是心的动念,久而久之变成了习惯,但在忙碌的生活中并不会察觉到我们平常就有这么多的思虑,一旦到了要“静坐”的时候,在比较安静、向内求静的情况下,才会发觉自己的心思太乱。你发现心乱不能说是坏事,而且是个好事,因为你已经发现了自己的心思太乱,从此你就会预防,你的静坐修为自然就会提高,最后你才能静下来。比如说,在平时生活里有人欺骗你,若你没有发现,你就会不断地受骗上当,骗你的人也变成了习惯,你自己也习以为常了,那样你的危险等级就会越来越高。一旦你知道自己受骗上当了,刚开始心里难受,但从此你就会提防那个人,保护自己,你的危险等级越来越往下降,最后你自然就能脱离欺骗你的人。
第四步,如何静坐?我们的思虑就像山涧的小溪一样川流不息,我们的心怎样才能静下来呢?比如,小溪的水流到大海,它也需要有个过程和时间。静坐犹如大山,我们也要一步又一步地往上爬,才能到达山顶。一说起“静”就真“静”下来是不可能的,若是静下来的话,不一定就是好事,也许你只是发呆的“静”。
我们静坐的第一步,必要知道自己的心思太乱,这时候,你的心自然就静一点了,犹如瀑布的流水降到地上了。
静坐的第二步,反观自己的心思来源,或者将心安住在某个固定的对境之上,你的心自然就会轻松一点,犹如瀑布的水流到山谷里一般,有时静,有时乱。
静坐的第三步,你要认识一切思虑都是由自心发作的,观照自心,监督自心,不让你的心东跑西奔,自然就能放松一点,犹如瀑布的水流到大地就会放缓一样, 会延长心静的时间,但偶而也会有心思乱动。
静坐的第四步,你要认识自心是空的,观照万法皆空,万物都是心幻的现象,将所谓的心思归回到空性之中,你的心自然就更清净一点,犹如瀑布的水流到大海,海水和瀑布的水融合为一体,心思和空性融入一体,你的心就自在了,但大海有时也会受暴风的影响而波动, 我们的心受外界的影响也同样会动摇的。
静坐的第五步,你要将心安住在空性之中,首先保持稳定,然后保持清洁,最后恢复到本来的清净面目,你的心就犹如大山一般如如不动了。
其实,这些都是一般“静坐”的方法。还有一个特殊的方法就是当下放下思虑,譬如一杯浑浊的泥水,当它还是很浑浊的时候,人们根本就看不见有漂浮物和渣子。如果你把这杯水放在平稳的地方、静静地放在那里,你就会发现杯中的漂浮物就能慢慢地往下沉淀。并非因为在安静的状态下才发现有浑浊的漂浮物,而是它本来就浑浊不清,因为静止时才被发现的。然后你当下就能够放下一切的思虑,你的清净心就自然而然地显露出来了。我们的妄念不是由于控制而静下来的,而是自然放下才静下来的,
譬如我们的房屋里,平常看不见它有灰尘,当你走进去房间一活动,你就会发现在光线下有很多灰尘在乱飞,若你想去打扫它,或者用一个方法去擦掉它,很微小的灰尘却是无法去掉的,说不定还会更加活跃。因此,你既不要去清扫它,也不要试图去掉它,只要不去动它,不去增加、也不想减少,慢慢的任其静止沉落下去,它自然而然地也就沉落下去了。我们的心也一样,你既不要去控制妄念,也不要想方法除掉它,越想去掉就会越增添思虑,只要我们的心不惦记过去,不追求现实,不设计将来,当下就放下一切思索,不去增加,也不去减少,慢慢地任其静止下去,你的心自然就会达到如如不动与不净不垢的境界。
静坐对心理上也有很大的作用,但是最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当完全安静下来的时侯,生理上就会感觉到有病痛、睡眠、疲劳、发呆等四种问题的出现。静坐是养身静心最好方法,但初学静坐时可能会有腰、腿、脚和背痛,而且静坐时间太长时也可能会出现恶心,头晕等的问题,所以初学者静坐的时间不能太长,最好在半小时之内休息,放松身体之后再静坐,这样反复地加强修炼,逐渐就形成了习惯,当习惯成自然的时候,即使你静坐几个小时也还会很自在的。如果静坐时间太长的话,往往会昏昏欲睡,自己有可能进入睡眠的状态之中。
有了这种情形,又怎么办呢?那时,你要仔细审察,体会自己,是从心理的昏沉和身体的劳累而来,还是由于心力的疲惫所致,那么不妨干脆好好地先休息一下,等睡好睡足精神饱满时再来“静坐”。若你静坐时感觉非常疲劳,困倦,没有精神,那么最好先做适量的运动,或者想办法提起精神后再重新打坐。如果你静坐时,不知不觉地时间就过去了,就像发呆的静坐,犹如有些静坐者睁开眼睛禅修,却对眼前的任何现象都没有什么感觉,还自以为是自己的心静,如果这时候不注意的话,也许你的静坐就是在傻傻地发呆,我们要知道静坐不是傻呆,那样很容易神经出问题,那样的话,最好能起身运动,转动思想,或者提起精神,心情要爽快、清晰、清醒、透明、灵活,然后再去静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