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钞摘录原文和白话31

2023-07-25 印光大师

  一、印光大师文钞摘录原文

  (1)佛法者,无明长夜之灯烛,生死苦海之舟航。持身涉世,希圣希贤。穷理尽性,了生脱死。莫不资之以成始成终。良以如来说法,随众生机。机浅者,示之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渐入渐深,必可至于三业清净,一心圆明之地位。(三编·卷三·佛教净业社流通部序·P873)

  (2)欲学佛者,必须要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吃素念佛,求生西方,方为真学佛者。(三编·卷一·复高慧荫居士书·P203)

  (3)学佛之人,必须各尽其分。所谓尽分者,务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此八种事,一人皆备。上有父母,则是子职。下有儿女,则是父职。自己用人,则是主职。为人作事,则是仆职。余职分均好尽,惟父母之职分难尽。实非难尽,以举世无人提倡。大家只知溺爱而不知教育。以致养成败类,互相残杀。弄得国不成国,民不成民。所言教育者,儿童从初开知识时,即与彼说因果报应,及做人之道理。必使心有畏恶报而慕善报,则不致犯上不肯依教而行。小时如是,习以成性,养成良善天姿,是名为育。育者,养也。若不知此,则养成凶恶性质,轻则忤逆不孝,重则杀父杀母。溯其本源,皆由其父母,小时不教所致。吾常曰,世间最大的功德,莫过于善教儿女。世间最大的罪过,莫过于不教儿女。人人善教儿女,天下自然太平。人人不教儿女,天下决定丧乱。故曰,天下不治,匹夫有责。(三编·卷一·复张佩芬慕兰居士书·P178)

  (4)孝之为道,其大无外。经天纬地,范圣型贤。先王修之以成至德,如来乘之以证觉道。故儒之孝经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佛之戒经云,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是世出世间,莫不以孝为本也。……

  故经云,供养父母功德,与供养一生补处菩萨功德等。亲在,则善巧劝谕,令其持斋念佛求生西方。(增广·卷二·佛教以孝为本论·P442)

  (5)人与天地共称三才者,以有以先觉觉后觉,继往圣,开来学之功能,故得此尊称。若不以学圣贤为事,则是行肉走尸。唯知饮食男女之乐,则与禽兽何异。人之一字,尚是冒名,况与天地共称三才乎。然人性本善,人皆可以为尧舜,人皆可以作佛。而不能为尧舜,不能作佛者,只有性德,无有克己复礼,闲邪存诚,及修戒定慧,断贪瞋痴之修德耳。此之修德,最初由贤父母师长而启发之,继则自己孜孜矻矻,努力修持。虽未能即到尧舜与佛之地位,其去下愚之人,日在人欲中埋没者,已天渊悬殊矣。书云,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经云,迷则佛即众生,悟则众生即佛。幸其为尧舜,作佛之机在我,有血性汉子,岂肯以此性德,任人欲所锢蔽,永为沉沦苦海之下愚众生乎。愿世之为父母,为师长,为儿女生徒者,各各勉之,则吾国幸甚,全球幸甚。(续编·卷下·家庭教育为天下太平之根本发隐(民二十七年)·P596)

  二、白话译文:译者慕藏

  (1)佛法,是无明长夜里的灯烛,是生死苦海中的舟航。修身处事,向圣贤看齐。透彻地研究佛理,参悟自性,以求了脱生死。这一切都要有始有终。如来说法,是随着众生的根基来说的。根基浅的人,就告诉他要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做,众善奉行。然后逐渐深入,一定可以达到三业清净,一心圆明的地位。——三编·卷三·佛教净业社流通部序·P873

  (2)学佛的人,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吃素念佛,求生西方,这样才是真正的学佛人。——三编·卷一·复高慧荫居士书·P203

  (3)学佛的人,必须各尽自己的本分。所谓尽本分,就是务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父顺,主仁仆忠。这八种事,一个人都能具备。上有父母,自己就处在女子的位置。下有儿女,自己就处在父母的位置。自己用别人,就是主的位置。为别人做事,就是仆的位置。别的职分都好尽,惟独父母的职分难尽。其实也不是真难尽,就是全世界都没人提倡。

  儿童从最初开始知道事情的时候,就对他们说因果报应以及做人的道理。一定使他们心里畏惧恶报而钦慕善报,这样就不会犯上而不肯依教奉行了。小时侯就这样,形成习惯而成为天性,养成良善的天资,这就叫做“育”。所谓“育”,就是养的意思。如果不知道这点,就会养成凶恶的性格。轻则忤逆不孝,重则杀父杀母。追溯其本源,都是因为父母在他们小的时候不教育他们所导致的。我常说,世间最大的功德,莫过于好好教育儿女。世间最大的罪过,莫过于不教育儿女。人人都能好好教育儿女,天下自然太平。人人不教育儿女,天下决定丧乱。所以说,天下不治,匹夫有责。——三编·卷一·复张佩芬慕兰居士书·P178

  (4)孝之为道,其大无外, 经天纬地,范圣型贤。先王因为修行孝道而成就至德。如来乘孝以证得觉悟之道。所以,儒家的孝经上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佛家的戒经上说:“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 可见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没有不以孝为本的。

  所以,经上说,供养父母的功德,与供养一生补处菩萨的功德一样。双亲在,就要善巧地劝他们持斋念佛,求生西方。——增广·卷二·佛教以孝为本论·P442

  (5)人与天地共同称为三才,是因为人有先觉的人帮助后觉的人觉悟,继往圣,开来学的功能,所以能得到这样的尊称。如果不能学圣贤事,就是行尸走肉。只知道贪图饮食男女之乐,这样与禽兽有什么两样呢!人这个字,都是冒名,何况是与天地同称为三才呢!然而,人性本善,人人都可以成为尧瞬,人人都可以作佛。而不能成为尧瞬,不能作佛的人,是只有性德,没有克己复礼,闲邪存诚,以及修戒定慧,断贪嗔痴这样的修德。这些修德,最初是由贤良的父母师长启发的。然后自己再孜孜不倦地去努力修持。虽然没能马上就到达尧瞬与佛的地位,但比起那些整天埋没在人欲中的愚人,已经有天壤之别了。书经上说:“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佛经上说:“迷则佛即众生,悟则众生即佛。”钦慕他人能成为尧瞬,能否作佛却在我们自己。有血性的汉子,怎么能甘心让这分性德被人欲所锢蔽住,永远做沉沦在苦海中的愚昧的下等人呢!愿世上为人父母,为人师长,为人儿女,为人学生的人,各个自勉,则国家幸甚,全球幸甚!

  ——续编·卷下·家庭教育为天下太平之根本发隐(民二十七年)·P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