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戒前之杀盗淫妄四条,乃性戒,无论受戒不受戒,皆不可犯。犯之均有罪过。但未受戒者犯之,则按事论罪过。受戒者犯之,则于事上论罪之外,又有一层罪过。
受戒也要持戒,不受戒也要持戒。非未受戒,便可不持戒也。以杀生、偷盗、邪淫、大妄语,(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名大妄语,其罪极重。)名为性戒,其体性当戒故。饮酒一戒,名遮戒(遮,止也),唯受戒者,不可饮。未受戒者,饮之无罪。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六第754页 复施元亮居士书三)
附文:
佛法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克论其要,唯戒定慧三法而已。然此三法,互摄互融,不容独立。而初心入道,则持戒一事,尤为要务。故楞严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是以如来初成正觉,即说梵网经菩萨戒。俾一切菩萨,并梵释诸天,与夫王臣士庶,若僧若俗,迨及娼优奴婢,三途恶道一切众生,同皆受持。是知此戒,乃如来炼圣烹凡之大冶洪炉也。良以六道众生,虽则尊卑贵贱,种种不同。而一念心性,尚与三世诸佛,无二无别。但由宿世善恶各异,致使今生果报不同。如来鉴本遗迹,以故普劝受持。倘能依教奉行,则宿世恶业,可以顿消。现生福慧,速得圆满。初则了妄即真,次则唯真无妄。自可复本心源,亲证妙性矣。故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又云汝是当成佛,我是已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此如来金口为一切众生所保任者,可不信乎。(《梵网经心地品菩萨戒疏注节要跋》)
在家念佛人为什么要以五戒为根本?
戒为佛法基址。在家念佛人如能以持五戒为根本,以深信愿,持佛名号。迨至临终,感应道交,定能蒙佛接引,往生西方。
佛法法门无量,无一不以戒为基址、净土为归宿者。汝二人既欲皈依三宝,当须认真持佛净戒。在家人以五戒为根本。但五戒前之杀盗淫妄四条,乃性戒,无论受戒不受戒,皆不可犯。但未受戒者犯之,则按事论罪过。受戒者犯之,则于事上论罪之外,又有犯戒一层罪过。酒戒乃名遮戒,以佛遮止,不许人喝。未受戒者喝,无罪过。若喝而妄为,则在所为之事上论罪。故虽未受戒,亦不宜喝。若受戒者喝,则止得犯戒之罪耳。然既发心皈依三宝,固当五戒全持。佛大慈悲,虽有一二三四随人意受之例,然此系有势不能持之事,不可以此自宽。言事不能持者,如屠儿不能持杀戒,酒保不能持酒戒等。(《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九第1349页 复王(雨、雪)夕居士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