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2018年第1期 文/宋浩
一、印光大师所处之时代
印光大师于一八六一年(清咸丰十一年),出生在陕西郃阳(一九六四年更名为“合阳”)。大师出生的年代,正是中华民族最为危难之际,列强入侵、社会动荡,传统文化的根基被动摇,人心散乱、伦常乖舛。大师出生后,中国发生了洋务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军阀混战、北伐革命和抗日战争等事件。印光大师圆寂时,国家还处在抗日战争之中,追求独立和救亡图存成为近代史的主线。非止人祸,因为人心不古,天灾接连而至,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思想文化界,特别是儒家思想方面,因国力衰弱,加之西方文化的强势冲击,许多知识分子虽然探索救亡图强之道,但是未能洞悉根本原因,结果丧失了对儒家文化的自信。社会上兴起了非儒反孔思潮。随着太平天国运动、废除科举、立新学堂、帝制灭亡、新文化运动和白话文运动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逐渐丧失。
佛教方面,法运衰败,知识日希,佛道不彰。加以频经兵燹,鄙败无赖之徒,多皆混入佛门。自既不知佛法,不能领众修行。从兹日趋日下,时弊丛生。加上太平天国排斥异教,江南佛教遭到毁灭性打击。佛教不绝如缕,几乎濒于灭亡的境地,以致出现欲求觅一本佛经而不可得的局面。
故印祖所处之时代,可谓国家动荡,社会大乱,儒家和佛教皆已衰微。
二、印光大师之圆满教化
印光大师自幼学儒,二十一岁舍儒从释。出家后参学潜修数十年,其专修净土、深得三昧、阅藏研教、悟彻圆明。后经龙天推出,弘化十方,担负历史使命,分析天下大乱和儒家被弃等原因,从而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为天下太平和恢复人伦教育开出药方,同时复兴佛教,大扇莲风,开显念佛法门万修万人去的秘密。
有关儒家被弃之原因,印光大师认为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宋明理学只吸收佛法的理谛,否定因果报应的事相规律,存在理论上的偏失。由理论上的偏失而导致因果教育的缺失,从而导致后世学人多阳奉阴违,无知者更是无所畏惧,肆意妄为,可谓伦理道德尽失。二是西学的负面影响,西方思想是伴随着坚船利炮和强势的物质文明进入中国的,让时人误认为西方思想能够解决一切问题而盲目西化,尽废传统。中西内外之两个因素的结合,导致传统文化的崩塌,非儒反孔势不可挡。
祖师以经典善书为载体,弘扬包括儒释道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恢复知识阶层对民族文化的信心,进而影响普罗大众。
印光大师的佛教思想上承经典和历代祖师之法脉,下契近代众生之根机,可谓博大精深,集一代时教之大乘。印光大师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印光法师文钞》之中。传印长老多次赞誉《印光法师文钞》为《小藏经》,且谓:“凡欲于此有限人生获得佛法最大限度真实利益者,不可不读《印光法师文钞》。切切!”
印光大师之圆满教化,试管窥归纳如下:
(一)净土法门是末法众生出离生死的唯一要道
从佛法与众生根机的对应角度,印祖为我们提供了最佳的抉择。印祖云:“药无贵贱,愈病者良;法无优劣,契机则妙。在昔之时,人根殊胜,知识如林,随修一法,则皆可证道。即今之世,人根陋劣,知识希少,若舍净土,则莫由解脱。”(《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净土决疑论》)因为净土法门“普被上中下根,统摄律教禅宗,如时雨之润物,若大海之纳川。偏圆顿渐一切法,无不从此法界流;大小权实一切行,无不还归此法界。不断惑业,得预补处;即此一生,圆满菩提。九界众生离是门,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三·印施极乐图序》)。
印祖云:“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是知念佛一法,乃上圣下凡共修之道,若愚若智通行之法。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以其专仗佛力,故其利益殊胜,超越常途教道。昔人谓余门学道,似蚁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如风帆扬于顺水。可谓最善形容者矣。”(《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与徐福贤女士书》)
又婆心切嘱:“须知佛法,法门无量,欲依之修持了生脱死,必须到业尽情空地位,方可。否则,梦也梦不着。唯净土法门,若具真信切愿,加以志诚恳切念佛,则便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一得往生,则已了生脱死,超凡入圣矣。倘不依此法,另修别种法门,则断难现生了脱。现生得遇此法,而不注意,将来岂能又遇此法,而即注意修持乎。是以宜及早注意于此法也。”(《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复姚维一居士书》)
(二)儒佛二教并弘,世出世法并彰
印祖常云:“儒佛二教,合之则双美,离之则两伤。以世无一人不在伦常之内,亦无一人能出心性之外。具此伦常心性,而以佛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为克己复礼,闲邪存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之助。由是父子,兄弟等,相率而尽伦尽性,以去其幻妄之烦惑,以复其本具之佛性。”(《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复安徽万安校长书》)
又云:“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欲学佛道以脱凡俗,若不注重于此四句,则如无根之木期其盛茂,无翼之鸟冀其高飞也。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博地凡夫欲于现生即了生死,若不依此四句,则成无因而欲得果,未种而思收获,万无得理。果能将此八句通身荷担,决定可以生入圣贤之域,没登极乐之邦。”(《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复蔡契诚居士书三》)
在出世间法方面,印祖提倡“律为根本,净为归宿”的修行方法,详细阐述了净土超胜、净土宗要、念阿弥陀佛及念观世音菩萨名号之方法等。此外,还厘清了禅净差异,整理了佛教制度,为苏州灵岩山寺制订了“五条规约”,开示了丛林道风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三)提倡因果,潜挽劫运
印祖所处的时代,正是兵连祸结、外忧内困之际,而水旱天灾,亦交迫迭至。印祖指出劫运根源云:“人祸既烈,天灾又临,国运危岌,民不聊生,皆由不以因果报应为是之所致也。”(《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复刘仁航居士论弘扬因果书》)印祖悲心凄恻,一生广倡因果报应之说,尝语人云:“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当今之世,若不提倡因果报应,虽佛菩萨圣贤俱出于世,亦末如之何矣。”(《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与聂云台居士书》)因果之法,为救国救民之急务,必令人人皆知,现在有如此因,将来即有如此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欲挽救世道人心,必须于此入手。如是则提倡因果报应,乃仰承天地圣人之心,以成全世人仁义之道德。
又云:“以世间圣人所说,但止令人尽分。唯上智之人,方能恪遵。若在中下根性,则便漠然置之。佛则详示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及一切众生皆具佛性,皆可成佛等事理。俾上智者必期于证本有,下愚者亦不敢肆意纵情,以膺未来之苦。势必改恶迁善,希圣希贤,虽在暗室屋漏之中,常如面对佛天。”(《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四·广东高州佛学研究会缘起》)
(四)家庭教育,治平之本
印祖以菩萨悲愿,关注社会道德境况,一针见血地指出:“近来世道人心,陷溺已极。一班无知之民,被外界邪说之所蛊惑,竞倡废经废伦,直欲使举世之人,与禽兽了无有异而后已。其祸之烈,可谓极矣。推原其故,皆由家庭失教,并不知因果报应之所致也。使其人自受生以来,日受贤父母之善教,并知祸福吉凶,自为影响,不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天下不治,匹夫有责。天下治乱之本,在于匹夫匹妇之能尽伦尽分与否。故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而家庭之教,母教最要,以人之性情,资于母者独多。居胎则禀其气,幼时则习其仪。其母果贤,所生儿女,断不至于不肖。譬如镕金铸器,视其模,即可知其器之良否,岂待出模方始知之哉!国家人才,皆在家庭。倘人各注重家庭教育,则不数十年,贤人蔚起。人心既转,天心自顺。时和年丰,民康物阜,唐虞大同之风,庶可见于今日。”(《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下·石印闺范缘起序》)“故又曰,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下·蛰园札记序》)其有欲挽世道而正人心者,当致力于家庭教育。
(五)实行圆满慈善,赈灾济急
印光大师根据当时的环境条件,先是大力流通经典善书,后直接主持“弘化社”,将传播佛教净土经典、劝导世人向善之善书作为弘法的利器,以文字般若利益大众。
一九三〇年,印光大师从上海赴苏州报国寺闭关。大师闭关前,明道法师遵大师指示筹设弘化社,先在上海觉园佛教净业社流通部订立流通办法。后业务扩大,遂更名为弘化社,一九三一年弘化社于上海正式成立。因印祖于苏州闭关,故当年,弘化社搬到苏州报国寺。(详见《印光法师年谱》)
印光大师主持创办的弘化社,印送善书,其内容涉及广泛,包括净土经典、胎教优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因果报应、儒家修身、对治烦恼、戒杀护生、节欲寿康、慈善功德等。除印送善书之外,还力倡力行戒杀护生、赈灾济急、慈幼办学、关怀残疾、禁戒烟毒、监狱说法、修桥补路、惜字惜谷等其他公益慈善事业。
印祖法乳凝聚在《印光法师文钞》之中,广度有缘!
三、印光大师思想在新时代的继承与发展
当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时代主旋律,在这新时代进程中,中国佛教既有传承,也有自信与能力可以充分挖掘自身教义中济世利人的思想内涵,通过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的文化优势,传递正能量,构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佛教同所处时代相适应,是佛教生存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规律。
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节奏飞快,人心却越来越浮躁迷茫,看不清人生的方向。越来越多的人有了更深层次的精神向往,想要找到能够让自己这颗浮躁散乱的心平静的方法,开始追求心灵的安宁。然而真正能安顿身心的不只是物质,更需要精神。而净土法门正是这样一种安心之道。
新的时代,我们坚定继承佛教自觉觉他的核心思想,继承印祖的遗志,为佛教四众弟子清净身心,生活幸福而努力,进而鼓励更多的人,自利利他,圆满人生。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深信净土法门是末法众生出离生死的唯一要道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实现,如今正向信息化、智能化迈进,社会节奏加快,大众基本上没有大量时间用于净心的训练,而净土念佛法门恰合这种节奏,能深契众生根机,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其净化身心,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从而觉悟人生,圆满人生。
净土念佛法门是佛教中的最易行道,落实极易,“不唯不碍一切职业,而且能助一切职业得易成就”(《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下·海门汲浜镇助念往生社缘起》)。印祖云:“须知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念佛之要,在于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无论行住坐卧,常念佛号,或声或默,皆须听己念佛之声。倘能如是,则业消智朗,障尽福崇,凡所作为,皆悉顺遂。士农工商之职业,不但了无妨碍,且能启发心灵,精于本业。以心不散乱,作事有主,如理乱丝,神凝则易,心躁则难。所以古之建大功,立大业,功勋遍四海,言行垂千秋者,皆由学佛得力而来也。”(《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下·阜宁合兴镇净念莲社缘起序》)
念佛一法,最为方便,可以家庭为道场,即俗修真,一切世间事务,均无所碍,不但最贴近大众生活,且最易得力。“余按《观无量寿佛经》,净业正因有三: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此四种属世善。二、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此三种属戒善。三、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此四种属慧善。前二大小随人,此则唯属大乘。此十一事,若全若半,乃至一事,以深信愿,回向净土,皆得往生。”(《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四·陈圣性贞女贞孝净业记》)凡见闻者,各宜勉旃。
所以,印祖一再提倡:“念佛法门,若具真信切愿,即可超凡入圣,以专仗佛力故易。一得往生,其所得之益,比业尽情空者,高超多多。此之法门,无论老幼男女,贵贱贤愚,士农工商,在家出家,皆应修持。”(《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下·海门汲浜镇助念往生社缘起》)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乃如来普为一切上圣下凡,令其于此生中,即了生死之大法也。于此不信不修,可不哀哉。此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信,则信我此世界是苦,信极乐世界是乐。信我是业力凡夫,决定不能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信阿弥陀佛,有大誓愿。若有众生,念佛名号,求生佛国,其人临命终时,佛必垂慈接引,令生西方。愿,则愿速出离此苦世界,愿速往生彼乐世界。行,则至诚恳切,常念南无(音纳莫)阿弥陀佛,时时刻刻,无令暂忘。朝暮于佛前礼拜持诵,随自身闲忙,立一课程。此外,则行,住,坐,卧,及做不用心的事,均好念。睡时当默念,不宜出声。宜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以免字多难念。若衣冠不整齐,或洗澡,抽解,或至不洁净处,均须默念。默念功德一样,出声于仪式不合。无论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有声,而旁人不闻),心中默念,均须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耳中听得清清楚楚。如此,则心不外驰,妄想渐息,佛念渐纯,功德最大。”(《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一函遍复》)
(二)修行三福,敦伦尽分
当代社会高速发展,科技渐趋发达,物质财富渐趋丰富,但大众的精神却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人际交往问题日益凸显。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学习印祖,应从《文钞》中汲取智慧,儒佛并弘以救世。印祖有云:“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即教我之师,及有道德之人),慈心不杀(当吃长素,或吃花素。即未断荤,切勿亲杀),修十善业(即身不行杀生,偷盗,邪淫之事。口不说妄言,绮语,两舌,恶口之话。心不起贪欲,瞋恚,愚痴之念)。又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恪尽己分。不计他对我之尽分与否,我总要尽我之分。能于家庭,及与社会,尽谊尽分,是名善人。善人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终即得往生。以其心与佛合,故感佛慈接引也。若虽常念佛,心不依道,或于父母,兄弟,妻室,儿女,朋友,乡党,不能尽分,则心与佛背,便难往生。”(《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一函遍复》)
(三)大力提倡因果及家庭教育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欲挽救世道人心,必须于此入手。如是则提倡因果报应,乃仰承天地圣人之心,以成全世人仁义之道德。
如印祖云:“今世道人心之病深矣,若只逐事而劝谕之,虽亦可以收移风易俗之效,固不如从根本上致力为得也。所言从根本上致力者,即提倡家庭教育,提倡因果报应。俾一切人,各知为人之道,各尽己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果能人各如是,则家门兴盛,子孙贤善矣。又须常凛福善祸淫,善恶殃庆之说。以之自修,复以之教家人,则其家人优入于圣贤之域而不自知。故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此语非特为有爵位者言,匹夫匹妇,同一责任。古人所谓‘天下不治,匹夫有责’者,以天下人材,必从家庭中出。家庭有善教,自然子女皆贤善。家庭无善教,子女之有天姿者,习为狂妄;无天姿者,狎于顽恶,二者皆为国家社会之蠹。是知家庭教育,乃治国平天下之根本。而因果报应,为辅助教育之要道。自孩提以至白首,自一己以至社会,自为人以至为圣贤,自修身以至平天下,均须依之而得成就。实为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成始成终之大权。标本同治,凡圣共遵之大法也。”(《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下·劝世白话文发隐序》)
而家庭教育,母教又最为重要,如印祖云:“家教之中,母教最要,此所以世人称女人为太太者,以其能相夫教子,以正乎内。故其效,必致丈夫成德业,儿女悉贤善。如周之太姜、太任、太姒也。”(《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三·复白慧导女士书》)
(四)积极服务社会,敦行社会公益慈善
《二十世纪中国佛教》一书中写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整个二十世纪,哪里佛教界对社会贡献大,哪里的佛教公益、文化教育事业发达,哪里就高悬着净土信仰的指引,闪动着净土宗人的身影。”
印光大师当年,以弘化社为依托,力行圆满慈善。今日之佛教各大社团组织,应谨遵印祖《文钞》,采用现代传播手段,以大众最喜闻乐见的方式,阐明佛法及世谛义理,敦行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为把印祖思想在新时代落到实处,应该继续大力印送善书,通过“出好书、送好书、读好书”,推进社会大众的思想道德建设,促进文化公益事业发展。同时,更应以各种善巧方便,积极引导大众,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以期普获往生大利,出离生死大苦,此为究竟真实慈善事业。
吾辈学人当继承印祖思想,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以此自行,复以化他。祈愿印祖思想,普照世界,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