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三十二
念佛应该念六字(即念南无阿弥陀佛)。或者先念六字,念到快结束时再念四字。始终念四字,不太合适。因为“南无”二字,就是皈依,恭敬、顶礼、度我等意思,人们都是图快图多,所以多有念四字的。常听到有人主张专修的好处,只让人家念四字,至于发愿礼佛,认为都不必要,这完全是一个门外汉,只知道自己做功夫,不知道求佛的慈悲力加持。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个方面为原则,他只是在行上讲究,而行又去掉了礼佛拜佛,那个行就很难做到十分的恳切,时间久了就难免成了忽悠和浮躁空泛。希望你依照《文钞》,不要依照那个说法,他是自己发明的,不是依净土宗旨的。
众生的心,须要用种种佛法调治,譬如吃饭,须要用蔬菜辅助。只有限期打佛七的时候,可以专持一句佛号,一切经咒,都不持诵,但也不可以连礼拜发愿全都废了。除了打七以外,平时照常持诵经咒,都没有什么妨碍。修行人最怕的是自以为很高明,经常听到有资质比较好的人,见识却有偏颇。专念一句佛号还可以,废弃了礼拜发愿等,就大错大错。(文钞三编·复陈飞青居士书四)
书摘三十三
大力开启阿弥陀佛大愿轮,深入说明净土法门的缘起,就是《无量寿经》。专门阐述观想法,并开示能往生净土的因,就是十六种观法的《观无量寿佛经》。这二部经,法门广大,佛理精微。末法时期的众生都是钝根,确实很难得到利益。要想得到文字简约义理丰富,上中下三根全都含盖到,九法界众生能共同遵循,下手容易而成功率很高,用力少而得到效果快,老实专修一门,圆满成就万德,让凡夫众生的因心,顿时契合佛的果觉,不就是《佛说阿弥陀经》吗?(增广文钞·重刻佛说阿弥陀经序)
书摘三十四
《阿弥陀经》,文字简略义理丰富,普遍适应众生的根机。它的利益,无论多少劫都难讲完。所以自从佛宣说这个法门以来,过去的圣贤,人人都趋向西方净土。千经万论,处处都指归极乐世界。有缘遇到的人,希望不要错过,那就很幸运了。(文钞三编·阿弥陀经白话解释题辞)
书摘三十五
《阿弥陀经》,言语简约义理周全,最容易受持,于是古人列为日常功课,无论是禅、教、律各宗,都在晚课时读诵,是全天下的僧人俗人,没有不以净土法门为归向的。(增广文钞·阿弥陀经白话解释序)
书摘三十六
《阿弥陀经》,言语简约义理周全,容易受持。所以古人列为日常课诵,是希望家喻户晓,都沐浴佛法的恩泽啊。于是所有善知识,都各自注释,就像日月在天空正中显露,没有什么意义不显示出来,没有什么根机不摄取了。(增广文钞·阿弥陀经直解序)
书摘三十七
古人希望全世间都修净土法门,所以把《阿弥陀经》列为日课。因为它言语简约而义理丰富,实行起来简单而效果快速。宏扬佛法的大菩萨,注解赞扬这部经,从古到今,多的数不过来。要从其中选择最广大精微的,没有超过净土八祖莲池大师的《弥陀疏钞》。极其直捷要妙的,没有超过净土九祖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增广文钞·重刻弥陀略解圆中钞劝持序)
书摘三十八
如果真能受持《阿弥陀经》,那就知道知极乐世界,没有什么苦,只有众多的乐,依报正报都很庄严,还有种种功德。阿弥陀佛,现正在说法,光和寿都是无量,誓愿洪大深广。所有的上等善根人,俱会在一起,都是因为修这个信愿念佛的、多善根福德因缘妙行而生到极乐净土的。难道有不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不是因为深切信愿、持佛名号,近的结果就能登上不退的菩萨地,远的结果就能圆成佛道的吗?更何况东西南北上下六方诸佛,利益所有众生,释迦牟尼佛本师,证得无上的佛道,没有不是从这里开始,而又归极到这里的。因为一切众生,都具有佛性,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因为以佛的果地觉,作为凡夫的因地心,所以是因含概果海,果贯彻因源。净土法门的奥妙,妙到没有比这个法门更妙的,是《华严经》末后万法归宗的一著,实际是如来大畅本怀的圆满诠释啊。有缘遇到的,就是多善根因缘。(增广文钞·《西方公据》重刻序)
书摘三十九
《阿弥陀经》,是净土法门的根本法门。《普贤行愿品》,虽然广大深妙,但毕竟不是净土法门的根本法源。所以应该二经同念,决不可以只念《普贤行愿品》,不念《阿弥陀经》。只念《阿弥陀经》,不念《普贤行愿品》是可以的。只念《普贤行愿品》,不念《阿弥陀经》就不可以。《阿弥陀经》作为早晚功课持诵,或者多念也可以。决不可以不念《阿弥陀经》,而专念《普贤行愿品》,这就成了忘本的修持了。二经固然是没有高下,但对于净土行人来说,却是有主次的。是不能按平常那些大乘经典一概而论的啊。十大愿王普贤菩萨所说的利益,就是你列举的殊胜处,你认为《阿弥陀经》所得的利益,就不能和《普贤行愿品》一样的吗?(文钞三编·复胡宅梵居士书二)
书摘四十
《观无量寿佛经》这部经,是让一切凡夫圣贤,同在这一生,往生极乐世界,或快或慢,证到无生法忍,达到圆满成就佛道的大法啊。因为是圣人所以自力具足,再依仗佛力,因而证入佛法,最为直捷,所以华藏世界的海量众生,都同样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啊。凡夫完全依仗佛的慈悲愿力,可以带业往生西方净土,就已经超凡入圣,证到不退菩萨果位,然后渐渐修下去,必然达到圆满菩提而后已。这个经的中品的修戒善世福,下品的造作众多恶业,以及五逆(杀父、杀母、出佛身血、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十恶(杀生、偷盗、淫欲、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嗔、痴),将要堕入地狱,由于称佛名号,就能够往生西方净土啊。这样的力量,最为洪大深广。这是由于阿阇世王,乘大愿轮,示现为恶人逆子,囚禁父母,因而有了这部经的发起。他的母亲厌离娑婆世界,愿生极乐世界,并且为未来的众生,希求往生净土的方法。世尊所以为众生说这个观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报国土,种种的庄严,正报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相好威德,以及九品往生,有因有果的十六观法。
在《观无量寿佛经》的第八像观的开头,就说明经的宗旨:“诸佛如来,是以整个法界作为身体,是在一切众生的心想中。所以你们心想佛时,这心就是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这心就作为佛,这心就是佛。所有佛的正遍知如海,是从心想生。所以应当一心系念,仔细观想阿弥陀佛。”须知把法身作为观想,道理实在是很深的。心作佛心是佛,事情本来平常,平常就不平常,很深就不深,能够圆融领悟的人,才是达人。又在第十三观,特别为低劣根机的众生,打开方便的大门,让他们观想丈六八尺的佛相。第十六观,又让恶业重的人,直称佛的名号。由于称佛名号的缘故,就得以往生极乐世界了。所以知道佛相有大小,佛身本是一体,观想不容易修,称佛名号就能获益。因此仔细想想,可以知道持名念佛一法,最为第一。末法时期的修行人,想要得到这一生决定往生极乐世界的,可以不珍惜这一持名念佛的法门吗?!(增广文钞·《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书摘四十一
佛在摩竭提国,灵鹫山中,说阿弥陀佛,最初在因地的时候,放弃国王出家,发起四十八大誓愿,又经过长久的劫数,依自己所发愿修行,待到福慧圆满,得成佛道。所感应的世界庄严,妙到不能形容,十方诸佛都赞叹。十方菩萨,与回小向大的声闻缘觉二乘,充满迷惑罪业的凡夫,都得以往生,受到佛的同等的慈悲护佑。就是《无量寿经》。
在摩竭提国王宫中,说修净业的三种福,十六种妙观,使一切众生,都知道“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这个道理。那么这个心作众生,这个心是众生,众生烦恼业障如海,从心想生的意义,便已明白显著了。如果能更深的明了这个意义,谁肯枉受轮回的苦。最后说明九品往生的因,希望各自能修上品莲花。就是《观无量寿佛经》。
在舍卫国给孤独园中,说西方净土的依报正报美妙佛果让众生生起信仰,劝所有听到的人,应当为求往生西方净土而发愿,又要求修行的人,执持阿弥陀佛名号以树立行。信、愿、行三资粮,为净土法门的纲宗,具足了这三法,或者是毕生执持佛的名号,已经达到一心不乱。或者是临终才听到净土法门,只称十念佛号,都能得到佛的接引,往生西方净土。就是《阿弥陀经》。
这三经,是专谈净土的经。而《阿弥陀经》,摄取各种根机的众生尤其普遍,所以禅、教、律各宗,全都奉为日常功课了。那些大乘经典,附带说极乐净土的,多得数不过来。而《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实在是对念佛法门最妙的开示。众生如果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念佛,岂有不现前和未来必定见佛,近期证到圆通章,远期成就佛道的吗?所以将这篇圆通章,列在三经的后面,而以《普贤行愿品》殿在最后,这样成为净土法门的一大缘起。让所有阅读者,知道这一法,大大舒发了佛的本意,比那些靠自己的力量断惑证真去了生死的,其中难易程度哪里只是高天和深渊的差别悬殊呢?所以九法界众生同归极乐净土,十方诸佛共赞极乐净土,千种经典都阐述极乐净土,万种论典都宣说极乐净土啊。(文钞续编·《净土五经》重刊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