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对研习教理、净土行法的一揽子开示

2023-07-25 印光大师

  一、印光大师劝人要通达净土教理(除了老年人最好一心念佛外):

  善导和尚说,若论学解,一切法门,都应当学。--净业社开示法语

  问:前年蒙慈示,谓弟子年近半百,不可研经,只可死心念佛,以祈往生,以后即不作研究工夫。惟近披览大智度论,紫柏集,颇得开拓眼界,警策身心之助。然于礼诵正课外,可否乘暇取此类论著,稍加阅览,抑一概停阅为妙乎。

  答:修持非钉桩摇橹之行,须活泼泼地。【虽死心念佛,稍带翻阅经论,亦非不可】。但以主行,作稍带,则成无所依倚之修持矣。紫柏集,虽警策,乃注重于参究。何不于净土十要中用心乎。将谓十要,不如紫柏集之益人深乎。--上海法藏寺念佛开示

  念佛法门,其大无外。至圆至顿,至简至易。但须明白其所以然。【苟明其理】,生信发愿,无不得益。否则随别种境界所转,不生真信切愿。虽有念佛【工夫】,亦不能得佛之利益。--上海法藏寺念佛开示

  必须先要将此法门之所以然,了然于心。若有余力,再去研参一切经论,各种法门,均可为此法门之助。--致罗世芳居士书(民国二十年)

  净土三经,自古流通,并行愿品为四经,岂可谓不奉为圭臬乎。【今之修净业者,多皆不知宗旨,但依事相。与而言之,亦可云净宗中人。夺而言之,实百有九十九,皆属无禅无净土。何得以此等人为准】。--复永嘉某居士书三

  阿弥陀经,所说简略。然生者工夫功德,各有无量无边之差别。其往生品位,亦有无量无边之不同。言九品者,不过略指大纲耳。【若至一心不乱,则与观经上品上生同】。其未至者,与恶业重而将堕者,固亦当与观经中中下品同也。【非此经专接引一心不乱者,余皆非此经所摄之机也。如是,则三经固是一经。否则,便是执文悖意,其过非小】。--复念佛居士书

  汝于净土虽有微信,然不明净土理致,又僻处于佛法流通不及之地。--与融明大师书

  问:念佛时心多散乱,或说是年龄关系,如年老心散,不能收束,则老年人决不能往生矣,究竟是否由于年龄,抑功夫未到家之故。

  答:汝之不一心,由于心无正见。【无正见,故无真信切愿】。有真信切愿,未能一心,亦可往生。无真信切愿,纵能一心,亦难往生。以往生由仗佛力故也。--答俞大锡居士问

  念佛法门,其大无外。至圆至顿,至简至易。但须明白其所以然。【苟明其理】,生信发愿,无不得益。否则随别种境界所转,不生真信切愿。虽有念佛【工夫】,亦不能得佛之利益。--上海法藏寺念佛开示

  一书者,净土十要也。字字皆末法之津梁,言言为莲宗之宝鉴。痛哭流涕,剖心沥血,称性发挥,随机指示。虽拯溺救焚,不能喻其痛切也。【舍此则正信无由生】,邪见无由殄也。就中最要者惟要解。而初心入门,断疑生信,作险道之善导,示宝所以必趣者。--与悟开师书

  然净土书多,最要唯十要。十要中【断疑生信】,尤推或问,直指,合论,为破坚冲锐之元勋也。其外净土圣贤录,历载诸菩萨祖师居士妇女,及恶人畜生往生事迹。读之则知历代禅教律诸四众求生净土,如群星之拱北,众水之朝东。而龙舒净土文,言浅义周,词详理备,为【接引初机第一要书】。若欲普利众生者,此书万不可忽也。--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

  宜往华严寺借阅净土十要,及净土圣贤录,息心详阅,自知所趣。。。至如愚人不信因果,不信罪福报应。侃侃凿凿,依安士全书等所说,为其演说。令其始则渐信因果,继则深信佛法,终则往生西方,了生脱死。--复高邵麟居士书一

  汝日暮途远,宜从径直之法。且专门读诵净土三经,及普贤行愿品。研究净土诸经注疏。。。。又自既修持净业,(谓改过迁善及念佛,即生即愿往生西方。)亦当教一切相识者,亦修净业。宜依龙舒文普劝门,令其随分随力,种此不思议善根。--复高邵麟居士书三

  信愿行三,十要中皆悉详示。而第一要,弥陀要解五重玄义中,第三明宗,发挥三法,最为精详。其后节节段段,皆有指示,宜细参阅。--复高邵麟居士书四

  当详阅净土十要,净土圣贤录,乐邦文类等,则取法有地,怀疑无由矣。法苑珠林一书,详谈因果,理事并进。可治近世排因拨果,肆无忌惮等膏肓痼疾。凡有信心读书人,皆当令阅此书。岂但有益于身心性命,实于格物致知,文章学问,大有裨益也。安士全书,亦与此同其气类耳,文人皆不可不知。--复永嘉某居士昆季书

  弥陀衷论,若经若论,皆有功于净业行人。。。若论逗机最妙之书,当以净土十要为冠。而弥陀要解一书,为蕅益最精最妙之注。自佛说此经以来之注,当推第一。即令古佛再出于世,现广长舌相,重注此经,当亦不能超出其上。--复永嘉某居士书二

  【能如是信,可谓真信】。欲详知者,当熟读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此名净土三经,专谈净土缘起事理。其余诸大乘经,咸皆带说净土。。。若欲研究,阿弥陀经有蕅益大师所著要解,理事各臻其极,为自佛说此经来第一注解,妙极确极。纵令古佛再出于世,重注此经,亦不能高出其上矣。不可忽略,宜谛信受。无量寿经有隋慧远法师疏,训文释义,最为明晰。观无量寿佛经有善导和尚四帖疏,唯欲普利三根,故多约事相发挥。。。既知如上所说义理,必须依此谛信。。。至于日用之中,所有一丝一毫之善,及诵经礼拜种种善根,皆悉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如是则一切行门,皆为净土助行。。。龙舒净土文,断疑起信,修持法门,分门别类,缕析条陈。为导引初机之第一奇书。若欲普利一切,不可不从此以入手。--与徐福贤女士书

  如或不无疑惑,当广阅净土经论。而净土十要,断疑启信,乃破坚冲锐之元勋。当先读之。而弥陀疏钞并演义,尤为参研宗教之良导。愈当熟读而精思之,非徒发明净土而已。中峰谓禅者净土之禅,净土者禅之净土。二书之谓也。又兄欲遍搜贤宗妙注,而疏钞二书,乃贤宗妙注之最切于身心修证者。当购而研之,其妙利非弟所能形容也。--与玉柱师书

  而梦东语录,通皆词理周到,的为净宗指南。再进而求之,则蕅益老人弥陀要解,实为千古绝无而仅有之良导。倘能于此二书,死心依从。则即无暇研究一切经论,但常阅净土三经,及十要等。【仰信佛祖诚言,生真信,发切愿】。--复尤弘如居士书

  当常看净土五经,则知净土法门,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之总持法门。其有所未喻者,当常看净土十要,则群疑冰释,一心月朗矣。--复秦铭光居士书

  二、印光大师对于只念佛,但由于不懂教理而缺乏信愿的开示:

  念佛时,毫无感应。系不知佛力,心不恳切。【不知佛力,由未深研净土经论故也】。--复刘观善居士书一

  信愿全无,【但念佛名,仍属自力。以无信愿,故不能与弥陀宏誓,感应道交】。--复濮大凡居士书

  居士既深信念佛。若未参承净业知识。又不广阅净土经论。则真信切愿,从何而生。【纵能执持名号】,只因不求出离,便成人天因果,受享痴福。因福造业,仍沉恶道。倘再路头不真,涉入邪见,则善因反招恶果。人天福报,亦不可得。--与福建刘廷诚居士书

  凡夫若无信愿感佛,纵修其余一切胜行,【并持名胜行,亦不能往生】。是以信愿最为要紧。蕅益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复高邵麟居士书三

  若有真信切愿,至诚念佛,无一不往生者。【然念佛人多,往生人少者】。以愚痴无知,只求来生人天福报,或不生惭愧,常行不孝不慈,不忠不义等事,心与佛背所致。--复郑琴樵居士书

  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信愿为前导,念佛为正修。【有以专求一心,不讲信愿】。及注重开悟,不求往生者。皆不知念佛之宗旨者。--净土法会课仪跋

  于未得一心前,断断不萌见佛之念。能得一心,则心与道合,心与佛合。欲见即可顿见。不见亦了无所碍。倘急欲见佛,心念纷飞。欲见佛之念,固结胸襟,【便成修行大病】。久之,则多生怨家,乘此躁妄情想,现作佛身,企报宿怨。【自己心无正见,全体是魔气分,一见便生欢喜。从兹魔入心腑,著魔发狂】。虽有活佛,亦末如之何矣。--复永嘉周群铮居士书

  心未一而切求感通,即此求感通之心,便是修道第一大障。况以躁妄格外企望,【或致起诸魔事】,破坏净心。--复弘一法师书

  三、净土行有专修圆修之分;即便专修,其他行法也是净土助行,不可排斥:

  (1)净土行有专修圆修之分:

  善导专修净业,可名表专一心。永明万善圆修,何名遮专一心。直是一错到底。【当云净土法门,修有专圆。由众生根器不一,致诸祖立法不同】。善导令人一心持名,莫修杂业者。恐中下人以业杂致心难归一,故示其专修也。永明令人万善齐修,回向净土者。恐上根人行堕一偏,致福慧不能称性圆满,故示其圆修也。--复永嘉某居士书二

  修净业者,有专修圆修种种不同。譬如顺水扬帆,则更为易到。亦如吃饭,但吃一饭,亦可充饥。兼具各蔬,亦非不可。【能专念佛,不持咒,则可。若专念佛,破持咒,则不可】。况往生咒,系净土法门之助行乎。---复卓智立居士书三

  【楞严有何不可研究】,但须以净土为主。【则一切经,皆发明净土利益之经也】。楞严一经,实为弘净土之妙经。--复东舍西客书

  余按观无量寿佛经,净业正因有三。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此四种属世善。二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此三种属戒善。三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此四种属慧善。前二大小随人,此则唯属大乘。此十一事,若全若半。【乃至一事,以深信愿,回向净土,皆得往生】。--陈圣性贞女贞孝净业记

  若是精修梵行,禅定力深,则往生品位更高,见佛闻法最速。--与陈锡周居士书

  阁下见解如此,已是超越近之学佛者万万。倘再能生信发愿,回向往生,则上品莲台,当可独据。--复张季直先生书

  (2)即便专修,其他行法也是净土助行,不可排斥:

  譬如吃饭,须有菜蔬佐助。亦如身体,必用衣冠庄严。何于长途修行了生死之道,但欲一门深入,而尽废余门也。【一门深入尽废余门,唯打七时方可】。【平时若非菩萨再来,断未有不成懈慢之弊者】。以凡夫之心,常则生厌故也。天之生物,必须晴雨调停,寒暑更代,方能得其生成造化之实际。使常雨常晴,常寒常暑。则普天之下,了无一物矣。况吾侪心如猿猴,不以种种法对治。而欲彼安于一处,不妄奔驰者,甚难甚难。人当自谅其力,【不可偏执一法】,亦不可漫无统绪。--复周群铮居士书三

  至于所示专杂二修,其利无穷。专修谓身业专礼,(凡围绕及一切处身不放逸皆是。)口业专称,(【凡诵经咒,能志心回向,亦可名专称】。)意业专念。如是则往生西方,万不漏一。--复永嘉某居士昆季书

  汝喜念【金刚经】,当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即为净土助行。--复唐瑞岩居士书一

  居士当以【研究大乘经论】开圆顿解为先导,信愿持名求生西方为正行--复邓新安居士书

  所以诸佛诸祖,主张净土者。以承佛慈力,制伏业力,不能发现耳。当以念佛为主,阅经为助。【若法华,楞严,华严,涅盘,金刚,圆觉。或专主一经。或此六经,一一轮阅。皆无不可】。。。又高僧传初二三四集,居士传,比丘尼传,善女人传,净土圣贤录,皆记古德之嘉言懿行。阅之,自有欣欣向荣之心,断不至有得少为足,与卑劣自处之失。宏明集,广宏明集,镡津文集,折疑论,护法论,三教平心论,续原教论,一乘决疑论,皆护教之书。【阅之,则不被魔外所惑,而摧彼邪见城垒矣。此等诸书,阅之,能令正见坚固,能与经教互相证明。且勿谓一心阅经,置此等于不问】。则差别知见不开,遇敌或受挫辱耳。--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无论断惑与否,若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此是正行)及【修行众善,回向往生,(此是助行)】,无一不得生者。--复高邵麟居士书三

  汝于净土修法,尚未了了。当唯以翻阅研究净土为事。半日学解,半日学行。必期于彻头彻尾,了无疑惑而后已。。。倘净土法门,悉皆谛信深知。【不妨再研楞严,及各经论】。--复戚智周居士书二

  既欲即生了大事,当以净土五经为常课。【金刚经念也好,不念也好,无碍】。--复露园居士书

  初须将净宗研究到无动惑处,方可泛阅各经论。--复周群铮居士书

  在家居士,功课亦可照禅门朝暮功课做,亦可随自意立。如早晚专念弥陀经往生咒念佛,【或早则专念大悲咒念佛】,晚则念弥陀经往生咒念佛。【或有持金刚经者亦可】。然无论【诵何经持何咒】,皆须念佛若干声回向,方合修净业之宗旨。--复周智茂居士书

  凡修行人,必须以念佛为正行。以持咒诵经,及作种种利益事,为助行。正助合行,则如顺水扬帆。..念佛之人,各随己分。专念佛号亦好。兼诵经咒,并广修万行,亦好。但不可了无统绪,必须以念佛为主,为正行。余皆为宾,为助行。则善矣。--复沈授人居士书

  省庵不净观等颂,为灭贪欲魔军之净行猛将。省庵劝发菩提心文,为沉沦苦海众生之普度慈航。--重刻安士全书序二

  若能作不净观,则一腔欲火,当下冰消矣。--不可录重刻序

  修行之要,在于对治烦恼习气。..如不能谛了我空,当依如来所示五停心观,而为对治。(五停心者,以此五法,调停其心,令心安住,不随境转也。)所谓多贪众生不净观,多瞋众生慈悲观,多散众生数息观,愚痴众生因缘观,多障众生念佛观。--示净土法门及对治瞋恚等义

  闭关专修净业,当以念佛为正行。【早课仍照常念楞严,大悲十小咒】。如楞严咒不熟,不妨日日看本子念。及至熟极,再背念。晚课弥陀经,大忏悔,蒙山,亦须日日常念。复明心师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