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入行论讲记22[不放逸]

2023-07-27 达真堪布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入菩萨行论》。

  入菩萨行论全论分二:一、论名;二、论义。

  甲二(论义)分三:一、入造论之理;二、所入之自性;三、圆满结尾。

  乙二(所入之自性)分三:一、入者所依补特伽罗;二、入者之意乐;三、趋入之方法。

  丙三(趋入之方法)分五:一、戒律;二、安忍;三、精进;四、静虑;五、智慧。

  丁一(戒律)分二:一、不放逸;二、正知正念。

  戊一(不放逸)分三:一、略说;二、广说;三、摄义。

  前面我们讲了三品,都是让菩提心未生当生。今天要讲的内容是为菩提心已生不退,包括不放逸、正知正念、安忍三品。

  在前面,我们已经当着佛菩萨、上师善知识们的面发誓:为了众生要修持成佛,为了成佛要践行六度,学修菩萨的一切学处。这就是我们立下的誓言,也就是我们发的愿。尽管我们已经发了菩提心,但真正要获得菩提心是非常不容易的。我在前面讲过,只有积累资粮、净除罪障,才能真正在相续中产生菩提心。若不通过积资净障,不可能在相续中生起菩提心。这说明什么?若要真正在相续中产生菩提心,也是要具有大善根、大福报的。罪业深重的人,不可能在相续中产生菩提心。所以,积累资粮、净除罪障是受持菩提心的前行。

  我们现在已经发菩提心、受菩萨戒了,当着佛菩萨、上师善知识们的面也已经发誓、发愿了,已经投生到佛陀的种姓中了,从今以后要从事佛种姓的事业,绝不能让这个种姓染污。这些都是当着十方诸佛菩萨的面说的,也是当着一切有情众生的面说的。既然刚才已经说了:“绝不能让这个种姓被染污。”自己就要明白佛种姓的事业是什么。

  既然你已经立下了誓言,已经发愿了,就要履行自己的承诺,要实际去做。什么是不放逸?非常谨慎,不违背善业。若违背善业,就是造恶业;若是造恶业,就会让尊贵的种姓染污。我们已经发誓“佛的种姓绝对不能被染污”,这就需要非常谨慎地用身口意三门来做善业,尤其是做暂时或究竟利他的事情。比如,我们现在精进修行,这也是究竟利他的行为,修行成佛了以后就要利益众生;我们在精进修行的过程中做持戒、布施等,这也是直接利益众生。就要这样直接或间接地做利益众生的事情。若是把身口意三门,乃至一切,都用来行持善法,做利他的事情,这才叫“从今以后从事佛种姓的事业;从今以后尽己所能地去做佛种姓的事业。”

  我们不能发空愿,不能违背誓言。违背誓言的人就如同失去生命的人,就是一具尸体,根本起不到人的作用。若失去生命,就变成尸体了,快要喂狗、喂鸟,或者火化、下葬了。失去誓言的人就像那具失去生命的遗体,什么意思?舍弃誓言的人就失去了人身的价值,失去了生命的真实意义,所以和那具遗体一样。失去誓言的人绝对承办不了大事,什么也完成不了,什么也做不了。总是动摇自己的决心,总是舍弃自己的誓言,这样的人能做什么呀?能承办大事吗?不可能。所以我们不能失去誓言,不能发空愿。若是当着佛菩萨的面发空愿,当着父母众生的面发空愿,那就是大妄语,欺骗的是佛菩萨,欺骗的是一切众生,罪过非常严重。即使要说妄语,也不能说这种妄语啊!那怎么办?就要做到不放逸。不放逸是什么?就是非常谨慎地去取舍善恶,也就是要在一切时、一切处中,断一切恶,行一切善。自己尽心尽力地去做,刚开始也许有很多做不到的地方,也难免有做错的时候,但若是不放逸,立即就能发现,这样就可以及时忏悔,及时恢复,及时清净。所以不放逸是很重要的。

  寂天菩萨在《学集论》里讲:“何为不放逸?即不贪、不嗔、不痴而精进修持一切善法,内心防护一切有漏法。”此处所讲的不放逸的定义可能有点难。以前讲过,在不贪、不嗔、不愚痴的状态下,所做的一切都是善,这是善恶的基本标准。在这个过程中,若是有时内心不防护,这个善法也许就会变成有漏之法,所以要非常谨慎,内心要防护一切有漏法,不能变成有漏法。为什么?若你内心防护一切有漏法,你所行持的这些善法都是无漏法,无漏法才是真正解脱的因,才是真正成佛的因。各位,这点很重要啊!

  我们也是在昼夜不停、精进地修持善法,但是自己看看:你所行持的善法是有漏的善法,还是无漏的善法?自己内心有没有防护一切有漏法?若是没有这样做,即使你也行持善法了,但统统都是有漏的,将来只能得到一些人天福报,只能得到一些暂时的安乐而已,和今生解脱、即身成佛没有任何瓜葛。虽然你很精进,行持了很多善法,但若是要解脱、成佛,你就会大失所望了。也许你会想:“怎么会大失所望?我不是行持了这么多善法吗?我昼夜不停地修善法,不可能大失所望吧。”但也许你所行持的善法和所积累的善根统统都是有漏的,都是属于轮回的,只能得到人天的安乐,只能得到暂时的利益,和解脱无关,和成佛无关,因此你还是无法解脱,无法成佛啊!真的,大家看看自己的内心,看看自己所行持的善法是有漏的,还是无漏的?若是无漏的,你就可以很安逸,没有事;若是有漏的,你就不能这样安逸了。

  你们现在都很安逸似的,觉得自己很精进、很了不起了,在那儿嗷嗷待哺,就等着解脱,就等着成佛了。真是可怜啊!看看吧,你离解脱还远着呢,离成佛还远着呢!现在我不是在讲故事,也不是在讲公案,讲的是你,讲的是我,讲的是你和我!看看我们所行持的善法是有漏的,还是无漏的?为什么不进行观察呢?为什么不想这些事呢?我们根本没有想过这个事,根本就没有经过观察,就这样盲目地学,盲目地修。

  不放逸是一切善法的方便。在《三摩地王经》中说:“所说一切诸善法,根本即是不放逸。”一切善法的根本就是不放逸,若是你没有做到不放逸,那一切善法的根就没有了。若是没有根,会怎样?没有树根,哪来的树枝?没有树根,哪来的树叶?有树根才会长出树叶。同样,只有做到了不放逸,才会有一切善法。若没有了根,树枝和树叶很快就会枯死的。同样,虽然你做了一些善法,表面上也很精进地修持善法,但若你没有做到不放逸,你所行持的善法根本就不稳定,很快就会被嗔恨心、舍法罪等烦恼偷走、毁坏,根本存留不了。所以,不放逸是根本,这是佛陀在《三摩地王经》中讲的。若是没有根本的话,哪来的善法啊!犹如若没有墙,就没有墙上的图案一样,若没有不放逸,就不会有善根。

  刚才讲的是不放逸的定义。我们还可以用一个比喻来说明什么叫不放逸?有位国王命令一个人手里端着满满的一钵油绕行王宫,告诉他:只要撒出一滴油,就会处以死刑。你们想想这个人会怎样做?这个人一定会极其小心谨慎,生怕油撒出来,这种非常小心谨慎的态度就是不放逸。

  现在,我们在佛菩萨面前发誓、发愿:要断一切恶,要行一切善;要成佛,要利益众生。若是违背了誓言,违背了自己所发的愿,会是什么后果?不只是要砍头,是要堕落恶趣的,是要感受无穷无尽的痛苦啊!为什么不小心谨慎呢?刚才讲的,一切时、一切处中,都要小心谨慎。这个是善,还是恶?应该做,还是不应该做? 这样做对众生有益,还是无益?这样做与解脱有关,还是无关?这样做是否会障碍解脱?是否会障碍成佛?这些都要谨慎取舍,这可不得了啊,弄不好就是欺骗一切诸佛菩萨,欺骗一切有情众生,自己还要堕落恶趣,要感受无穷无尽的痛苦,到那个时候,出脱无期啊!若是这样,就会特别小心谨慎地取舍善恶,取舍戒律。若是能这样地学修一切菩萨的学处,这就是不放逸。

  佛经里有这样一个公案:有一次佛和未生怨国王一起,舍利子和目键连两位尊者也在佛身边。未生怨王跟佛陀说了很多事情,过后问舍利子和目键连:“你们有没有听到我跟佛对话的内容?"舍利子跟目键连说:“没有听见”。未生怨王不相信,因为当时距离很近,他说话的声音也很大。若是个正常人,不是聋子,完全可以听到的。佛告诉他:“两位尊者说得对,他们太专注了,因为不放逸嘛,所以没有听到,不相信你可以试一试。今天你给一个囚犯下命令,让他端满满一钵油在街上绕行,你可以告诉他,若是撒出一滴就要处以死刑,就要砍头。然后你可以在路边安排很多唱歌跳舞的人,还让人跟他说话。过后你再问一下他,就会明白的。”国王如是去做了,最后问囚犯:“路上有很多唱歌跳舞的人,你看见了没有?”囚犯说:“什么也没看见。”又问:“路上有很多人跟你说这个,说那个的,你听见了没有?”囚犯说他什么也没听见。

  我们现在在大殿里听闻佛法,这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但是不要说在外面唱歌跳舞,哪怕稍微有一点点动静,我们就东张西望,这说明心一点都没有专注。有些人说自己听不明白、听不懂,这是肯定的,因为心根本就没专注。若是你专注谛听,一定能听懂,一定能明白真正的内容。我们为什么听不懂呢?为什么听了这么多次还不明白呢?有的人觉得自己听懂了,听明白了,但是一问:“你听懂了什么?明白了什么?”就说:“当时听懂了,明白了,现在都忘了,想不起来了……”这说明你还是没有听懂,还是没有明白。若是你真正听懂了,明白了,专注了,用心了,能忘掉吗?有的情景你就忘不掉,一生中都忘不掉,晚上做梦的时候都能想到,这叫专注。比如说你逛街,人山人海中出现一个令你过目不忘的人,你根本就忘不掉,做梦都能梦到,这叫专注。你若是真正用心听,不仅能听懂,而且不会忘掉。不用说唱歌跳舞,稍微有一点点动静,都能听到,都能看见,这就说明你还是没有专注。自己看看,问题的真正原因在哪里?还是在自己的身上,是自己不够用心,不够专注,没有用心来听,内心没有专注。

  你们在外边修法、忏悔磕头的时候,觉得心里很惭愧似的,但是身边稍微有一点点动静,就东看西看,哪有这样忏悔的?哪有这样磕头的?若是你真正有忏悔心,若是真正在那儿忏悔,还能听得见这些吗?还能看得见这些吗?一切都是自己的问题。为什么越学越差,为什么越修越不精进?就是因为放逸。

  通过刚才的这些比喻及公案,大家应该明白什么叫不放逸,什么叫内心专注了吧?

  首先,大家要明白什么叫不放逸,然后还要知道不放逸的重要性。一切善法的根本即是不放逸,不放逸很重要。现在我们已经受持菩提心了,就要做到不放逸,要修炼自己不放逸。

  己一、略说:

  佛子既如是,坚持菩提心,

  恒勤勿懈怠,莫违诸学处。

  “佛子既如是,坚持菩提心”:“佛子”指大乘行人。大乘行者通过加行、正行、后行的方式,坚定不移地受持菩提心。前行也就是加行,前面我们已经学修过前行,不容易做到啊;正行,也不容易做到;后行,也不容易做到。因此,受持菩提心不是随随便便的,要通过这些方式、方法受持菩提心。

  “恒勤勿懈怠,莫违诸学处”:大乘行人在相续中产生了菩提心以后,就应当毫不懈怠,努力做到恒时不违越菩萨学处。身口意放逸叫懈怠,身口意不放逸叫不懈怠;努力,尽心尽力,就是精进。言行举止恒时、时时刻刻都不违越菩萨的学处,就是一个佛子(大乘行者)应当做的。

  己二(广说)分三:一、谨慎修学所修;二、谨慎所依暇满;三、谨慎所断烦恼。

  庚一(谨慎修学所修)分三:一、不舍菩提心之合理性;二、舍弃菩提心之过患;三、教诫不舍菩提心。

  辛一、不舍菩提心之合理性:

  遇事不慎思,率尔未经意,

  纵已誓成办,后宜思取舍。

  “遇事不慎思,率尔未经意”:今天决定要做一件事,但是没有经过观察,也没有经过考虑,就决定去做了;或者虽然观察了,但是观察得不够仔细,虽然也考虑了,但是没有经过慎重考虑,然后就决定去做了。

  “纵已誓成办,后宜思取舍”:因为没有通过仔细观察,也没有经过慎重考虑,虽然决定了,但是过后还可以再次进行观察,再次进行考虑,重新取舍,也许去做,也许不去做,这也是合理的。

  诸佛及佛子,大慧所观察,

  吾亦屡思择,云何舍誓戒?

  但是我们发菩提心、修菩提道、断恶行善这件事,这是我们已经决定要做的。所谓“断一切恶”,就是让佛陀的种姓不被染污;所谓“行一切善”,就是尽力去做佛种姓的事业。这和前面那个不一样。为什么呢?这件事是已经仔细观察过的,不是以分别心观察的,而是以诸佛菩萨的智慧观察的。佛经过无数劫,以智慧进行仔细的观察,最后发现、知道了:利益众生的唯一方法只有菩提心。这是非常究竟的方法,根本不用再观察。若是再次以你自己的分别心去观察,就是没必要了,完全是徒劳无益的。

  我们发菩提心、受菩萨戒,也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比如这次先让大家了解学修菩提心的功德、利益,我们真正明白了菩提心的真实功德和利益,生起了信心,然后才受持了菩提心。这是经过慎重考虑的,绝不是盲目的,所以不用再考虑。这是自己最后的决定,心里很明白,而且内心很坚定,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实践,以身口意三门尽力去做,没有别的选择。

  前面依据《入行论释•善说海》对这句偈颂进行了解释。此外,也可以这样理解:没有经过观察、考虑就决定的事情,尚且都要去做,那么我们经过观察、考虑而决定的事情,怎么不去做呢?这样解释也是可以的。

  辛二(舍弃菩提心之过患)分三:一、异熟果堕恶趣;二、失毁利他行为;三、阻碍解脱。

  壬一(异熟果堕恶趣)分三:一、真实宣说;二、彼之合理性;三、遣除争论。

  癸一、真实宣说:

  若誓利众生,而不勤践履,

  则为欺有情,来生何所似?

  “若誓利众生,而不勤践履”:我们在佛菩萨、上师善知识们面前发誓、发愿:“要救度一切众生,行持一切善法”等等,之后三门所作所为却不履行自己的诺言。

  “则为欺有情,来生何所似”:这显然已经欺骗了众生,如此一来,我最终的下场将会怎样呢?可想而知,绝对摆脱不了恶趣。

  你这样做,不是欺骗一个人,而是欺骗所有的众生。你当着佛菩萨的面发誓:“不是用暂时的吃穿来利益他们,而是给予他们永恒的安乐、究竟的佛果。”却不去履行自己的承诺,你说了这样的大话,欺骗了所有的有情众生。如果说欺骗一个人要堕落恶趣,那欺骗所有的众生,又将会感受什么样的果报呢?一定会堕落恶趣,感受无穷无尽的痛苦,再也不可能逃脱。

  癸二、彼之合理性:

  意若思布施,微少凡常物,

  因悭未施予,经说堕饿鬼。

  如果某人心里想要给众生施舍一些食物等微不足道的平常物品,之后又出尔反尔,没有进行布施,经中说这是投生饿鬼的因。

  心里想要给某某众生或部分众生施舍一些吃喝用的物品,过后没有去做,自己舍不得,这样会堕入饿鬼道,成为饿鬼。《正法念处经》中云:“仅稍思量而未布施,则投生饿鬼,若已经立誓而未布施,则堕入众生地狱。”

  况请众生赴,无上安乐宴,

  后反欺众生,云何生善趣?

  那么,何况说诚心以无上佛果与暂时的安乐宴请一切有情,后来又欺骗所有的众生,怎么能转生善趣呢?是不会转生的,绝对是要堕落恶趣的,在三恶道里面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

  你所发誓的对境是一切众生,是要给他们永恒的安乐,若是你不去做,这个果报就是堕落在恶趣,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一点解脱的可能性或机会都没有。

  癸三、遣除争论:

  有人舍觉心,却办解脱果,

  彼业不可思,知唯一切智。

  这是遣除争议。

  前面讲,若是不去履行诺言,舍弃菩提心,绝对是要堕落的,要在恶趣中感受无穷无尽的痛苦。

  “有人舍觉心,却办解脱果”:佛经里有这样的说法,以前也发生过这样的情况,比如,舍利子刚开始发心入大乘,奉持菩萨行,恶魔索要他的右手,他砍断自己的右手,用左手递给恶魔,恶魔不满意,认为用左手给他,是对他的不恭敬。舍利子想:“利益众生也太难了,我的右手已经砍断了,只能用左手递给他,没有别的办法啊!”其实这个“恶魔”也是来考验他的。舍利子觉得太难了,于是生起了厌烦心,而舍弃了发心,然后入了小乘道,最后成就了阿罗汉。

  《金色传》里讲,一位尊者曾于四十劫中持菩萨行,后来出现违缘了,舍弃了菩提心,但成就了独觉佛的果位,变成了缘觉。这位尊者舍弃了菩提心,但是也得到缘觉的果位了。

  也许有人会对此生起疑惑:舍利子等舍弃发心了,舍弃了菩提心,但是他们没有堕落恶趣,还成就了阿罗汉或独觉。这不是与前面所说的相违了吗?

  “彼业不可思,知唯一切智”:众生的业是不可思议的,细微的业果,除了遍知佛陀,谁也无法了知,特殊情况也不好说。一般情况下,若舍弃了菩提心,舍弃了自己的誓言,绝对要堕落的,绝对要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的。有一般情况,也有特殊情况,情况不同,不能一概而论,我们讲的是一般情况,特殊情况就不好说了。比如,我们经常用兔角来形容不存在。一般情况下兔子的头上是不长角的,但是也有例外,个别的兔子头上也有长角的,但也不能因此说兔子头上能长角。

  对此也有很多不同的解释:

  一些论师说:他们舍弃了世俗菩提心,但是没有舍弃胜义菩提心。意思是说,他们已经有无我智慧的境界了,所以不会堕落,甚至能获得相应的果位。这样解释也是可以的。

  有者认为:虽然他们舍弃了菩提心,但是已经有出离心了,所以不会堕落恶趣,通过精进修行也能获得果位。若是没有真正生起出离心,没有证悟无我的智慧的情况下,他们会堕落恶趣。这样解释也是可以的。

  此外,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舍利子等尊者及很多阿罗汉都不是普通的阿罗汉,都是佛化现的。舍利子之所以这样示现,是为了给众生表法,说明行持菩萨道不容易,若是你选择了大乘佛道,任何时候都不能生起厌烦心,一定要坚持,最后才能胜利。这是为了引导大家、说明真理的,这里有很多的密意,不会有矛盾,更不会有冲突。

  壬二、失毁利他行为;

  菩萨戒堕中,此罪最严重,

  因彼心若生,将损众生利。

  “菩萨戒堕中,此罪最严重”:舍弃菩提心是菩萨戒,是堕罪中最为严重的罪过。

  “因彼心若生,将损众生利”:因为若生起了舍弃菩提心、舍弃众生的心,如此一来将损害众生的利益。

  若行持大乘妙道,能利益很多众生,尤其是成佛以后,就能转法轮,能利益无数的众生,能遣除众生心灵上的无明黑暗,可以将众生真正安置于永恒安乐的果位上,利益非常大。舍弃众生的心就是舍弃菩提心。若舍弃众生,舍弃菩提心了,就没有办法修持大乘妙道,这样不会有成佛的那天,这涉及到一切众生的利益,损害了一切众生的利益,所以罪过非常大。

  虽仅一刹那,障碍此福德,

  因损有情利,恶趣报无边。

  “虽仅一刹那,障碍此福德”:哪怕是一刹那中障碍发菩提心的福德。

  “因损有情利,恶趣报无边”:因为损害的是众生的利益,必将堕入恶趣,遭受无边无际的痛苦。

  大家一定要注意!对其他众生发起此菩提心的福德从中作梗,也会使菩萨利益一切众生的事业降低,导致对方不能利益众生,因而障碍者的下场必然是无有尽头的恶趣。

  毁一有情乐,自身且遭损,

  况毁尽空际,有情众安乐。

  哪怕是毁坏一位众生的安乐,自己也会遭受果报,遭受痛苦。何况毁坏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的安乐,这样自己要遭受的痛苦,将来的果报是非常严重的。

  佛在《寂灭定幻经》中讲:“何者抢夺南瞻部洲一切众生之财,断一切众生的生命。何者对菩萨甚至布施旁生一食团之善行作障,则罪过较前者严重无量倍,因为对获得佛果之善业作障故。”杀害一切众生生命,抢夺南瞻部洲一切众生财富,这个罪过非常大,是吧?如果障碍他人行持菩提道,障碍他人作利他的事业,哪怕仅仅是障碍他布施给一个旁生一食团,这个罪过比前者罪过严重无量倍!

  真正发菩提心、具有菩提心的人去做布施等利益众生的事情的时候,若是你去阻碍,去耽误他的事情,罪过是非常严重的。因为他们是在种成佛的因,通过这种行为很快就会成佛,如果你阻碍他做这个事情,就是阻碍他成佛,所以罪过很严重。

  壬三、阻碍解脱:

  故杂堕罪力,菩提心力者,

  升沉轮回故,登地久蹉跎。

  我们发菩提心,受菩萨戒了,有时候精进,有时候犯戒;犯戒过后又忏悔;忏悔过后又犯戒……这样,堕罪和发菩提心两种力量轮番交替,各自起作用,导致我们在轮回中时起时伏,如此必将拖延很久,才能获得一地等果位。

  我们还是凡夫,有时候会做一些违背誓言的事情,通过忏悔也能忏掉。但是你不能想:“没事,过后忏悔一下就行了。”不能这样想。尽管通过忏悔能忏掉,但若是之后又犯戒,然后再忏悔,这样得地或成佛的过程都会非常难。就像我们今天要爬楼梯,或者要到一个地方,刚迈一步,又退回来了,再迈一步,又退回来了,这样进程慢啊,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地方啊?很难。虽然通过忏悔可以清净,但是尽量不要犯,否则就会浪费光阴,浪费时间,登地就会久蹉跎。

  辛三、教诫不舍菩提心:

  故如所立誓,我当恭敬行,

  今后若不勉,定当趋下流。

  按照发心时所承诺的那样,我务必要恭敬履行诺言,从今以后如果不勤奋努力,那么必定径趋直下,接连不断从恶趣堕入恶趣。

  我们现在在善趣中,若是不抓住这个机会,不勤奋、努力学修,肯定会越来越往下流,转生恶趣中,从恶趣中再转生恶趣中。比如我们现在是人,但是会投生旁生,然后会投生饿鬼,然后会投生到地狱。所以,我们要抓住机会精进修行。让自己向上走,投生善趣,然后解脱,最后成佛。

  饶益众有情,无量佛已逝,

  然我因昔过,未得佛化育。

  如果有人想:佛陀会救护我们的,不至于变成这样吧。

  往昔赐予一切众生安乐之不可计数的佛陀都已趋入寂灭,然而我由于违越学处的罪过所致,未能成为过去佛度化的对境。

  往昔出现过很多佛,但是我们都没有成为他们的所化对境,这是因为自己往昔违背了很多学处、造了恶业所导致的,不是佛不慈悲。

  对我们而言,虽然现在释迦牟尼佛已经趋入寂灭,但是他的教法还没有隐没。我们还算幸运,遇到了释迦牟尼佛的教法,若是自己能精进修行,也有解脱的机会;若是不精进修行,就难了,佛也很难度化我们。

  若今依旧犯,如是将反复,

  恶趣中领受,病缚剖割苦。

  倘若仍旧一如既往,继续违背学处,违背自己的誓言,不精进修行,那么下场必将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恶趣里感受痛苦;即便获得善趣,获得人身,也是遭受疾病缠身、受到束缚、砍剖身体等苦痛。

  现在有些人一出生就疾病缠身,瘫痪在床,生不如死等,这都是往昔自己所造恶业的果报。我们现在身体没有明显疾病,很得意是吧?怎么没有病呢?有很多,只是现在你还没有感觉到。可以说,现在似乎没有什么疾病,也没有太多的灾难,这个时候好像什么事都没有似的。但是,一旦灾难来临,一旦业力现前,我们会怎么样?怎么面对,怎么处理?看看那些疾病缠身的人,看看那些天天在那儿感受束缚、剖割身体等痛苦的人;看看遭遇地震等灾难,被埋在废墟之下的人;还有那些遭遇战争的人……那些是什么滋味啊?自己好好想想。这都是往昔自己造的业,今生今世才有这样的果报,这都是舍弃菩提心的过失。

  大家好好想想,舍弃菩提心有多大的过失,将来有多大的果报!既然自己已经发愿“要行持菩提道”,现在就应该履行承诺,应该尽心尽力去做,别无选择。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