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忠告论》讲记(十)
达真堪布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我们今天继续学修龙钦巴大士的《三十忠告论》,这里面讲的都是佛菩萨的一些行为。我们作为修行人,尤其是作为大乘修行者,这些佛菩萨的行为都是我们应该有的。但是一定要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才可以。若是机缘不成熟,盲目地做这些事情会造业。这不是一般的业,而是非常严重的恶业。如果相续没有成熟,出离心、菩提心没有生起,不能去做这些事情。不然表面上是修行,实际上是造业。
首先要修出离心。出离心是保护自己的。若是没有出离心,会贪着或生起其它一些烦恼,染污自己的相续;没有出离心很难把握自己,保持清净。没有慈悲心、菩提心,不能利益众生。发心,尤其是发菩提心,是真正的利他之心。行为不重要,重要的是心。发心就是力量。我们现在也做很多利他的事情,很多时候也会去帮助他人,但是不能真正地利益他人。结果自己起烦恼了,众生也起烦恼了,都造业了。
利益众生的事情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但是没有出离心、菩提心之前,最好先不要做。先管好自己,修好自己,度好自己,然后再去利益他人,度化众生。这是有过程、有次第的。
有些人会有疑虑:“我为什么不能有利他心,不能去帮助别人呢?”因为你盲目地去帮助别人,不但会伤害自己,也会伤害众生。现在社会上也有很多这样的人,发的是好心,做的是好事,结果却变成坏事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如理如法地,按照程序,一步一步地来。
做这些直接利他的事情本来是好事,但若是你发心不到位,或者没有这个能力,就会变成坏事,不但不能自利利他,反而会害己害他。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如理如法,不能虚假,不要轻易、盲目地做。这些都很重要。
其实《三十忠告论》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不管是哪一个层次,哪一种根基的人,都需要这样的教导。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里讲的都是一些法师、上师的行为,与我们无关。”不是这样的,这些与每个人修行人都息息相关,每个修行人都需要用这些教言来对照自己,按照这些教导学修,进而改变自己。
尤其是你们这些居士,非常愿意做这些利他的事情,有的还非常着急。这不是着急的事,慢慢来,缘分到了自然就有机会了,就像瓜熟蒂落一样。若是自己的善根、福德、机缘都成熟了,庄严的道场,具足善根的眷属,包括世间的名闻利养,自然就有了。这些殊胜的机缘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可以说是上师三宝给你安排的,也可以说是自己修来的。到时候都会有,不要着急!
修行是修心,修一颗非常安宁、稳定、清净的心。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都不紧不松。无所求,无所得,无所失,没有患得患失。这种特别安详的心态,才是真正的轻松自在,才是真正的解脱。
求世间法是一种障碍和束缚,求出世间法也是一种障碍和束缚。那种究竟的心态和状态就是无得无失。所以说心很重要,相续很重要,相续一定要成熟。如果修行不到位,这些本来是好事,是很大的善事,对众生非常有益的事,但因为相续不成熟,发心不到位,都会变成恶业,会害人害己。
现在有些修行人,学佛修行不按次第。若是有出离心了,把世间的一切法都看破了,放下了,不会生起贪着心。即使再有名利,再有财富,再有地位,也不会染污自己,束缚自己。出离心是保护自己的,先要看破放下,看透看淡,对世间的一切,包括名闻利养不起贪念,不起贪着,把出离心的盔甲穿上,拿着菩提心的宝剑,保护自相续不被染污。有慈悲心、菩提心了,才能真正利益他人。
我和大家讲过,我不靠别的,只靠清净的愿力。清净的愿力就是菩提心,这个力量无与伦比,可以超越一切!有清净的愿力才能真正弘扬佛法,才能真正利益众生。之前,即使再有学问,再有势力,也利益不了众生。有名气,有势力的人很多,但是他们不能利益众生,不能解决众生心灵上的烦恼与痛苦,只能解决一些暂时的问题。
我们讲过,世间人的千言万语不如开悟者的一句话!因为力量不一样。这是一种心心相通、心心相唤。要感化人,就要感化心;要感化心,就要靠心的力量,心和心是相应的。通过物质或其它的东西,感化不了人心,即使能感化也是暂时的、假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都是心的显现和游舞。心才是真的,其它都是假的。
我们现在所认为的这个“心”不是心,而是心的一种作用。那么心在哪里?心到处都有,法界就是心。我们见闻、觉知,所知的这些东西都是心。世上只有一颗心,没有别的。很多续部里讲,心叫“普作”,“普”是普遍,“作”是造作。就是心来制作的。所以都是心,都要靠心,靠一颗清净的心——菩提心。菩提心是完全清净的,若是不清净就不是菩提心了,靠菩提心才能真正利益他人。
虽以精进博学净行等,某种功德纵然已超越,
贪执何法自心受缚故,不堕边执即是吾忠告。
“精进博学净行”,就是在表面上修行很精进,明白的道理也很多,行为与戒律也很清净。“某种功德纵然已超越”,某种功德虽然可以说是很圆满,“贪执何法自心受缚故”,若是没有断除这些贪着,若是去执着这些法与功德,自己的心就会受到束缚。
所以,修行要保持适度。很多人都特别着急,有的求福报,有的求健康,求不到着急;有的求解脱、求佛果,求不到也着急。有的担心身体,有的担心工作,有的人害怕不能往生,不能成就。越着急越不行,越求越得不到。就像我们现在讲往生,很多人,尤其是年纪较大的一些居士总担心:“我现在修大圆满,若是修不成,死了怎么办啊?是不是不能往生啊?是不是还要六道轮回啊?”这就是给自己制造障碍。这种人根本没有修行,也不会修行。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能不能往生,不是你的事。你已经把自己的身口意都献给上师三宝了,他们自有安排。上师三宝无处不在,哪里都有;无所不知,什么都知道;无所不能,什么都能做到。你还是没有深信,怕到时候阿弥陀佛不来接引你,怕到时候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其实,如果你没有这种挂碍、担心,没有这样的忧虑才能往生!
往生是心要往生。心要往生,就是心要解脱。什么叫心要解脱?心里的疙瘩都解开了,没有疑惑了,就是心解脱了;心解脱了,就是往生了。就是心态调整不好,总担心、顾虑。这种心态要放下,放下就能往生。刚才讲的上师三宝无处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也是让你解脱的一种方法。若是你深信了,心就安定了,清净了,这本身就是解脱,就是往生。这叫往生。我们就是不相信,没有一个坚定的信念。这种坚定的信念本身就是一种力量,靠这个力量才能断除心灵上的障碍。
有坚定的信念,有具足的信心很难啊!其实,如果你不担心、不害怕,就能往生。越担心越不能往生,越害怕越有事。还有人说:“我是修大圆满的,我要即身成佛!我要度化众生!”又着急了。什么叫大圆满?就是一种心态,就是要万缘放下。如果没有放下,怎么能成就大圆满呢?求世间的福报也是一样。
为什么总是放不下,总是患得患失,总有这些挂碍、恐怖、烦恼呢?就是已经得到的怕失去,没得到的怕得不到。其实不是这样的,真正放下了,没得到的就能得到,已经得到的永远不会失去。希望遇到,害怕遇不到,不愿意遇到却遇到了,这都是痛苦。爱别离苦、不欲临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这是四种支分苦。我们是颠倒的,放下了才能得到,随缘了才能顺利。你为什么不顺利?就是没有随缘,总是攀缘,这样就不会顺利。即使顺利了也是暂时的,不是恒常的。
这些福报也是一样,不求才能得到,不管是属于世间的,还是属于是出世间的,都不能求,否则都会变成修行上的障碍。表面上挺精进,守持戒律也很严格,觉得很清净,但是心态没有放下。什么叫戒律?戒是净,净是不染,若是你心里有障碍,有烦恼,还是有染污,还是没有受戒。现在有的人特别执着受戒,认为自己要守住戒,要远离、躲开这些事。能躲开吗?这种受戒是一种束缚,一种控制。
真正的持戒应该是一种放松,一种解脱。虽然表面上很清净,受持得也很严格,但是很辛苦,很痛苦,这样受戒没有多大意义。虽然明白很多,讲道理都是滔滔不绝,出口成章,一套一套的,但是一个也没有做到。这样没有用。
佛法不是讲给别人的,是用来改变自己的。有的人很精进,早晚课一样不落,看书看得眼也花了,头也疼了。过度精进也是一种障碍,有的人就是这样执着。其实这些教言当中的任何一句话,就够你修的了。但是你翻啊翻,翻了好多页,也不知道看的是什么,然后这本书就看完了。这不是看书是翻书。藏地有翻大藏经的,不用念,只翻页就可以了。你们这样也是翻书,不是读书,这本书翻过去了,然后又开始翻下一本,没有用。这样对法的执着会越来越强,会增加一些烦恼。所以说学佛修行要不紧不松。其实看太多的书,也不是特别重要。主要是听闻、思维、修持,每一句话都要牢记在脑子里,融化到血液中,落实到生活上。这叫闻思修。
每一句话都记在脑子里这叫闻。只是听一听,讲法结束了,一句话也没记住,这不叫闻。看了很多书,一句话也没记住,这也不叫闻。闻是要记在脑子里,就像录音机一样,你要录下来,过后才可以放。若是没有录下来,过后怎么放啊?你们闻法的过程就是在录像、录音,过后要放的!其实我们这个脑子就是一台高档录音机,它能储存好多东西。
思维是反复地想这些道理,然后将它们融化到血液中、相续中。修是落实到生活中、工作中,把我们的一举一动,包括每一个起心动念都变成佛法,变成修行。这样才会受益,之前没有意义。这里讲得很清楚!
种种伏胜令受雷雹等,虽思能调难度之事业,
焚烧他续自入恶趣因,当居卑处即是吾忠告。
这也是佛菩萨的一种行为。就是通过一些咒力或法力,调伏那些刚强难化的人。种种伏胜,下冰雹、打雷这些方法,通过一些仪轨或是咒语也能做这样的事情。自己认为是在调伏难度化的众生,是一种调伏众生的事业。但实际上,“焚烧他续自入恶趣因”,焚烧他人的相续,这样容易让他人生嗔恨心。若是你没有这个能力,不能度化他,就不能搞这些。不然会伤害他人,他人会生起嗔恨心等烦恼。嗔恨心如火,会焚烧他人的相续,自己也会种下趋入恶趣的因。
通过一些咒语或法力能调伏,能做一些事情,但是没有意义。在发心没有到位的情况下,不能轻易做这些事。不然互相只有害没有益。我们的传承在这方面要求的非常严。每个众生的根基不一样,有的需要软一点的方法,有的需要硬一点的方法。佛像有寂静的显示,有忿怒的显示,也有慈悲的显示,有这些方便,但是不能随便用。在不能利益众生的情况下,不能随便做这些事情,否则就是随便伤害众生。
典籍教言以及记录等,虽聚种种所需深义书,
若无修持临死书无利,当观心性即是吾忠告。
“虽聚种种所需深义书”,在表面上听法、做记录、看好多书,收集很多殊胜的法宝,“若无修持”,但若不修持的话,临终时都是无益的,对你没有帮助。所以光闻思也不行,也要修持。光靠法本、法物不能解脱。
“当观心性即是吾忠告”。“心性”就是心的本性,就是要明心见性。虽然收集了很多书,也有很多记录,但若是不修持、调伏、降伏自己的心,不改变自己的相续,不修这颗心,不明心见性的话,没有多大意义。临终的时候不能利益你。所以修持很重要,要对照佛法,改变自己,要实实在在,落实一个算一个,慢慢来,这样才能成就,才能解脱。
佛法一定要融入到相续中,修行一定要融入到生活中。将相续变成佛法,将生活变成修行,才是真正的修行,这样才能解脱,才能受益。现在我们好多人不是这样的。佛法没有融入到自己的相续中,没有用佛法来改变相续。修行没有融入到生活中,生活没有变成修行。如果把生活变成修行了,在生活中你不会有压力,不会有烦恼,也不会有痛苦。
所以,若是真想学佛修行,解脱成就,就要老老实实,脚踏实地,不再虚伪,不再盲修瞎炼。盲修瞎炼还不如不学不修。不如法的修行,佛法也会变成恶趣的因,会用佛法造业。这几天讲的都是用佛法造业的行为,表面是修行、利他、做上师三宝的事业,实际上都是造业,害人害己。不要这样,真的,如果修学不如法,就别学别修了。
佛门常开,有缘之人能进来,无缘之人永远都进不来。佛教不勉强人。若是你真能学修,非常欢迎,非常随喜,否则,不劝也不勉强。我希望无缘的人不要来,没有必要来,来了只会造业,不会有任何的功德和意义。这是道场,道场里只能有“道”,只能有佛法、正法,不能有别的。在这里聚会的都是道友,同修道友之间只能有修行上的交流,不能有别的。否则就会造业,这样还不如不来,不如不学。不来、不学你只会犯错,但是不会犯罪。若是你到这样一个严肃的场合、殊胜的地方,不遵守戒律,表里不一,就会犯罪!犯错是正常的,犯罪不应该。作为凡夫没有办法不犯错,但是没有必要去犯罪。
在这里若是能表里如一,如理如法地修行,你所得到的利益、功德不可限量,能解脱,能成就。不仅能度自己,还能度众生;不只自己能解脱,还能让众生解脱。这个利益不是一般的利益。但是有利就有弊,大家一定要注意,好好做。若是有不足的地方,要统统地忏悔,通过忏悔都能清净。我不希望人太多,只希望大家能如理如法地学佛修行。
今天就讲到这里。祝愿大家吉祥圆满,扎西德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