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青年应有的观念

2023-08-03 定弘法师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

  学佛成就的关键就是先要有正确的观念(正知正见),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学佛应该具有的六个观念。

  第一、佛陀教育、应当认清。

  第二、孝亲尊师、敦伦尽分。

  第三、深信因果、严持戒律。

  第四、认识世间、苦空无常。

  第五、宇宙万物、心现识变。

  第六、我本是佛、念佛成佛。

  第一、佛陀教育、应当认清。

  佛教是释迦牟尼佛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教育的内容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明白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就会觉悟,觉悟了就能得到解脱,解脱之后就永远离苦得乐,得大自在。学佛要先正名,名正则言顺。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老师,我们称他为本师;我们自称三宝弟子,弟子就是学生。所以在佛门里是师生关系。因此佛教是师道、是教育,不是宗教。

  净空老法师也指出现在佛教存有六种不同形式,这些大家都要辨别清楚。

  第一种,传统的佛教。这是纯粹的教育。释迦牟尼佛是一个教育家,他三十岁成道,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办班教学三百余会。讲经说法就是教课,他办了三百多场的讲座。我们现在学习的就是这一种传统佛陀教育的佛教。

  第二种就是学术的佛教。「学术佛教」是在书本、名词术语上钻研,没有把佛陀的教育、教诲落实在生活上,因此学了也不能得到真正的法喜,得不到益处,对于了脱生死,离苦得乐沾不上边。最多拿个佛学博士学位,成为一个佛学教授。

  第三种是宗教的佛教。现在很多形式确实表明佛教是宗教,如寺院里办的法会、超度死人等等,这些活动都让大家认为佛教是宗教。形式上带着宗教色彩的佛教不是佛教的本质,但是它有存在的必要性。佛教的本质是教育,教我们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转凡成圣。

  第四种形式是旅游的佛教。佛教道场成为观光旅游圣地;寺院名山变成旅游观光景点。

  第五种是企业的佛教,把佛教的事业当着企业来经营。

  第六种是邪教,这是最差的,是迷信的佛教,这一种所谓的佛教我们不能接受。

  了解到现前佛教存着的六种形式,学佛就一定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学佛的关键是要把佛陀的教诲落实到我们的生活上,这样才能得法喜。正所谓孔夫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悦)就是喜悦。这种喜悦不是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带来的刺激,而是从内心深处发出来的喜悦。这就是净空老法师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们要仰慕、追求这样的境界。佛陀当年为什么会舍弃王位出家?他就是仰慕这种了生脱死、超尘离俗的境界。不仅自己觉悟,得到解脱,而且还有能力普度一切生活在苦难中沉迷的众生。这是第一个观念──佛教是教育。

  第二、孝亲尊师、敦伦尽分。

  学佛首先要学做人,人都没做好,怎么能成佛!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孝道。孔老夫子在《孝经·开宗明义》就说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道是一切道德、德行的根本,是一切圣贤教育的发源点。所以学佛想要成就,首先要做个孝子。孝敬父母,要内心里真正对父母敬爱、恭顺。孝心真诚是德行的基础,有德行做基础,学圣贤教育进步就会快。佛法是师道,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所以没有孝道也就没有佛法。

  印光大师有一篇「佛法以孝为本论」。他讲佛法是以孝道为根本,先孝亲才能尊师,尊师才是重道,重道才能成道,这是前因后果的关系。

  《梵网经菩萨戒》将佛法大小二乘收摄为「三聚凈戒」,而「三聚凈戒」的总纲就是「孝」。经云:「尔时释迦牟尼佛,初坐菩提树下,成无上正觉已,初结菩萨波罗提木叉。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

  自己要做到敦伦尽分;「伦」就是五伦关系。一个人来到世间必定要面对五种人伦关系,就是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这是自然的人际关系,不是人为创造的。

  对父母要尽孝,父子之间要做到父慈子孝。尽到为人子的本分,将来成家,自己有了儿女,一定把儿女教育好,做个好父母,这是「慈」。君臣之间,要做到君仁臣忠。「君」就是领导;「臣」是被领导。君包括老师、长辈、上级。领导是上级,被领导就是下级,位次低,年龄低,辈分低的是下级。上级与下级之间要有「仁」和「忠」的关系。对下级要仁爱、仁慈,以父母之心来对待他。

  我们对上级、领导衷心耿耿,要以孝心对他们。所以君臣之间就是父子关系的衍生,所谓「移孝作忠」。还有夫妇的关系。有些人误解学佛一定要出家。出家与否是各人生活的选择,出家是一种行业,出家人叫法师,是专门弘扬佛陀教育的专职教师。如果不选择出家这种行业,只要是正当的职业都可以选择,学佛也可以过在家的生活。

  选择伴侣一定要以德行为第一标准。人品首重孝道,看他是不是孝敬父母,看他的品行、操守是不是值得信赖,有没有做道「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德行。最好找学佛的,志同道合成为一对法侣,既然选择成家的道路,就要做到「夫义妇听」,夫妻之间要讲求道义、恩义、情义,相敬如宾。学佛首先自己要做个好样子,再从我家做起,大家有共同的理想,仰慕佛陀,一起学习圣道,求生净土。然后我们在这世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出好榜样,这样的生活肯定是幸福美满的。要懂得互相恒顺,敬爱对方,这是夫义妇听。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夫妇有别」,这个「别」就是有不同的分工。男主外,女主内,先生工作挣钱养家,太太在家里相夫教子。教育儿女非常重要,能够为社会教好一个儿女,就是无量的功德。将来儿女成圣成贤,你们也就是圣贤的父母。所以古人讲「蒙以养正,圣功也」。教导儿女,从小就要教他落实德行,我们自己先学习《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自己落实了,才能教导好下一代。

  五伦中的第四个关系,兄弟,长幼之间的关系。所谓兄友弟恭、长幼有序,这是讲兄弟姐妹之间要互相恭敬爱护。「朋友有信」朋友之间要讲求信用,要存有道义,这就是我们所讲的义气。古人朋友之间都能做到一诺千金,在危难之中托付身家、托付妻儿,这些都可以担当。这五伦当中我们尽到自己的本分就是德行,这叫敦伦尽分。内心要真诚,把邪思邪念扫除干净,不可以有害人、损人利己的念头,要把这些恶念扫除干净,做到光明正大、大公无私,顶天立地,这就是印光祖师讲的「敦伦尽分,闲邪存诚」。

  第三、深信因果、严持戒律。

  学佛最重要的就是要深信因果,如果因果都不信,那肯定不是真正的佛教徒。因果是宇宙的定律,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有如是因就有如是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因果的道理很深,讲到究竟处就是心性的学问,因果怎么来的?起心动念是因,一起心动念了就有境界,境界现前就是果。一起心动念因果就产生了,念头相续不断,因果肯定也在相续,这个理很深。通过学佛,常常听我们老法师讲《华严经》,慢慢这个道理就会明了。纵然现在还不明了也没关系,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绝对不可以干坏事。即使是在暗室屋漏中也不可以自欺欺人,内心纯净纯善。古人讲「心动神知」,我们内心里动个念头,以为没有人知道,其实天地鬼神、佛菩萨都知道。所以儒家告诫我们要「慎独」,就是独处的时候都要谨慎,不可放肆。如同「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就像十只眼睛看着你,十只手指在指着你,不可以乱来。

  因果通三世,我们相信三世轮回。现在的西方科学家、心理学家,他们已经找到大量的证据证实因果轮回确实存在。2006年,我还在昆士兰大学当教授的时候,到世界各地讲过《因果轮回的科学证明》这个专题,总共讲过五十多遍,都是在现代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证实人确实有轮回、确实有因果报应,其实这一些事实,释迦牟尼佛早在三千年前就已经说清楚了。所以我们要相信古人的话,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善恶总有报」。佛经又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一生命运的好坏;相貌的庄严、丑陋;聪明智慧、大富大贵,愚钝、贫穷,这些人的果报是前生所造的因不同。布施财得财富,布施法得聪明智慧,布施无畏、帮助病苦的人,得健康长寿。我们要明了,自己所做的是因,所承受的是果,明了之后不会怨天尤人,就会心安理得。关键是要修来生、修往后,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怎样预卜将来的命运?这事情不用去看相算命,为什么?看相算命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让你知道了,又不能改,何必!关键是要改。要改造命运得到好报就要断恶修善,所以要深信因果,真正信,善根就深厚,乃至将来念佛求生净土,都有保证,乃至明心见性,这也有可能。

  净土宗十二祖彻悟大师曾经说过「善谈心性者,必不弃离于因果;深信因果者,终必大明乎心性」。真正大彻大悟的人善谈心性大道。佛法讲的是心性之理,大彻大悟的人所讲的肯定离不开因果。因果和心性是不二的。我们深信因果最终一定能够明心见性。真正深信因果,肯定是断恶修善、为人谨慎,真的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在暗室屋漏当中都不会失礼,不敢得罪天地鬼神,这样修持,保证会变样。

  在深信因果、断恶修善的基础上,严持五戒。受戒、持戒、诵戒、忏悔,是转凡成圣的基石。《大智度论》:持戒之人,其心不悔,心不悔故得喜乐,得喜乐故得一心,得一心故得实智,得实智故得厌心,得厌心故得离欲,得离欲故得解脱,得解脱故得涅槃——如是持戒为诸善法根本。

  第四、认识世间、苦空无常。

  在攻读学位的时候,大家都有着美好的憧憬、人生的理想,计划将来要做一番事业,能够成材供养父母、报效祖国,追求这些都是好事,但这只是世间善法。要知道即使得到世间的一切,最后还是无常苦空,一切都有尽头的一天。快乐、幸福不能长久,人也不能不死。人、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包括我们地球、包括整个星系,乃至我们的宇宙都有成住坏空的过程,这一切都不长久持续。因此我们要提起无常的观念,要去寻找真常,要有出离之心。

  真常是什么?真常是心性,正如六祖惠能大师说的「本无生灭,本不动摇」,这才是我们真实的本来面目,我们要回归这个真性。你看看过去的相片,小时候的那个你已经不在了;中学的那个你也不在了;在国内上了大学,大学的你也不在了。现在在这里攻读研究生,硕士和博士,看起来挺好的,照个相,十年二十年后再一看,也只有叹息。所以人世间,真的没有一样是长久的,因此要觉悟,在这有限的生命当中,赶紧去追求真常。

  人生不仅是无常,人生确实是苦;离不了生老病死,这是苦,离不了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这也是苦。即使你再成功,事业再发达,这八苦绝对离不了。我们看看现在的老年人,就能够看到老病死的苦,要知道:到时候我们也要受!如果人想不受老苦,就是短命早死。所人不能避免受老苦、死苦、病苦的折磨。

  还有爱别离,所爱的人偏偏离你而去;所爱之物,有成住坏空,也不长久,这些都带不走,最终都是空;乃至你所热爱的事业,最后也是了不可得。怨憎会,讨厌的人和事偏偏出现在身边;求不得,你想要得功名、学位,考试想要考高分,结果没有实现,面对这种种挫折,很苦恼。很多想要成就的事情,很多计划和理想,一个个未能实现,这都是求不得苦。还有五阴炽盛,五阴就是所谓色受想行识,「色」是我们的肉体,属于色法;「受想行识」就是我们的精神,属于心法。五阴炽盛[注]是说我们的肉身和精神都处在炽盛状态。炽盛也可以说是煎熬。我们都在受着物质色身和精神的煎熬。身体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这是色身在受煎熬。例如,学习压力很重,有时候还得熬夜挑灯夜战,简直喘不过气来,这些压力,大家都经历过。到社会上工作要面对种种的生活、人事的压力,喜怒哀乐、七情五欲各方面的煎熬,这都是苦。这个世间不仅是苦,而且是空,就如《金刚经》经上讲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路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们现在就象是生活在梦中,世间的一切就如梦幻泡影,我们到临终的时候,什么都带不走,种种往事都是一场梦。而有修行的人,当下就感到人生如梦。你现在追求到博士学位,很高兴;追求不到,痛苦!从梦中醒来,发觉什么都得不到,苦也好,乐也好,都是空,了不可得。佛法就是指示我们如何解脱、离苦得乐的光明大道。

  有一个笑话。一个人很喜欢喝酒,有一天晚上做了个梦,梦到太太给他端了一壶酒来,他吩咐太太把酒热一热,结果他,等啊,等啊,等不来,最后一下醒了过来。他当时很后悔,说「早知道这样,就不要让太太去温酒了」。这个笑话很耐人寻味,就如同我们现在追求的事业、功名富贵,你用尽心力去追求,到最后一梦醒来,会是什么样的感受?所以要知道世间都是苦、空、无常。《般若经》上讲到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句话是事实真相,不是消极的讲法。在不可得的里面,你要去求得,那叫自寻烦恼。当然这也不是说,你什么都要放弃,什么都不干,而是要放下执着,事情照做,书照读,该考试还是得考试,该完成作业还得完成,工作该怎么做还得怎么做。但是心上不执着,要有出离心,所谓出污泥而不染。

  第五、宇宙万物、心现识变。

  我们要认识宇宙万物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是《华严经》给我们讲的真理。《华严经》是古代祖师大德公认的佛法根本法门,它是一乘了义的大经。《华严经》讲到宇宙真相就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个心是我们的真心、本性。宇宙万物怎么来的?是我们的心识变现出来的,心的作用就是能现,但是我们的心带了妄想分别执着,作用就变成了唯识所变的「识变」。宇宙本来的面目应该是一真法界,可是现在被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给变了,本来是能现一真法界,现在变成了十法界,变成六道轮回,甚至变成三恶道。要知道,我们感受到的一切境界都是妄想分别执着所变现的虚幻相,其实真正境界根本没有变。譬如我们的眼睛看外面种种境界原来的面目,假如现在戴上一副绿色的墨镜,外面的境界看起来都变成绿色。事实上境界是不是真的变成绿色?外面的山河大地、人物,是不是真的变成绿色?没有,它还是原来的样子,只不过你自己看到它们是绿色的。墨镜就如你的识,你看到的印象是这样,但这不是真的,是因为你戴了墨镜把真实相覆盖住,它给变了色,这叫唯识所变,实际上外面的境界没有变。六道轮回、十法界依正庄严也是这样产生的。本来眼前就是一真法界,可是因为戴上了「妄想分别执着」这个墨镜,把色相全给变了,把它变成现在我们看到的六道轮回。如果执着更严重,甚至念念贪瞋痴,这些恶念会把眼前的一真法界变成地狱、饿鬼、畜生,然后自己在这三恶道里面受苦,这真的是很冤枉。

  众生迷了之后,从妄想分别执着把这些境界凭空生出来,然后生活在原本不存在的无明境界里去受苦,这真是自作自受。没有觉悟就叫无明,佛菩萨觉得我们很可怜,所以教导我们要觉悟,觉悟就是把墨镜摘下来。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之后一看,其实自己一直是生活在极乐世界,根本没有离开过,自己本来就是佛!所以我们要懂得,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的道理,知道外面境界都是我们自心的反映。

  所以不能去跟人事、境界对立,见到好人、坏人,顺境、逆境,都是自己的分别。正如蕅益大师讲「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于心」,因为你的心有分别,才会看到外面有好丑,你的心有了执着,就会对境界有爱憎。这些统统都不是真相,要把它放下才能见到真相。放下了你的心就真的平了,所谓心平气和,这时候跟一切人都能和谐相处,绝对没有对立冲突的念头,为什么?凡是跟人对立冲突,都是因为迷,因为不了解跟我对立的人,其实是我自己内心所现出来的。

  了解了这个事实真相,我们就体会到为什么佛告诉我们,宇宙、法界跟我是一体,是我内心所现。这个是我心所现,你们大家也是我心所现的,统统同一个心现出来的,这就是一体!慈悲心才能生起来;同体大悲,无缘大慈,对一切众生都是无条件的慈悲。对人帮助就像我们的左手痛了,右手去抚摸,去帮助它,难道还会讲条件?不会的,因为左手右手是一体,自己帮助自己怎么会讲条件!真正了解众生跟我是一体,帮助他也是无条件的,也不需要人知道,不需要人表扬。

  知道了宇宙一切的众生都是从自己的一念变现出来的,但是要知道这一念启动得很快。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百千是十万,三十二亿百千就是三百二十万亿,这么多个念头就在一弹指之间产生,算一秒钟可以四弹指,也就是说一秒钟有一千二百八十万亿个念头产生。这么多个念头,到底哪一念才是自己,哪一念才是真实的宇宙?其实都没有。自己、宇宙都是念念在变化,前念跟后念就已经不同了,所以前一个宇宙跟后一个宇宙已经不一样了,而且它们之间根本没有关系。为什么我们现在看到宇宙好像在相续,没有一念一念的闪着,那是因为速度太快了,我们看不见真实相,还来不及去想,就不知已经变了多少念头。所以《金刚经》告诉我们「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为什么不可得?因为念头的速度太快了。你想「要得」的这一念里,都不知涵盖了多少万亿个念头,哪一念是自己?根本得不到,既然得不到就应该把它放下。心不要执着,把一切法看成梦幻泡影,随缘度日。得到了功名、富贵、幸福也是了不可得,梦幻泡影,没什么值得欢喜。你失去了功名富贵、家庭幸福,遇到了很多苦难、折磨、痛苦,这也是了不可得。认识了这个事实真相,你心就会安了。

  第六、我本是佛、念佛成佛。

  最重要的是要相信我们本来是佛,《华严经》上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我们现在是生死凡夫、业障深重,很苦。可是要知道不灭的佛性就在这个生死的身里面。我们要坚信自己本有如来的智慧德相,这是释迦牟尼佛成道以后告诉我们的真实语,事实上我们跟佛没有两样,但是因为我们有妄想分别执着,所以不认识自己是佛,我们要相信自己本来是佛,也同时要相信现在我们确实是一个生死业障深重的凡夫。我们还不是一个已成之佛,虽然本来本性是佛,但是因为如来智慧德相没有开显,所以现在还没成佛,佛性的殊胜作用还没有透出来。我们还有妄想执着,我们是生死凡夫,所以要修。修什么?修放下妄想分别执着。要修成佛不是容易,要经过无量劫的修行,其实我们已经修了无量劫,修到今天才难得遇到了净土法门。世尊告诉我们,末法时代众生想要得度,一定要修念佛法门,念佛求生净土。念佛法门方便、容易,谁不会念阿弥陀佛?谁不能念?只要每天挤出一点时间都能念佛,穿衣吃饭,日常的工作只要不用脑子都可以念佛,要对于净土深信不疑,发愿求生净土。对于这个世间的一切要放下,不要去迷恋。心上虽然放下,事上、工作上还是要尽本分去做。时时刻刻存有出离之心,把往生净土摆在自己心目中最崇高、最重要的位子。随缘度日,发愿求生。

  学佛每天最好有定课,念阿弥陀佛或者念《无量寿经》、念《阿弥陀经》都可以,要是实在很忙的,最起码念老法师教的九次十念法,这样才有保证。再有余力可以加上一千佛号、二千佛号,根据自己的生活、工作条件逐渐逐渐的增加。这个功课固定下来之后一生不要改变,尽形寿要保持,每天都发愿求生净土。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接引众生,只要真信切愿求生净土的,到临命终时哪怕念十念也能往生。这是《无量寿经》上明白的教诲,我们要深信不疑。有时间多研究教理就会明白净土法门的确是非常殊胜,而且里面的深意我们凡夫确实不容易体会。蕅益大师是净宗九祖,他所注的《阿弥陀经要解》里面有一句话说,「即凡心是佛心」,我们念阿弥陀佛就是用凡夫心念,虽然带着妄想分别执着,但是只要专心念,这个凡心自自然然在佛号的熏染下也变成佛心。这就是《华严经》里讲的念佛成佛,这是大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多加学习就能明了这个道里。

  定弘自从二00六年底辞职离开了昆士兰大学之后,走修行弘法的道路已经八年了,确实得到很大的受用,我原来走的是世间法,也是像你们大家一样,要追求学位、当教授、有自己的理想,现在学佛,觉悟了,知道这么多行业里面最殊胜、最难得、最有意义的就是从事圣贤教育工作,弘法利生。了解人生确实很短暂,应该做最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我选择了这个新的职业。虽然这个职业没有工资,但是给我带来了更多的快乐,心里有更多的法喜。你们大家现在还在走自己得路,但是没有关系,你们就好好的去把自己本分工作做好,但是还是要有修行解脱、弘护正法的心愿,这个世间的工作确实只是一个过程,不是一种终点。终点是我们回归本性、回归极乐世界。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此地,谢谢大家,祝愿大家学习进步,身体健康,吉祥如意,法喜充满,阿弥陀佛!

  澳洲昆士兰大学演讲

  二零一四年九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