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过去有一个人,遭到国王的鞭打。被鞭打后,就用马粪敷在伤口上面,想让伤口早点痊愈。有个愚蠢的人看见了,心里很高兴,便这样想到:“我快得到治疗创伤的方法了。”立刻回到家,对儿子说:“你来抽打我的背,我得到了好的治创伤的办法了,现在想试一下。”儿子使用鞭子抽打他的背,然后用马粪敷在背上,他自以为得到了很好的妙方。
世上有人也是这样,听到人说:“通过修不净观解除人世贪心和欲望的方法,就可以除去外界和精神产生的身心痛苦。”就这样讲:“我想见到女色去观女色,及从五欲中去观不净以便去除欲望。”结果非但没有领悟到女色和五欲的烦恼和不洁净,反而为女色迷惑,沉溺于世俗的转回之中,最终饱受地狱的苦难。世上愚昧的人,也同样如此。
尊者僧伽斯那撰
写在前面:
《百喻经》佛教文学经典,以譬喻宣扬佛法义理。全书从《经藏》12部经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颂,概称“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诙谐机智,生动巧妙,文浅理深。
百喻经卷上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在鹊封竹园。与诸大比丘菩萨摩诃萨及诸八部三万六千人俱。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从座而起白佛言。吾闻佛道洪深无能及者。故来归问唯愿说之。佛言甚善。
问曰。天下为有为无。答曰。亦有亦无。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无。如今无者云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无。故说或有或无。问曰。人从何生。答曰。人从谷而生。问曰。五谷从何而生。答曰。五谷从四大火风而生。问曰。四大火风从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风从空而生。问曰。空从何生。答曰。从无所有生。问曰。无所有从何而生。答曰。从自然生。问曰。自然从何而生。答曰。从泥洹而生。问曰。泥洹从何而生。佛言。汝今问事何以尔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问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云何得知泥洹常乐。佛言。我今问汝。天下众生为苦为乐。答曰。众生甚苦。佛言。云何名苦。答曰。我见众生死时苦痛难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见十方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乐。五百梵志心开意解求受五戒。悟须陀洹果。复坐如故。佛言。汝等善听。今为汝广说众喻。
原典:27、治鞭疮喻昔
有一人,为王所鞭①。既被鞭已,以马屎傅②之,欲令速差③。有愚人见之,心生欢喜,便作是言:“我快得是治疮方法。”即便归家,语其儿言:“汝鞭我背。我得好法,今欲试之。”儿为鞭背,以马屎傅之,以为善巧。
世人亦尔。闻有人言修不净观④即得除去五阴⑤身疮,便作是言:“我欲观于女色,及以五欲⑥。”未见不净,返为女色之所惑乱,流转生死,堕于地狱。
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注释:
①所鞭:受到鞭打。
②拊:同敷。
③差:病痊愈,又写为“瘥”。
④不净观:为了治贪心而观身体的不净,一是观自身的不净,二是观他身的不净,人的一切,无一净相。佛教禅定方式,据载修此禅观可观想死亡后的种种污浊,从而解除对人生世事的贪恋。是禅观“五停心观”之一,即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界分别观、数息观,以分别解除世俗的贪欲、瞋恚、愚痴、我见、散乱浮躁等心绪。
⑤五阴:又称为“五众”、“五蕴”,佛教专用名词。大致包括色、受、想、行、识五方面的内涵,通常色指物质,受、想、行、识指心理,因此“五阴”在广义上指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总和。有著眼、耳、鼻、舌、口、大小便道之类洩漏不净的疮门,故名五阴身疮。
⑥五欲:指财欲、色欲、饮食欲、名欲、睡眠欲。
辨析:
那个被鞭打后的人,痛不可耐,情急之中,用马粪敷之,虽然不能止痛,在心理上也许会有一种安慰。各种疗伤的土法药方,也许正是在人们千百次的实践中,不断被发现和总结出来的。当然那位自以为发现别人秘方的人,以急功近利之心忖之,自伤敷粪,只会使自己反受其害,自食苦果。它提示人们:不加分析地盲目实践,与蛮干无异。
比喻贪欲的人,由于出发点是观看女色,满足欲望,最终只能自招其害。佛教把贪欲之人的终结,表述为在地狱和种种可怕的境况下度过来生,它在客观上,对于扬善抑恶,劝戒人心是有一定作用的。在这种善恶报应影响下产生的世俗文艺,在民间广泛传播,它表现了受压迫人民的美好、善良的愿望,是人心向善的历史证明。因此我们不应简单地斥之为封建迷信,要用历史的眼光,客观辩证地对待。
来源:1、《百喻经注释与辨析》荆三隆邵之茜著
2、《百喻经注释》弘学注释
3、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