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菩萨道的实践
吾人学佛修行,若依二乘声闻、缘觉,只求自觉自利,非是究竟圆满法门;唯有发心立愿,广修六度万行的大乘菩萨道,才能自度度人,圆满佛果。
第一课,我们从菩萨道的起点,略说发菩提心因缘,厘清发心的邪正、真伪、大小、偏圆后,进入第二课菩萨道的实践。所谓实践菩萨道,《维摩经》说:「直心是菩萨法,深心是菩萨法,发心是菩萨法,降魔是菩萨法。」虽然菩萨有无量法门,而归纳之则有四弘誓愿、四无量心、四摄法、六波罗蜜等,是一切菩萨发菩提心,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所应实践的法门。
一、四弘誓愿
所谓大乘四弘誓愿,即是依苦、集、灭、道四圣谛而发起的深誓弘愿。
2.因为苦由业集,所以发愿烦恼无尽誓愿断。
3.为令众生向道,所以发愿无量法门誓愿学。
因为修习苦、集、灭、道四圣谛而发菩提心的大乘菩萨,就要以四弘誓愿来弘扬四圣谛的真义。
二、四无量心
所谓四无量心,一是慈无量心,二是悲无量心,三是喜无量心,四是舍无量心。此四种无量心的实践,能降伏我们内心的贪、瞋、痴、慢等烦恼,体证菩萨无量无边的境界。
1.慈无量心:就是给人信心。
2.悲无量心:就是给人希望。
3.喜无量心:就是给人欢喜。
4.舍无量心:就是给人方便。
菩萨觉知生死炽然,烦恼逼迫,仍本著「拔苦予乐」的本怀,视一切众生长者如我父母,幼者如我子女,菩萨不只是自己解脱,也希望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在《陀罗尼杂集》说,菩萨有四种大事:心如大地、心如大海、心如桥船、心如虚空,能长养一切善法,能包容一切差别,能启发一切欢喜,能成就一切因缘。
三、四摄法门
所谓四摄法门,是菩萨度众时的权巧方便,视众生根器、喜好的不同,令之转迷成悟。《法华经》所谓「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者是。
1.布施摄:是乃结缘行。凡是他人有所需求,合乎正道律法,即给予满足。所谓财施、法施、无畏施是也。以慈悲柔软之心,令亲近者皆大欢喜,并发起道心。
2.爱语摄:是乃方便行。以柔和安慰语,令得欢喜;以慈悲赞歎语,令得信心;以增进善法语,令得清净;以圣贤饶益语,令得无畏而依附菩萨,接受道法。
3.利行摄:是乃利益行。身常行善事,口常说善言,心常存善念。以此身、语、意三业之正行、正语、正念,以利益众生,劝发菩提道心。
4.同事摄:是乃随顺行。如菩萨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愿力示现无量身形入诸六道,令众生在黑暗里见到光明,在无助中得到帮助,在彷徨时得到依靠,在苦难时得到救济。
四、六波罗蜜
所谓六波罗蜜,略称「六度」,「度」谓度迷到悟,度邪到正,度苦到乐,度此到彼,乃菩萨欲成就佛道所实践的六种德目。
布施度:是乃无相布施的无悭心。必须要能财施、法施、无畏施等与三轮体空相应,才是菩萨的布施。
1.持戒度:是乃尊重有情的无犯心。必须摄律仪、摄善法及饶益有情兼行,才是菩萨持戒。 2.忍辱度:是乃难行能行的平等心。为一切道法而修习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观察法忍的忍3.辱法门,必须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不生退怯,才能完成忍辱行满。
4.精进度:是乃断恶修善的勇猛心。菩萨不畏诸苦,在修学道上能勇猛精进、摄善精进、利乐精进,不生疲厌地常于人间教化刚强众生,精勤不息。
5.禅定度:是乃净秽一如的正念心。菩萨以世间禅、出世间禅、出世间上上禅的禅定功夫,自他安稳。
般若度:是乃空有无碍的智慧心。菩萨以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随其所应,令众生发起善念,不堕烦恼,是菩萨的无量妙用。
经云:「初发心如朝露。」一个初发心的菩萨在前进菩萨道的过程中,如何坚固道心,不退菩萨誓愿?「四弘誓愿」是自我策励的德目,「四无量心」是皆大欢喜的妙法,「四摄法门」是福慧庄严的璎珞,「六波罗蜜」是普渡众生的慈航。
菩萨道的实践,除了四弘誓愿、四无量心、四摄法门、六波罗蜜等,还有《金刚经》的「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般若观;《楞严经》的「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的慈悲观。菩萨在日常生活里,知一切有为法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心不著五欲尘垢,安住于正念,以水月为道场而作空华佛事。所谓:「假使热铁轮,于汝顶上旋,终不为此苦,退失菩提心。」这才是菩萨「自度度人,自觉觉他」的伟大功行。
【转自:美国高防站群服务器 http://www.558idc.com/mggfzq.html 复制请保留原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