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愿法师:仰仗佛力往生极乐世界清净报土

2021-11-30 邪淫果报

  

  第三十九段文,是法然上人在《净土略钞》这篇文所开示的法语。《净土宗略钞》这篇文,也是法然上人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写成,所彰显的无非是念佛往生的道理。

  在这篇《净土宗略钞》,法然上人也处处彰显他力思想。因为法然上人净土思想是传承自善导大师,所以所开示的念佛法语,一定不离开称念阿弥陀佛的圣号,仰仗佛力,往生极乐世界清净报土。所以法然上人与善导大师,虽然是不同国土的人,不同时代的人,但是两位了不起的祖师,都是佛菩萨所示现,净土思想相当一致,都是显示凡夫念佛,可以仰承佛力,进入阿弥陀佛的清净报土。这是天台家、唯识家或者是摄论家很难相信的道理,所以《阿弥陀经》与《无量寿经》的经文,到了最后世尊都举难劝信。确实净土法门,是很难相信的教法。

  法然上人《净土宗略钞》:

  问:何谓他力?

  答:唯一向信阿弥陀佛本愿,不顾我身之善恶,思决定往生之念佛,谓之他力念佛。如蝇附麒麟之尾,远驰千里;卑夫乘轮王之舆,一日巡四天下,此谓之他力也。又如大石乘船,速到彼岸,此全非石之力,船之力也。如是,非我等之力,阿弥陀佛之力也,此即是他力也。

  这个问答,法然上人解释他力的意义。因为很白话,所以识字的人一看便能明白。

  这个问答,法然上人为了要让我们更了解他力的道理,所以用三个譬喻,第一个譬喻就是,苍蝇附着在麒麟的尾巴上。第二就是卑劣的凡夫,乘坐转轮圣王的轮宝,一日便能巡视四天下。第三个譬喻就是大石安置在船上,靠船的力量渡过大海。

  “他力”当然就是指阿弥陀佛的本愿力,对我们念佛众生而言,念这句佛号使我们能够业谢娑婆,神登极乐,到底是自己的力量还是佛的力量?以此道理来论自力与他力。也就是往生极乐世界这件事,是我们的能力来成就的呢,或者是阿弥陀佛的能力来成就的?这个问题,个人的看法会有所不同,有的人的看法是自力成就的,有的人的看法是他力成就的。也许我们的看法与想法,会与法然上人、与善导大师不同,但是我们心中要思惟的就是:我们的知见观念,如果和善导大师、和法然上人这么了不起的祖师不同,那么是你自己的想法对呢,还是善导大师、法然上人的想法对?所以,对念佛往生极乐世界这件事,到底是靠自力成就的还是靠他力成就,只要是法然上人的开示,一定是说靠他力成就,只要是善导大师的开示,一定是说靠他力成就。可是有的人会这样思惟:“若不是我念佛,我也不会往生极乐世界。”这样说是没有错,但是应该进一步思惟:如果是自己的力量,不是佛的力量,那么不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念你自己的名字,因为你认为是你自己的力量成就往生这件事的,那么念你的名字,南无王大头、南无王大头、南无王大头……一天念十万声念五十年,这样的用功就非常的精进了,看看会往生极乐世界呢?不但不会,而且你还会感到很后悔,你的名字没有使你往生极乐世界的力量,阿弥陀佛的名字有使你往生极乐世界的力量。

  问很简单。只不过一句话四字,“何谓他力?”

  “答:唯一向信阿弥陀佛本愿,不顾我身之善恶,思决定往生之念佛,谓之他力念佛。”这段话不但将他力念佛的道理讲出来,而且将信与行也都说到,法然上人确实如教界佛弟子对他的赞叹,“智慧第一法然师”,实在名不虚传,短短一行的文字三句话,就将他力的念佛说得很圆满

  “一向信阿弥陀佛本愿”是说信,“不顾我身之善恶”是无疑无虑,“思决定往生之念佛”就是心信口念,也就是说行,这样就是他力的念佛。所以这几句话说到信、说到行,而且心信口称,内心是不怀疑不顾虑,如同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机法两种深信的第二:

  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这就是第二决定深信法。善导大师教导我们净业行者,“决定深信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救度众生”,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是能救之法,我们众生是被救之机,那我们众生要如何被四十八愿救度?“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这三句话就说出来了,“乘彼愿力”当然就是念佛。乘阿弥陀佛的愿力,一定往生极乐世界,而且善导大师又用“无疑无虑”这句话,来教导我们正确的念佛心态。念南无阿弥陀佛,用不怀疑的心称念,用不顾虑的心称念,这样就是与阿弥陀佛的本愿相应,这样的念佛就是他力念佛,也就是信心念佛,也就是本愿念佛。一般的人念佛,心中有诸多的怀疑或是顾虑,只是念佛的心境不同,所念之佛同样六字南无阿弥陀佛。所以因为信心念佛与疑心念佛的不同,所以虽然所念之佛是同样六字南无阿弥陀佛,但是往生到极乐世界果土会有不同,信心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清净报土,疑心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的方便化土。

  所以,法然上人与善导大师,因为都是教导净业行者信心念佛、他力念佛或是本愿念佛,往生在极乐世界是清净报土。

  所以“不顾我身之善恶”,就是不怀疑、不顾虑,不怀疑阿弥陀佛的救度,不怀疑自己决定会往生。一般的怀疑心相虽然会很多,但不离开疑机与疑法。疑机就是怀疑自己,疑法就是怀疑阿弥陀佛。疑机疑法事实上是一体两面,犹如手心与手背。你怀疑自己,不就是怀疑阿弥陀佛,怀疑阿弥陀佛,不就是怀疑自己。你怀疑自己烦恼很重,念南无阿弥陀佛,真的可能会往生吗?不就是怀疑阿弥陀佛,救度你这样烦恼很深的人的能力很差!如果你认为你的烦恼很重,但是阿弥陀佛的本愿名号让你称念,阿弥陀佛的愿力不但要救度你,而且有绝对的能力救度得了你这种烦恼很深的人,那你需要担心吗?你需要顾虑吗?当然就不需要。有的人担心念佛打妄想,没有伏断烦恼,所以念佛不可能会往生,如果阿弥陀佛的愿力,要救度你这种念佛会打妄想的凡夫,而且是绝对百分之一百救得了,那么你念佛打妄想,需要担心吗?需要顾虑吗?不需要!

  所以法然上人才会教导我们,“不顾我身之善恶”,不必顾虑自身的善与恶,因为恶无碍阿弥陀佛的救度,任何的恶业都没有办法障碍阿弥陀佛对念佛人绝对的救度,这就是不顾恶业。不顾善业就是,你自身所造作的善业不能增上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功德,不能增上你的往生,因为你的往生就在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无上的功德,既然称无上的功德,已经究竟圆满了,往生之因在佛号南无阿弥陀佛无上的功德已经圆满具足,所以恶不能障碍阿弥陀佛对你的救度,善也不能增上你念佛的往生。所以为何“不顾我身之善恶”,这样的道理是如此的说法

  但是这样的道理,你若观念知见偏差,就会误解阿弥陀佛本愿绝对的救度。既然“不顾我身之善恶”,那么我念南无阿弥陀佛,就不需要断恶修善了。这样思惟就错误!凡事都有一体两面,你要从正面的思惟,你的知见观念才会正确。还没有说正确的思惟,来譬喻世间法。世间法的任何一句话,你都可以从正反两面去思惟,譬如莲友与莲友之间见面,互相问好,张三赞叹李四:最近你看起来好看多了,比较有道气多了,比较有佛面多了,比较庄严多了。对于张三这样的赞叹,李四如果从反面的响应,就会这要说:你说我现在比较庄严,那这样我以前就不庄严吗?这就是从反面思惟。从反面思惟,你永远跟对方不能相应,你应该从正面的思惟:感谢你对我的赞叹,我会更加努力用功。这样你就是接受对方的赞叹,但是你的心是谦虚的。这两个人心与心就能相应。

  同样的道理,听经闻法,也不能用负面的态度来听。如果我宣扬阿弥陀佛的本愿教法,一向信阿弥陀佛的本愿,法然上人这样教我们,就是教我们把心安住在阿弥陀佛的本愿,一心信受阿弥陀佛愿力绝对的救度,所以阿弥陀佛愿力对善恶凡夫同样慈悲平等的救度,因此我们众生内心,因为安心住在阿弥陀佛愿力救得了自己,所以“不顾我身之善恶”。如果从负面来听闻,就会产生误解:“既然是这样,我也不必断恶修善了。”这就是从负面来闻法会产生弊端,而且会误解祖师大德所开示的法语。对佛经的理解也是一样,我们观念知见一定要正确。所以八正道的第一是正见,正确的见解。我们的知见确实很重要,如果我们闻法从反面来思惟,我们就很容易落入邪知邪见

  阿弥陀佛的本愿教法,要不落入邪知邪见,有一个要领,这个要领你如果能把握住,那你思惟阿弥陀佛的本愿教法,行持阿弥陀佛的本愿法门,你信、解、行、证都会正知正见的,就是“凡事都站在阿弥陀佛的佛方思惟”。如果你认为法然上人所开示的“不顾我身之善恶”,你会错以为念佛信本愿的人,不必断恶修善,会有这样的偏解,那么你站在阿弥陀佛的立场来思惟,标准的答案就会产生。如果您是阿弥陀佛,您用您果地名号要救度十方众生,对善的凡夫、恶的凡夫平等慈悲的救度,在您佛的心中,希望十方的念佛人,是行善或是造恶?行善!答案就出来了,就不会误解了。

  所以,阿弥陀佛的本愿法门,你处处站在阿弥陀佛的佛方来思惟,你可以学到正知正见的阿弥陀佛本愿教法。譬如懈怠念佛的人,与精进念佛的人,阿弥陀佛都慈悲平等救度,阿弥陀佛希望我们十方念佛人,精进念佛或是懈怠念佛?精进念佛!因为精进念佛,和阿弥陀佛的本愿更相应。这样的道理怎么说?阿弥陀佛的果地名号六字南无阿弥陀佛,是从因行六度万行所修持积功累德圆满的。六度万行以六度代表万行,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有一度是精进,所以念佛人当然是要行精进,不可以行懈怠。所以精进的念佛跟懈怠的念佛,当然是精进的念佛,跟阿弥陀佛的本愿更相应,因为阿弥陀佛的名号有精进的功德。

  再譬如持戒,念南无阿弥陀佛精持戒律,与不守戒律,同样都能得到阿弥陀佛慈悲救度,但是阿弥陀佛的心中,希望十方念佛人精持戒律,不希望十方念佛人不守戒律甚至破戒犯斋。所以,站在阿弥陀佛佛方来思惟,你一定会得到很圆满的阿弥陀佛本愿教法,就不会知见偏差、修行偏差,你就能感受到圣净一如的道理,在起行也不是只念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当你布施的因缘成熟你会行布施,当你守戒的因缘成熟你会守戒,当你忍辱的因缘成熟你会修忍辱。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的行者,信受阿弥陀佛的本愿,要修忍辱行吗?当然要。遇到逆境遇到结恶缘的人,这时候就把本愿的忍辱行拿出来用,不就是修学本愿吗?这六字南无阿弥陀佛,有阿弥陀佛因地法藏菩萨,修六度万行其中的忍辱行成就功德的,所以名号有忍辱的功德。

  所以阿弥陀佛的本愿展开来,就是六度万行,所以在因行叫做六度万行,在果号叫做南无阿弥陀佛,是一体的两面嘛。所以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人,修养才是要比圣道门的行者还要好,这是信愿经常在说的。所以我们要让阿弥陀佛脸上有光,这样才是一个信受阿弥陀佛本愿的行者。

  “思决定往生之念佛”,内心里面思惟:我念佛决定能往生极乐世界,因为“一向信阿弥陀佛本愿,不顾我身之善恶”,所以对阿弥陀佛本愿建立真实信心,内心自然就会流露决定往生,所以每一句佛号的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都是决定往生。

  怀疑的人虽然念佛很认真,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但是心中有怀疑,就会这样思惟:我念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往生功德够吗?心中会这样的疑惑。如果念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往生的功德不够,那念两句佛号往生的功德就够吗?念三句的佛号往生的功德就够吗?那要念几句佛号,往生的功德才够?一句不够念两句,两句也不够念三句,三句也不够念四句,那到底几句佛号才能往生?就会越来越迷惑。因为没有任何一本经典跟你说,佛号一辈子要念几句才会往生。

  诉诸于净土法门的源流,我们从法藏菩萨的发愿就知道,阿弥陀佛要救度我们,并没有要求我们念佛的数目一定要念多少,所以第十八愿的因愿文才会用乃至十念,“乃至”这两个字不定之词。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乃至十念”就是法藏菩萨对十方众生要求的修行。十方众生是法藏菩萨成佛要救度的对象,“乃至十念”是十方众生往生的修因,所以十方众生只要造作“乃至十念”的修行,有如此的修因,就能感召阿弥陀佛以“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誓言绝对的救度,所以有因有果。那么“乃至十念”,就是长在一生的多念,与短在十声一声的少念,因为众生根机有深有浅,得遇六字洪名有快有慢,有的人年纪轻轻一二十岁,就得遇六字洪名,有人到了七八十岁,才得遇六字洪名;有的人平生得遇六字洪名,念佛四五十年,有的人到了临终快要死了,生命剩下很少的时间,才得遇佛号,他只能念几句的佛号而已。所以众生遇法因缘不同,法藏菩萨要救的对象是十方众生,对十方众生的根性千差万别,法藏菩萨当然了如指掌,所以才会誓言“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绝对的救度。法藏菩萨的用意就是:十方一生多念的众生,阿弥陀佛当然救度,对于十方众生之中,有临终才遇到这句佛号,念十声三声一声就断气,生命这么短促的众生,阿弥陀佛也不放弃,也绝对加以救度,所以才有临终少念。因此,用不定之词“乃至十念”,就是法藏菩萨不要求十方众生,一定要念他成佛的佛号念多少才会往生,并没有要求一定要念多少。

  所以,往生这件事,不是佛号念多与念少的问题,是对阿弥陀佛名号绝对救度是信心还是疑心?信心的念佛就是往生报土,疑心的念佛就是往生化土。

  所,以我们了解,内心思惟决定往生的念佛,就是信心的念佛。所以诸位菩萨,我们是平生之机,不是临终之机。平生之机就是,我们现在还命存之日,我们还有这口气在,或许还活个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如果生命剩下三十年,就过三十年的念佛生活;生命剩下三个月而已,就过三个月的念佛生活。所以你活多久佛号就念多少,那就是活的越久念的越多,这样就是阿弥陀佛本愿的念佛。

  这段话虽然也是很白话,体会法然上人开示的真义,你会发觉,法然上人教导我们的净土思想,让我们在心中确实能放心念佛。

  下面就说出三种譬喻,先来看第一种譬喻。

  “如蝇附麒麟之尾,远驰千里”,苍蝇虽然会飞,但是苍蝇要飞千里之遥,还相当的困难。这只苍蝇如果附着在麒麟的尾巴,麒麟能够日奔千里,苍蝇不必飞,靠着麒麟的力量,就能够远驰千里。所以他力与自力做一个比较,他力稳当、快速、轻松、自在。我们从人间的交通,从甲地到乙地,距离只要稍远一点,我们就骑摩托车甚至开车,就要仰仗他力,那么唯独念佛往生这一件事情,很多人不了解他力,不了解阿弥陀佛本愿,只要一讲到他力、讲到本愿,他连了解都无心,就不愿意仰仗他力,这不是非常的奇怪吗?从我们台湾到香港距离不远,你就会仰仗他力了,那我们从娑婆人间,到极乐世界,经过十万亿佛土这么遥远,我为什么不会仰仗阿弥陀佛的佛力,这不是奇哉怪哉吗?这其实只是一个观念而已。

  下面还有第二个譬喻。“卑夫”就是下劣的凡夫,也就是自己无法远行的凡夫。“乘轮王之舆”,“舆”就是车辆的意思。轮王就是转轮圣王的简称。转轮圣王有七宝,七宝其中之一就是轮宝,轮宝就是转轮圣王的交通工具。所以一个下劣无法远行的劣夫,乘坐转轮圣王的轮宝,一日就能够巡视四天下。四天下就是四大部洲,东胜身洲、西牛货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四天下,你不要看是很小的地方,若从我们这个地球的立场来看,四天下是非常大的范围,我们地球也只不过是南赡部洲的一小部分而已,也不是全部。南赡部洲就是《地藏经》所说的南阎浮提,所以我们地球在南阎浮提,我们就是南阎浮提的众生。

  一个下劣的凡夫,乘着转轮圣王的轮宝,在一日就能巡视四天下,靠他力的力量,就非常的殊胜了。这个意思就是,我们凡夫,能够仗阿弥陀佛的愿力,往生极乐世界,也是很不可思议。“此谓他力”。

  法然上人说了这两个譬喻之后,下面再说第三个譬喻。“又如大石乘船,速到彼岸,此全非石之力,船之力也”,这个譬喻很容易懂。一颗大颗的石头,如果放在水中就会沉下去,放在船上,靠船的力量,就能够渡过大海,这不是石头自己的力量渡过大海,是靠船力。石头就是譬喻我们凡夫,大船就是譬喻阿弥陀佛的愿力。

  这个譬喻是出自于《那先比丘经》。那先比丘是一位圣贤僧,跟弥兰陀国王的一问一答之间,彰显很多佛教的真理。那弥兰陀国王请问那先比丘一个问题:“比丘整天无所事事,称念佛号,死后能够生天,我不信此也。”弥兰陀国王不相信一个比丘,无所事事,整天念佛,死了之后能生天。在《那先比丘经》,并不是说往生西方,是说生天。但是在祖师大德的注解,都是将生天改为往生净土。事实上《那先比丘经》的原文是讲生天。那先比丘为了要让弥兰陀王能了解念佛靠佛力的思想,所以就说了这个譬喻。

  那先比丘反问弥兰陀王:一颗石头把它安置在水中,会沉下去吗?弥兰陀国王当然回答说会沉下去。那先比丘又问弥兰陀国王:一颗石头放在船上,会沉落水中吗?弥兰陀国王说当然不会。那先比丘就说:比丘念佛就犹如一颗石头,安置在船上靠着船力,渡过大海,速到彼岸。

  我们的烦恼业障很深,如果我们的内心安住在五欲凡尘,我们就会堕落,犹如一颗石头,放在水中会沉下去一样。所以我们的凡心虽然有妄想,但是把它安住在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就会犹如一颗石头,虽然会沉落水中,但是如果放在船上,就能够安然渡过大海,这就是靠船的力量。所以法然上人解释他力念佛之后。说这三个譬喻,让我们明白,念佛往生到极乐世界这件事,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成就。尤其第三个譬喻讲的很好。最后的结论法然上人说:

  “如是,非我等之力,阿弥陀佛之力也,此即是他力也。”“如是”就是指念佛往生极乐世界这件事。站在已经往生极乐世界的果报来看,我们在因地的修因造作,不是我们念佛念的很有工夫才让我们往生的,也不是我们念佛念的清净心现前才让我们往生的,也不是念佛念到禅定心现前才让我们往生的,是阿弥陀佛的愿力让我们往生。阿弥陀佛的愿力,让念佛有工夫的人、没有工夫的人都能往生,这才是真实的弥陀教法;阿弥陀佛的愿力,让念佛有一心不乱、没有一心不乱的人都能往生,这才是真实的弥陀教法,也就是念佛有没有禅定心,阿弥陀佛都慈悲平等救度,就是如此。

  每一句佛号,都有阿弥陀佛对念佛人绝对救度的愿力,所以念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是圆满的往生,念两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也是圆满的往生,念三句、四句、五句、百句、千句、万句,每一句佛号都有阿弥陀佛救度我们的愿力,都是圆满的往生。犹如信愿现在说的有一点口渴,喝一口白开水,有解渴的功能,喝第二口的白开水,同样也有解渴的功能,每一口的白开水,都有解渴的功能。不是说喝一口不能解渴,喝两口也不能解渴,喝三口也不能解渴,要喝一桶才能解渴,不是这样的道理。

  所以,佛号不是要念多念少的问题,是对阿弥陀佛的愿力是信或疑的问题。我们知道阿弥陀佛对每一位念佛的人绝对救度,无论佛号念多念少。但是在阿弥陀佛的愿心之中,希望十方的念佛人,佛号是念多还是念少?念多!这样从正反两面来思惟阿弥陀佛绝对的救度,你对法然上人开示的阿弥陀佛本愿名号的道理,就不会产生误解了,这样你在念佛,信与行就非常的圆满,这样就是一个真实信受阿弥陀佛本愿的念佛人,这样的念佛,安安心心、快快乐乐,临终阿弥陀佛现他受用报身佛,来迎接往生极乐世界清净报土。祝福大家,一心念佛,往生净土,南无阿弥陀佛。(选自《决定往生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