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浅显的譬喻来阐述深奥的真理,是《法华经》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是《法华经》之所以被推崇为诸经中最具文学价值的经典的原因。全经二十八品中,可以说处处使用譬喻,不胜枚举,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即一般所称的法华七喻。
一、火宅喻
又作三车喻,出自《譬喻品第三》。譬喻家宅遭遇大火,幼儿仍在宅中游玩,不知脱离危险,长者乃施设方便,告诉幼儿门外有他们所期望的羊车、鹿车、牛车,借以诱出门外,遂共乘大白牛车脱离火宅。此譬喻中,火宅比喻三界,谓三界为五浊、八苦等苦恼所聚,无法安住;幼儿比喻众生,谓众生贪着三界,耽于享乐的生活,不知处境的危险;长者比喻佛,羊车比喻声闻乘;鹿车比喻缘觉乘;牛车比喻菩萨乘;大白牛车比喻一佛乘。
二、穷子喻
出自《信解品第四》。穷子为长者之子,年幼便流离失所,不知自己的出身,后辗转浪迹至长者家,见府第豪贵,心生恐惧,欲疾走而去,长者一见便识,设施种种方法,收为嗣子,以令其自觉。以此比喻佛对自认为声闻者施设种种方便,增上其心,转为菩萨之自觉。
三、药草喻
出自《药草喻品第五》。譬喻诸药草种类有别,名色各异,虽同受一雨所泽,然因根、茎、枝、叶之别,大、小诸树各称性而长,以致各有差别。比喻众生根性各异亦复如是,佛陀随众生品类,以教化众生千差万别的智性,治愈其病惑,令证入菩提。
四、化城喻
出自《化城喻品第七》。譬喻有旅行者,本欲行至五百由旬之宝处(真实之悟界),然于中途因疲惫而休止;其时,领导者即在三百由旬处假现化城(方便之悟界),借此诱导旅行者抵达宝处。比喻佛为引导众生入一佛乘,而以方便说三乘法。
五、衣珠喻
出自《五百弟子授记品第八》。譬喻有人至亲友家,醉酒而卧,时彼亲友因官事必须远行,即以无价宝珠系其衣内而去,其人醉卧,毫不觉知。其后,为求衣食故,备受艰苦,直至亲友告知赠珠之事,生活遂得改善无缺。比喻众生本自具足佛性,却迷而不悟,遂致流转生死,饱尝痛苦,如能一念觉悟,便得解脱。
六、髻珠喻
出白《安乐行品第十四》。譬喻转轮圣王将覆藏在发髻中的宝珠解开,给予功臣观看。比喻如来说《法华经》,开权显实,给予二乘亦必成佛之证明。
七、医子喻
出自《如来寿量品第十六》。譬喻孩童不知毒药而狂吞,其父给予妙药医治。然因孩子丧失神智,不肯服药,父亲遂借故外出旅行,并假称已客死途中,以唤醒孩子神智,进而服药病愈。比喻如来为救被错误及邪恶思想所迷惑的众生,而说《法华经》,并且为让众生心生渴仰恋慕之心,因而进入涅槃。
【转自:香港高防 http://www.558idc.com/stgf.html转载请说明出处】